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明貞

    這已經不重要了,老子著作被正義家族老祖宗界定為地球上最圓滿的經典之一,因種種原因未被完全解讀!否則地球生態也不會被敗壞成如此樣子,這也是老子本人始料所不能及!

  • 2 # 琵琶散人

    老子的《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

    在繁榮鼎盛的唐朝則把老子追認為李氏始祖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樸素辯證法,

    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這些思想至今影響華人,不斷吸取進步。

    用牛不牛這個問題都不能問出老子的偉大。

    一位春秋之士影響華夏幾千年,我乃五體投地。

    國際上:西方的學者早在16世紀就已經在開始重點研究《道德經》。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上世紀後半葉世界上又經歷了一段“老子熱”,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妥妥的世界名人。其思想影響全世界。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表示:我一直將老子思想中的”上善若水”,作為自己人生當中的最高信條,還將親手書寫的這四個字,當做禮物贈送給美國總統奧巴馬,並著重強調了這句話當中所包含的信念。

    而國內教育上,從小學甚至有些幼稚園就開始學習和背誦《道德經》,可見對他的重視程度。#老子# #道德經# #春秋# #文化#

  • 3 # 一笑一塵緣8091

    老子是誰?兒子他爸。謬也,此老子非彼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諡伯陽,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通俗的說,就和佛教釋迦牟尼地位是一樣的。

    老子的思想和著作

    老子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經》的影響

    2016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了最新統計資料,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最高的傳世經典不再是《聖經》,而是老子的《道德經》。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尼采曾說:老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經典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3.治大國,若烹小鮮。

    4.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5.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9.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的稱號

    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皇帝,宋代加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尊老子為祖師,稱為太上老君,又為三清中的道德天尊。道教經書說老子從遠古以來世代變化,降臨人間演法弘道。

  • 4 # 天行健

    老子姓李名耳,是中國古代春秋末期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經》一書對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他的思想在政治上崇尚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謀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為人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

    早在公元十六世紀,《道德經》一書就已經被譯成西方文字,十七世紀,隨著東西方貿易往來,西方傳教士又將《道德經》帶入歐洲,從此,老子的思想風靡歐洲,發行量僅次於《聖經》。

    當時歐洲的著名思想家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托爾斯泰、尼采等等都曾從老子的思想中汲取養分,然後融入自己的思想中。

    老子的思想不僅影響著十六、七世紀的歐洲人,對現代歐洲人的思想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美國總統林肯、英國首相丘吉爾都曾研習過《道德經》;里根非常欣賞“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奧巴馬也曾說過《道德經》一書對他當上美國總統有過很大的幫助;聯合國教科文秘書長潘基文說過這樣的話:“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樣才能處理好國際關係。”英華人李約瑟也曾說過:“華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顆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美國著名哲學家、史學家威爾.杜蘭更是語出驚人:“除了《道德經》外,我們將要焚燬所有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怎麼樣!歐洲人對老子的思想已經崇拜到這種程度了,作為華人真是應該感到驕傲。

    下面列舉一些老子的名言,細細品味之後,對每個人都將有莫大的幫助。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2.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5.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還有很多的,就不多列舉了。

  • 5 # 信天翁咕

    提問者這個問題讓我想笑,老子有多出名?老子還想問你?

    但從課本中,我們說了解到的就是:老子其實姓李,名耳,字聃,又字諡伯陽,按照現代的叫法來說,老子叫李耳,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並且老子還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又稱祖師爺),同時他還是這個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標杆,老子還是位列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中。

    老子也有自己的思想核心——樸素的辯證法,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老子還是道家內外雙修的始祖。老子著書,名《道德經》,是世界上文字出版和發行量次數最大的著作之一。

    其實老子也不會知道他會這麼出名,向逝去的老子先生致敬!想更進一步瞭解老子的可以看下圖。

  • 6 # 踐行之路

    世人尊敬孔子,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至今孔子仍然負有盛名,孔夫子的話也成了中國話的代名詞。

    可是當年孔子向老子求教,回來後孔子對弟子說,如果有人講邏輯,孔子可以拆分他的邏輯,如果有人講道理,孔子可以用格局圈住他的道理。可是老子說的話讓孔子覺得猶如蛟龍出海龍騰萬里格局廣大,不可辯解。

    你說老子有多出名。

  • 7 # 溫柔第一劍

    儒道互補,老子與孔子並稱。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促生了“齊物論”“逍遙遊”的個人自由主義者莊周,他的著作《道德經》也被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海德格爾讚譽為“詩化之思”的經典,開啟了東西方思想真正交流的大門。現代西方政治哲學家以為他是“憲政主義的鼻祖”。它的《道德經》射出的兩支箭,一支趨向治國者,一支趨向民眾,射中了社會的鵠的。治國者“無為而治”(不胡亂作為,只做自己該做的事,而把民眾自己能做且做得更好的事留給他們自行完成),“不貴難得之貨”(用的貨幣是出自民眾),“小國寡民”以保誠信機制,“雖有什百之器而不用”,只用來威懾對方與應急時用且保證人與物的貼身性(人能控制單發箭的殺傷性卻不能控制排箭的殺傷性)等等。

    盛行民間的道教拉他來作崇拜偶像,雖然他與道教了不相干;《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雖是滑稽人物卻也是天上人。“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已是神話了他。魯迅寫《出關》雖意在諷刺時人,也見得他影響之深遠。

    據記載,《道德經》是翻譯成外文語種與數量最多的中國典籍,雖然外華人未必能讀懂它,但也表明他們感覺到了它的經典性。華人,凡讀過點書的人都能背誦幾句《道德經》中的話;裝逼的還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掛在嘴上。

  • 8 # Sunny0221

    老子的《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在繁榮鼎盛的唐朝則把老子追認為李氏始祖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樸素辯證法,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這些思想至今影響華人,不斷吸取進步,用牛不牛這個問題都不能問出老子的偉大。一位春秋之士影響華夏幾千年,我乃五體投地。國際上:西方的學者早在16世紀就已經在開始重點研究《道德經》。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上世紀後半葉世界上又經歷了一段“老子熱”,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妥妥的世界名人。其思想影響全世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曾在公開場合這樣表示:我一直將老子思想中的”上善若水”,作為自己人生當中的最高信條,還將親手書寫的這四個字,當做禮物贈送給美國總統奧巴馬,並著重強調了這句話當中所包含的信念。

    而國內教育上,從小學甚至有些幼稚園就開始學習和背誦《道德經》,可見對他的重視程度。#老子# #道德經# #春秋# #文化#

  • 9 # 歆靜CHINA

    早在16世紀前後,西方的學者就注意到《道德經》,並潛心研究它,目前,《道德經》是世界上除《聖經》外被翻譯最多的一部書。據不完全統計,《道德經》已被翻譯成70多種文字,500多種版本,傳播到120多個國家。它已被不同種族、不同教派、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所接受。歐美是《道德經》讀者最多的地方,其中德國每4戶家庭就擁有一部《道德經》。

    早在16世紀《道德經》就被譯成西方文字,德國哲人尼采在讀完《道德經》之後,說老子的思想 “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道德經是科學的體系,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他是一個哲學思想體系,老子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精神

    老子建立了以民本思想為核心的先進政治觀,唐玄宗登基便昭告天下:以《道德經》為諸經之上,令天下家藏一本,並親自注解,稱:是人類文明的源頭。

    老子認為:“道”是天地之原始,萬物之母體。人們把老子這一學說叫做“宇宙生成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譯文:有混然存在的東西(即“道”),它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已經有了。它無聲且無形,獨立而永存,周行而不止,可以為天下萬物之母。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譯文:天下萬物生於(看得見的具體事物)“有”,而具體事物“有”,由看不見的“道”(無)產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譯文: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其表述雖然很簡略,卻極精闢,極著名,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影響極為深遠。

    孔子的影響力應該很大,但孔子曾拜見老子,問了幾個問題,孔子十分佩服。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由此可見,老子的影響力有多大。

  • 10 # 文旅攬勝

    謝邀。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老子的《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 11 # 龍門天成

    身為道家弟子,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是心存萬分敬畏回答這個問題。

    老子,公元前571年,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是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烈鄉曲仁里人。

    關於老子本人並非傳說,是確有其人。司馬遷史書記載有這樣一句話“老子二百餘歲不知所蹤”,這句話是有歷史事實考據的。

    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西漢史學家,接其父之職任太史令。太史令就是史官,在春秋戰國時期時候的史官都是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老子公元前571年和司馬遷公元前145年相差四百多年也就是幾代人。那麼司馬遷這個記錄也就是隔了幾代人。從他爺爺的爺爺,或是他爺爺的爸爸記錄下來的。再加上司馬遷本人做事的嚴謹,所以老子其人並非傳說。但所有的史書記載都沒有記錄過老子的死亡資訊,所以司馬遷史書記錄“老子二百餘歲不知所蹤”,證明老子是確有其人以及老子二百餘歲的真實性。

    在我們中華本土道教裡面老子的身份勢“太上老君”,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老君爺”,道教的代表人物。

    老子有著滿腹學問,被廣納賢才的周王請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職,主管國家儲藏的竹簡(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武王續位後,老子負責記錄朝廷朝政議論。當時等級森嚴,除武王可伏几而坐外,朝臣們只能無依無靠的席地而坐。然而老子卻被特封為“柱下吏”,可依柱而坐,記錄政事。成王執政的時候,曾派老子出使西極大秦、竺乾等國。他到處講學,頌揚周德。由於這位仙風道骨的長者,學識淵博,令人欽佩。所以各國的君主朝臣都尊稱他為“古先生”。輪到昭王執政,老子事周已近百年。預料將要干戈四起的老子,再也忍不下這爾虞我詐的爭鬥,於是辭去朝官,騎了頭青牛西出函谷關,準備去崑崙山隱居修行。

    在經過函谷關時,當時函谷關的關令叫尹喜,尹喜對老子可是由衷敬佩,並尊老子為師。當知道其師老子將要隱去,於是便肯請老子著書。老子便在涵谷關停留寫下了五千餘字,並傳於尹喜。

    這五千餘字就是今天萬人敬仰的著作《道德經》,這也是老子一生唯一的著作,是老子畢生之智慧。這也是我們道家弟子的枕邊書。其內容全面豐富,集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經濟、道德規範、環境環保、自然規律、社會發展、治國用兵、內政外交、仁義禮義、名利得失、修身養性、學習工作、為人處事等諸多內容於一體。薈萃了中華民族春秋時期的文化精髓,其思想博大精深處處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非常值得深讀的經典著作。

    要說老子有多出名,非語言文字能準確描述。

  • 12 # 蘇憶年

    太出名了,出名到我每天從各角度聽到50遍。

    和四川同學聊天:“格老子滴”。

    在早點攤聽武漢人打電話:“老子信了你滴邪”。

    我爸在家:“哈哈,我畢竟是你老子!”

    能融入尋常百姓生活的,才是最出名的。

    最後,以圖點題。

  • 13 # 乾利永亨

    說實話,我不知道老子有多出名,只知道老子平生著作只有一本五千多字的《道德經》。而一本《道德經》就有許多版本:帛書甲本、帛書乙本、竹簡本等等。

    五千多字的《道德經》翻譯成現代語有五百多萬字,還沒算還有更多的名人大家在譯註等著出版的。

    老子提出的道的理念貫穿於人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於我們說被騙了卻講成"著了道",這讓老子知道會不會被氣死?

    老子的《道德經》裡的每一句都可以有許多版本的解釋,只不過我們大多數只接受自己能接受的解釋而已。

    例如裡面的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千百年來,為這一句而罵的人大有人在,那是因為他們把老子當成自己的理解來理解,老子沒少受委屈呵!

    出名這個詞只適用於功利心重的人,對於老子來說,他是中華文化的圖騰。幾千年來,帝王統治都是遵循外儒內法總旨用道,不信大可以回翻歷史看看,興盛的朝代所用的道有脫離《道德經》嗎?

    西方的起家史是用術起家,所以他們偏愛孫子,小布什打仗要看《孫子兵法》,西點軍校‘把《孫子兵法》列為必修課,西方世界不是很推崇老子,這與他們不懂道有關吧。

    當然,我也不懂,但對於問老子有多出名這個傻逼問題來說,就如同問你媽媽有多愛你一樣,你能準確回答出來嗎?

  • 14 # 水殿風來暗香滿

    老子《道德經》在世界各國享有崇高的聲譽,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財富!荷蘭萊頓大學教授施舟人說:“《道德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認為:“《道德經》是一本最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德華人尤利斯噶爾指出:“老子,他是推動未來的能動力量,他比任何現代的都更加具有現代意義,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國曆史學家家威爾杜蘭認為《道德經》“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老子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美國學者蒲克明預言:“未來《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

    《道德經》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的推崇和評價,因為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最系統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學”。

    在政治上,不少國家的領導人都指出,要想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必須善於從老子《道德經》中去尋找政治智慧。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大聲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美國前總統里根援引《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名言,以尋求其治國理念和方略。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極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經》,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名言,努力將這種不朽的哲學智慧應用到聯合國工作中。在經濟上,要解決現代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從《道德經》中尋找發展經濟的哲學智慧。英國哲學家克拉克認為“現代經濟自由市場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在世界範圍內,已悄然地出現了一個經濟文化群體——“道商”。所謂“道商”,就是以道學的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商人。法國阿爾斯通Quattroporte安南·博格先生聲稱:“在中國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擔任財富五百強公司高階執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經》尊為新世紀的商業理論。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根據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的思想,從事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美國GE公司前Quattroporte傑克·韋爾奇依據老子“為道日損”的思想,提倡“無為式”的“簡單的管理”。在科技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從老子的《道德經》中汲取靈感。英國科學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思想啟示下,提出了“宇宙創生於無”的理論。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提出的“質樸性原理”,與老子所述“道”的質樸性是不謀而合的。美籍華人李政道發現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與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也有吻合之處。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提出“自然農法”,並稱自己“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這一偉大命題的啟發下提出來的。

    由此可見,老子《道德經》早已超疆越界,成為了世界各國政治家、哲學家、科學家、企業家等各領域所推崇的一本融通萬物的生命導航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楊冪魏大勳疑似相戀,我要想戀愛,怎樣才能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