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珹小姐姐

    “館閣體”也就是臺閣體,是明代開科選士時所要求的工整楷書“答卷體”,惟求橫平豎直端正工整。

    再說書法的功力,我認為在於用筆的控制、結構的把握、章法的排布。“館閣體”強調工整,用筆上細膩端莊,結構穩而不險,書寫一絲不苟,法度謹嚴,大多是唐楷演變而來,以配圖中沈度作品為代表,在當時也具有規範書寫的先進作用。

    但規範書寫的同時,藝術性自然大打折扣,對於書家的天性和才情有一定的束縛,這也是館閣體難以與唐楷相提並論的所在。

    館閣體其實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本身不為功過,能夠工整嚴謹寫出這樣作品的人,我認為功底是深厚的,對於用筆與結構的把握也是非常老辣,但不可避免地損失了一些天性和意趣,這就是審美觀念的區別了,不在此詳述。

  • 2 # 木目人

    是的,能寫出館閣體的人說明他有很深的功力,不然也不可能有很深的控筆能力做到千遍一律,一字萬同的情況,

    從明代館閣體的始作俑者“二沈”,就足以見其功力深厚,在加之皇帝口含天憲,對他二人又讚美有加,促使他們的書寫方式風行一時,早起寫館閣體的那些人還可以看出他們寫的還比較清秀,只是到了後來學“二沈”的那些人們就都捨近求遠,刻意去模仿了變成了字字雷同,了無生趣了。

    雖然館閣體書法受到的貶斥聲很高,但不可否認學習館閣體那批人都是屬於有功力的那群人,但藝術造詣並不高。

  • 3 # 鳳誼1

    寫館閣體的人是否屬於書法功底深厚的人?答案:是。因為館閣體的文卷是呈交給皇帝和達官貴人們在官場上看的,所以字型結構嚴謹,用筆雋美老道。有不少人貶低館閣體,認為它在書法上缺乏個性,壓抑不張揚。愚以為這種說法是為醜書張目,廟堂之上的字端正嚴整方能體現正大氣象。寫好館閣體決非易事,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是不行的。

  • 4 # 穆如淸風

    館閣體就是指流行於館閣及科舉考場的一種書寫風格,也屬於官方使用的書體,特指楷書而言。是一種方正、光沼、烏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場書體。 明代稱作“臺閣體”,清代又稱為“館閣體” 。

    館閣體它尤其強調楷書的共性特點,就是既規範又整潔,既美觀又大方。但並不強調如今書法所謂的個性化,這一點倒是和那些醜書大師很不一樣,想必他們對這種風格更是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吧!

    館閣體最令人反感的地方就在於程式化地寫字,就是說字型要按照規定的格式來寫,並且太過於死板,還不如我們傳統的書法中楷書和隸書等。雖然我們傳統書法也強調格式和突出主筆,但是沒有像館閣體那樣,對字型的方方面面都有著一定的限制,從而使得人的書法水平難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因此古往今來,無數的人都對館閣體痛斥有加,但是卻也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館閣體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成為了這些人顯示書法功底和藝術修養的工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館閣體雖然繁瑣難以書寫,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只要你能夠潛下心來,鑽研上一年半載,大概也能寫的像模像樣的。而且寫這種字最能夠看出來一個人在書法上所投入的時間,因此那些參加科舉的考生們,都把館閣體看得格外重要,因為說不定他們的字寫的好看一些,就能夠博得閱考官的好感更多一些。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可以分享給大家,明代的大書法家董其昌,他當年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就是因為寫字太差、又寫不好館閣體而被淘汰。後來他暗自下定決心要苦練書法,最終竟然成為了明清兩代書法館閣體的模板。董其昌他這一生都在和館閣體較勁,沒想到的是,最後竟然戲劇性地成為了館閣體的代表人物。

  • 5 # 翰墨書法藝術

    我認為能寫館閣體算得上書法功底深厚的人,但是書法館閣體當初的書寫者書寫的目的,很顯然不是為了藝術性,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館閣體就不能稱之為具有藝術性的書寫字型了。但是,以我們今天的審美眼光來看,只要是美的東西,都具有藝術性。具體分析有如下幾點:

    《一》館閣體與楷書的區別就是,館閣體是楷書書寫風格中的一種獨特正規化,而楷書指的是五大書體(篆隸行楷草)之一,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館閣體這種書法風格流行於明清兩代。明代稱之為臺閣體,後來慢慢稱之為館閣體。另外館閣體不僅僅代指書寫字型,在文學上也指那些特殊格式的文學體裁,比如,明代就有臺閣詩。

    《二》臺閣這個詞,更普遍的叫法是在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後,設立大學士的時候。後來隨著內閣制度的確立,漸漸地,在皇帝,身邊幫助皇帝處理奏摺、起草文案、進諫納言的一些近臣就開始稱之為臺閣之臣。

    而館閣體、臺閣體,就是這些大臣為了給皇帝上書的時候,為了書寫方便、美觀大方,才開始採用的一種書寫書體。

    請注意,這個時候,館閣體的用途,和他們所要承載的文字意義是一樣的,屬於公文,沒有什麼藝術性可言,也無需表達感情,表現技藝,因此,這個時候的館閣體和臺閣體,實際上是以實用性為主的。

    《三》因為他們的用途決定了他們的內容,這些館閣體所書寫的內容,無非就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為了國家公事而寫的,你想想,也沒啥可以表達情感、抒發心胸的餘地吧。

    然後我們再來看館閣體字型的風格構成。館閣體最初採用的,是以歐陽詢和趙孟的書法字型為基礎演變、整合而來的字形。後來到了清朝,康熙、乾隆特別喜歡董其昌,所以又加入了一些董其昌的書法元素。

    《四》但整體上講,館閣體其實是中國古代王朝比較流行的一種標準書寫字型,其本身並無什麼對錯可言,也無藝術性的要求,純粹的就是出於國家機器運轉的需要,因此實用性大過一切。

    後來,科舉考試中,大部分書寫字型也都變成了館閣小楷,成為官方考試專用書寫字型。

    今天的我們,在面對當年古人筆下書寫而成的館閣體書法的時候,大可以不必糾結當年他們到底是為了藝術而寫成這樣的,還是為了書寫的快捷簡便而做出的處理。我們只需要知道,只要在我們今天眼中,具有美感的書寫字型,其實都是具有藝術性的,雖然書寫這種書體的人當時並沒有想到、也無意於將其寫成藝術。

    《五》但是有些人在看待館閣體書法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犯了教條錯誤,盲目的加以批判,認為這是寫字匠才會使用的字型,對館閣體書法嗤之以鼻,我認為這是不好的,也失之於客觀公正。

    在館閣體的書寫者之中,有些人寫的還是不錯的, 有些人寫的就一般了。寫的比較好、水平比較高的,就可以稱之為書法,也算是藝術了。

  • 6 # 蜀山墨客

    館閣體是明代科舉考試的標準書寫字型,要求試卷書寫工整,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這就形成了明代的臺閣書體,又稱“臺閣體”。也一直是朝廷官方應用的主要字型,在釋出詔告,印刷書籍,科舉考試,題寫匾額等場合中廣泛應用。這就形成了這類整齊,規範,正統的書法風格,至今受到很多嚴謹作風者的追求。

    館閣體以整齊清潔,規範優雅,雲淡風輕的特點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很多人窮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寫出它應有的氣質面貌。當代館閣體代表性的人物田蘊章的書法就受到現代很多人的追捧。我身邊的書友也有寫工整一路楷書的,也有人多次獲獎,入了國家級協會,他們基本上都是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心無旁騖地來攻楷書,即使取得那樣的成績,他們也常常感到不足,仍然在努力鑽研。

    中國傳統文化表面上總是會給人感覺那麼簡單,一旦走進去,逐步深入,就會發現其深不可測的內在力量。如果只是追求外在的形式,那真的比較簡單,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做的很好,比如用九宮格機械的製作等等。如果有求真務實的決心,要一探楷書深奧,那就不僅僅要在寫字上努力,還要在相關理論上拓寬視野,不論字裡字外的理論認識都要同步提升。

    楷書代表著一種秩序,一種制約性,一種安寧清靜的狀態,這是一種穩步安然的精神面貌,也是某種氣質型別的人追求的行為風格。當書寫者能在書寫這類書法的時候體驗到這樣的意境,就掌握了楷書的靈魂,並在書寫的過程中將這類精神貫穿到自己的思想意識中,影響自己的行為氣質。

    館閣體因為其規範,標準,刻板的特點,對書寫者性格的穩定性有比較強的要求,同時書寫的速度和節奏跳躍都顯得緩慢凝滯,所以受到很多人的牴觸。

    故此,寫好館閣體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僅僅只是寫寫字那麼簡單,同樣需要付出相當的時間精力才可探其究竟,那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功底才可以的。

  • 7 # 竇國書法

    任何書體達到出神入化肯定都是功力深厚。館閣體也有菜鳥。至於有人鄙薄它,你還是寫幾個再說吧!鬼畫符似的,還有臉說人家?

  • 8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一、現在的書法已經失去了它的實用性,館閣體是那個時代的事情了,那時主要是靠人們的書寫來進行交流了傳播。那時候沒有現在的電腦、影印機等等一些文字傳播形式。主要是依靠人工毛筆書寫進行傳播,那麼那時候有“館閣體”、“寫經體”、“唐楷體”這些主要是應用字,距離我們現在所說的書法藝術差距很大。館閣體只能說是為了實用性而已。

    二、對於館閣體書寫者來說是有很深厚的功夫,這個是無疑的。關鍵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書法層面理解有所不同。按照今天很多人的認識,熱門微觀個體就是我們所說的楷體。那麼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館閣體,館閣體是因為科舉考試而形成一種通用字型。它的最大特點除了烏、方、光之外,還有就是使用很廣泛。在明朝時館閣體被稱為“臺閣體”、是因為明代學士沈度的字挺秀雙融,穩重大方,深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也因為時人爭相模仿,逐成了一種通用的字型。也成了一種標準書體,在清朝時,叫做館閣體。這個字的特點是字型大小齊平,四平八穩,沒有今天的一些書法所謂個性。

    三、我們瞭解了這些,對於館閣體應該有所瞭解,那麼您的問題也應該迎刃而解,我們會對您的問題,寫館閣體的人是否屬於書法功力深厚的人呢?我想應該對於這些會有更深的瞭解後。這個問題就跟我們現在學習書法的眾多人一樣,不能說寫館閣體的人就是功力深厚的人,應該有一個理智的看法和評價,就是說不論練習哪個書體,功力就深。主要是要拿作品說話。同樣一個書體功力各有高低。

  • 9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覺得,可以這樣理解,館閣體只是浩瀚無垠的書法宇宙當中一顆璀璨奪目的耀眼明珠,確實是體現一定書法功夫的標誌之一。

    不過,那行都有優秀的人才,同時也有濫竽充數者,並不是能寫館閣體的就表示書法功夫深厚。但是,不要小瞧館閣體,它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書寫技能,沒有深厚的小楷書法功底寫不了館閣體,注意,我說的是必須精熟小楷技法。

    事實證明,現如今所謂的大楷書家法多如牛毛,但是,當中善於專研小楷、擅長寫館閣體的卻非常少。▲趙孟頫小楷《汲黯傳》

    當今書法似乎界高手如雲,可是,為什麼很多痴迷練假大楷的人,單純看他們的字型外貌寫的很漂亮(畫出來的),卻寫不了小楷呢? 原因:

    一是書法理念有問題,本身對館閣體不屑一顧,甚至充滿了排斥力,於是,不喜歡小楷,也不願意練小楷。

    二是自以為寫得很好,實際上有些技法是不對的,一直在畫字,並沒有真正的掌握傳統古法用筆核心精髓——自然書寫。當偶爾想寫小字的時候,筆性手法處於半絕緣狀態,轉換不了。▲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

    其實,小楷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絕不是將大字縮小寫那麼簡單,如果不專門的學過小楷書寫技法,小楷和大楷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 永遠理解不了。

    殊不知,大楷寫不好的原因,其中就有不懂小楷技法的成分。不妨試試,當練過小楷之後,回過頭來再寫大楷,覺得比以前輕鬆自如多了,卻原來,大楷有很多不必要的筆法動作……▲成親王小楷《群仙高會賦》

    館閣體,通俗點兒說,是古代通行的手寫體規範字,和碑文墓誌那種刀刻字不屬於一路。主要區別是書寫技法不一樣,字型功能性及其適用領域範圍等方面有所不同。

    館閣體與寫經體、文人體等其他小楷是一個大家族,是獨立的書法執行系統。突出的特點是: 筆法動作簡單,具有良好的書寫性、適用性……

    明清之後,館閣體作為必考科目被列入科舉考試製度當中,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成為寫字課。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後,諸多歷史原因導致毛筆字書寫教育中斷了….▲林則徐小楷《佛說無量壽經》

    現如今,書法進課堂了,寫字教育納入應試科目,成為傳統文化復興之路上一匹駿馬。我認為,非常有必要恢復館閣體書寫技能教育,它應該成為當代書法教育學科中的一項重要的典範傳承下去,而且,如能將館閣體、寫經體的基礎技法加以變通,使其轉化為現代硬筆書寫技法,用於小學生、中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人人需要掌握的一項書寫技能予以普及,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後代的一大幸事……但願如此吧!▲毛樹棠小楷《小園賦》

    我想,作為書法愛好者們,最好能抽出一點時間練一練毛筆小楷及館閣體,它會讓你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書法的源動力在哪裡?真正的領悟到什麼叫實用書寫技法? 什麼叫藝化書寫技法? 寫字與書法到底是什麼關係?▲本人書寫的小楷《心經》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10 # 愛書法的小吉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的觀點是能寫好一手標準的正楷本身就是功力深厚的體現,明代書法家沈度的小楷,堪稱“館閣體”的祖師爺——沈度因為寫小楷寫的最好,也寫的最早,所以被稱為“館閣體”的祖師爺。古代書法家之所以那麼多,書法水平那麼高,與古代的的“科舉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古代的科舉制度說白了就是要想當官,字要寫得好。這大大提高了學子們學書法的熱情,於是產生了一種書法字型——館閣體。館閣體”嚴格的標準給古代書法家奠定了堅實的書法基礎,所以很多書法大家的作品多少都有“館閣體”的影子。現在已經沒有科舉制了,字寫的好不好也與仕途無關,書法只是一種興趣愛好了。於是現在的人大搞“書法自由”毫無法度可言,沒有“底子”的書法最終走向了醜書,走向了“雜耍”。由於沒有堅實的書法底子,現在的書法家沒一個是稱職的。所以“館閣體”是有積極意義的,不能把它貶得一無是處。古代書法家都是“館閣體”起家的,就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 11 # 墨緣7144611883

    寫館閣體的人是否屬於書法功忘深厚的人。應該說能把館閣體寫好的是很難的,字的大小基本一致,筆畫統一,結構熟成,字型排列整齊,形神兼備,字的大小一般在二公分以內,屬於小楷,基本上用於抄經,寫書之用,是實用性很大的字型,它既有實用性又存在嚴格的藝術性,可以說寫好館閣體非常難,一定是功底很深厚的。其原因是由於古時候沒有電腦,印表機等裝置,當時寫好館閣體有多麼重要,書法界有這樣的說法寫不好小楷(館閣體)不屬於書法家。而現在書法界有多少人肯下功夫寫楷書,寫館閣體,還常常貶低寫好館閣體字的人,他們只會寫寫行草書,因此出現了一大批沒用多大功夫就成為“書法家",出觀了一大批醜書"書法家″,這些書法家還常常挑戰傳統書法,更有甚者自己楷書都沒寫好,竟敢說楷書沒有藝術性,不算書法,更不用說館閣體了,能實實在在學習館閣體書法的人,是學習書法的正路,應該提倡和鼓勵。

  • 12 # 子曰詩云的書法藝術

    網友你好,下面我試著回答一下你的問題。首先,功力是否深厚與寫什麼體無關。館閣體是書法的時代印記,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書法特點,準確地說,它是清代以來科舉制度下形成的一種應用型的字型,可以說是科舉考試中常必要一種標準字型。它的最大特點是千人一面。館閣體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書法的發展。而書法功力是書法家長期訓練所形成的一種駕馭筆墨紙以及文字特點的能力。古代寫館閣體的書法家基本具備深厚的書法功力,因為古人由於仕途的需要,在書法學習中都下過很大的功夫。另一方面,不寫館閣體的書法家也不能說功力欠缺。各朝各代的書法名家,都有很深的書法功底,但不一定寫館閣體。

  • 13 # 殘墨修者

    館閣體也叫臺閣體,在明清盛行,由於帝王的喜歡,把他用於科舉考試,如果寫不好館閣體,即使你才高八斗,也沒有希望考上,所以在當時寫好館閣體是出人頭地必須條件。

    館閣體是在唐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書寫方式,其特點是用墨飽滿,字型烏黑,方方正正,結構緊湊,行筆帶有行書特點。

    館閣體代書法表人物有沈度,書法作品如圖一,他的書法和其他相似的書法相比,如唐楷,就顯得黯淡無光了。

    並不是所以寫館閣體的人都屬於書法功力深厚的人,有記載的也是寥寥數幾。如果寫館閣體的都是書法功力深厚的人,那就不叫書法,而叫寫字了。

    館閣體在中國書法史上不突出,主要是鋼需要求的實用性,扼殺了他的創作性,容易把字寫僵,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沒有多少觀賞性,如圖二。

    所以寫館閣體的人,也只有一小部分人的書法功力深厚,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 14 # 子衿書法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館閣體,對這個問題就可以有正確的答案了。館閣體,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專用文字。在當時,又叫做"應試書"。現代人聽到科舉考試,認為那是當時最高規格的考試,那麼館閣體自然也是最高階的書體了。其實不然。館閣體就和我們現在教科書規定的書寫文字是一樣的。它有標準,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按標準去寫。就如現在的考試書寫要求一樣,規定考生用工整的書體書寫試卷一樣。有的考生書寫十分工整,也有寫的很一般的。不論寫的好,還是不好,都不代表他們的文化素養高低。也不代表他們的書法功力的深淺。為什麼?工整,不是書法中的主要元素。王羲之說:"前後齊平,上下方整,長短相似,狀如運算元,此不是書"。書法的元素是法度。

    什麼是書法的法度?筆法,筆勢,偃仰向背,提按頓挫,長短肥瘦,欹斜平正,遲澀疾勁,疏密避讓,枯潤濃淡等等。書為心畫,聚一以成形,形質既立,則見性情。書法,表現出來的是書者的性情。而千人一面的館閣體,是不具備這個條件的。在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寫館閣體成名的人。

  • 15 # 山陽散人

    館閣體是一種書體,是和楷體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寫的字型,因明清科舉要求字型方正、圓潤、光潔、整齊,又稱臺閣體。其特點是惟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

    書法的功力表現在書家對傳統出法的筆法、墨法、字的結構、作品的章法、書寫線條的張力等方面的掌控水平,以及對書法審美意蘊的理解程度和表現能力,是書家綜合書寫水平的表述。

    這樣看,寫館閣體的書家功力水平有高有低。絕不是寫館閣體的功力水平就高,相反,館閣體一直飽受爭議,館閣體書法是書法藝術史的一種特殊現象,對於書家的才華、性情無疑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另一個方面,由於皇權的需要和提倡,推動了帖學書法的發展,還是有其積極貢獻的。

  • 16 # 臥龍山人許立山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沒有錯。

    “館閣體”起源於宋,興盛於明清時期科舉制度所發展的一種書體,是評判字寫的好壞的一種依據,直接影響應試成績,可以說文采是一方面,字型又是一方面,二者都會直接影響科考成績。這樣,學子都會從小學習館閣體,它與楷書的最大區別在於字的大小,規格統一,字裡行間沒有大的變化,但筆法遵循古法,一般要參加科考的學子都會自小學寫館閣體,讓自己寫得一手好字,便於科考時被翰林院士們認可肯定。所以館閣體就是他們的官方字型。小楷寫好不容易,要耐得住寂寞和性子。

    “館閣體”寫的好的有明清時期沈度,黃自在,愛新覺羅·永星,楊士奇,劉春霖等,他們是館閣體的代表人物,當然沒有一定的功夫還真的寫不好,還有象田英章的字,很多人稱之為館閣體,就是比楷書風格上單一,筆法變換少,但他們的字都是有功夫的。這是把館閣體寫的好的大家,當然也有寫得不出名的,之所以沒有寫好它,是功夫不到,沒有真正的耐住性子好好學習古人的帖,凡是花了時間下了功夫學習的,一定是有功夫的,這個不會有假,這好比打拳你真正的學了練了,日久天長是會有功夫的。

    以上是我本人的看法,認同觀點的贊一個!

  • 17 # 南山荔林園

    館閣體應該說和我們平常說的書法作用會有些區別。館閣體主要是為了讓人們更容易更方便看內容,而書法則更多從藝術的角度是欣賞文字的優美,包括了書寫,章法,甚至用印等等方面,有些書法字甚至不經過鍛鍊都看不出是什麼字了,如狂草,但也有給人這幅作品很美,因為其氣勢也會吸引人。

    而館閣體更多的是端正,清哳的表現出文字的筆畫和結構來,少了文字的藝術氣質。但單從某些角度來說能寫好館閣體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就以我個人學習書法來說,感覺楷書是最難的,筆法,間架結構遠比其他書體要嚴謹,也更難比其他書體展現出書寫的特點來,這也大概是各類書展中寫楷書的作品最少的緣故吧。甚至很多行書草書大家也都寫不好楷書。

  • 18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館閣體,是一種實用書體,用於記文,甚至是一些重要文獻。本來就不能用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妨想想,如果國家文獻用大草來記錄,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所以,館閣體的書寫者,都必須有紮實的手上功夫才能勝任。

    也正因為如此,於是有人說館閣體的書者,只能是書匠,而不是書家。這個說法非常片面。並非所有館閣體都“匠氣”側漏,如果追本溯源,鍾繇的《宣示表》、王獻之的《洛神賦》也可以歸為館閣體。

  • 19 # 星星之火259045055

    館閣體當然是書法,書寫法度如此之嚴謹,不稱為書法的人,一定是思想有問題。現代很多人對於館閣體和流行書風都有一定的褒貶,而且分歧很大。其實每個人側重點不同,並不能說明誰對誰錯,我覺得大家都沒錯。錯就錯在我們對文字書寫這種文化缺乏準確的分類而已。

    比如館閣體,我們可以稱為書法,就是書寫文字的標準方法。畢竟館閣體法度結構嚴謹,學習寫字的規範,館閣體是必須選擇的,這也是古代特定年代,特定作用下產生的書寫門類。

    再說流行書風,流行書風具有一定的抽象表達感,是是拋棄具體實際作用的一種書寫表現,而非實用書寫。所以不能稱為書法,應該稱為“書藝”,就是書學藝術表現範疇。每個人研究方向和喜好不同,流行書風的文字線條技法水準要求不低於書法線條水準,二者幾乎同等,沒有誰高誰低,誰醜誰美一說。所以大家要正確看待流行書風在藝術範圍內存在的必要。而非一味的褒貶。是否過於偏激?也不要拿什麼傳統文化如何如何,傳統是好,你能用它影響萬世萬代嗎,這是不現實的。

    在此簡單概括幾句書道,書道的水準是很難達到的,首先基礎雄厚就不說了,而且必須對館閣體及流行書風的創作全部通曉,用筆如用心用腦一樣隨意,並無太多的刻意,此時用筆表達的並不是書法和書藝,而是人生哲理和生活態度。字勢也會表達出個人的文風和性格取向,這就是書道層次。現代社會能達到書道水準的恐怕極少吧。

    館閣體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於個人喜好,他們都曾大力提倡書法,一時帖學大盛。成祖下詔求海內擅書之士,邀集於翰林院,倍加恩寵。明代開科選士時,皆用楷書答試卷,務求工整。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

    把字寫得象”館閣體“不好嗎?這不是一般書法水平的人能夠做到的

    人窮志不窮

    2020-04-10 06:17:48

    “田楷”是田蘊章、田英章二位老師在歐楷基礎上自創的一種楷書書體,現在全國學習者很多。但也有的人覺得這種書體太象美術字,是當今的“館閣體”,學習它會限制自己的創造性,我對此一直有不同看法。

    學習書法不一定都追求藝術性,寫字的人也不一定都要成為書法藝術家。像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就是為了把字寫漂亮,從未想過要成什麼名、做什麼家,寫字只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業餘愛好,也許就是”田楷“這樣一筆一畫,端端正正的寫字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田楷”是我學習書法的啟蒙書體,田蘊章是我的“夢中老師”

    南開大學書法教授田蘊章老師

    我今年已經年過半百,早過了追星和附庸風雅的年齡。我從小喜歡書法,但兒時在老家沂蒙山區生活,衣食尚且不能保障,如何能夠談及個人興趣和愛好。上了大學和畢業工作以後,基本把時間耗在繁雜的工作上,加上每天不斷的應酬,被酒精藥得頭暈腦漲,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涉足書法.....就這樣在忙忙碌碌中過完了自己的中年時代,直到十年前工作閒了下來,才想起重拾兒時夙夢,開始自己學習書法。

    我剛開始學習書法是盲目的,不知道還有那麼多書體和門派,進了書店買回一本字帖就開始練習。記得當時買的是顏真卿的楷書《多寶塔碑》,還是本影印的放大本,但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感覺越來越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趨向,又開始漸漸冷淡了下來。

    有一天在會議室參加一個無關緊要的會議,座前擺了我的名籤,是用電腦列印的正楷字型,一下子被自己的名字吸引了,感覺那字型是那樣的清秀、順眼,這個自己寫了40多年的名字竟也那麼好看。無聊之餘,用手機在百度上搜這個字型,才知道這是歐體,進一步搜尋,便看到了南開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田蘊章老師、在天津北方網上做的系列書法講座《每日一字,每日一題》。

    田蘊章《每日一題、每日一字》講座截圖

    會議結束,回到家中,我就迫不急待的在電腦上看《每日一字,每日一題》,深深的為田蘊章老師淵博的書法知識、精湛的書法技藝所吸引,尤其是田老師在講課的同時,在案上的宣紙便箋上用娟秀的小行草邊講邊寫,感覺田老師隨手寫的字比他正式示範的正楷字還有魅力,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之後,我一直把365集書法講座全部看完,又連續買了七八本不同版本的《九成宮醴泉銘》,開始認真臨習歐楷。

    剛開始學習,我對田英章老師還不瞭解,記得田蘊章老師有一集專門介紹了他的這位弟弟的書法,恰好那時,我們縣裡的新華書店進了一批田英章的書法字帖,包括他編著《楷書要論-筆法》、《楷書要論-結構》和他手寫的《九成宮醴泉銘》,我便一股腦的買回家,又沉心練習了很長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田楷”是我學習書法的啟蒙書體,田蘊章老師是我從未謀面的“夢中老師”——不過,這樣說可能褻瀆了老師,好在田老師也不認識我,姑且這樣說著吧。

    “田楷”那麼漂亮,說他是館閣體,我覺得不應該看做貶義

    田蘊章書法

    田蘊章和田英章二位老師的歐楷其實還是有一些差別的,蘊章老師的要瘦勁一些,我感覺更接近歐陽詢的筆意。而英章老師的就有些豐腴,更多的有自己的風格特徵。

    但二位老師的歐楷卻都沒有脫離歐陽詢的神韻,還是歐陽詢體系的書風,或者說是“田楷”脫胎於歐楷,卻又在歐楷的基礎上有些自己的特徵,這也是有些書家批評“田楷”不像“歐楷”的一個方面。其實,每一個成功的書家,臨習古人碑帖都不可能絕對的像,只有在古人書法的意韻基礎上,加入自己的風格特徵,這才是書法家應有的技能。“田楷”如果同“歐楷”絕對的相同,那就不能稱其為“田楷”了。

    歐陽詢的書法本身就是唯美的,脫胎於歐楷而生的田楷,當然也具有端莊、正規、秀麗的特徵。在歐楷的基礎上,田楷更注重結字上筆畫排列的規範性,程式化,而對於歐陽詢單字結構上的險絕用筆,則儘可能地簡單化,這樣更便於學習者掌握和理解。比如,田英章先生在寫“點”時,總結的“三角一肚”、在寫“豎鉤”時總結的“跪筆彈鋒”,都很直觀,也很實用,從而把這一複雜的筆法格式化,是一件不小的成果。

    田英章書法

    不過,我不太喜歡田英章老師這個“跪筆彈鋒”筆法的說法,總感覺“跪筆”是對筆的一種不太恭敬的描述。

    也許因為字太美,又加之筆法比較格式化,有人就批評“田楷”是當代的“館閣體”。其實,我倒覺得不應該把館閣體理解為貶義,館閣體是古代官方正規場合使用的標準字型,代表明清時期最高的書法水平,這不是一般書法功底的人能夠寫得出的。現在再從網上搜索出館閣體大家沈度的書法作品,那不是一般層次的美。

    沈度書法

    館閣體只是明清時期的一種叫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館閣體“,也就是在計算機列印技術出現之前,官方正式文書使用的標準書體,估計只有當時的書法最高水平才能有機會書寫。所以,秦朝的小篆、東漢的今隸、唐代的正楷都可以稱為當時的”館閣體“。即使到了民國及後期,很多正統書風的書法大師也被稱為”館閣體“,其中就包括已故著名書法大家啟功先生,但啟老的書法難道不是高水平嗎?

    啟功書法

    田英章老師曾長期擔任國務院專職書寫員,專門寫國家工作人員的任命狀,這分明就是官方正規文書書體,不是今天的館閣體又是什麼?估計當時國務院挑選專職書寫員,也不是隨便什麼水平的書法家都可以入圍的吧。

    “田楷”在書法圈有爭議,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我國的書法文化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因為書法已經完全失去了其固有的實用性,剩下的就只有藝術性和娛樂性兩個衍生的屬性了。正因為如此,現在社會上玩書法的人群只有兩種:一種是自娛自樂的業餘愛好者,一種是兩極分化的藝術書家。

    書法是很多人的業餘愛好

    先說後者。所謂藝術書家,就是以書法藝術創作為職業,或者以其為主業的藝術家群體。既然是藝術,必然就有傳統和流行、雅與俗、美與醜之分,這也是書法文化圈兩極分化,互相詬病的終極原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田楷”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同醜怪書法一樣受到社會上、文化圈內的評論和爭議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另一個原因,是田氏兄弟“口無遮攔”,尤其是蘊章老師這些年猛烈抨擊流行書風和醜怪書法,真的得罪了不少人,捅了馬蜂窩。當然,田蘊章老師在一些公開場合對書法界偉人和名人的評論也有失偏頗。有些評論雖然不無道理,但卻是無論如何不能直言的,那涉及國民的情感,不是書法的問題。

    但是,作為現代社會玩書法的另一個群體——自娛自樂的業餘愛好者,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田楷”?我們有必要去摻合那些“藝術家”們的爭論嗎?

    【方圓居文化】結語:

    1、書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每一個書法愛好者都有傳承和發揚的義務。而傳承首先是在尊重傳統,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的發揚光大。偏離了傳統這個根本,書法的傳承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作為書法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藝術家,應該就書法學術問題進行激烈的爭論,這是藝術長足發展的必由之路。藝術美醜、好壞之爭是專業文化圈內的事,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沒有必要跟著起鬨。

    3、“田楷”是對傳統書法的繼承和發展,我們覺得好看就跟著學習,寫好了字自己覺得好看,別人也覺得養眼,何樂而不為?

    4、“田楷”是當今歐楷書法的代表之一,以其規範化、格式化更容易被初學者接受,是書法啟蒙教育的良好範本,值得推廣。

  • 20 # 一笑貫長天

    館閣的功力還是很不錯的!

    因為整個書法界認知的偏失,致使書法的藝術性幾乎被館閣與醜書所覆蓋,經過這段時間撥亂反正後,情況已經有所改觀,並且有了正大的氣象,可喜可賀!

    但是,館閣終究有其功力的體現,比如二田!很多人都知道我是最反對二田書法的,因為我認為二田不能成為書法,他沒有藝術性!可是,客觀地評價二田,我也承認二田的功底深厚!即使是整個書法界比二田功力深厚的也沒有幾個人!還需說明的是,二田的功力也不是很高,致使相對於放進社會較高而已!我認為二田的功力在筆力與自然的方面還有太多的不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如何解釋一個出了五雙鞋的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