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行天使332

    “複利”就是“利滾利”,就是在一定的期限內,將利息計入本金,然後在這個加總的基礎之上,再計算利息。實際上,現在銀行存款利息用的是單利,實際上是按照複利思想來設計的。當然,有好多金融產品都會出現複利,比如:投資基金、長期債券、股票、一些保險產品,還有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等等,這些都會出現複利。

  • 2 # 布得了

    謝邀

    首先來回答什麼是複利?

    我們可以從一條公式來簡單表達複利,這樣比較容易理解什麼是複利(compound interest):

    1、假設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0%-複利(compound interest),(現在的銀行當然不會這麼傻有這麼高的利率給到你,我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這樣假設,整數容易計算與理解)

    2、假設今天小布存100塊錢進去某銀行,這筆錢我一年之內不動,那麼小布一年後,這個賬號就多了100+100*10%=100*(1+10%)=110元對吧

    3、那我這110塊,在接下來的一年也不動,銀行的複利利率也不變也是10%,但因為是複利,複利將以上一年度的本金(本金已經從首年的100元變成了110元),那麼第二年的本金將變成110元,公式就變成了110+110*10%=110*(1+10%)=121。

    這就是複利,然後假設我們繼續這樣利滾利的滾下去n年之後:

    第1年:100*(1.1)=110

    第2年:100*(1.1)*(1.1)=121

    第3年:100*(1.1)*(1.1)*(1.1)=133.1

    第n年:100*(1.1)ⁿ

    這僅僅是為了讓初學者容易理解而極度簡化下的公式,實際情況之下,複利的計算將非常的複雜,如簡單的一個問題,我的錢在年複利率10%的情況下,什麼時候(多少年-n)會翻倍,也就是100變200呢?

    100*(1.1)ⁿ=200

    (1.1)ⁿ=200

    然後你就發現,複利計算的複雜性,單單求這個n就需要用到對數:

    n=㏒₁.₁2

    哈哈哈

    然後,其實直接用excel一年一年地加會比較容易計算:

    看錶得知,粗略的計算下得知,要在以上的利率水平之下獲得200%收益,本金不動的情況下,需要在第7-8年之間可以達到,但是實際上很少有如此的金融產品能給到消費者,風險與收益永遠成正比。

    哪些金融產品會出現複利?

    我們可以從公式上得知,只要消費者買到的產品允許你用前一年的本息和作為下一年的本金來計算年中收益的話,那麼這種產品就是複利產品,然而世界上金融產品何其多,說是複利的產品有可能是披著羊皮的狼,讓你不得不望而卻步。

    但是目前國內的複利產品,如保險、某些銀行的產品給出的利率都是不多目前到頂4.025%,以前好一點,我見過6%的,再早一點90年代中,很多複利產品都定價得很高,所以當年暴雷了很多產品,有幾個雷現在還在影響著那幾家當年釋出產品的大企業,如某安,某壽,某康。

    這裡也有很多因素制約著:

    1、趨勢已見,小心為上

    國家在前期改革開放時是吃過虧的,複利不是不好,但是需要兩年看,老百姓在追求高利息的情況下,國家&機構都希望這個錢真的能兌付出去,這就需要投資標的的穩定收益達到了預期,但是當資金池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受到外界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波動也會越來越大,所以99年-02年的國家大範圍降息就對於當時認為國家利率會持續保持高位的金融機構(保險、銀行、基金等)倒打一棒,猝不及防,最大的相差8-10%點啊陰功,如果不想破產來償還,那隻好努力賺錢補坑了,所以投資大環境的穩定是很重要的,但是2019年後的未來會怎麼樣呢,誰都不知道,但市場貌似陰霾多過Sunny,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特別是這幾年來M2也是不小,通脹壓力是有的,我們的GDP增長速度確實是下降趨勢(雖然仍然是世界上GDP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美國公開對打的貿易戰對於老百姓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實際的傷害(從事進出口相關的民眾)

    2、吸取教訓,防範犀牛

    很多年前從外國傳來了2個概念,灰犀牛事件&黑天鵝事件,

    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灰犀牛是與黑天鵝相互補足的概念,“黑天鵝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百度百科

    既然我們已經在複利產品上出現過灰犀牛事件,那就以防範灰犀牛事件作為主基調。這樣才是保障廣泛百姓資金穩定安全的大前提,所以監管機構的責任非常重大,任務也是非常重,因為隨著網路的發展,很多新型的騙局、接盤局紛紛出現,各種打著高收益卻不能兌現的產品層出不窮,P2P、各種幣...........,所以不吸取教訓可不行,故從2000年開始,每一年的監管都比上一年要嚴格,現在我們的外交政策還保持更擴大的開放態度,開放意味著外資的進入,外資的進入也會挑動更大的槓桿,這樣順帶出現的風險可謂中國史無前例,表面很美麗,實際很骨感就是,有一個閒錢自己小心些就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物價的上漲能不能推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