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眼小魚兒

    第一點是:

    現在無論養什麼品種的雞。對育雛前10天的工作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前一週的工作,特別重要,經常養雞的朋友會聽說這麼一句話,養雞育雛一週定終生

    第二點是:

    雞雛到雞舍前的前半天,一定要將雞舍的溫度升高到35~40度,雞舍溫度升高到這麼高的溫度的目的是將雞舍內的牆壁及裝置預熱好,達到用手摸上去有溫度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預溫

    第三點:

    雞雛進入雞舍時,要將雞舍的溫度降至28~30度。因為育雛車裡的溫度就是這個溫度。不至於雞雛進入雞舍時,造成溫差性的應激。之後在1~2小時內將溫度升高至雞雛分散的標準溫度。這個溫度可能是33度,也可能是35度,要以看雞施溫的原則來升溫。在此期間安排好雞雛上籠。每平方在30只左右。

    以隨時交流。

  • 2 # 音樂讓我悅

    育雛第一天

      1、雞未到達雞舍前,先將雞舍預溫到35℃~37℃;溼度控制在65%~70%之間,並將疫苗、營養性藥物、消毒藥、水、飼料、墊料和消毒設施準備齊全。

      2、雛雞進入雞舍後,應迅速上籠,安排好飼養密度,一般平養按每平方米20只~30只,籠養每平方米50只~60只。

      3、上籠後立即給水給料,最好是室溫的涼開水,飲水中加2-3%的葡萄糖等。

      4、可以往料槽或料盤放料,最好選用高蛋白水平的雛雞開食料或強化料,粗蛋白水平不能低於19、5%,每天喂料4次;另外特別注意不能斷水,否則影響雛雞生長。

      5、應給予全天光照(即24小時),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

      具體控制方法:由於剛出殼的幼雛視力弱,為了讓雛雞儘早熟悉環境,採食和飲水,要求給雛雞提供光照時間長、強度大的舍內環境,雞舍燈泡的安裝,應以靠近雞群活動區域為好。

      高度一般距地面2、1米~2、5米,燈泡間的距離應等於其高度的1倍~1、5倍。此外,為了獲得較均勻的光照度,燈泡應交錯設定,燈炮的瓦數以60瓦為宜,燈炮距離雞體的高度一般在1、8米~3、1米之間。

      如有燈罩為2、5米~3、1米,無燈罩的為1、8米~2、2米,千萬不要讓燈泡離雞太近,避免發生啄肛、啄羽現象。

      6、進雛當天晚上,應將雞舍地面用消毒藥噴霧消毒,以達到增加舍內溫度,消毒地面和降低舍內粉塵的目的。同時,為了加大舍內溼度,可在火爐上煮水產生水汽,甚至直接在地面均勻灑水,以保持必須的舍內溼度。

      育雛第2天~3天

      1、光照時間為22小時~24小時,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溼度以70%為宜(光照強度和光照溼度的控制同第一天)。

      2、鼻點眼和頸部皮下要進行疫苗免疫,以避免早期新城疫腎型傳支和生殖型傳支的發生,但免疫當天絕對不能進行帶雞消毒。

      3、飲水中停止使用葡萄糖,以減少雛雞的糊肛現象。

      育雛第4天~7天

      1.從第四天開始每天減少1小時光照時間,即4日齡23小時,5日齡22小時,6日齡21小時,7日齡20小時。

      2、飲水和喂料每天三次,飲水可選用自來水,免疫前後兩天不能使用,可根據雛雞的健康狀況適當減少水中的多維劑量,飼料的營養成分不能改變。

      3、舍溫可下調1℃~2℃,即保持34℃~36℃(光照強度和溫度的控制方法同第一天)。

      4、注意舍內的通風換氣,一般通風前適當提高舍溫2℃左右,每天排風3次~5次,特別是選用燃煤育溫的雞舍,更應加強通風換氣,以減少舍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同時防止煤氣中毒。

      5、每天堅持清糞,而且從育雛第4天開始每天堅持帶雞消毒一次,消毒安排在清糞之後。

      6、第7天稱重,一般抽取比例為5%,看是否達到標準,適當調整每天飼料用量。

      育雛第8天

      1、光照時間為14小時,舍溫可降至34℃~35℃,溼度為65%,光照強度適當減弱,可將60瓦燈泡換成40瓦燈泡。

      2、斷喙,可防止啄羽、啄趾、啄肛等,減少飼料浪費。斷喙的位置:上喙從尖端到鼻孔1/2處,下喙剪斷1/3,俗稱地包天。

      斷喙注意事項:

      1、準備迅速、防止流血。

      2、體弱、病雞不斷喙。

      3、斷喙前後3天在飲水中加入抗菌素,可防止傷口感染。

      4、斷喙後5天內料槽中的飼料應加厚,避免雛雞啄空料槽,使傷口感染。

      5、及時挑出弱雛放在光線強、溫度偏高的地方.

      育雛第9天~10天

      1、光照時間每天減少1小時,即9天為18小時,第10天為17小時(光照強度同第8天)。

      2、給予充足的飲水和營養充分的飼料,適當增加通風量和通風的次數,一般以每隔2小時~3小時通風換氣一次,有條件的雞舍可採用機械自動控制通風。

      3、第10天~15天頸部皮下或胸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

      4、舍溫控制在33℃~34℃,溼度以60%為宜。

      總之,在育雛前期應以予雛雞舒適、優美、無病原微生物汙染的飼養環境,良好的管理技能,充足的飲水和飼料,適當做好雛雞的各項免疫工作。

      有利於增強雞群的體質,可以減少馬立克氏病、新城疫、生殖型傳支的發病率,以便更好地發揮雞群的生產效能。

  • 3 # 家鄉養兔人

    一、檢查各項環境條件控制是否得當

    環境條件是否適宜是影響育雛效果的關鍵因素,許多疾病的發生和雛雞生長髮育不良的問題與育雛的環境條件有關。因此,在育雛期間必須注意及時檢查各項環境條件的狀況,及時調整。這些工作如檢視溫度計,並根據雛雞的行為表現瞭解溫度是否適宜;根據乾溼溫度計讀數確定溼度是否合適;根據飼養人員的鼻眼感覺瞭解舍內空氣質量是否合適;透過觀察舍內各處的飼料、飲水、糞便、墊草等了解光照強度和分佈是否合理。保證各項環境條件的適宜是提高育雛效果的前提,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

    二、弱雛復壯

    在大群飼養條件下,難免會出現個體間生長髮育不平衡的現象。出現少量弱雛是正常的,只要適時進行強弱分群,可以保證雛雞均勻發育,提高雞群成活率。

    1、及時發現和隔離弱雛

    飼養人員每天定時巡查育雛舍,觀察各個雛雞群,發現弱雛及時挑揀出來放置到專門的弱雛籠(或圈)內。因為弱雛在大群內容易被踩踏、擠壓,採食和飲水也受影響。如果不及時挑揀出很容易死亡。

    2、注意保溫

    弱雛籠(或圈)內的溫度要比正常溫度標準高出1~2℃,這樣有助於減少雛雞的體溫散失和降低體內營養的消耗,有利於康復。

    3、加強營養

    對於挑揀出的弱雛不僅要供給足夠的飼料,必要時還應該在飲水中新增適量的葡萄糖、複合維生素、口服補液鹽等,增加營養的攝入。

    4、對症治療

    對於弱雛有必要透過合適途徑給予抗生素進行預防和治療疾病,以促進康復。對於有外傷的個體還應對傷口進行消毒。

    三、做好記錄

    記錄內容有每天雛雞死淘數、耗料量、溫度、防疫情況、飼養管理措施、用藥情況等,便於對育雛效果進行總結和分析。

    四、搞好衛生

    籠養育雛要及時清理糞便,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溼度和粉塵含量;墊料平養要經常觀察墊草情況,必要時進行更換、加鋪、鬆動。室外運動場要每天打掃,每週消毒2~3次。

  • 4 # 湖北小晴

    雛雞:剛孵出的雞。0天-50天為雛雞。剛出殼的雛雞體內有足夠的卵黃,3―5天內可供給雛雞部分營養物質,適時開食有助於雛雞腹內蛋黃吸收,有利於胎糞排出,促進其生長髮育,是育雛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開食不宜過早,開食過早會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損害,過晚開食則會消耗體力和營養物質,不利於雛雞生長髮育。雛雞開食多在孵出後12小時~24小時,這段時間開食的死亡率最低。雛雞的開食,可在雛雞充分飲水3小時之後,一但有6-7成的雛雞可以隨意走動,雛雞群中有一半的雛雞有啄食行為時開食為宜。

    養殖技術:

    一、養殖場地

    養殖場地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形乾燥,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之處。籠舍的高應在1.2米左右為宜,籠舍要有活動室、產蛋室(窩)、飼餵室等,飼餵室要有水槽和食槽,運動場用網封閉,以防外逃。

    二、選種

    常見品種有中國環頸雛雞、左家雛雞、黑化雛雞、淺金黃色雛雞、白雛雞、特大型雛雞等。優質雛雞身上的黑白斑點大而稀疏,排列均勻如同花生米大小。優良雛雞的羽毛顯得鬆軟、豐厚,給入其肉質脆軟之感;年齡愈小頭與體愈偏圓,嘴、足、尾愈短。

    三、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雛雞苗注意保溫度,1—3日齡為40—35℃,4—5日齡為34—33℃,6—8日齡33—32℃,9—12日齡32—30℃,13—20日齡為30—28℃,以後可為常溫。在實際操作中,保溫以在箱內自由活動、非常活潑為準。保持舍內空氣新鮮,特別是冬季,一定要處理好保溫和通風關係。

    開食時先用0.1%高錳酸鉀水滴喂數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混合液與少量飼料拌勻飼餵。根據營養、飼料需要量及飼料配方,製作質地較軟的飼料。1—2周齡時,每3小時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齡時,每4小時1次,每天喂4—5次,5周齡後每天3—4次,以後正常飼餵。

    及時調整飼養密度。1-10日齡50-60只/米2;10—20日齡 30—40只/米2;20—40日齡20只/米2;40-56日齡10只/米2 。用剪刀或電熱斷喙器及時斷喙。

    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商品堆雞的飼養,除發情期前後外,都以含動物蛋白質較少的飼料為好。在飼養過程中,保證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蛋用雛雞 舍10-23℃為宜,肉用堆雞舍21-25℃為宜。相對溼度以55%~60%為宜。雨季節可在舍內及運動場多設棲架,避免潮溼對難雞帶來的不良影響。

    青年難雞的最適合飼養密度為每平方來3只。公母要分群翻 喬,公母比例為1:3, 150日齡後合群。運動場為10 米2只,每群200只。蛋用堆雞最好在180日齡時開產。

    五、產蛋難雞的飼養管理

    在產蛋高峰期,雛雞飼料的粗蛋白含量應達到23%—26%,比普通家雞高,飼料以全價優質配合飼料為主。應保證充足的青飼料以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注意適當增喂沙礫,供給足49、清沽的飲水。

    產蛋期難雞每天保證16-18小時光照。每平方米設3瓦的燈泡,離地2米高。雞舍要保持涼爽。配備足夠的產蛋箱,嚴禁驚嚇雞群。

    六、衛生防疫

    搞好環境衛生,做好雞舍和運動場消毒。消毒1周兩次,可用氨酸鈉、百毒殺、菌滅靈,水槽、食器每天用消毒水刷洗一次。

    參考免疫程式:4—5周齡進行新城疫Ⅲ系、Ⅳ系疫苗飲水接種,9—11周齡時用雞新城疫Ⅱ系滴鼻點眼或用Ⅰ系疫苗皮下接種。遇陰雨天還要注意禽霍亂、球蟲病的發生。在飼料中常喂大蒜素或生薑粉末以增強抵抗力。

    最佳季節:

    在自然條件下選擇最佳的季節育雛雞,不僅關係到雛雞的成活率,而且對今後的生產效能、經濟效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什麼時候育雛雞好呢?

    一般以2~3月育雛為好,初夏、秋季次之,盛夏育雛效果最差。2~3月出殼的雞又稱早春雞,具有較高的育種與經濟價值。因為春季育雛氣溫好控制,自然光照與日俱增,只要加強飼養管理,雛雞就能正常生長髮育,疾病少,成活率高。早春雞中雛階段正趕上夏秋季節,戶外活動時間長,可得到充分運動,因而體質強健。到8~9月,絕大多數雞就能產蛋,即使到了冬天也大都能繼續產蛋,直到第二年秋天才換羽,產蛋時間長達1年。同時,所產的蛋也較重,種蛋合格率高,孵出的雛雞品質也好。而秋季育雛雞氣候條件雖好,但在雛雞育成後期光照時間長,性成熟提前,成年時體重和蛋重較輕,產蛋持續時間短。

  • 5 # 創業農村小哥

    1.防止煤氣中毒和藥物中毒(1)煤氣中毒。若雞群出現“死亡率高、死亡快、死雞嘴發紫”現象,可懷疑“煤氣中毒”,採取“開啟窗戶、加大通風”等措施(2)藥物中毒。水中或料中加藥時,要保證劑量準確、攪拌均勻,另外注意不同藥名同一藥物成分混合使用,以免造成藥物中毒。2.溫度管理(1)提前預溫。春、夏、秋季提前一天預溫,冬季提前三天預溫,確保雛雞舍能夠達到目標溫度35-37攝氏度。(2)上籠前後。上籠前雞舍溫度冬季32-35攝氏度,夏季30-32攝氏度,這是因為送雛車的溫度在該範圍;上籠後雞舍溫度逐漸提升到35-37攝氏度。(3)看雞施溫。根據雞群狀態調整溫度,若雞群出現扎堆現象,說明雞舍溫度偏低;若雞群遠離熱源,張嘴喘氣,說明雞舍溫度偏高;若雞群均勻分散在雞籠裡,採食實活躍,採食完畢時候閉眼趴著休息,說明雞舍溫度合適。3.做好傳支預防(1)0-3周是傳支的易感期,做好首日齡的基礎免疫與七日齡的加強免疫,保持雞舍溫度穩定,防止忽冷忽熱,特別是防止冷應激的出現。(2)用弱毒苗能夠保護的地區最好使用弱毒疫苗(如H120);在使用強毒疫苗(如H52)之前要先用弱毒疫苗免疫2-3次;H52毒力較強,只適合於8-13周齡使用;Mass株與Conn株都是嗜呼吸道型疫苗,兩者聯合對呼吸道保護效果最好。(3)早期感染傳支會造成輸卵管不發育或者間斷性發育,產蛋期表現為雞冠通紅、毛色油亮卻不產蛋,攝入的營養全部用來發育身體,所以體重肥,雞嘴、雞爪更黃,表現為水襠雞。(4)在臨床上假母雞不易與產蛋雞區別,以下可作為診斷依據:方法1:在早晨雞群未產蛋前進行直腸觸控檢查,見恥骨開張3指但經數日檢查未見有蛋的雞即是假母雞。 方法2:利用翻肛法:若產蛋雞的外貌特徵良好,翻不出輸卵管陰道部分或即使翻出,又特別小的就是假母雞。4.處理好溫溼度關係嚴格避免高溫低溼和低溫高溼。當雞舍溫度高而溼度低時,容易出現雛雞脫水,影響生長髮育;當雞舍溫度低而溼度高時,容易出現卵黃吸收不好,影響母源抗體保護和首免效果,同時多發細菌性疾病,影響死淘。溼度不夠時,可以透過地面灑水、火爐煮水及帶雞消毒等方式增加溼度;若溼度大溫度低時,雛雞出現扎堆時,必須提高雞舍溫度。5.營養需求育雛前期的生理特點:母源抗體高,免疫力差、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弱、溫度調控能力弱、生長髮育快。(1)母源抗體高,免疫力差。飼料中必須新增免疫增強劑和高效酶製劑保護雛雞度過免疫空白期(2)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弱。高溫殺菌製成的膨化顆粒確保雛雞消化吸收(3)生長髮育快。需要全面充足的營養(蛋白20、能量2900、蛋氨酸0.48、賴氨酸1.1)6.疫苗免疫(1)活苗基礎免疫採取滴鼻點眼,飲水免疫效果欠佳(2)疫苗稀釋後必須在半小時以內用完,否則容易出現免疫失敗(3)活苗不得接觸金屬器皿、消毒液等等(4)滴鼻點眼免疫時一定要確保藥液充分吸收後再將雞放入籠內,不得漏(5)活苗免疫當天不消毒。

  • 6 # 蛋雞養殖1987

    一、先將雞舍的溫度升到35到40攝氏度之間,當雞到雞舍後2個小時內再把溫度降2度。雞舍內溼度要達到65~70%,舍內的溼度可以用霧線,條件差的可以用爐子上面坐上水壺或鐵水盆,用蒸汽的方法來增加雞舍的溼度。並且將水和料備齊,飲水中要加入多維。

    二、雞雛進入雞舍的第2天,第3天。光照時間為23.5到22小時,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相對溼度65~%70%。飲水中停止使用葡萄糖,防止雞群出現糊肛,改用開口藥來淨化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

    三、育雛在第4日齡到第7日齡。每天減少1小時的光照。也就是在7日齡的時候,光照時間為20小時。關燈這4個小時可分兩次關燈,一次兩小時。此時飲水可選用自來水,但是在做疫苗期間不要用自來水。減少水中多維的計量。七日齡做疫苗期間不要消毒。

    四、雞舍溫度每週內降低2度左右。這時雞舍的通風換氣,可以為對流式的自然通風。因為雞雛的需要量很小,很少的通風量就可以了。唯一的就是用爐子來供溫的雞舍就是防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超標導致中毒。

    五、注意雞舍糞便的清理要及時。第4日齡之後,堅持每週消毒2~3次。消毒時間要安排的清理雞糞之後。

    六、第7日齡稱重,抽取5~%10%的比例。看是否達標。如果出現均勻度很差的,把小雞兒挑出,單獨飼餵提高飼餵量。

    七、第8日齡雞舍溫度為33度左右。光照時間為14個小時,相對溼度在60~%65%。光照強度適當減弱,燈泡換為40瓦。養土雞或者是蛋雞,此時應該斷喙,防止啄羽啄肛,浪費資料等現象。斷喙位置在上喙尖端到鼻孔1/2處,下喙的1/3。斷喙要迅速防止流血。斷喙前後三天,飲水中加入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斷喙後5天內加厚飼料飼餵厚度,防止雛雞啄空料槽,料桶,是傷口感染。體弱多病的雞不要斷喙,挑出來放在光線強熱源高的地方,要麼淘汰。

    八、在雞雛第9日齡第10日齡,光照時間每天減少一小時,光照強度不變。此時在做好保溫的同時,加強通風換氣。根據雞的需養量來確定風機的開啟。也可以根據溫控來控制雞舍的通風量。

    總之在育雛時期,給雛雞提供舒適的環境。控制好溫溼度,做好防疫工作和藥物預防。以增強基礎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便雞群發揮更好的生產效能。

  • 7 # 嗨我是老謝

    我曾經養過好幾種小動物,包括雞,貴妃雞,野雞,鴨子,鵝,養這些東西不是因為生活所迫,而是消遣性質的。我為了生活所養的是孔雀,而且養了很多年。

    我得出的經驗,雖然這些東西品種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雞也是這樣的,就是小的時候都需要特別細心的照顧,稍微大意一點,後果很嚴重,有時候甚至是全軍覆沒而損失巨大。

    所以從雞出殼起就要開始進行疾病的預防,出殼時就要打馬利克疫苗,緊接著,法氏囊疫苗,雞氣管三連疫苗,新城疫疫苗,俗稱雞瘟疫苗,這還是在小雞階段打的疫苗,大一些有些疫苗還要加強,比如雞瘟疫苗。這是用藥方面。當然你要是養幾個玩,就不用這麼嚴格,但要是成規模的,必須嚴格。

    還有在其他方面也要精心的照料,剛出殼的時候,小雞要生活在溫度35度的環境內,否則就容易得病或是死亡,燈照時長也要達到20個小時,而且燈光強度也是有要求的,不能太強,大些再逐漸的減少光照時間,喂料也需要營養全面,最好是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小雞料,這樣營養才有保障。生長的快,抗病力強。

    還要隨時觀察,防止特殊情況和意外的發生,比如老鼠或者是其它動物都會傷害小雞,有時候它們自己也會互相琢傷,甚至琢死。要細心觀察,防患於未然。總的來說養好不容易,要不斷學習並且總結經驗,這樣才能養好。

  • 8 # 禽病隨談

    土雞養殖是近幾年才陸續發展起來的,土雞投資少,裝置簡陋,養殖方式靈活多變,因此土雞的管理也有自己的特點。

    育雛期前十天管理需要重點做好下邊5點:

    1 溫度管理。

    土雞在育雛過程中,加溫的方式主要是火爐,保溫燈為主。這樣的加溫方式,雞舍溫度分佈不均勻,遠離熱源的地方,雞舍溫度低,靠近熱源的地方,溫度高。一個雞舍的溫差相差5攝氏度都很正常。雞舍溫差大,雞雛很容易出現腹部受涼,拉稀的情況。

    這種雞舍,一定要提前把雞舍預熱充分,同時育雛時候,不要去刻意看溫度計的溫度,雞舍溫度分佈不均勻,一定要看雞雛的分佈情況,進行加溫或者降溫操作,如果雞舍溫度不夠,雛雞卵黃吸收不徹底,抵抗力弱,而且沙門氏菌更容易爆發,雛雞死亡率上升。

    2 飲水。

    病從口入這句話適合所有的品種的雞,土雞也不例外。土雞養殖數量都比較少,前期採食量少,可以給雛雞喂涼白開,這樣對雛雞的腸道保健比任何藥物都好。飼餵涼白開這個細節,以前在白羽肉雞中都在使用,只是隨著現在養殖規模的擴大,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直接換成“生水”,但是土雞養殖完全可以延續涼白開育雛的方案。

    3 沙門氏菌。

    土雞孵化的種蛋多數來自農村收購或者自己留種雞的產蛋,這些種雞沒有經過嚴格的防疫管理,垂直傳播性疾病嚴重,最常見的就是雛雞沙門氏菌。育雛第一週一定要用少量抗生素來預防沙門氏菌的爆發。

    4 營養過剩。

    土雞是小眾養殖,品種眾多,每個品種生長速度不同,對營養的需求不同,這個時候對營養物質需求量不同。現在土雞育雛前一個月,都是用肉雞或者蛋雞全價料。這些飼料營養是根據肉雞和蛋雞的生長特性生產的,但是這些營養對土雞來講,太過豐盛,很難完全吸收。大量不能被吸收的粗蛋白,會加重土雞的腎臟負擔,外在表現就是“糊肛”加重。因此土雞育雛前期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少量碎玉米來降低飼料蛋白,減少雛雞的消化道負擔。

    5 腺肌胃炎和球蟲。

    腺肌胃炎是育雛前10天必須預防的疾病,這個不分品種不分割槽域。這個病會影響雛雞的採食量,產生生長抑制,雞雛大小不均,影響最終的養殖效益。

    球蟲主要是指小腸球蟲,一般在雛雞7~14日齡之間高發,根據育雛模式和場地環境不同,發病早晚有變化,一般地面平養的雞發病早些,籠養或者網養髮病率低些。養殖戶可以根據雛雞具體情況,在7日齡,10日齡,14日齡這三個點進行針對性預防。

    小結:

    看似簡單一個土雞育雛,想要保證成活率和雞雛的健康度,養殖戶也是需要下功夫的,不能隨便將就。否則育雛期間雖然雞雛沒有大毛病,後期的雞也會很難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市場上的乾肉皮是什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