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亂薦

    兩個拳術的基本就不一樣,一個快一個慢,而且嚴格來說一個是內家拳一個是外家拳

    不過詠春的黐手倒是和太極的黏勁有點像

    問題在於你結合這兩個拳法準備幹什麼

    表演的話,首先這個節目就不具備整體的統一性,看起來會比較像精神分裂

    至於用於實戰的話,肯定會被別人打得腦殼分裂

    習武還是要多多慎重

  • 2 # 投條朋友

    當然可以,都屬內家拳,神到意到拳到,不用力而用意,透過久練自然勁通透。勁不屬於力,勁是透過練神意久了而得到的,力是後天之力。力出拙,勁走意,力使呼吸之氣,勁使先天之元氣。現在的內家拳真正修煉的不多,基本都是以養生為主,很少對練和參與實戰,再說了沒有一定的時間修煉也排不上什麼用場,民間還是有不少這樣的高手,只是年齡大了點,因為不練20年是出不來真功夫的,等到真的練好了反而又把心態也給練成佛繫了,讓他去爭也不會去爭了。

  • 3 # 詠春與太極

    太極拳和詠春拳能混合使用

    太極拳與詠春拳同理不同拳

    太極拳講究:以柔制剛,引進落空,圓化直。詠春拳講究:借力打力,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兩拳術拳理大致相同;訓練方法:太極拳有單推手,雙推手,太極推手是訓上肢的問勁、懂勁、化勁,達到訓練面板的敏銳觸覺而化人之力、借人之力來勝人。詠春拳黐手:有單黐手、雙黐手,攤、膀、伏三種手法訓練。其中單、雙黐手是訓練手的觸覺感應,黐手在詠春拳中相當於太極拳的推手。“無黐手莫言詠春”。太極拳也“推手即打架,打架推手”。

    太極拳練習拳架套路主張:輕柔慢練,詠春拳打小念頭也要集中精神,放鬆慢練。

    太極拳訓練技擊需要練低架,緩慢鬆柔,長期的鬆柔鍛鍊的人,其關節韌性、肌肉的協調會產生出超人的彈性和爆發力。這樣才增加功力,將太極拳松練出來,繼而獲得“沉勁”。

    詠春拳小念頭放鬆練習套路,能將身體肌肉練松,練出架構力。一個肌肉僵硬,無法全身協調的拳手,是打不出靈動威猛拳力的。先松後緊,技擊家在格鬥時最重要就是:身體鬆緊之間的轉換,松才能柔,緊才能剛。

    太極拳和詠春拳混合用是可以,但一個人精力有限,想同時精通兩門拳術,只怕少之又之少。一個人能練精一門技藝已經不簡單。先精後博,才是一個練武者的修煉次序。

  • 4 # Mr西門射鵰

    任何門派的拳種拳術都可以共用…不要因為電影或一些商業原因去標籤任何一個門派或一種拳種…能作用的好的就是好功夫…不要跟我你師父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功夫真的只是一橫一豎而已…在我理解真的要保命動手的時候三招已經足夠:插眼,鎖喉,撩陰…

  • 5 # 小星看影片123

    當然可以,作為拳法,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但由於理念不同,有的適合放長擊遠,多門功夫一起練,會出現貪多嚼不爛

  • 6 # 師說真語

    太極練十幾年,越來越覺得自己剛入門,身形合一到形神合一,這個門檻很高,高到可能一生達不到,大道無形,所有形式最終都能得道,萬法相通,如果有區別,只能說,你還沒有登堂入室,還沒有達到境界

  • 7 # 樂與眾不同

    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而且很多習武者熱衷於開門立派,比如楊露禪把陳氏太極拳的大架改為小架創立了楊氏太極,之後又有吳氏太極和孫氏太極。改革開放後隨著金庸武俠小說的普及,很多門派應聲而起,練過點套路隨便一改就獨創了一個門派,比如雷雷的雷公太極,馬保國的混元太極,還有很多XXX太極,基本上都是練簡易太極拳24式,雖然身手不行但宣傳到位,嘴活相當厲害。隨著李小龍還有近幾年關於詠春的電影增多,詠春的門派也越來越多了,無一不是扎馬步加粘手。所以有人把太極和詠春的簡單招式合在一起創造出類似《一代宗師》中宮家64手的套路而開宗立派不是沒有可能。然而,真實戰起來什麼招式也使不出來,一律王八大擺拳,打出幾拳後也就累趴下了。

  • 8 # 張安邦

    2006年我大學畢業到了南京,2007年左右在南京西流灣公園,南京當時一些武術愛好者組織活動,我工作的地點離那裡大概三五百米,經常就近過去。就趕上一次,臺灣的太極推手愛好者過來交流,南京的一些推手愛好者也很友好,起碼交手方式是很文明的。這位臺灣的老師就時不時出一些類似詠春黐手的動作,動作特徵很明顯,但是沒有犯規,雖然我對太極推手談不上了解,但是交流的愉快氛圍還是給我些許感覺,也就是因為李小龍學過詠春拳的緣故,交手一停下,我就聊了起來。

    果不其然,他是臺灣盧文錦大師一系的傳人,盧文錦大師是葉問宗師的外甥、也是代表性傳人之一,臺灣詠春拳的奠基人,這位交流推手的師傅年齡不大,大約長我十歲左右的樣子,後來還留了名片,他是盧文錦大師一系的類似助教的人物。後來江蘇詠春拳傳人高師傅,也是盧文錦大師的早期弟子,他就提及此人,原來這位推手師傅也玩MMA的,看來臺灣對綜合格鬥的概念還是挺早的,尤其是民間武術人士,很難得。也聊了聊,高師傅也練習鶴拳和陳氏太極拳。安邦愚見:太極、詠春,就跟拳擊和搏擊的關係,還是頗多相通之處。

    黐手和推手,都是聽勁,很多都是靠手臂感知,較技相通之處頗多,不足為奇,很多民間師傅都是轉益多師,自成一家,雖沒有開宗立派,但是起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武術,這點和李小龍的截拳道概念不謀而合,大家也許理念上的敘述不一樣,但是殊途同歸,最終的境界一致,隔行不隔理,流派如同行當,莫概能外!

    說個題外話,我在南京也接觸到一些徐州同鄉,推手技藝非凡,聊起來論起摔跤打全國比賽的經歷,就不足為奇了,都是聽勁,但是運動量,摔跤更專業、更大,江蘇散打、摔跤、拳擊,徐州人佔了很大的比重,近年來逐步減少,安邦覺得是好事,說明孩子們可選擇的機會多了,地方經濟上來了,大家開始注重學業,從小就送體校的少了,當然利弊,每個人的觀點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目前大一,雙非二本,想要抓緊機會申請美國留學,家庭普通工薪階層,我應該為此而去奮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