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毛侃影視
-
2 # 人類行為實錄
在《背影》中,大多數人對這段文字難忘: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而我卻對“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這一段感到心酸。
我出生農家,父親並沒有太高的文化。在他的時代裡,飯吃得飽就是好事,味道是其次。
為了家中生計,父親常年奔波在外,若是務工之地離家近些,或許一兩月能有一見,若是遠了,可能一年一見。正因如此,我對父親的感情一半是疏離,一半是歡喜。因為聚少離多,成長至而立之年,也很難想起有多少溫情的時刻。
只有一次,甚是難忘。高中的時候學業繁忙,所以寄宿在校。某一日夜間下了晚課已是10點有餘,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接通時,我形式性問候了幾句,便尷尬無話,父親只問:“我今天回家了,你今晚回來嗎?”
我頓了會兒,回道:“今天太晚了,我明天早些放學回吧。”
“要不我來接你?”
“太晚了,明天吧”
“明天一早,我又要走了。”
“今天不行,老師不在,我出不去的。”
我掛了電話,在宿舍外站了許久許久。在此之前,我的父親,從未有如此真情流露的樣子。我能體會到他的失落,一如我成長的數千個光陰裡,常常渴望他能出現在家門口一樣。猛然間,鼻頭酸的很。
長大後,父親工作閒一些了,留家的日子多了起來。有一次,我領了幾個朋友回家吃飯,父親比我們後回家,他進門時及其熱情的向我的朋友打招呼,那模樣,在我看來有些失措。鞋都沒脫下,他又出了門,十分鐘後他兩手提著滿滿的水果和零食回來,讓朋友們不要客氣,隨後自己回了房間。
歲月匆匆,他轉過身去的背影已有些許佝僂,往日健朗悄悄逝去。身上的衣服有些年頭了,當時的價值還沒有桌上的零食貴。我很難受,食不知味。
-
3 # 明衡臣
少時不識愁滋味,老時方知父母苦。 年少好時光,總在父母的疼愛和關懷中匆匆長大,一晃就長大成青年,出門求學工作生兒女。然而在時光的長河中,如鄭智的水手我們不停的蹉跎迷茫,忽略了長大的同時,父母逐漸老去。
今年由於新冠狀病毒,在家呆了三個多月。恍然如夢,原來能挑起一百多斤柴,走幾里都不是問題的父母,背已經佝僂,花白的頭髮只是點綴在頭頂,柔弱的身軀還在不停的為兒女們創造財富,發揮餘熱。嘴上卻說這個你們不會幹,那個不需要你們幹。我們身子骨還好些呢。他們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愛著呵護著我們,雖然我們已無需他們扶,可已成年的我們在,又拿什麼來疼愛他們呢?金錢還是時間?還是在老人病床最需要關懷那電話聲遙遠的問候與關懷?
歲月匆匆,我們已經不記得來時的風景,和那一聲呼喚,那一揮手,甚至一個眼神……熟悉的背影、呼喚、腳步逐漸行漸遠,樹欲靜而風不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4 # 愛閱讀的小紅
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記得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要求要學習的一片課文。當時好像是語文課本里的必背文之一吧,年過久遠,大部分都情節都忘記了,只記得作者寫到最後的時候,心裡漸漸的對父親改觀,然後慢慢理解了父親以前的一些做法。
在那個年代,父輩們一般出身於貧苦人家的,都是感覺秉持著一種不清楚,講不清楚道理的樣子,都認為他們沒有念過書,不懂得一些人生大道理,不懂得那些藝術,會嫌棄他們沒有文化。然而會有哪個父親不疼愛自己的兒女的,但是這就是兩代人之間有時候缺乏溝通的表現。
小時候不明白,只有到長大後才明白其中深含的一些情感,而這些情感無疑需要我們慢慢的去體會,慢慢的去成熟,慢慢的去了解。
-
5 # Amy祺然有話說
小時候上學學的課文。
也就老師帶著的分析分析句型。
劃劃詞語。總結中心思想。背背課文。
稀裡糊塗一學期就過去了。
你讓個小學生理解20多歲—30歲寫的情感文章。能理解到位那真是見鬼了。
閱歷。經歷。社會背景。情感都是需要生活沉澱的。
所以。隨著成長我們才會懂得很多道理。變得成熟……穩重。
等到了作者的年紀就會深知作者的情感是何等的流露……
自己也會在文章中找到親身經歷過的共鳴……
只是作者更善於用文字的方式表達情感。
而我們又有心裡說不出表達不出來的真實情感……
越到一定年齡越有深刻體會……
-
6 # 雲捲雲舒說文史
對這個問題,筆者深有體會。
少年時讀《匆匆》和《背影》之類的文章,可以領會文字的優美,卻不能體會文字背後的情懷。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累積,漸漸能體會到《匆匆》裡對時光匆匆,一去不返,漸行漸遠,手邊空空,握不住時間,留不住歲月的無奈,惋惜,落寞和惆悵的情懷。
《背影》的體會也是如此。父母之愛,源於自然,無所求無需償。子女對父母之愛的感受也自然流於混沌,受之泰然。在成年之前,不遇大事難有感悟,甚至常常覺得厭煩。一如作者朱自清對父親的尊尊囑託感到厭煩一樣。
子女對父母愛的領悟,需要喚醒,喚醒的方式也許是因為遭遇某件事,也許是因為某個鏡頭。《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先生就是看到父親略顯肥胖的身軀在站臺上艱難笨拙地爬上爬下,卻小心地護住給兒子買的橘子,從而觸動了作者內心最柔軟的所在,感悟到了父親的愛之深,愛之濃。
時光匆匆了無痕跡,親情灼灼與生俱來,都是靜靜然,悄悄然的,少年人一直向前,自然不容易領略其中的愴然,只有青年之後才會漸漸解其深意。
-
7 # 貴可春秋
《背影》是朱自清寫父親在火車站送別他時的情景。朱自清看著父親為他買橘子和分別時,蹣跚遠去的背影對他心靈的撞擊。父親每個細小的舉動把對兒子的愛深藏在遠去的背影中 。他是這寫的,“ 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於忘卻了我的不好,他只是惦記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朱自清他寫的《背影》是心靈深處的感觸,是留在朱自清心中永遠的"父愛如山"。
年少讀《匆匆》,《背影》只是感受到這是父親對孩子的愛,緩緩地流動的愛……到了讀大學離開家,離開父母方知這份愛有多重要。獨自一個人在異地他鄉求學,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候愈發的想念父母以及家人!最有體會是自己也做父親了,家裡現在兩個可愛的小公主,每每出差回來都會想著法帶些出差地好吃好玩的東西回來給她們姐妹倆,心裡記掛著她們……不管自己深處何處,我自己每年春節必然帶著家人一起回老家看望父母,和父母一起過春節,一家人團員!
大家都說父愛如山,他是兒女們的靠山。父親一生都活在厚重沉默中 ,嚴然像一座山的 " 背影 " ,兒女們靠著他心裡會踏實。父親在人生的路上經歷著不同的艱辛。父親從不要求兒女對自己有多少回報,只需要兒女們健康出息 ,平日一句問候就足夠了。父愛就是“一座山”,是一個漸漸遠去的"背影" 。兒女們不要在父親遠去消失的背影中,繼承"遺產"卻留下了遺憾。
大學畢業後,我在外地工作,並在工作的地方定居了。但是我都不會忘記我的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這句話說受了別人一滴水這樣小的恩惠就應當以湧泉一樣的恩情去還給別人,我們對待這份恩情就像是寸草春暉,更何況父母對我們的愛無法去衡量。我們已經欠了他們一生的債,只是那債他們不需要我們去償還罷了,而且他們賜予了我們生命,生命雖然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在這有限的生命當中去創造無限的價值!
-
8 # 樗寮
見多了離別,並不會成為習慣,倒是會越來越珍惜。我們長大了,父親就老了。
男孩子年少時好像都與父親會疏遠,逐漸經歷生活的不易,會慢慢理解曾經的父親。為什麼就沒能更早點呢。
-
9 # 靜聽花解語
朱自清的《匆匆》和《背影》,都是收錄課本中的散文名篇,從日常小事寫起,短小精湛,情感真摯,又意味深長。
少時理解淺薄記得《背影》是初中學習的,《匆匆》是在普通話考級時,在輔導書中閱讀的,這篇收錄的50篇散文之一。
初學時,老師要求背誦,也就反覆讀幾遍,達到背會為止。至於文中含義,也是在老師講解下理解的。因為年少無知,缺乏人生體驗,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僅僅停留著表層,並沒深入。
青年體會深刻《背影》中描寫父親背影中句子歷歷在目:“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句子中沒有華麗詞藻,只是現實描寫,卻能觸痛讀者心靈。
步入青年時期的我,離家在外上學。母親來學校看我,看到母親雙鬢斑白,額頭幾道淺淺的皺紋,離別時我送母親去車站,看著母親上車,望著母親走入車站、上車,列車緩緩啟動,漸行漸遠,我心跟著列車跑起來,體會到朱自清先生寫《背影》時情景和心情。
青年意氣風發,激昂澎湃,有了些許人生感悟,瞭解父母為家人操勞的辛苦和人生的不易,因此倍加勤奮努力生活和工作,讓父母放心。
如今意味深長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長大,才會懂得。因此說,真正領悟《匆匆》和《背影》內涵是在中年之後。
時光鬥轉,彈指一揮間。在匆匆而過的時光裡,父母垂垂老矣,望著他們彎曲的脊背、蹣跚的腳步,親眼目睹他們臥病在床,身體漸漸瘦弱,到呼吸停止的那一刻,更加體會人生百年匆匆過,漸離漸遠終別離的無奈,心疼和不捨。
至今還記得《匆匆》裡的句子: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的確如此。時間在我們忙碌的身影中悄悄溜走。因此,我們珍惜當下,珍愛親人,專注美好,不負韶華,讓生命更有意義。
-
10 # 七星文理
少時讀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時,只是應考之舉,被動性大。步入青年時期後,回過頭來再讀《匆匆》《背影》時,禁不住熱淚盈眶,時捧手中,感慨萬千。
一是感嘆時間的匆匆。不知不覺間,時間“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總之,時間稍縱即逝,一去不返。對於惜時者,痛惜不已;對於遊戲人生者,棄而草芥。
時光匆匆,生命短暫,有限的生命如何放出奪目的光彩,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必須珍惜的。時間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不多不少,有的人在短暫的時光裡,做出了非凡的業績,有的人直到老死,只不過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而已。讀罷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怎不讓人感嘆?
二是感嘆父恩的難報。在《背影》中讀到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回憶父母含辛茹苦的一生,想想自己也已為人父,深刻體會到生活的不易,父母養育一個大家庭的不易。回顧父母一生勤勞,無怨無悔,從不向子女索求什麼,在自己青年求學,中年在外謀生,無睱贍養父母,在父母年邁生病生痛的時候,也沒有端茶倒水一杯,每每想起,無不遺憾悲切。一讀起《背影》,無不潸然淚下,朱自清先生的難忘父恩情懷又湧上心間。
三是感嘆世事的難料。一場疫情擊碎了很多人的夢想,親人分離,魂歸他鄉。一切太匆匆,太難料,活在當下,與親人和處,與友人小聚,不留遺憾不亦快哉。
結語:珍惜時間,珍惜情誼,且行且珍惜。
-
11 # 先鋒行一新興物探
父愛如山,父愛如山。少時沒有經歷人生的苦辣酸甜,人生百味。所以尚不知親情冷暖,只有自已體驗了,才曉得父親這本厚厚的書,裝得全是為自已寫不出的無言的積澱和辛酸。父親,只有我們心智成熟了,才體會到那火一般的熔岩和深沉的愛,深也無邊,醉也無邊……
-
12 # 王莉de語文時光
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朱自清是我國五四以來比較有影響的散文家之一。
年少時學習選入語文課本的《匆匆》、《背影》,僅僅跟隨老師的講述來認知的,對其意義理解並不是很深刻,隨著時間流逝,再次品讀其作品,體會卻要深得多了。
《匆匆》寫道“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可不是嗎?成年之後,人生的方向越來越明晰的時候,想做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總是覺得時間非常不夠用,恨不得自己多分出幾雙手來,為此我寫過題為《千手觀音》以表達心情,也寫過《時光啊,慢些》以表述因為時間不夠用的焦灼。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經歷過,才知其滋味啊。
如果說《匆匆》是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那麼《背影》則是提醒我們要注重親情。作者在文中幾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幾次流淚,在我們的生活裡,也是司空見慣的生活細節,可惜的是,我們設身處地時,並不覺得,正如我們當年學習《背影》這一課,引起共鳴的成分少之又少。
就拿我個人來說吧,當年在學校住校讀書,正準備衝擊中考,母親為了讓我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學習,怕在食堂的飯食營養供不上,就常常在家裡蒸包子,做餃子,炒紅燒肉,單位到學校有六公里的山路,坐車不方便,就徒步到學校。而我往往是在放學回宿舍的時候,遠遠地就看見母親拎著飯包站在宿舍門口等著了,接過來摸到飯菜竟然是熱的。而當時我就想也沒想,母親得走多快,才能保證飯菜是熱的啊(當時還沒有保溫飯盒)。如今,每每想到這些,內心對母親充滿感激之情。
白駒過隙,斗轉星移。無論是《匆匆》還是《背影》,依舊是滋養我們的情感,思想最好的養分啊。應當“惜時如常”,“惜親如常”啊。
-
13 # 鐵錘文史
網上有句話,少年不懂李鴻章,待到懂時已中年。這個模板裡面,李鴻章可以替代成任何你想表達的東西。
比如朱自清的這兩篇文章。
實際上,人到中年之後,可能會對《背影》的感受更加深刻。
朱自清寫《匆匆》的時候,不過是二十出頭的青春少年,這可以從文章裡面作者自我嘆息八千多個日子溜走得到證明。
20歲風華正茂的青年人嘆息時光飛逝,多少有一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真正對時間感觸深刻,恐怕要從中年開始。
而《背影》這篇文章,就是中年朱自清寫出的人生況味。
因為這個時候朱自清自己已經為人父母,對於人生多了很多體驗。
嚐遍酸甜苦辣,才知親情可貴。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朱自清和父親朱洪鈞有好幾年都不曾來往,幾乎到了父子斷交的邊緣。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朱家這一本也很複雜。
朱洪鈞在清朝的時候是一個小官僚,家裡甚至還娶了姨太太。1917年朱自清考取清華大學,同年他的祖母去世,他回家奔喪,喪禮結束之後重返北京,父親朱洪鈞送兒子趕火車,這就是背影裡面的故事背景。
1920年朱自清大學畢業回到揚州,1921年在揚州一家中學謀到教務主任的職務,這個時候朱洪鈞已經三年沒有謀到差事,脾氣變得很差。父子之間難免會有矛盾。
最讓朱自清無法忍受的是,因為學校校長和朱洪鈞關係熟悉,每個月的工資居然直接被父親朱洪鈞給領走。
要知道朱自清這個時候已經成家立業,對於一個接受了現代教育的學者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安排。
除此之外,朱洪鈞的姨太太和朱自清的妻子關係也處的不好。
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最後朱自清帶著妻子憤怒的回到北方謀生。
1922年暑假期間朱自清攜妻兒回揚州,希望緩和父子關係,沒想到父親餘怒未消,連家門都沒有讓進,在家人的勸說下才做出讓步,可是對這個“逆子”還是不理不睬。
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接到了久未聯絡的父親的書信,信中朱洪鈞提到了身體不如以前,瀰漫著傷感的味道。朱自清回憶起父親多年來的遭遇,和當年火車站的送別,寫出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背影》。
據說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出版之後,新書送到老父親朱洪鈞的手上,朱洪鈞認真的看完兒子這篇文章,老淚縱橫。
人生充滿了磕磕絆絆,名人也不能免俗。無論是名人和凡人,都需要親情的撫慰,畢竟,家和親人,才是一個人最溫暖的港灣,最柔軟的牽掛。
您說,是嗎?
-
14 # 水映伊柳
人總要經歷一些事情之後才會成長,才會明白以前不懂的道理。
朱自清的散文,文筆清麗,語言洗練,有美文之稱。《匆匆》和《背影》是他著名的代表作。現在重溫這兩篇作品,我的感想是:時光易逝,在有生之年,做一個對家庭盡責的人,孝敬父母要貼心,陪伴孩子要用心。
1、年輕時父親“有形”的愛,處處相伴。
和《背影》中的父親一樣,我的父親也送我上學。在我上大學之前,整個中學時代,父親都是騎腳踏車送我上學的。
父親的腳踏車是那種老式的大腳踏車,每次開學的時候,他把腳踏車打滿氣,然後用繩子將我的被子緊緊地綁在腳踏車後座的一側,車的前身掛著我的書包,我抱著枕頭端著臉盆,坐在後座上。
那時通往鎮上的大路,十分難走,坑坑窪窪。我從小坐慣了父親的腳踏車,我十分相信他的技術,父親總是很巧妙的繞過那些泥坑。每次上坡的時候,父親也是盡力的往前蹬,除非遇到那種特別大的陡坡,他才會讓我下來走路。
每次到學校的時候,我都看見父親藍色的襯衣上,不知何時起了白色的汗漬。而他顧不得歇歇,讓我在陰涼處休息,他跑上跑下,幫我辦理手續。等安排妥當好我的一切之後,他捨不得買一瓶水喝,就匆匆的騎腳踏車趕回家吃飯。
在上學期間,他經常不定時的騎腳踏車給我送一些飯菜,簡單的瞭解一下我的情況後,就回家了。週末放假,父親不忙的時候,他就會騎腳踏車提前來到學校門口等我,接我回家。父親實在太忙的時候,我就自己坐班車回家。
我就這樣在父親的腳踏車上度過了幾年的中學時光,感覺很幸福。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2、長大後,父親“無形”的愛相隨。
從學校步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對父母的依賴少了很多,打電話的次數也漸漸少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感覺父母給我打電話的頻率越來越多了。每次和母親聊完天之後,讓父親接電話,他簡單聊完幾句之後就說,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電話費太貴了,就掛了吧。其實我知道有好幾次,都是父親讓母親給我打電話。
父母雖然不能像我們小時候那樣為我們做很多事情,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
有一年過年回家,我一個親戚對我說起了父親當年生病住院的事情。而在這之前當時的,我一點情況也不知道。後來我心疼的問父親,為什麼生病的時候不告訴我,他不以為然的說道,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告訴你也是擔心,也沒有什麼大礙,何必呢!我聽了之後心裡五味雜陳,我無法想象不識字的母親一個人,在那麼大的醫院跑上跑下,辦理各種複雜手續的情形……
父母就是這樣,只要他們還有能力,就不願讓子女操心,不願兒女受委屈。
3、“看見”父母,儘自己的能力去滿足父母的需求。
有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告誡身邊的人,孝敬父母要儘早。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況仍然經常上演。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生計而不能常常在家陪伴父母。雖然心繫父母,也想時常回家看看,但由於口袋拮据,只能心有餘而力不足。作為子女,我覺得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父母感到貼心很重要。
對父母我也是非常愧疚的。在經濟上給予他們的的不多,在時間上陪伴他們的也很少。幸運的是,去年他們來到我居住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讓我與他們相處了幾個月。
和天下所有樸實勤勞善良的父母一樣,我的父母也擔心自己年老無用,怕自己連累兒女而愧疚。這個道理我很早就懂的,所以我要想辦法消除他們的愧疚。
父母剛來的時候,我和老公都上班,我們買了一些菜放在冰箱他們自己動手做飯菜。到週末放假的時候,我和老公做了幾頓飯菜,那些菜是他們平時幾乎都吃不到的。從這以後我感到母親做菜再也沒有以前那麼放鬆了,她總怕自己做的不合我們胃口,進而感覺他們做其他的事情也畏手畏腳起來。
為了消除他們的顧慮,也為了照顧他們的飲食習慣,我和老公開始學著“變懶”。我也像小時候那樣撒嬌,讓她給我做一些小時候吃的東西。在她做的時候,我就一邊打下手一篇聊天誇獎她。食物做好了,我也是大口大口地吃。雖然那種味道跟我記憶中的味道可能不太一樣,但它仍然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漸漸的,我發現他們又開始變得放鬆了。
在父母和我居住的這段日子裡,我發現父親走路的時候,時間稍微久一點,右腳就開始有點跛。我說帶他去醫院看,他說:“這都是年輕時幹活走路,磨的厚皮,又死不了人,都好幾年了,沒有大礙,不用去。”我仍然堅持帶他去了醫院。因為我有個同事,有過類似的情況,這個東西類似雞眼但又不是,雖然表面上看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也是非常的折磨人。
父親腳上這個小東西還真是難搞。第一次去人民醫院,醫生看了之後開了幾副中藥回家泡,一點效果也沒有;後面去了兩家醫院說要做冷凍,但是他們沒有裝置,無法做。後來去了中醫院,做了幾次冷凍,仍然沒有明顯的起色。直到我找到第五家醫院的時候,醫生才用手術刀幫他把東西弄出來了。
當父親從醫生手裡接過蠶豆大小又堅硬無比的“厚繭”時,他開心地說:“以後終於不用再受它的折磨了。”回到家裡,父親也好多次跟母親提到,幸虧我帶他去醫院了,否則以後再過幾年走路都不能走了。
我知道報答父母,我做的遠遠不夠。我不會隨便說一些無法做到的承諾,只能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的去體貼滿足他們。
4、漸漸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子女要孝順父母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能深刻體會到父母恩情的,就是在自己做了父母之後。
雖然目前我還沒有為人母,但也知道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所以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包容,是孩子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家三毛在年輕的時候有過幾年非常黑暗的日子,在那幾年的時間裡,她封閉自己,很少出門,很少與人交流。哪怕是在家吃飯,也是躲在自己房間不與大家一起。
三毛的父母一直陪伴著她,給她理解,給她關愛。無論是治療還是學習,儘可能的尊重三毛的意見。在這幾年時間裡,父母沒有逼她去學校,父親自己在家教她學習讀書,給她報了很多興趣班,一直鼓勵她去嘗試做一些她愛做的事情,在不斷的嘗試中,三毛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恩師,漸漸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從三毛的作品中,讀者能感受到三毛是一個樂觀有愛,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這些與她少年時,父母長期的耐心陪伴是分不開的。
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對他負責,盡力去愛他,給他一個值得回憶的青少年時期。這些陪伴與愛也是他往後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前行的力量。
無論是孝敬父母,還是撫養孩子陪伴孩子,都需要我們有一定的能力和條件。所以,在享受父愛的年齡好好學習;在孩子到來之前,認真工作,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讓自己變優秀是做好其他事情的重要條件!
時光匆匆,盡責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讓自己少留遺憾!
回覆列表
朱自清的《背影》,是描述他父親送他去車站時候,翻牆給他買橘子,他突然發現父親的背影不再那麼挺直了,而是有一些彎曲。這篇文章出現在初中的語文課本里,學生時期讀它沒有太多的感覺,只覺著是一篇描寫日常生活的文章,那時候我的父親正當壯年,我看他的背影只有挺拔,挺拔的像一座山支撐著這個家,保護著年幼的我。
成年方知《背影》真含義如今已經快到了而立之年,過著娶妻生子的生活,在我結婚的那一天我發現父親的白頭髮已經佔了一半,走起路來背影有點彎曲的感覺,不再像以前那般挺拔,這就是歲月在父親身上留下的痕跡。我長大了,父親卻變老了,我在走著他以前走過的路。男人之間的感情總是那麼質樸無華,父親和我聊工作,聊生活,關心入微,有時候我笑著說:爸,我已經長大了!他卻說道,子女在父母眼裡,一輩子都是孩子。勞累半生,父親的身體不再像以前那樣健壯,我讓他注意身體,他卻說到沒事,你爸還沒老呢!我知道他是不服老,這一輩子沒有變的是他對我的愛,他對我的關心。
再回去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才能理解他的思想,父親總是在關心愛護自己的子女,一輩子不變。當他們老去,背影不再挺拔,我們要像他們曾經對我們一樣,回報他們,讓他們看到我們挺拔的背影。
感恩父母正如朱自清父親買橘子時候的背影一樣,每個人的父母都用不同方式愛著自己的子女。作為子女的我們,要發現這些愛,感恩這些愛,畢竟這愛是世間最純潔,不包含一點雜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