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翰諾書法
-
2 # 如墨老大
草書看似龍飛鳳舞、自由奔放,其實暗含法度。沒有法度的草書是真的潦草書寫,不是真草書。而草書法則在使轉上,使轉隨意了,可能字就寫錯了,至於點畫,可以自由一些。沒有法度,自己都認不出來,何況別人。可見草書法度的重要性,千萬不要以為草書就是隨意自由寫,那就大錯特錯了。
-
3 # 神韻軒書法
草書不宜連筆太多,多則繚亂,有刻意造作弊病。草書宜筆斷而後起,轉換的位置重筋節。蔡希綜說:"始下筆須藏鋒轉腕,前緩後急,字型形勢,狀如蟲蛇相連,意莫令斷,仍須簡略為上,不貴繁冗。至如稜側起伏,隨勢所立,大抵之意,圓規最妙,其有誤發,不可再模,恐失其筆勢,猶高峰墜石,從天而下,筆意如放箭,箭不欲遲。″
草書結字宜險,多欹側之勢,草書形態變化雖然多,質是不變的,追求筆力、韻律、氣勢、意蘊。草書宜剛柔相濟,剛健含婀娜,內含清雅剛正氣息,兼臨楷書可得其骨力,兼臨篆隸得其朴茂。
草書的章法,宜叄差變化,錯落有致,妙合自然。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草書作品《王昌齡詩》為王寵所書。)
-
4 # 軫念信箱
草書現在已經沒有了實用性,只有藝術性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快捷的手寫書體已經逐漸被取代了,現在用電腦打字比用草書都快多少倍。
書法一共有兩種特性,一是實用,二是藝術。
草書為實用而生,本是隸書減省筆畫所變,為的就是加快記錄,最早應用應為史官這一類的人。
從張芝開始,從藝術性上有了開端,在王獻之身上得到了藝術性發展,在張旭懷素身上才開始展露草書“筆下林壑飛鳥”的“象”。
即使到現在還有人不理解這一點,一直在強調“標準草書”,其實草書本就是標準的,即使寫的千絲萬繞,只要法度嚴謹,也是能辨識的,古人的草書作品不會有“釋文”,釋文都是今人加上去的。
有人不懂法度,只能在字形上認出草字,這無疑是自己學不精,不能怪人家的字寫的“亂”。
草書隨著社會的發展,受眾會越來越小,專業度會越來越高。
從於右任標準草書時,草書還是有實用價值的,即使到上世紀末,還有很多老教師寫硬筆字用的都是草書,現在幾乎沒人會寫了。
書法,任何一種書體,只要想延續,那麼只能從實用或藝術方面繼承。
我非常討厭那些說標準草書好的人,因為這部分人只會動嘴,都不會繼承,還在批判這個批判那個,搞得自己跟鑑賞家一樣。沒有實用性,自己還不學習繼承,還不讓別人發展藝術性,那就等著草書消失好了,這類人腦子真有坑。
草書不是為了給不懂得人看,從草書起源至今,都是一個小圈子的事情,只有學了才能看懂。就如同醫生寫字給醫生看就可以,憑什麼非得讓外人看懂呢?
關於“如何看待草書的實用性”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觀點。
草書根本就不是實用性文字,哪來的實用性。草書追求的是藝術性而不是實用性!
近年來對實用性文字、裝飾性文字,藝術性文字的化分是這樣的:
(一)大篆和小篆為裝飾性文字。
(二)隸書為裝飾性文字或半裝飾性文字。
(三)楷書為實用性文字或半裝飾性文字。
(四)行楷書和行書、行草書為實用性文字。
(五)草書(含古草、章草、今章、大草)為藝術性文字。
自2001年以來,真正的實用性文字是“仿宋體字”,再說具體點就是3號“仿宋體字”,這是全國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上明文規定的,其它的字(宋體字、楷體字、黑體字)在公文處理中只扮演輔助角色。
那麼,什麼是實用性文字呢?通俗地說,實用性文字就是:普通人能看懂、能接受的文字,而不是裝飾性文字、半裝飾性文字和藝術性文字。
廣義地說,書法是文化。狹隘地說,書法是藝術。確切地說,書法作品,除了隸書、楷書和行楷書(說明:中國大陸的書法作品帶有繁體字的除外)之外,其它的書體只能稱為裝飾性文字或藝術性文字。
我是簡繁,對於草書的實用性,這是個好問題,但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草書沒有實用性。
我不止一次的說過,我學草書很多年了,而且只要是不用給別人看的內容,我都是用草書書寫,但只要是給人看的,那隻能用行書。為什麼呢?因為沒學過草書,根本就不可能認識,這都還不算什麼,就算你學過草書,但是有的字吧,它不止一種草書寫法,那麼抱歉了,學了跟沒學一樣,還是不認識。
草書注重的是藝術性而非實用性
草書最初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而當初草書僅用於快速傳遞軍情而生,你說這沒學過草書的人如何能夠看得懂?又哪來的實用性可言呢?草書發展到後來,特別是到了張旭、懷素的年代,草書更加具備了藝術性,大草一出手,普通人就感覺在畫畫一樣,久而久之,草書的飄逸、草書的線條等就逐漸的成了藝術,也就更加租種藝術性了。
我相信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看法跟我都是一樣的,我再說個簡單的,別說草書了,就說說繁體字,據我平時的觀察而言,70%都無法完全認讀繁體字,又何談什麼實用性呢。僅從字型來講,具有實用性的恐怕只有楷書、行書了,行書你都別寫的太繞了,否則一樣有人看不懂。
最具實用性的,非“仿宋體”莫屬,這恐怕不會有爭議,說簡單點就是絕大多數人都能認讀的字才最具有實用性……
草書由隸書的快捷書寫發展而來。原本是因為實用而產生的草書,在其發展過程中,其點畫、結體、章法等特徵不斷強化,這種從表面到內涵的探求,是草書成為藝術的標誌。
漢代時學習草書的風氣盛行,藝術性高度發展,實用性下降,故當時就有人認為草書無益於治,對習草風氣予以否定。
但是,近兩千年前已不實用的草書,卻能流傳至今並仍受大眾喜愛,這充分說明超越實用的藝術性是書法永存的內在動力。
概言之,草書之起,源於書寫方便;它之所以成為通用書體,是由於其規範性;而由實用發展到成為一種高深的藝術,則是基於書寫規則之上的人性化。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無用的草書已成為藝術性最強的書體。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現在已經很少用軟筆寫東西了,另有硬筆書寫實用性之材料,或記筆記或會議記錄,而實際上只有學生依然用中性筆而無鋼筆文具了。因此在書寫過程為了快捷或便利而通常用草書筆法而書寫。
如何看待,那便是合度草書,俗成的草書符號,不可以隨心所欲而創自己的書寫狀貌,所謂實用性,就是能夠識讀為標準,當然,書寫規範合法,合乎規矩之理性,則有更加飄亮灑脫精彩,一方面實用,另一方面有書法藝術之魅力。
所以必須書寫規範,易於識別,那麼草書的快捷方面之特徵,極具實用性,也有欣賞性,則有喟嘆,――如此棒的書寫,賞心悅目。
草書的實用性是和“藝術性”做對比嗎,難道古人專門造出一個書體,專門為了搞“書法藝術”的嗎?
哎,能不能不要把書法劃分到藝術一類啊,尤其是現在“藝術”這個詞不是褒義詞。
我是一人。聽我認真的說說,草書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使用。
草書就在身邊,我們不知不覺中。
我們先說一個有點“牽強”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標準字,很多來自“草書楷化”。
比如說我們現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也就是我們日常規範的“簡化字”。
其中上圖,書法的“書”,就是典型的“草書楷化”。
學過書法,或者說沒學過的,大多都認識這個古時候的“書”的楷書。
那麼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的“書”呢。
這個書字簡化了之後,要寫得好看是比較難的,尤其是楷書,不能寫行書的情況下。
那麼這個“書”的簡化寫法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從古人草書的“書”字來的。
把書法的書,從古代的那種比較複雜的,改成這樣。確實方便了學習和推廣,普及識字。但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書”字真的設計不夠漂亮。
除了書這個字,當然還有一些,現在使用的“通用規範漢字”,都是“草書楷化”來的。
再說一遍,普遍新的字設計的不夠漂亮,而且還不好寫。
就拿現在這個“書”,如果不寫行書,不能有遊絲連帶,鐵錚錚的楷書,寫出來的效果都是奇奇怪怪的。
日常生活書寫的字,其實有一部分是草書。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出現文字的書本,招牌,商標等等,大部分是楷書和行書。然後我們日常書寫,大部分都寫連筆字。其中很多連筆字,就是草書。
比如,“在”這個字。
上圖“在”字,來自王羲之的《遊目帖》。
我們現在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寫“在”這個字,都是這麼寫的,這個就是草書啊。
草書有沒有“實用性”,當然有。活生生的在使用,現實中使用,很實用。
一人有感。
很多人一定要把,草書歸類到“藝術”,或者把書法歸類到“藝術”。只是為了可以,“沒有書法基礎”的創作。
古人不會專門造出一種書體,搞“藝術”的。
草書當然不是我們現在人人都能看懂的,但是還是有人會研究的。怎麼研究,從古入手,依循傳統。
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不要說創造,更也不要說實用性和藝術性。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
我個人認為,草書本沒有實用性。若要說實用性,可能僅限於章草,因軍情的需要立馬而就,隸書顯然太慢。
小草在實用方面也是很少,主要因為它特殊的草符,限制了一般人的識讀,王羲之的手札,也僅限於文人間高雅的交流活動。
至於大草,更是沒有實用性可言,只是文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性,而揮灑的一種書體。
古人有匆匆不暇草書之說,也就是說草書有的閒暇時養性的作用,如玩技。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草書的藝術性。這就比如我們不能因為繪畫沒有具體的實用功能而否認其存在的價值。
我個人認為,草書本沒有實用性。若要說實用性,可能僅限於章草,因軍情的需要立馬而就,隸書顯然太慢。
小草在實用方面也是很少,主要因為它特殊的草符,限制了一般人的識讀,王羲之的手札,也僅限於文人間高雅的交流活動。
至於大草,更是沒有實用性可言,只是文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性,而揮灑的一種書體。
古人有匆匆不暇草書之說,也就是說草書有的閒暇時養性的作用,如玩技。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草書的藝術性。這就比如我們不能因為繪畫沒有具體的實用功能而否認其存在的價值。
-
5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肯定的說持這種觀點者是完全錯誤的,要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們首先要了解書法史,認識什麼是真正的草書?
縱觀整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歷史,就可發現草書的興起意義重大,這是因為草書極大豐富了書法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空間,也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芭。
晉代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說:“漢興而有草書”,明確指出了草書的興起年代。草書在書法史上經過一定的演變,形成三個階段:(一)章草,亦稱“急就草”。它的特點是字字獨立,不相連屬,行筆波磔顯著,猶帶隸意。存世最早的章草紙本墨跡是西晉時期陸機的《平復帖》,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館,被列為國寶。
(二)今草,歐陽詢說:“張芝草聖,皇家八絕,並是章草,西晉悉然,迢乎東晉王逸少與從弟洽變章草為今草,韻媚婉轉大行世,章草幾將絕矣。”瞭解了章草和今草,那麼兩者的區別何在呢?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有無隸法。今草已完全脫離了隸法,變為今草,它是連點為畫,以點畫為性情,筆勢流暢險峻,縱任牽逸,韻美婉轉,使轉有楷法,取縱勢。時有牽絲縈帶,血脈不斷。(三)大草即狂草,因其書體極其放縱姿肆,有如顛狂而得名。唐代張旭可謂“狂草”開山鼻祖,他的草書獨樹一幟,其書任性達情,揮毫直下如流星,並且首尾連綿,有時數字相連。飛動的筆勢如筆走龍蛇,氣勢奇宕,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草書不是潦草的寫法,而是一種規範寫法的獨立的書寫形式,更不是隨便連筆。草書以有高情逸韻為上,潦草粗俗為下。草書是典型的線條藝術,不論中鋒、側鋒、方筆、圓筆,都要內含情致,外具形質。
-
6 # 許悅愛書法
沒聽說過“草書即隨便連筆"這個觀點。可以說…這個觀點沒有任何依據。
草書有哪些連筆?草書有一字之內的筆畫連筆;有字與字之間的連筆;有實連;有虛連(筆斷意連)。
草書有非常嚴謹的草法符號,舉例說明一下:如下圖的“丈”和“使”,兩者區別只在橫的前端,若
只寫“丈"字的時候,由上一字的尾筆接下來那就變成了“使"字。
還有“有"和“具",如下圖:兩字差別也在橫之前端,如果在寫“裡"字之時,由上一字的尾筆連下來,那麼“裡"字也成“具”字了。可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我們再看看懷素的狂草《自敘帖》區域性,如下圖:可見有斷有連,有虛有實…筆斷意連!草書的連綿不絕是一種書家情感的表達,其中也包括實連和虛連。而實連處以不影響草書符號規範化為限度。
一首歌、一支曲均有節奏上的高低起伏,草書作品也如此,富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而連筆恰好是這種節奏感的體現,這亦需書家建立在對草書法度嫻熟基礎之上!所以書法史上有了張芝“池水盡黑”的故事、王羲之的“墨池”、智永“退筆成冢”、懷素“蕉葉學書”的故事…!
-
7 # 殘墨修者
草書即隨便連筆不敢認同!
草書就是用一些符號代替原有複雜的字,簡化了字的筆畫,提高記事速度而形成的一門書法。在漫長的演化中慢慢形成自己的體系,有法可依,不能任自己胡亂寫。
在草書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章草、今草、大草,如圖一、圖二、圖三。
從上面三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草書有不同的書寫方式,不是每一種都可以連寫。
在三種草書中,可以連寫的是狂草,狂草打破了章草和今草的拘謹,形成奔放自由,一瀉千里,連綿不絕書寫方式,如圖四。
雖然狂草可以連綿不絕的書寫,但要看所寫的東西和書寫工具來決定。
一是字與字之間的勢態是否適合連寫,如果可以,就去可以一氣寫下去,字的勢態不允許就不要勉強。
二是毛筆的吸墨多少,狂草可以一口氣把墨寫到幹,是現在人最喜歡用的一種枯筆,作品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字蒼勁有力。
所以草書連寫要因勢而為的連,而不是隨便連。
狂草書寫不要刻意的去斷開,在可以連的情況下,就讓他一瀉千里吧,是多麼激情奔放,想想都過癮。
-
8 # 墨緣7144611883
草書隨便連寫是不允許的,也是錯誤的說法。草書分三種,章草,今草,狂草。不論哪種草書寫法都有其規則。基本上採用的是符號代替部首,從而達到字的簡化,增強書寫速度的寫法,也有很大一部分字,不按符號書寫,但必頌遵重熟成的原則,草書的寫法是非常難以辨認的,一般不準做實用使用,只是古代文人墨客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現在一些書法愛好者仍然學習和創作,但是在書寫過程中是不允許隨便連筆寫的,應做到該連筆的連筆,該斷的斷,形成筆斷而意連,如果隨便連寫,必然會導致誤寫和難以辨認的後果,雖然蘇軾曾說過,"吾師造意本無法,天真爛漫是我師",這是書法大師們書法創作達到極至的狀態,這裡的無法實質上是有法的極高狀態,它與我們的隨便連寫不是一回事,有些不懂書法的人認為寫的越草越好,龍飛鳳舞才有藝術性,因此網上出現了一大批"狂草大師",用筆無力,創作無變化,錯字連篇,毛病百出,還有很多人叫好,點贊,成為他們的粉絲,誤導了多少人,用一些低劣的作品騙錢,這是不道德的,書家也應該加強道德修養,勤學苦練拿出高質量的作品回報你的粉絲,傳承我們祖先留下的書法文化,還書法藝術一片淨土,使書法走向正軌,讓它發揚光大健康的發展。
-
9 # 楠溪印日
草者,非草率、潦草書稿。有嚴格的簡筆規範,亦有約定俗成法則,忌線條捆綁交錯,勿刻意大小、濃淡、枯澀⋯安排,筆斷意連,取法乎上自然,並呈現形、意、氣、韻、境五界,通能、妙、神三品。
-
10 # 翊如墨
就像品位就是咖啡就蒜一樣可笑。
草書有章法,一點不比楷書少。而且創作起來更加講求佈局,形狀和字的感覺。
-
11 # w哥房產投資
草書不是織毛衣“線不能斷",草書要求筆畫“連綿不絕,筆斷意連,斷要於連"。就是斷開的地方比筆畫連線的地方還重要!
-
12 # 不二齋
書法的定義有很多種,有一個比較直白的定義就是“漢字書寫的法度”,草書不是潦草的書寫,草書是中國書法五種書體之一,是中國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是書法,就有著固定的書法方法和法度,所以說“草書就是隨便連筆”這種觀點肯定是不正確的。
王羲之草書草書有著固定的發展歷史書法中的草書就是一種書體,不是草寫,古人為了書寫簡單方便,把隸書進行了簡化,由漢代的隸書發展而來,到王羲之時期發展成熟,後來又經歷歷代書法家的完善,才有了現在的草書,它有著固定的發展歷史,並不是隨便就可以寫出來的。
“草聖”張芝的草書草書有著固定的類別草書按照大的分類可以分為兩大類章草和今草,章草由隸書直接發展而來,受隸書的影響比較大,有著隸書標誌性的燕尾,字和字之間的連帶也很少,基本字字獨立,十分古樸,代表作有皇象的《急就章》、陸機的《平復帖》等等。
今草又可以分為兩大類,小草和大草,大草又叫狂草,小草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懷素《小草千字文》,狂草的代表作有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黃庭堅《諸上座帖》等等。
王獻之草書草書有著不同的風格和代表性書法家以及代表作品草書經過近2000年的發展,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風格,從秀美到古樸,從大氣到內斂,同時也湧現出很多代表性的書法家和代表作,如皇象、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張芝、懷素、張旭、黃庭堅、文徵明、王鐸、林散之等等。還有像《平復帖》、《急就章》、《古詩四帖》、《自敘帖》、《諸上座帖》、《書譜》、《小草千字文》等等之類的代表作品。
孫過庭草書《書譜》草書有著成熟的技法和理論體系草書有著完善的技法和理論體系,這些技法體系正是基於上述的代表作品只上的,我們今天學習草書的技法,就要練習以上這些經典的草書作品,同時草書還有固定的寫法,幾乎每一個漢字都對應著一個草書的寫法,它是固定的,不是隨便的亂寫。
草書理論就更多了,崔瑗《草書勢》、衛恆《四體書勢》、趙一《非草書》、索靖《草書勢》、楊泉《草書賦》、蕭衍《草書狀》、蔡希綜《法書論》、米芾《論草書帖》,等等,還有很多的草書理論分佈於其它各大書論裡,共同組成草書完善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正是草書技法和規律的總結。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草書不是隨便的連筆,想要掌握草書,需要系統學習由以上這些特點,我們就可以知道,草書是有規範的,這些規範都是在書法史上透過很多幅書法作品、很多位書法家共同總結完成了,它有固定的筆法、字法、章法,並不是隨便的連筆,甚至每一筆每一畫都有著具體的技法要求,不是把字寫潦草就是草書。
懷素小草書《千字文》所以我們學習草書書法,就是要去學習古代的書法經典,就要去臨摹古代大師的書法字帖,透過古代的草書經典訓練我們對於草書的書寫和欣賞能力,學習古人的草書經驗,練習熟練併為我所用才是問題的關鍵,而不是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和書寫草書。
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傳》你覺得草書是隨便連筆嗎?談談你對草書的看法。
回覆列表
“草書是隨便連筆”是非常錯誤的觀點。
我不知道題主這個問題是從哪來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觀點,也許說這句話的人是書法的門外漢,是寫江湖書法的。
草書是五體中最難的一種書體。草書不是把字寫得潦草,不是糊塗亂畫,相反,草書卻有最嚴格的書寫法則,而且這個法則要比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的法則要求更高。
草書的字形不能隨便。也就是說草法要正確。對於楷書來說,一個筆畫的上下左右位置偏移或改變一下方向,不影響這個字的辨識。而草書就不同了,草書的筆畫稍不注意就會寫成別字。比如“失”和“夫”兩個草書字字形非常相似,必須按朝方的規則寫。
草書的章法不能隨便。書法五體中最講究章法的就是草書。作品的黑白,字型的大小,用墨的枯淡等等都非常講究。如果寫草書像楷書那樣,筆畫都比較均勻,那麼它就不叫草書了,創作時必須有意識的去處理好草書中的矛盾。
草書是最難書寫的一種書體,可不是隨便寫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