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年達的故事

    現在的孝順和古代已經差別很大了,因為社會在發展,孝順的意義也在跟著變化。孝敬父母,這是恆古不變的,但是順不是一味的順從,有些明顯錯的,不合適的事情,是可以拒絕的。

  • 2 # 曉曉一貪歡

    對該題的理解不太好,看了一會題目,可能答的差強人意。

    不知道題主是從哪裡得來的所謂新青年對待父母的準則,但該準則太過寬泛。

    很多事情都是看實際情況的,有人說給年邁的父母足夠的金錢,卻抽不出空陪伴,是無奈的做法。對於老人家來講,肯定是希望子女陪在身邊聊聊家長裡短,回憶過去。那給錢是孝心,沒有陪伴不就是不順嗎?這應該不僅僅針對新青年吧,對於工作在身,掙錢養家為主的子女來講,是一代人的遺憾啊。

  • 3 # 吉吉貝貝話情感

    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孝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到大,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需要我們尊老愛幼,孝順父母。但是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卻漸漸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很多年輕人認為孝順父母應該要分開來看,對父母應該要盡孝,但卻不能一味的順從父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準則呢?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下來就是家庭的中心。一方面他們懂得對待父母要盡孝,透過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過上更好更體面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有追求自由自在的性格,享受當下的生活態度,面對問題時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選擇一味的順從。

    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發展太快,湧現的新事物太多,很多時候他們跟不上腳步。所以在面對一些問題時父母內心的想法可能與子女的大相徑庭,久而久之也會逐漸導致年輕人內心的牴觸,不接受,甚至反感。而結果就是會阻斷溝通的橋樑,缺乏傾聽。

    該如何對待這種準則呢?

    提到孝順,就不得不聯想到另一個詞語,孝敬。順,是順從之意,但絕不應該是盲從;敬,是尊敬之意,卻也不僅限於此。父母是生我養我之人,孝敬順從在道義上說的過去,本無可厚非,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

    如果父母都是明白事理,通情達理的人,面對問題時做子女的說出自己心中真實想法,做父母的思量再三覺得有道理,這時候順從父母的意思也未嘗不可,也可以讓自己看到很多原本看不到的問題,而不是一意孤行。

    但是如果父母全是蠻不講理的人,選擇不順從有時候可能對雙方都是好事。以前常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這樣的婚姻就一定都是幸福的嗎?不見得。

    總之,不應該一味的順從,也不應該盲目的一意孤行。父母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好生活,更重要的還有互相尊重,相互瞭解,在此基礎上順從父母的意見也未嘗不可。更重要的是需要彼此之間的溝通,能夠站在彼此的角度上去換位思考,你才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甄嬛傳》中古代妃子非要為了地位拼命算計,連親人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