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風萬里47
-
2 # sos紫藤
對於打與不打,要具體事情具體的分開,對於一些講了又講,還是不聽的!建議好好打一頓,比如說,他上課經常摸東西這件事,可以給他兩三次改正的機會!如果兩三次之後還是不聽,那麼該動手時就動手!直接打手,讓他一次就記住教訓,千萬不要打又捨不得打!只是做做樣子!當然,孩子是自己的,心疼是肯定的!為了以後能不疼,還是接受短暫的心疼吧!
-
3 # 王海86403533
該打還真就得打,不打他不長記性。講道理,真沒用。就好比現在滿盤手機都是心靈雞湯。可是發心靈雞湯的,看心靈雞湯,他改了嗎?不該咋地還咋地嗎?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種教育沒有效果,唯一的有效果,那就得嚴格執行紀律,違犯了紀律,就得處罰,這樣才能長記性。
-
4 # 小學數學任我行
孩子不認真學習,先找出原因,看是不是題他不會做,還是會做,只是有拖延的習慣。對症下藥,不會做大人可以講,讓他慢慢建立學習自信心,如果是會做但是沒有立馬做,拖延,可以給他規定多少時間內做好
-
5 # 家e課小學輔導影片
從分析原因入手,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基礎知識差?課堂學不進?知識不理解?遊戲入迷?家長不能提供幫助? 打解決不了問題!
-
6 # 10Li-Springbreeze
謝邀,個人覺得,打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說身體上的物理傷害,有可能會對孩子的童年造成陰影,變得更加叛逆,是孩子和父母的隔閡加大,有些內向的孩子甚至容易走向極端,所以說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說,棍棒出孝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教育孩子,還是要用科學的方法,一般來說孩子不好好學習歸功於3個方面的原因:一,父母的原因:父母不愛和孩子溝通總是責備孩子,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對孩子不管不顧,回家以後不是玩遊戲打麻將,就是夫妻雙方因一些事情吵架,造成了孩子心事過重以及厭學的情緒,所以父母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氛圍是孩子求進好學的前提,多陪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陪孩子多做一下閱讀很重要。二、孩子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由於過早的接觸數碼產品,沉迷於影視作品和手機遊戲,把精力都沉浸在學習之外的事情上,學習自然比較難上去,加上兒童的時候是視力保護的關鍵時期,所以還是應該嚴格限制孩子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當然,這裡說的是限制,不是禁止。三、學習環境: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多麼重要,如果孩子的學校、老師、同學都非常優秀的,孩子就不大可能學習差到什麼地方去,因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最後總結一下就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大棒一揮六月寒,愛和包容勝打萬倍。
-
7 # 美食閒雲素心
我自己家有兩個小孩,大的是兒子,現在上小學三年級,前段時間也是不好好學習,注意力特別不集中,我是著急上火,甚至真的是快要忍不住,想要暴打他一頓,我和孩子的父親不是同一個城市的,本來我們在北京生意做的好好的,可是考慮到孩子將來要回戶口所在地考大學,我放棄了一切,甚至賣了房子,回到東北來陪讀,雖然沒有做到孟母三遷,但我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付出了,加上剛從北京過來,孩子在北京學習的知識和東北的還是有差距的,這時候需要大人督促學習,使孩子趕緊跟上現在的學校步伐,我這個老母親可是天天在家陪著孩子上網課,可孩子有時候有逆反心理,不好好學,我就苦口婆心的給他講各種道理,與他鬥智鬥勇,一點點的引導孩子。
記得剛上網課那幾天,我要求孩子每天練字半小時,突然有一天兒子問我,為什麼要天天練字?我回答他說你為什麼每天要吃飯?如果你可以一天不吃飯,就可以一天不練字,他果然選擇一天不吃飯來換取一天不練字,那天我特意買了他最愛吃的大骨頭燉蘿蔔湯,我把骨頭湯端在他面前,讓他妹妹啃,剛開始他雖然很想吃,可還是硬著頭皮說不吃,到了下午,主動去練字了,說練完字可不可以啃大骨頭……[笑哭][笑哭]
經過兩個月的我全程陪讀,孩子在上次的語文測試獲得了99分班級第三名,數學測試100分,班級第一名的好成績。
所以說,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做父母的真的是為孩子操碎了心,在育兒的這條道路上,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需上下而求索,一定要動用智慧來教導他們。
-
8 # 北京大雷
孩子不好好學習打能行嗎?
當然可以!比如說父母抽出點時間與孩子打打羽毛球!乒乓球!只要能打的都行!
開個玩笑[捂臉][捂臉]
主要是氛圍,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是家長的主要責任,父母打遊戲孩子還能學嗎?她他會認為就我學大人就有特權!可想而知!
我的辦法就是一起學,包括看書!手工!把自己當成小朋友!培養興趣!假裝有些題不會的讓她他充當老師的角色!久而久之!興趣產生了!大人還能體驗一把當年的記憶中的快樂!
-
9 # 螢火蟲兒媽媽
孩子不好好學習到哪個程度?是家長認為的?還是真的學習不好?
多數家長望子成龍,對孩子給予很高的期望。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不好好學習的原因是什麼?單純的不喜歡學習,還是把精力放在其他愛好上,家長應該跟孩子好好溝通,而不是一味的強壓,需要嚴厲的時候自然就嚴厲,需要給他一定的自由範圍,我們也不要吝嗇。
搞清楚後,我們可以對症下藥。不能隨便打罵,雖然當時解氣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家長耐心點引導孩子喜歡學習,比如把學習當成遊戲來進行,適當給些鼓勵和獎勵激發興趣,投其所好,慢慢對學習這件事上癮。
讓他明白學習是為自己不是別人,家長只是起到督促作用!
-
10 # 戀瑜家
子女的生命是獨立的,父母只是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的紐帶,正如紀伯倫詩裡所說的: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打是解決不了問題,也許孩子當著你的面不玩,你能保證他半夜不玩?你不在的時候不玩?你要儘可能地尋找足以代替遊戲的東西,蠻幹並不可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拉開你們之間的距離。你可以嘗試給他另外佈置一些任務,完成任務之後給他一定的獎勵和遊戲時間,採取積分制,控制他的遊戲行為。如果他第一天遊戲超時,可以試圖從第二天里扣,同時削減獎勵。讓他明白——要是一天玩很久的遊戲,那第二天不但不可以玩,還會損失一些其它應得的東西。順道一提,獎勵並不一定要很昂貴很物質的東西,也不需要相當頻繁地給出。要試圖瞭解孩子喜歡的東西,不要自己想當然——這獎勵是給孩子的,不是給自己的。
-
11 # 我來看看都是什麼
對過於頑皮的孩子可以適當的體罰一下,以督促孩子的學習,但建議儘量言傳身教,即使打也要遵醫囑,可以讓孩子感到疼痛,不可以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
12 # 兩個猴子的媽媽
孩子不好好學習,打,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每一個家長几乎都經歷過孩子學習不上進,和孩子著急上火等問題。別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鶴立雞群’’,心生羨慕。可是那是別人家的孩子!對待自己的孩子還是要有耐心,找出她(他)不願學習的原因,對症下藥,怎麼能動手打人呢?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料子’’。上課學,下課學,回家還在學!真是不讓父母操心。成了家長的驕傲。
而那些頑皮的學生人家學習他在玩,心思用到了別處,上課搞‘‘小動作’’!看與學習無關的書籍。真讓家長和老師頭疼!
我同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典型。
臨近高考了,他每天還‘‘慢性子’’,別人都心裡緊繃一根弦,挑燈夜讀。他呢,看似每天都在那裡看書,其實書裡面有‘‘乾坤’’,看小說。爸爸媽媽小心翼翼地開門看見孩子正聚精會神的學習,心裡很是滿意,生怕打擾了他。
一會兒奉茶,一會兒送水果。有一天無意中發現了孩子的秘密㊙️兩口子氣的‘‘五雷轟頂’’。他爸爸揮手就是一拳。那麼大的孩子被這一拳打懵了,孩子哭,父母也掉眼淚!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家長的行為有些過激,不能好言相勸,看來真是給氣瘋了!但是孩子後來還是考上了大學!
個人觀點:如今每家每戶都只有一個孩子。激烈的社會競爭家長,孩子壓力都很大。人生不只有上大學一條路可走。只要他(她)有愛好,在某些領域有創新,說不定將來還是一個發明家,成功者呢!
-
13 # 把酒桃園
我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都是有原因的,先找到原因再對症下藥。智力低下的孩子打死也沒有用的,一天只是貪玩兒,就是不學習的也可以打。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讀高中的時候一直排名第一,他的經驗就是一條,“不第一就打”,看來打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的孩子你打他倒起反作用,還是以教育為主,和孩子說明道理,交一些正能量的同學,對孩子都是有益無害的。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單一的打或者是說教,是綜合素質教育。
-
14 # 亮亮的生活雜記
孩子學習不好有多種原因和因素的,每個孩子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1、一部分孩子是因為不喜歡學習,感覺學習枯燥乏味 沒有意思,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把自己的心思和思想 放到了其它地方。
2、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學習太難了,怎麼樣努力學習都不會,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失去了樂趣。
3、一部分孩子學習有時候學習成績好,有時候學習成績查,只要家長 老師督促的勤,督促的頻繁 看的緊 學習成績就好,但凡家長 老師 學校 放鬆了一些,學生的成績就下降了。
4、有一些學生 學習努力 但就是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好好學習。
5、有一些學生看起來很努力學習但成績就是不好,在家長 老師眼裡 都覺得這個學生很努力 就是成績不好,這是假努力 騙老師 騙家長,有時候自己也沒感覺到,自己騙自己。
6、有一些學生 學習不好 是屬於報復性的,有的屬於報復家庭 有的屬於報復學校 等,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有人耐心的取教導和正確的引導,開啟心結。
7、有一些學生,學習不好 是屬於沒有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沒有找到他們的學習長處,沒有從他們擅長的地方入手,只是隨波逐流的去學習。
學生學習一定要充分意識到 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 應付別人,學習不好,不一定打是最好的辦法 這需要因人而議,要看學生的性格,有的學生 靦腆 內向 只要老師 家長 稍微嚴厲一點 ,學生就會很緊張 很內疚 有的還會哭出來,不用打罵 已經讓學生害怕了,遇到這種學生最好是耐心的開導他們,對於一些外向的學生,批評 對於他們來說 沒有什麼事情,他們抗擊打能力比較強,皮實的很,這種學生適當的打一打會給他們留下一些深刻的記憶。
學習這件事是大多數人 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應該正確的理解和看待這件事,不要盲目,要因材施教,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引導孩子從學習中找到快樂,不要讓孩子感覺學習是痛苦的。
-
15 # 朱朱女孩的日常
我小時候也捱了不少打呢!!!倒不是因為成績,而是行為,但是我從小就痛恨棍棒教育。
我不認為捱打就能教育好孩子,孩子更多的行為是自尊和內省塑造的。你越打,我的內心只會越反抗,而反倒是你心平氣和的教導讓我無地自容。
如果打有用的話,那些教育團隊也不需要絞盡腦汁改進教育方式了。
打一打就能成績優秀,那老師還要著幹嘛,全找一群教練,打就行了。
如果他不好好學習,作為家長,不應該一味的指責,你要心平氣和的和他溝通交流,瞭解他內心的想法
如果他真的對學習毫無興趣,那你讓他說說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讓他列舉具體的實現策略。引導他發現,不論做自己喜歡與否的事情,都需要最基本的知識,讓他為了自己的理想,也要打好紮實的基礎。我覺得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很大的原因是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氛圍和薰陶,如果他從小置身在一個熱愛學習的濃厚環境中,他自己也會主動學習的,所以家長從小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啊!
-
16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一、關於孩子不好學習怎麼辦?大能行嗎?這個話題就引起了我們中國教育的一個大課題,教育是一門學問,教育一定要有科學性,對於孩子來講,他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難免有一些不聽話,或者是一些讓我們大人感覺到無趣,或者是不努力等等一些問題,當然,這個也包括我們的學習問題在內,首先我要肯定一點在教育孩子時進行簡單粗暴的打罵,肯定是不行的。那麼我們應該採取哪一種方式呢?我個人認為要經過一個正確的引導為主。因為我們採用的打罵方式,只能讓他對我們有一種牴觸情緒,甚至在他的心裡面也會建立一種粗暴,這樣的話,那等她再長大以後,你想他會對任何事情采取這種武力粗暴的形式進行施展。
二、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科學,我們採用這種強壓式的是絕對不可取的,我們應該採取一些讚美法,凡是讚美的東西,沒有人不喜歡,包括我們很多成人一樣,也喜歡這樣的一種方法,很多成人聽到別人在讚美她,她也是心裡樂滋滋的。那麼更別說孩子們了,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你看某某家的孩子,人家怎怎麼好?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學習了?你怎麼怎麼不行?等等,這些問題就發在我們發生在我們身邊。而在這些話語下,孩子們經常會反駁一句話。那你說人家的孩子好,為啥不讓人家的孩子給你當娃呢?其實聽到這些話語,證明孩子已經對你的教育方式和引導很不滿意了。所以我們要調整我們自己的心態,什麼話應該說什麼話不應該說,本身就是教育的一個主題,更不要說打罵孩子,那是絕對萬萬不可的事情。
三、教育這門科學也是全方位的,那麼作為我們家長應該進行不斷地去學習教育。孩子不是一兩句那麼簡單就可以教育好的,對於孩子來講的話,我們必須要有一種超越他的思想思維,對他進行一些正確的引導,能做到讓他願意做,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感覺到沒有方法了,原因是什麼?主要是我們該學習了。打罵孩子的這種粗暴是絕對不可取的。
-
17 # 郝柱平
孩子不好好學習,要了解其原因,掌握孩子的心裡狀態,多於老師聯絡,長於孩子勾通,為孩子排憂解難,要曉之有理,動之有情。因孩子不好好學習,採取簡單粗暴,打罵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傷害,甚至逃學。所以說,遇到孩子不好好學習,要耐心細緻,切不可簡單粗暴。這樣的例子難道我們聽到或者見的還少嗎?
-
18 # 吳振玲
很多家長都知道打罵孩子不好,但是一遇到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或者做錯的情況下又忍不住不得不對孩子打罵,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識裡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比如孩子放學不回家考試交白卷,在學校搞惡作劇整人家,摔壞家裡的東西等等,都有可能被父母打一頓。
然而對於正處在發育中的孩子而言,有可能家長一動手有可能給他們身心帶來難以想象的傷害。其實面對孩子不聽話,你去用打罵逼他們屈服,不如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心服口服。或是利用一些小妙招來制止他們,比如罰孩子做一些家務,既能算作懲罰,又能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讓他們在勞動中認識到父母的不容易,或是罰孩子站站牆角面壁思過或者罰他們去跑兩圈,即鍛鍊了身體,也得到了懲罰。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國紐約工作,看見外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讓他大吃一驚,一個孩子把家裡的牆化成亂七八糟,父母回來卻沒有責怪他。而是給他的畫,鑲上的畫框還在畫框旁邊加上了備註。儼然是把孩子的畫當成了大師的作品,題目也起的非常搞笑。事後父母對孩子說,如果鑰匙不畫,在牆上,那麼你的作品就更棒了。
其實國外的教育方法我們不妨也可以拿來借鑑。需要注意打罵和懲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我們最大希望,莫過於孩子聽話,對學習產生興趣。即使是對孩子有所懲罰,首先在懲罰孩子之前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做錯?在懲罰孩子後,家長還應該及時去跟孩子溝通,詳細解釋這樣做的原因,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孩子之所以被稱為孩子往往是因為他們天真。不懂世事。所以懲罰孩子不是來出氣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19 # 大燕的時光卡
當然不行。
已經在學習的時候說明小朋友已董事,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了,打是沒有用的。
現在的小朋友真的是打不得罵不得,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情來,不好好學習的時候是不是當下的狀態不在,或是你在旁邊輔導的時候給他壓力太大。(不怒不吼有點難,現在家裡3歲的小朋友上AI課都會忍不住一直深呼吸)。
我覺得還是要和孩子講道理,現在因為疫情還在都還沒有回學校,他們心裡估計也想出去想回學校想自己的小夥伴們了,家長還是做好引導工作。打他只會讓他離學習越來越遠,更難好好學習,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所以家長們,放好心態,不急不躁!
-
20 # 安與然
呵呵不能粗暴的解決問題,最好的就是對症下藥,分析問題在哪兒,家長和孩子一起來解決,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目標。如果打能讓孩子認真學習,天下孩子可憐了
回覆列表
這就是典型的常規沒有培養好。
一般來說,在幼兒園期間,老師就會反覆強調常規養成。小學一年級,老師也會反覆強調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沒有在孩子小時候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大一點就來不及了。而且這種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指望老師,因為老師畢竟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家長不一樣,家長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自己的責任是不能往老師身上推的。
現在的補救措施,建議給孩子逐漸鍛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和常規的養成。
比如孩子上課動來動去,主要是集中注意力的問題。二年級的孩子也有七八歲了,一般來講的話是20分鐘到30分鐘,注意力集中不是問題。可以帶著孩子從寫作業開始,規定孩子十分鐘之內不許動,然後慢慢的增加到11分鐘12分鐘,以此類推增加到30分鐘。
另外常規養成很重要的就是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到家先寫作業,把每天規定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後,再幹自己想幹的事情。每天陪著孩子,把學習弄好之後,讓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他慢慢就能意識到學習搞好了,其他的時間是可以支配的自由時間。學習沒有搞好,其他免談。
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記住還是要多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