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宣墨先生
-
2 # 調侃歷史的幻苦君
你好,首先有考古發掘和史書互相間的驗證。
另外,比如你確認,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對吧?那以後沒有見過我們的人,就能否定我們曾經在這世界存在過嗎?
大概是這個意思,畢竟有兵馬俑和來沒開發的秦皇地宮在默默地證明秦的存在。
-
3 # 世界的五彩斑斕
單單坑儒一說,秦朝就掛在歷史上了,何況還有萬里長城和阿房宮賦。更重要的是,戰國時期貫穿期間的戰爭秦朝一直活躍其中,想磨滅都磨滅不了!
-
4 # 洛小伊呀
肯定有了,我們有很多出土文物可以佐證而且我們自古就有史官記錄歷史
(1)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竹簡1155枚,另有殘簡80枚,簡文圖錄已出版。內容包括:《編年紀》、《語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為吏之道》、《日書》甲種、《日書》乙種。墓主喜,生於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卒於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簡文年代屬於秦代。
(2)郝家坪秦牘。1979-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50號墓出土木牘兩枚,一枚字跡模糊,一枚為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的《更修田律》。後者已隨簡報發表。這枚木牘的年代屬於戰國晚期。
(3)放馬灘秦簡。1986年6月,甘肅天水放馬灘1號墓出土竹簡461枚,簡文圖錄已出版。內容包括:《日書》甲種、《日書》乙種、《志怪故事》。據《志怪故事》,墓主丹初次下葬在秦王政七年(前240年),二次下葬在秦王政十一年(前237年)後,可見這是戰國末年的檔案(詳文後附錄)。
(4)嶽山秦牘。1986年9-10月,湖北江陵嶽山36號墓出土木牘2枚,簡文釋文和部分照片已隨簡報發表。木牘內容為日書。簡文年代屬於秦代初年。
(5)龍崗秦簡。1989年10月,湖北龍崗6號墓出土殘簡303枚、木牘1枚,簡文圖錄已出版。簡文為法律文書,木牘則記案例。其年代屬於秦代末年。
(6)揚家山秦簡。1991年12月,湖北江陵揚家山135號墓出土竹簡75枚,材料尚未發表。據簡報介紹,簡文為遣冊,墓葬年代,上限為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的年代),下限不晚於秦代。
(7)王家臺秦簡。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墓出土竹簡800多枚,簡文圖錄尚未出版。據簡報介紹,內容包括:《效律》、《日書》、《佔書》,墓葬年代,上限為公元前278年,下限不晚於秦代。
(8)周家臺秦簡。1993年6月,湖北荊門周家臺30號墓出土竹簡389枚(含殘簡和空白簡)、木牘1枚,簡文圖錄已出版。簡文包括:《歷譜》、《日書》、《病方及其它》,木牘為《歷譜》。竹簡《歷譜》有三種,年代為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三十六年(前211年)、三十七年(前210年)。木牘《歷譜》,年代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可見,這批簡牘為秦代簡牘。
(9)裡耶秦簡。2002年4月,湖南龍山裡耶古城1號井出土,主要是指在2002年6-7月間發現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裡耶古城1號井的大批秦代竹木簡。據發表於2003.7《考古》的《湖南龍山縣裡耶戰國秦漢城址及秦代簡牘》,介紹數量為36000多枚。秦簡博物館開館時公佈的數量為37000餘枚。而據2012年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裡耶秦簡〔壹〕》,介紹的數量為38000餘枚。 據報告介紹,這批簡牘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內容包括四大類:簡牘和封檢、祠先農簡、地名里程簡、戶籍簡牘。這批簡牘,除少數楚簡,絕大多數都是秦代簡牘,年代為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10)嶽麓秦簡。2002年12月和2008年8月,先後分兩批從香港回購,入藏於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第一批竹簡,編號2098枚;第二批竹簡,編號76枚,共2174枚,簡文圖錄尚未出版,只有陳松長先生的介紹。這批簡牘,包括:《日誌》、《官箴》、《夢書》、《數書》、《奏讞書》、《律令雜抄》。其歸入《日誌》的簡文有三種,年代為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三十四年(前213年)、三十五年(前212年)。
(11)北大秦簡。2010年初,入藏北京大學,包括竹簡763枚(其中有近300枚為兩面抄)、木簡21枚、木牘6枚、竹牘4枚、不規則木觚1枚,簡文圖錄尚未出版,只有簡報介紹。這批簡牘,包括:《質日》、《為吏之道》、《交通里程書》、算術書類文獻、數術方技類古佚書、《製衣書》、文學類古佚書。其歸入《質日》的簡文有兩種,年代為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和三十三年(前214年)。
-
5 # 百家百話
如果沒有秦朝,那麼後續的朝代也就“不存在”
“眼見為實”是一個大家常用的概念,但是用於這個話題其實是偷換概念了。
拿歷史的邏輯性來說,如果單單說明秦朝不存在,那麼各種史書中關於秦朝的描寫就可以被歸於“幻想”,有鼻子有眼的“幻想”。比如《史記》中始皇本紀就是“假的”了。
綜合來說,否定秦朝,就是在否定歷史的合理性與連續性,就好像我可以問:“歷史上有唐朝嗎?你沒有去過,憑什麼認為有?”
更不用說始皇陵依然在。從各種史書中各種記載到如今出土的文物,都能表明,秦制替周,始皇統一九州,奠定中央王朝的基調。
-
6 # 豔夜讀錦書
歷史上是有秦朝的,問者如此提問,其實並不是在懷疑秦朝,而是在懷疑歷史二字,也可以看得出問者並不全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因為這樣的問題,多是對自己完全沒有定位而問出來的,簡而名言,就是奶氣太重,沒有主觀判斷,看見雞生蛋了才說雞蛋的確是雞生的!如果問者按如下情景問的話,我想會立刻讓問者有主見了:
1.清明節與自己的親人去掃墓,看見久遠和自己未曾見過的祖先時,問者可以問你的父親或者在世的長者這是誰?然後再加上類似於這個問題結尾的話,你見過他嗎?你不見過怎麼就說是祖先了!我相信你的長輩會教你認宗的!那麼就好認識秦朝了!秦始皇陵墓現在還在西安,出土的很多秦朝陵墓也證實了這些。
2.讀書的時候要一直反問歷史老師這一個問題,或者有時間的話,直接打電話給有關歷史的出版社,上問至教育部部長,下問至自己的父母老人,然後他們都會好好的教你,歷史是什麼?為什麼信歷史,然後你就會好好地去讀歷史書了!可能中間難免有些皮肉之苦,但是為了真理,加油!
-
7 # 歌哥就是傳說
歷史記載的東西好多都是有根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萬里長城,咸陽是秦朝的都城,位於現在的西安市西北大概幾十公里路,臨潼位於西安市東幾十公里臨潼區,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別名祖龍,出生於趙國邯鄲,秦莊襄王之子,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譽為“千古一帝” 。
13歲繼位,39歲時統一中國建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政治上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廢分封行郡縣。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
-
8 # 宕聰容
客觀事實的存在,不會因為我們的唯心主義,而消失不存在的!
所以,閉上眼睛就是天黑,只是一句歌詞,而不是事實!
秦朝存在的證據確鑿,歷史文獻有史記、秦吏喜的秦律竹箋,遺址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地方有秦嶺、秦皇島,還有大大小小出土的其他文獻,因為它一直存在於中國!
-
9 # 當代曹植
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萬里長城和阿房宮賦,足以證明秦朝存在。更重要的是,戰國時期貫穿期間的戰爭,秦朝一直活躍其中!
如果沒有秦朝,那麼後續的朝代也就“不存在”。
拿歷史的邏輯性來說,如果單單說明秦朝不存在,那麼各種史書中關於秦朝的描寫就可以被歸於“幻想”,比如《史記》中始皇本紀就是“假的”了。
否定秦朝,就是在否定歷史的合理性與連續性,就好像我可以問:“歷史上有唐朝嗎?你沒有去過,憑什麼認為有?”
放馬灘秦簡。1986年6月,甘肅天水放馬灘1號墓出土竹簡461枚,簡文圖錄已出版。內容包括:《日書》甲種、《日書》乙種、《志怪故事》。據《志怪故事》,墓主丹初次下葬在秦王政七年(前240年),二次下葬在秦王政十一年(前237年)後,可見這是戰國末年的檔案。
從各種史書中各種記載到如今出土的文物,都能表明,秦替周,始皇統一九州,開創中央集權制。
-
10 # 老樸雜談
歷史上的任何朝代,我們都沒有去過,也去不了,除非你會穿越。但是,沒有去過就不存在嗎?當然不是。
歷史大致可分兩個時代:傳說(疑)時代,信史時代。傳說時代,是沒有確切的史料、考古發現證據,一切還有待證實。而信史時代,則是有各種確實的史料、記載、以及考古發現證明的歷史時期。我國有確切記載的信史時代是從商朝開始的(夏朝斷代目前也取得進展),至於秦朝?秦始皇陵的考古發掘,尤其是兵馬俑,早已震驚世界。
有對秦朝是否存在的質疑者?要麼是槓精,要麼就是……
-
11 # 怒江潮
這位朋友,你好!
古代有一種職業,叫史官
現代有一種工作,叫考古
史官的工作就是把正在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讓後人知道
考古的意義就是把曾經發生的事情還原出來,讓今人知道
——這個過程叫歷史
中華文明5000年就是這樣延續的。
空氣、網路訊號等這些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你能說他不存在嗎?
我們從未到過清朝和民國,那麼虎門銷煙、八國聯軍、太平天國、辛丑條約、抗日戰爭這些事件難道都是杜撰的了?
人類之所以有發展是因為相信科學,人類之所以有文明是因為尊重歷史。
-
12 # 逆星
一般王朝鑑定,都是通過出土文物和文獻資料確定,比如一些久遠的諸侯國確定,雖然有文獻記載,但是沒有文物佐證,也是很難判定
-
13 # 歷史迷小段
樓主你這問題是認真的?
俗話說, 凡事都要講究個證據。秦朝的存在,是憑藉眾多的史書記載,和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來證明的。
在史學上,歷史分為正史和野史。正史是歷朝歷代的史官修制,基本等同於第一手資料,是公認的事實存在的歷史。野史是流傳於民間的話本、戲劇、小說、傳說等內容,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歷史,與正史相比真實性有待考證。
而秦朝在正史、野史中均有記載,更可以證明其確實存在過。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百六朝文》、呂思勉的《秦漢史》、林劍明《秦漢史》、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道》、睡虎地秦簡、裡耶秦簡、王家權臺秦簡等等,都記載了秦作為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樓主可以逐篇翻閱檢視。
▲秦代竹簡
在出土文物方面,秦兵馬俑,驪山秦皇陵,阿房宮遺址,咸陽城遺址,還有秦制的半兩錢幣,秦制虎符,都生動的證實了秦朝的存在。
▲秦虎符
秦還為後世留下了影響深遠的政治遺產。例如秦朝的郡縣制影響了中國後世的封建王朝地方管理制度,秦統一的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為後世封建王朝實現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代漢字就是經歷了秦小篆時期逐漸發展而來。
▲秦兵馬俑
按照樓主的邏輯,沒有去過秦朝就認為沒有秦朝,那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沒有見過祖宗就認為沒有祖宗,沒有吃過豬肉就認為沒有豬的存在?
這是一種非常不客觀的歷史虛無主義。
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對待歷史要客觀,歷史已經發生,不會因人的意志而變化。
-
14 # 路在腳下心在遠方
根據歷代的史書記載和大量考古發現二者相吻合,因此可以推斷歷史上確實出現過秦朝。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有很多事物的存在不是以親眼所見作為判斷依據。想類似數學公式一類的定理起初也是經過推論最後被證明確立,並被世代傳承下來的。再比方說每個人的祖先,我們也沒親眼所見,但確實是存在的吧,您沒看見,但您的祖輩一代一代往前追溯,總會有人看見過的。
-
15 # 王慧毅
歷史的存在除了代代傳承的文字記載,還有考古發掘的論證,是科學的、歷史的發展觀,有傳承、有考究,才有今天在古人的積累、發展中的今天,懷疑論者、歷史虛無者,根本就是不知從哪來、在哪兒、去哪兒,更缺乏理性,沒有歷史的積澱哪有今天的科學文化?秦朝是中國歷史上郡縣制、中央極權的開始,二千多年,沒有親眼見過,就否認歷史,請問:沒有見過自己百年前的祖宗,你從何而來?見過祖宗家譜吧?見過或親耳歷聞過,不會否認自己從何來也不會張冠李代吧!傳承而已!
-
16 # 懿軒180786630
首先,中國歷史最早時期屬於神話時代向文字時代過渡時期,這段時期因為考古資料缺乏,而文字記述的往往都是前人口述、後人記錄並加以修改杜撰而成,所以,確實有存疑的成分,對於歷史上的一些事情存疑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第二,秦朝,已經是進入文字時代,有著完整的文明體系,文字記錄相較於商周時期,完善了很多,後人修前史,成了一種慣例,同時,每朝每代都有一個特定的人群,史官,對帝王生活器具進行記載,越往後越詳細,雖然難免出現後人有故意新增刪節片段,但相對於一些民間流傳版本,要可信的多。
第三,咱們沒去過,不代表他沒有,畢竟我們已經有了很充足的史料及考古發掘資料來佐證。
-
17 # 明月照小江
答案是肯定的:有秦朝。
沒去過、沒見過不等於沒有。例如:我沒去過M國,難道它不存在嗎?在例如:你沒見過你家的先祖們,難道.........。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不值一駁。
-
18 # 御印公子
歷史上有明朝麼?你沒去過你咋知道?因為有明朝史書,有文獻,有皇帝王爺的陵墓,有明朝的瓷器,玉器和傢俱,以及重點不知名不值錢的古董,明朝時死人留下的遺物,秦朝,漢朝,清朝,存在也是這麼證明的
-
19 # 漢學鬥士燕雲
對於這個問題,這個也不用講啥學術性的東西,第一,史料文獻和考古文物就已經證明的明明白白了。
而對於問這個問題的人,我只想說,是因為有祖宗先輩,所以才有我們,才有現在的中國。要不然你連成為受精卵的機會都沒,還能在這問這個問題[摳鼻]
當然,我感謝中華前輩們的偉大,無數英雄創造了無數的奇蹟。
由衷歡呼,中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
-
20 # 子約與此
歷史上有沒有秦朝,應從兩個方面來證實。一就是史書記載及現代考古實證。人類的文明史是以文字做為傳承的,中國各朝代有官修史,及後世朝修前朝史,例如漢代時修秦史,因距前朝時間最近,佐證價值最大,是最為接近真實史實的證明。另外,考古墓葬出土實物也佐證秦代的存在,出土的基葬實物佐證了秦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同史書記載相互印證,最為有名的是秦代開國帝王始皇贏政的墓址,陪葬坑兵馬俑的發掘,強力印證了秦朝的存在。
回覆列表
首先,按照這種思維,那麼你可以否認任何歷史事物,甚至是現代事物,只要你沒見過你都可以否認。我沒見過你,那麼你是否存在?
秦朝是否存在?這些取決於考古發現的史書還有實證,這些證據是不會因為個人的主觀臆斷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