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一聲呵呵
-
2 # 娛樂侃侃星
各個時期的民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但不一定全是孤獨無助平庸的,也有內容積極格調高雅鼓勵人們樂觀向上的新時代的民謠。
-
3 # 乙看球
我不贊同無助 ,孤獨,平庸說的有點太悲觀了,民謠聽著更淳真,更容易讓人回想起戀人,看到自己的平凡之處,展望未來的生活。應該這樣說民謠有三種人,有理想的人,心裡藏著姑娘的人,和有故事的人。
-
4 # 小7創意生活
民謠這個詞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在我印象中,民謠有三,愛情、理想、遠方。而那些聽民謠的人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民謠這個詞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在我印象中,民謠有三,愛情、理想、遠方。而那些聽民謠的人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
5 # 神奇的貓七歲
這些無助.孤獨.平庸。
只不過是主觀意識拔了。
當一個人被某一種音樂.某一首歌.感動
可能更加多是從某一種音樂.某一首歌中
看見了:以前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或未
來的自己
-
6 # 食貨錄
無助 孤獨 平庸
不知為何,聽搖滾也可以孤獨平庸,聽輕音樂也可以無助孤獨平庸。
雖然民謠的無助平庸孤獨多了份由貧窮引起的因素。
取決於人的心境吧,總覺得民謠多了份返璞歸真。但就聽的個人而言,我並不贊同。因為這是一般人普遍的狀態。
就像我自己,也許在某個黃昏,夕陽西下,也許在某個夜晚,萬籟俱寂,忽然就想聽民謠了,彷彿頃刻間那前面多年的苦痛和經歷都一席湧來,一起紛擾著自己。
想想自己總是覺得以後可以事業有成,不落得平庸俗套,可是終究走上了早就預設好的軌跡,無法掙扎。想著以後會找到自己深愛的人,幸福一生,可是卻發現自己似乎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以為自己是天縱奇才,其實不過是多了幾點小聰明。
這個世界殘酷又真是,理想不值一分錢,少年不過是純潔好騙的傢伙,熱血更多隻會換來莽撞與欠考慮。
我們便去民謠裡尋找那份最初的潔白了。民謠的調調大多簡單,歌詞大多直白,吉他彈唱多半直擊人心。
可是你卻又不得不說的是,聽多了一個歌手的民謠總感覺都沒什麼區別。
是啊,那直擊人心的痛楚每個人都只有最深刻的一個,所以民謠歌手很難火很久,他們便很窮,讓他們用理想去燃燒自己的痛苦,再綻放出妖豔玫瑰供你欣賞嗎?
民謠天生就是貧窮的,貧窮必然是無助 平庸和孤獨的。
-
7 # 你和我的吉他夢
不贊同……深不以為然。
我從80年代末開始接觸音樂,經歷了港臺音樂和歐美金屬階段、大陸通俗音樂階段、國內搖滾樂階段、國內音樂創作枯竭階段、民謠歌曲階段。
21世紀開始,受唱片業的低迷影響,很多流行音樂的創作受到掣肘,特別是編曲。同時,經歷了起起落落的音樂圈開始接受那些舒緩的、輕鬆的音樂作品,民謠就是一種。
一把吉他,甚至再加一隻康佳鼓就能輕輕鬆鬆演繹一首作品的形式逐漸被大家接受。簡單講民謠歌曲其實是順勢而起,它的流行取決於它更貼近生活,相比較多年前那種“京搖”,雖然歌詞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但是旋律特點則更適合現在整天忙碌、鴨梨山大的人們。還是那句老話:“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總結:民謠歌曲是一種形式,跟聽者無關。
-
8 # 江上靖
我理解的民謠聽者有三:有夢、敢想、能闖。這是一群懷揣著詩和遠方且正在勇於行動的一群人,少而精,小且壯。是未來希望的忠實踐行者,他們對於理想中的生活用努力和積極參與推進。他們一點兒也不"無助、迷茫和平庸",我不知道這標籤怎麼來的,可能是很多人還沒了解民謠的精神吧!
-
9 # 阿文Carry
無論你愛不愛聽民謠,都無法否認的是民謠火了。民謠歌手們的演出票價也從以前的幾十變成了幾百甚至上千——幾個熱門歌手的演唱會還一票難求。民謠近幾年爆火的原因或許足夠寫出一本書,但我想追根究底的原因只有一個:而每一個愛聽民謠的人內心最深處都藏著一首詩,而民謠幫我們把這首詩唱了出來。那麼,聽民謠的人到底都是什麼樣子呢? 沒有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喜歡穿著滿身帶刺的鋼甲,臉上刻著“生人勿近”,雖然看起來感覺像是一個滿臉橫肉的彪形大漢,但鋼甲之下卻是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他們既怕傷害別人也怕別人傷害到自己,乾脆把自己裹個嚴嚴實實不讓所有人靠近。也只有民謠悠揚的旋律穿過鋼甲,溫暖那顆逐漸冰冷的心。當然有人說這是敏感,也有人喜歡說成是細膩,當然也有人把他叫做矯情。當每一份細膩被說成矯情時一腔惆悵或化為無奈,或化為憤懣。但這也是民謠的迷人之處:任旁人聒噪,唯我懂你心中愁緒。反過來也只有敏感細膩的人才能聽得出民謠裡飽含在歌詞、飽含在吐字之間的情感。 雙面聽民謠的人都很擅長偽裝自己,在白天他們聽著花粥的《流氓》,嘴上唱著:“姐是老中醫,專治吹牛逼”活脫脫一個新時代的資深女流氓。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從她的耳機裡又飄出趙雷的《成都》裡那句“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我從未忘記你”。 一句歌詞就是一口老酒,一段旋律裡又是一個故事。聽民謠的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只不過這段故事旁人不願聽,他自己也不願講。所有的往事,所有的情緒又雜糅進了歌詞裡,飄到了遠方。
-
10 # 草根愛吉他
無嵇之談,音樂連國界都沒有,難到還分階級,分貴賤,這跟聽什麼音樂有關係嗎,難到上層建築都聽交響樂嗎,能聽懂嗎,所以我認為聽什麼音樂只跟心情跟喜好有關係與其它無關。
-
11 # 小瘋瘋34
聽民謠者有三,無助的奮鬥者,孤獨的前行者,平庸的努力者。
有夢想的人會聽民謠,因為他們明白什麼是初心,什麼是目標。
一往無前的人聽民謠,他們需要讓心靈安寧下來,積蓄力量再次出發。
平庸不可怕,一直努力下去,彼岸花開的盛景也許不屬於你,但是民謠會告訴你——沿途的風景與收穫,一樣是成功。
-
12 # 獨己Alone
一定程度上是贊同的。
無助。平庸。孤獨。
似乎我都佔了。
而民謠最為吸引我的,是它的滄桑感,故事性,淺淡的音律。
不同的音樂都有它自己的受眾。
古典樂高雅,嘻哈rap隨性不羈,流行樂簡單好聽,武俠歌曲磅礴大氣。
其實音樂,無外乎人的具體情感的向外表達,那麼,每一種音樂就承載了特定的情感。
你去看民謠,大多都是江湖藝人似的作者創作出來的,他們需要用簡單的旋律去承載自己俗世漂泊的苦痛,他們需要用簡單的詞語去表達自己在人間的浮浮沉沉。
那麼,喜歡聽民謠的人,大都也具有類似的某種需求。
其他音樂種類都有自己的集大成者,比如莫扎特,貝多芬,國內熟悉的陳奕迅,王菲,華晨宇,毛不易,都各有風格。
而民謠,大多是某首歌很火,比如《董小姐》,《成都》等,很少見到誰能單憑民謠奠定自己在歌壇的地位。
因為民謠離生活太近了,離大部分芸芸眾生的心太近了。誰沒有無助過,誰沒有平庸過,誰沒有孤獨過呢?
民謠不能像其他音樂種類一樣進行成熟的商業化製作,它只能從一點一滴的生活裡孕育出來。它只能從一顆又一顆飽經生活蹂躪的心間綻放出來。
民謠是從泥土裡掙扎開出來的花,美雖美矣,但隱有刺痛。一種來自生活的活生生的痛。
音樂有其自己的使命。它誕生來到這個世上撫慰某些靈魂,這一功能是相同的。
不要用它來給別人貼標籤,也別輕易相信所謂的音樂鄙視鏈。
民謠與我們,只是恰好相遇。
-
13 # 平樂仔改
21世紀開始,受唱片業的低迷影響,很多流行音樂的創作受到掣肘,特別是編曲。同時,經歷了起起落落的音樂圈開始接受那些舒緩的、輕鬆的音樂作品,民謠就是一種。
我理解的民謠聽者有三:有夢、敢想、能闖。這是一群懷揣著詩和遠方且正在勇於行動的一群人,少而精,小且壯。是未來希望的忠實踐行者,他們對於理想中的生活用努力和積極參與推進。他們一點兒也不"無助、迷茫和平庸",我不知道這標籤怎麼來的,可能是很多人還沒了解民謠的精神吧!
聽民謠的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只不過這段故事旁人不願聽,他自己也不願講。所有的往事,所有的情緒又雜糅進了歌詞裡,飄到了遠方。
-
14 # 宮崎舞
不贊同 音樂無界限你不懂嗎?別說民謠那麼好聽,京劇粵劇也是藝術,但是我欣賞不來,我奶奶覺得京劇粵劇老好聽了,不管什麼樂曲都有喜歡的人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小孩子喜歡聽說唱 80後喜歡大雜燴 爸爸媽媽喜歡聽老歌 爺爺奶奶喜歡聽戲劇 喜好因人而異
-
15 # 影音樹洞
都說
民謠有三:愛情,理想,遠方
聽者有三:無助,孤獨,平庸
可何為孤獨,無助,平庸
何為孤獨?不喜歡熱鬧,但想要三五知己懂,或許三五也太多,一二個亦可。這樣的人心底都有一些無人訴說的故事,所以他們找到那些有共鳴的民謠,將心裡故事在歌曲中釀成好酒,滋潤心頭。
何為無助?內心抱著對未來的熾熱理想。詩,烈酒和遠方。但或許是現實太難改變他們。悶悶不樂,但幸好從未放棄前進。民謠很安靜,但很懂你。
何為平庸?這是“後浪”的時代 ,普通人的我們或許因一步錯棋便滿盤皆輸。大都的我們不敢輸,不敢去邁步,生怕一不小心便踏入深淵。當然其中倒也不乏成功者。只是他們因為幸運成功卻去告訴你:想成功——你努力啊。
-
16 # 九九影視音樂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沒有贊同或不贊同的回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想法。可能民謠有它小眾的魅力。
我覺得民謠是一種音樂形式,它可以是低吟淺唱訴說一個故事,也可以是辛辣諷刺的具有時代意義的號召,或者就是向聽眾表達某種個人精神思想的音樂,在我心裡正真的民謠無非就這三種,或者包括這三種。
回覆列表
這怎麼說呢,我也聽民謠,也的確是無助、孤獨、平庸。
當然,肯定也不是說所有聽民謠的都這樣吧!用這六個字概括所有聽民謠的人的現狀有些不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