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大師講堂
-
2 # 做孩子的好朋友
我的觀點是:為“管”而管,往往治標不治本;對症下“藥”,方可“藥到病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性格的養成也絕非一一蹴而就。孩子愛發脾氣,暴躁,叛逆,愛生氣,與他所成長的環境必然是有極大的關係的。要想改變,必須先找到背後的原因。
如果是最近才出現的這種情況,那麼我們首先需要依次審視的是:最近孩子身體健康狀況如何?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能否保證?學業壓力是否有些大? 孩子是否遇到了什麼煩心的事?是否到了某個成長關鍵期(如青春期)?以上問題如果孩子都沒有,那麼大人有沒有呢?也有可能是大人的焦慮和壓力無形中透過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找到原因,有的放矢。
如果孩子一直都是這種情況,那麼必定就是家庭原因了!父母有沒有常吵架?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否有些強勢?父母自己是不是本身就是一個愛亂髮脾氣,情緒不太穩定的人呢?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確確實實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一定要自我反思並及時修正,謹言慎行,儘量給家裡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環境,儘量讓自己談吐高雅,情緒穩定,積極隨和,孩子也一定會有改變。
當然,分析到最後,不管是那種情況還是哪種原因所導致, 在幫助孩子改變的過程中,還有兩點需要我們把握好的,那就是“接納”與“耐心”。
首先要明確:我們是要去幫助孩子,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卻絕不是去給他“挑毛病”。孩子成長的路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再正常不過。接納現在的他,會使自己心平氣和很多,再去引導他發現自己的情緒,發現自己的問題。
其次,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好的習慣的養成需要時日,需要用足夠的“愛”去澆灌,我們自己成長的路上,又何曾一帆風順過呢?
總之,孩子出現這些問題,切記只是簡單粗暴的去“管”,這樣往往會使事情走向極端化,得不償失。用你的耐心,愛心去引導,用你的以身示範和智慧去化解,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還你一份驚喜!
-
3 # 柚媽書影世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發脾氣的情況。比如遇到挫折時,比如獨立意識覺醒,和大人進行“權力鬥爭”時,或者和同伴玩耍發生社交糾紛時,都可能用發脾氣來宣洩。
那麼,怎麼處理孩子愛發脾氣的情況呢,今天就把小柚子成長中,我用來引導他改善生氣情緒的4本繪本推薦給大家。
01《野獸國》
認識情緒,是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野獸國》是一本很經典的情緒管理繪本,它幫助孩子去完成“認識憤怒情緒”這個任務。
主角小男孩邁克斯在跟媽媽發生爭吵後,一個人餓著肚子,呆在房間裡。然後就開啟了一場充滿想象力的冒險。
他開始遠航,來到一個野獸國。
在野獸國裡,有很多脾氣暴躁的野獸,邁克斯統領著它們,和它們一起狂歡,一起跳舞;在瘋鬧之後,他又回到家裡,而晚飯就擺在房間桌上。
這本繪本幫助孩子認識到,憤怒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小柚子看完這個繪本後,每當自己生氣時,都會說“我現在就在野獸國”裡,或者爸爸媽媽發火時,他也會說:“爸爸媽媽去野獸國”了。
02《媽媽,我真的很生氣》
表達情緒,是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二步。
而《媽媽我真的很生氣》就教會孩子怎麼把自己內心生氣的感覺表達出來。
在書裡,小主人公遇到了很多讓他生氣的場景,比如玩玩具不順利,弟弟搶他的玩具,而他的表達方式就是扔玩具和打弟弟這樣的方式。
然後呢,媽媽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要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比如大聲說出:“我太生氣了”或“我需要幫助。”
然後再和媽媽進一步談談生氣,最後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本繪本還跟孩子強調了,“表達出自己的生氣”是需要反覆練習的。那怎麼引導孩子堅持練習呢?
書裡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辦法,就是“畫笑臉圖”。當生氣時能夠說出來的話,父母就可以給他畫一個笑臉,集滿5個笑臉後,就可以實現一個願望,比如吃一頓披薩晚餐,或者是看一個電影。
用這樣的方式,去鼓勵孩子不斷練習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
看過這個繪本後,小柚子也實踐了這個“畫笑臉”的辦法,還是很有效果的。
03《菲菲生氣了》
控制(調節)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三步。
《菲菲生氣了》也是一本很經典的,關於孩子生氣怎麼處理的繪本。
故事裡講述了菲菲跟姐姐玩時,發生搶玩具的衝突,然後菲菲就生氣了。
而繪本的後半部分,就描述了菲菲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也就是我們說的情緒管理的第三步,調節情緒。
菲菲選擇了親近大自然的方式。她一個人走出家門,看看外面的風景,吹吹微風、聽聽鳥叫,最後感覺到內心的平靜,“因為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然後情緒平復後,菲菲就回家了。
這本繪本告訴孩子,當我們面對憤怒情緒時,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比如透過看看大自然這樣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04《把壞脾氣收起來》
最後推薦的這本也是小柚子最近很喜歡的一本繪本《把壞脾氣收起來》,正如書名一樣,它是在告訴孩子怎麼“收拾”自己的壞脾氣的。
和《菲菲生氣了》一樣,它提供的是孩子處理生氣情緒的辦法。
繪本的主人公是一隻小老虎,他常常會發脾氣,發脾氣的原因很常見。
比如玩耍時不順利,或者大人不同意他的無理要求。
他發脾氣的時候一般就是大叫、大哭或跺腳。
有一次,媽媽讓他收拾玩具,他又生氣了。於是,媽媽用一句話提醒了他。
媽媽說:“把你的壞脾氣收起來。”
於是,小老虎開始想,怎麼把自己的壞脾氣收起來呢?
他想,我是不是該把我的壞脾氣收到我的口袋裡,手心裡還是收到我的小褲衩裡……
最後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深呼吸,把所有的怒氣吸到自己的身體,然後用力吐出去,他深呼吸完以後,就感覺情緒好多了,露出了笑臉,很快收拾玩具。
這個繪本教會孩子“深呼吸”這個簡單的辦法,讓孩子發現,把壞脾氣收起來,原來是這麼做到的。
總結一下,以上4本繪本分別從認識、表達、控制三個環節,引導孩子進行憤怒情緒的管理。
相信看過這4本繪本的孩子,會慢慢在這些繪本里找到適合自己控制情緒的方法,慢慢地改善自己愛發脾氣的情況。
-
4 # 推窗時有蝶飛來
從心理學角度講(我們在實際中,來諮詢的個案通常是這樣),孩子的問題通常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有父母改變了,孩子才會改變。
-
5 # 鹹魚阿杰vlog
不同的年齡階段性格,叛逆期是不同的: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需要分辨出孩子的性格,根據不同的性格做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首先需要來分析脾氣暴躁易怒的原因以及脾氣暴躁易怒的持續時間,如果是長期脾氣暴躁易怒並對生活、工作沒有明顯的影響,且想改變此症狀,建議到心理和精神專科諮詢,在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瞭解探索自我,尋找自身是如何發展為脾氣暴躁易怒的個性特點。
-
6 # 東家慵懶的一隻貓
1、孩子要分年齡段,例如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青春期就不一樣。
2、當你提出用“管”來問的時候,已經為爭執埋下伏筆,更多應該是溝通。你需要放下你高高在上的身段,和孩子是平等的位置。透過心平氣和的瞭解孩子的想法和訴求。你呢表達你的初衷,詳細來表述初衷的緣由。
3、同理心。也同樣適用於孩子,多陪伴,多溝通。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關心和愛他。而不是隻是粗暴的指手畫腳。
回覆列表
孩子對父母耍脾氣時,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家長要給孩子耐心的情緒教育,更要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1、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
當孩子對父母發脾氣時,很多父母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而忘記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
首先要接納:孩子有情緒、發脾氣是正常的,接納孩子的情緒,應該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其次瞭解原因:待孩子發完脾氣、哭完了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瞭解發脾氣的原因,給予適當的安撫。
三要認同:認同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發脾氣,但是不急於安撫,而是等孩子發洩完情緒之後、安撫孩子並替他表達出感受,建立共鳴。
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陪伴,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她考慮問題,並商量著找出最好的解決方式,引導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該如何處理。
孩子畢竟年齡還小,他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並不能和大人相比較,有時候孩子只是想發洩一下情緒,所以父母們要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給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罵。
2、適當溝通,教會孩子正確發洩情緒。
當孩子發完脾氣後,等孩子冷靜下來時,父母可以跟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因為什麼事情而發脾氣。
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很多孩子發脾氣是因為遇到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啟發孩子思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的情緒有一個出口。
如果孩子只是情緒不佳,發脾氣只是為了發洩情緒時,父母可以教孩子正確發洩情緒的方法。比如:可以用寫作的方式,把不良情緒寫出來、也可以透過畫畫、跳舞、彈琴等方式,發洩自己不良的情緒。
3、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
大多數孩子的暴脾氣,都是學習父母的。父母要想孩子脾氣好,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脾氣的榜樣。父母要做到平時不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做一個情緒溫和,附有正能量的父母。
孩子是偶爾發脾氣還是經常發脾氣,如果只是偶爾發脾氣那是正常現象,如果孩子經常發脾氣,父母就要反思,是否在教育過程中,經常使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如果是、孩子就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父母要以身作則。
另外也不要壓制孩子:不要試圖以暴制暴、靠發脾氣去壓制孩子發脾氣,這樣會適得其反。情緒發洩出來,而不是讓孩子憋在心裡,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當孩子對父母發脾氣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對耍脾氣的孩子進行責罵或者懲罰。也許孩子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發洩情緒的方法,並且以身作則,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4、讓孩子承擔情緒失控的後果
一些家長凡事包容孩子,導致孩子只知道發脾氣能使目的得逞,卻沒有想過後果如何;
一些家長狠心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孩子因此嚐到了發脾氣的壞處,學著管理和剋制。
孩子學會管理情緒要靠家長的正向引導,而後果教育也同樣不能少。
當孩子因發脾氣而把玩具摔壞、和小夥伴起衝突時,家長應趁機讓他們認識到“亂髮脾氣百害無一利”。
親身經歷過後,孩子才會更深刻地明白,自己的壞情緒將帶來壞的結果。
因而,孩子會以此為戒,進而有意識地收斂、控制壞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