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兆鑫

    “取法乎上”語自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意思是說:以上等的作為準則來效法,即使達不到上等的,也可以得到中等的;以中等的作為準則來效法,如果達不到中等,就只能得到下等的了。它告訴我們,拜師學藝,開始就要向高階學習,以最高階作為學習的榜樣、範本,以此作為法則要求自己。大凡是古代的優秀書家,重視“下筆有由”是普遍規律,由於具備了紮實的運筆技巧和深刻的領悟能力,即使在日常書寫甚至情急狀態下都能保持應有的水準,譬如王羲之書寫關於生活方面的尺牘,顏真卿《祭侄文稿》等。

    書法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就在於其“書中有法”。“法”從何來?從經典名家名帖中學習得來。清周星蓮《臨池管見》中雲:“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但現實中不少初學書法者,由於眼光不高,鑑別能力不強,往往不能對一幅作品優劣作出正確判斷,並且常常會根據個人的喜好,把不是經典名帖(甚至是當代很媚俗的書法)作為自己臨摹學習的範本,這是造成初學者走彎路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齊白石老人的一句話。齊白石有一關門弟子叫許麟廬,模仿齊白石的對蝦畫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辨出真假,許麟廬為此很得意,有些飄飄然。齊先生看在眼裡,並說了“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許麟廬牢記恩師教誨,博採眾長,悟出了“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八字心得。齊白石作畫如寫楷書,古樸凝重,許麟廬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筆法入畫,形成了他獨特的大寫意畫風。

    尋門而入,破門而出。同理,我們學習書法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別人,在學習他人的基礎上要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原則。這樣,我們才能獲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 2 # 桐茗微墨

    正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上,要選擇古人的書法字帖練習。另外,選擇比較符合自己喜好的書法字帖更利於進步。

  • 3 # 穆如淸風

    這個說法好像出自《易經》:“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後來被用在書法理論上,又加了一句:取法乎下,得其下下。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嚴謹的。學習書法,選擇字帖當然要選擇水平比較高的,也高越好,很多人把它理解為選擇越古老的越好,這個就不一定的,古老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肯定是古代的。

    其實這和學習其他東西也一樣,老師的水平越高,他的學生的水平一般也低不了,選擇一個一般的老師,學生水平一般也不會很高,除非天賦異稟。

    為什麼又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嚴謹的呢?這個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情況來的,比如王羲之的作品,水平雖然也非常的高,但是有些初學者理解不了,或者說不適合寫這個字帖,那麼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的書家學習,要不大家全都寫王羲之了。

    取法乎上,對於大部分人都是適用的,每一個道理都有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落實到個人具體的操作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在水平高的書法作品裡選擇適合自己的。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你覺得呢?

  • 4 # 濟南墨心書法

    對於書法而言,在選擇臨習的字帖上一般都希望自己可以取法乎上,選最上層的帖子,臨習最有名書法家的作品,學到最好的技法,首先這種想法是沒錯的,但是書法這種傳統藝術博大精深,從甲骨文,篆書到楷書行書,無一不是精髓,古代不同時期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名家,如何取法乎上?

    文無第一,個人認為,精為妙,多為雜,當然人的能力越大,也會學的廣而精,但重要的是選擇自己適合的才是對的。不論朝代,字型,越久遠的越純正,但經過時間和人們的理解打磨,純正的字型會有更精妙的變化,所以,每朝每代都有書法家,都有流芳百世的作品,選擇字帖當以自我適合為主,切勿雜亂無章,別人適合的你不一定適合,要有自我主張,好好把握。希望可以幫到您。

  • 5 # 仁燕堂

    “取法於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此句出自易經,在書法上怎麼去理解,我的見解如下:

    書法流傳至今,也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各種書體領域都已達到高峰,現如今的各種版本碑帖基本都能找尋,對於初學書法在選帖上也是會受書風影響,這要你看你的取法,選擇自己的方向,比如你喜歡晉朝行書,就可以學習晉朝時期書法最佳臨本,比如二王書法,二王書法對後世的影響是極大的,如趙孟頫、王鐸等書法大家都受了二王影響,在繼承的基礎上出新意,那些經典碑帖,哪怕你學到三成都是很了不得的,反之如果直接跳過古人的書法,直接學習今人,就會深入的不夠,取上得中、取中得下、取下則敗之,臨帖是學習書法不能繞過的,是唯一途徑,每個書法家都是經歷的長時期臨帖和學習,才取得成績的,深入臨池,不斷吸取古人精髓,從而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達到自己想要的方向,所以這就是要取法乎上意思。

  • 6 # 快樂逍遙遊

    取法乎上的“法”應當理解為方法。用最上乘的方法學習書法,僅得其中;用中等的方法學習,僅得其下;用下等的方法學習,則會迷失。

    用毛筆寫字,如果不臨古代碑帖、不擅借鑑古代名家的筆法結體,那麼字就會寫俗了。象這樣寫幾十年,就會成為啟功先生所說的”字匠“。唯有潛心臨習古人的碑帖,才可能讓你的字高古,所謂下筆有由、師出有門。這樣寫字,才是寫書法。

    後人習書,不取法乎上就不可能會有產生高古作品的機會。就像前面說的,取法乎上,才得其中;取法乎中,能得其下。如果根本不取法,不從古人碑帖中去獲取你寫字的營養,那麼你再怎麼寫字,也最多隻是下下品。

    找至了屬於“上”的法帖(碑),然後長久研習下去,才能令我們寫出有法度、有古意的作品來。書法之路非一日之功!唯有手眼腦並用,慢慢研習,才能從“上”的法帖(碑)中得“法”。

  • 7 # 壹德閣書法

    學書法必須起點要高,古人說“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所以,只有學習最好的範本才能真正領悟書法的真諦。

  • 8 # 春水居士

    學好書法,臨帖是唯一的途徑,也是最有效最的途徑,所以選帖很重要。

    選什麼樣的帖直接關係到成果的好壞,古人云,取法乎上,就是要選擇經過古人實踐證明的經典碑帖。

    歷代被奉為大書法家的人無論是顏柳或蘇黃他們無一不是用畢生精力去追摹先賢,實踐證明只有尊循古人的路經我們才能在書法的道路上有所成就,若學習當下今人的字,雖說是名家但也是自己的東西多古人的東西少,自己學來就更少,所以有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其中奧妙不多贅言,天賦佳者自當領會各中玄機

  • 9 # 北珹小姐姐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選擇上等技法,只能得到中等的效果。

    這原本是教育中普適性的一個論調,其實不論學習什麼,我們都需要取法乎上,以較高的準則為目標和方法要求自己,這一學習方法亙古不變。

    在選擇字帖時,我個人理解的取法乎上,應該是選擇高技巧的、高格調的作品為範本。恰如書法歷史上眾多書家都取法於王羲之,而二王之深遠至今使人嘖嘖稱奇。

    單是提及技巧格調可能不好理解,在此我們對比一下與之相反的結果,如果“取法乎下”,可能就會不經考慮,挑選一些奇奇怪怪的字帖,有如您現在上網購app搜尋,所謂的某音網紅字帖,銷量奇高,而其藝術性呢?可供斟酌研究的成分呢?用筆簡單、結構歪扭、與書法毫不相干,以此為法,練出來的字最多也不會優於本就難以形容的原作品了。

    因此學習書法,選擇字帖,我們需要多加對比,取有深遠影響的、有意趣可探尋的古人作品,細細體會。

  • 10 # 孤帆寒月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因為我們最終達成的和我們的目標總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學書法要追古。

  • 11 # 嵩哥哥2

    學書法,就應取法乎上、溯本尋源。比如我們學魏碑書法,要到北朝的碑刻墓誌中去找。學楷書,到唐楷中去尋找。學行書,我們要到晉代翰札中去找,這些都是“源”,後來的發展都是“流”。選帖溯本尋源,也就是取法乎上。現存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等,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因古代大書家都是在大量臨摹前人優秀作品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二次昇華創作,特別是宋四家中蘇、黃、米三人的尚意派書家,其風格與魏晉、唐朝有很大的差異,但三位大師無一不是大量臨習二王、顏、柳等大家的作品,進而對書法有了深刻的感悟並創新,成為了當朝大家。所以要取法於上即前人!

  • 12 # 淇er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嚴謹的。學習書法,選擇字帖當然要選擇水平比較高的,也高越好,很多人把它理解為選擇越古老的越好,這個就不一定的,古老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肯定是古代的。

    所謂取法乎上,即選擇最優秀的毛筆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意思是說,如果選擇高水平的字帖,起點就高,學得好的話,效果至少可以達到字帖的中等水平,如果選擇一般的字帖,學習效果就等而下之了。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我們應該選擇歷代著名書法家的代表作來學習,因為那些是被時間證明,並且被公認的優秀作品。這樣才不會走或少走彎路。

  • 13 # 愛書法的小吉

    “取法於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此句出自易經,它不僅適用於書法,也適用於各種領域。

    書法都是一代人一代人繼承和發展下來才流傳至今的,因此取法乎上的問題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二王也是學習了先賢的書法,融會貫通而成的,符合大家的審美!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各種書體領域都已達到高峰,對於初學書法在選帖問題上,要遵循一下幾個原則:第一,最好從楷書開始學習選貼;第二,對於楷書,你喜歡哪種字型就練習哪種,歐顏柳趙/二王等都可以!第三,如果直接臨碑帖自己覺得還是很難,可以借鑑寫的比較好的版本的墨跡,比如你要學歐體,你可以看看林則徐寫的歐體,看看姚孟起寫的歐體,應該對你有很多幫助,透過他們搭個橋,再去深度臨習歐公!無論如何臨帖是學習書法不能繞過的,是唯一途徑,也是唯一捷徑!歷代書法家都是經歷的長時期臨帖和學習,才取得成績的,深入臨池,不斷吸取古人精髓,加上自己的文學修養,逐步逐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以下是我自己臨習的練習,僅供參考!

  • 14 # 美術字和簡筆畫

    學習書法,取法乎上,就是學習古代名字書法。如楷書學顏柳歐,行書學《蘭亭序》。經典書法,是歷代文人墨客所公認的最優秀作品,取法乎上,方能規範。學之,就算有所偏差,也能效果乎中。但如果取法乎中,就可能效果乎下,庸俗有餘,一無所成。

  • 15 # 九月笑青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嚴謹的。學習書法,選擇字帖當然要選擇水平比較高的。

    所謂取法乎上,即選擇最優秀的毛筆字帖。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意思是說,如果選擇高水平的字帖,起點就高,學得好的話,效果至少可以達到字帖的中等水平,如果選擇一般的字帖,學習效果就等而下之了。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我們應該選擇歷代著名書法家的代表作來學習,因為那些是被時間證明,並且被公認的優秀作品。這樣才不會走或少走彎路。

  • 16 # 鶴望蘭2019

    選擇字帖,要選取經典法帖,但不一定是難度最高的,常言道“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即使是各種書體的經典法帖,也有相對容易一些的,比如篆書《嶧山碑》,隸書“曹全碑”,楷書以顏體《多寶塔》,歐體《九成宮醴泉銘》行書趙孟頫《千字文》,草書孫過庭《書譜》都是比較方便入門的。再往上基礎打牢之後,還可以深入學習李陽冰鐵線篆,隸書《禮器碑》楷書顏體《自書告身帖》歐體《化度寺碑》行書《蘭亭序》、《祭侄稿》二王以及懷素張旭的草書都可以深入學習。

  • 17 # 貝爾多美術學校陳耿

    這個說法好像出自《易經》:“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後來被用在書法理論上,又加了一句:取法乎下,得其下下。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嚴謹的。學習書法,選擇字帖當然要選擇水平比較高的,也高越好,很多人把它理解為選擇越古老的越好,這個就不一定的,古老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肯定是古代的。

    其實這和學習其他東西也一樣,老師的水平越高,他的學生的水平一般也低不了,選擇一個一般的老師,學生水平一般也不會很高,除非天賦異稟。

    為什麼又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嚴謹的呢?這個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情況來的,比如王羲之的作品,水平雖然也非常的高,但是有些初學者理解不了,或者說不適合寫這個字帖,那麼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的書家學習,要不大家全都寫王羲之了。

    取法乎上,對於大部分人都是適用的,每一個道理都有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落實到個人具體的操作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在水平高的書法作品裡選擇適合自己的。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 18 # 臥龍山人許立山

    我個人認為,學書法選帖取法乎上,就好比我們拜師學藝一樣,找個名氣大的老師傳道解惑,俗話說“名師出高徒”。

    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就是這個道理。只有選好了一本有名堂的被世人公認的名帖,才能從中學到書法精髓,領會作者的筆法及章法,透過不斷地臨習,才能入門,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這是我們所要的結果,但要超越原帖,估計有一定難度,這就應證法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古言,唯有功夫不負有心人。如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顏勤禮碑》,柳公權《玄秘塔碑》,趙孟頫《妙嚴寺記》,《張猛龍碑》,王羲之《聖教序》及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智勇《千字文》,于右任《標準草書》等等,都是前輩留下的名帖,這些字帖任何一個都是精品,只要認真選學了,相信在書法領域會有所收穫和有所為。長此堅持下去,至少在這個領域裡名聲鵲起,試問一下,近現代成名的書法家或學校課堂裡開展書法學習都離不開這些大師帖,它們的影子將一直引領著這個時代的書法學習者不斷繼承和發揚。

    我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說實話,就是不斷地學習柳公權的楷書,趙孟頫的楷書,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等。因為從心裡就喜歡他們的字。我認為王羲之的行書從古至今沒有人能超越,這也是為什麼學書的都離不開王羲之的書法學習。包括趙柳都曾學習王羲之的帖。但書法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息的,水很深道很長,也許永遠在路上。唯有一顆不變的心,時間會證明功夫不負有心人,必將迎來法乎其上也!

  • 19 # 硬筆寫江山

    非常感謝,有幸來答。

    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臨帖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不管學習什麼書體,不管什麼階段,臨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臨帖的第一步就是選擇字帖,在選擇字帖的過程中,我們就要遵循選帖選古帖,取法易呼上。到底是為什麼了?聽我細細道來。

    書法是古人的東西,選擇古帖就是詢其根源的意思,從根源上進行對書法的學習,也就是純天然的東西,這樣看書法才是沒有任何裝飾,任何點綴的,這樣才能學到書法的精髓,看到書法的本質。

    選擇字帖的過程中,要堅持選擇古帖,這就是所謂的取法呼上,取法乎上取其中,取法乎中取其下,取法乎下取其亂。為什麼會是這樣了。

    後人學書也是取法古帖,但是,後人的東西都是從古帖中取法而來,可是,取法也就是古帖中一個流派,越往後流派越多,流派越細,離初學的古帖就會越遠。如果你選擇今帖,離古法越遠。沒有詢其根本。這就是所謂的為啥取法要乎上。

  • 20 # 止水草堂

    取法乎上,通俗得講就是“選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如今讓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我們不惜花更多的錢去買學區房,不就是取法乎上嗎?因此,我們在學書法時當然也是一樣的,取法乎上 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一、取法乎上的好處。

    書法中的“乎上”,比如上追魏晉,鍾繇,王羲之。當你選擇的是更加高古,更高格調的法帖,那意味著“喝了第一口奶”是優質的奶,這將對將來的成長,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可能建設更高的大樓。將來在書法學習中會達到更高的高度。

    二、取法乎上更有容錯性

    當你在取法上選擇了良好的開端,打好堅實的基礎,哪怕在後來的道路上走得有點偏也不會影響你成為一代大家。比如,米芾,王鐸,張瑞圖,倪元璐等,在我看來就是二王一脈,走“歪”了的結果。

    其實,取法乎上無惑疑焉,但是我們都難逃這“花花世界”,真正做到精研上乘法帖,又有幾人?只要能找準上乘的一條路堅定走下去,必然成功!個人建議,初學行書可以從王字《聖教序》開始,再到王羲之手札,小楷可從鍾繇宣示表開始,再到明清小楷,如,王寵的。

    總之,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無論選什麼法帖,沒有深入研究,再取法乎上,也於事無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有共同語言的朋友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