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由翱翔小小鳥
-
2 # 談股明燈
當然是做指數容易了。
因為個股容易被莊家控盤,而指數不容易被人控盤,做指數只要觀注幾十個大盤指標股,差不多就可以判斷出指數的漲跌,相對個股比,風險係數要小了很多。
風險小收益肯定會比做個股要少很多。所以做指數還是做個股,要看自己的投資風格,穩建型投資者還是做指數比較適合,風險型的投資者為了高收益那隻能做個股了。
如果我有一百萬,我是做個股交易的,我追求的是高收益,但也必須承擔高風險。自己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基礎,做個股對於我來說也是小菜一碟。
-
3 # 如來七月
指數。但指數想大賺卻不易,大虧也不易,相對穩定,但目前幾乎不賺錢。這還是耍看選的什麼指數。不用天天盯盤省心。個股風險大,但把握好的話賺錢效應好,但也易大虧如果看走眼。有100萬我不會投二級市場,我會投一級市場,或搞個靠譜的小風投。
-
4 # 交易無大事
應該說都不容易做,因為這兩者都是金融交易品種,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特點,那就是不確定性。這就好比對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說,是在河裡游泳好?還是在海里游泳好?只能說都不好,都是危險大大滴!
不過,細分起來,指數交易和股票交易還是有區別的。指數交易屬於金融期貨,大家注意,指數交易是期貨交易!既然是期貨交易,那就自帶槓桿,而且是雙向交易,T+0交易制度。從這方面看,指數交易無論從操作難度還是風險性來說,都要遠遠大於股票交易。
最後,回答問題下半部,假如給我100萬,從個人的能力和資金安全考慮,我會把80%的資金用於股票交易,剩下的20%,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做空指數,用於對沖持股風險。
-
5 # 掘金ETF
關於做指數容易還是做個股容易,做指數在這裡我理解的是指數型基金,我個人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做指數基金,安全邊際高一點,機率比較大,指數代表一個行業或一個板塊的綜合走勢,一旦指數的上升或下跌趨勢形成,就好比是鐵軌上急馳而來的一列火車, 誰想讓它急剎車是不可能的;做個股的話,因為個股受影響的因素比較大,比如相關的產業政策,上市公司突發的訊息以及其它可能影響公司的因素一旦發生,那股價瞬間就會體現出來。但是具體要操作哪型別的指數基金,也要進行技術和基本面的分析,所以希望每個人都要摸索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裡面包含選擇標的,買入及賣出的時機,止損和止盈的執行等等。
如果有100萬用來在證券市場上投資的話,首先要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然後可以根據風險來配置相關的產品。假如您是個穩健型投資者,那麼建議您多配置一些券商固定收益憑證,然後再配置一些指數型的基金便可以;假如您屬於激進理投資者的話,可以在股票上適當多配置一些,但要控制好倉位,控制好風險。證券投資首先要面對的是風險,只有在合理的控制風險以後,利潤才是附加值。建議未入市的或剛入市的投資者一定要注意風險的控制。
-
6 # 人生如棋I落子無悔
其實因人而異,高手做個股,普通人投指數。到不論怎麼投,都不保證百分百盈利。
我自己的話,可能大體上偏保守,但區域性會很激進。
給我100萬,非要在指數和個股做投資選擇的話。我會拿60-80萬投資指數。另外20萬投資個股,如果看準了,用於投資個股的資金或許會加槓桿,來博取利益最大化。
如果選擇更多,我會拿50萬投資固定收益產品,來獲取穩定的5-8%的收益。30—40萬要再基金裡選擇幾個產品配置一下,大的指數和行業指數看情況配置。另外10—20萬同上,看準了加槓桿幹。
還要表達一個觀念,很多人談股色變,談槓桿色變,談p2p色變......整個一變色龍。所有的投資渠道都會有邏輯,合理的利用才是真理。就算不懂,可以慢慢懂嘛,只要不輕易的半吊子當老司機上路。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嘿嘿嘿呦嘿嘿~
-
7 # 股票股市貓九
但是,這也不能夠把問題歸咎到投資者身上,迴歸這些年來的國內投資市場,房地產受到政策壓制、股票市場長期處於跌跌不休的狀態。至於近年來比較火熱的P2P,最近一段時期更是出現爆雷不斷的風險。可想而知,如果我們繼續任性把錢大舉投向這些投資渠道,恐怕最終導致的結果,則是投資增值未成,反而導致資產的被動縮水,得不償失。
假如我們手握一百萬,除了炒房炒股,我們還能夠怎樣操作呢?或許,對於不少投資者,尤其是年輕的投資者,在供房壓力驟增的當下,很難想象到自己可以手握一百萬的閒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隨著越來越多家庭的財富收入不斷攀升,手握百萬閒錢的家庭也開始增加起來。
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來說,往往分為三類投資者,分別是激進型投資者、穩健型投資者以及保守型投資者,而這三種類型的投資者,本身可以承受不一樣的風險偏好,但歸根到底,他們還是要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而不是簡單為了投資而投資。
首先,對於激進型投資者,他們自身可承受的風險壓力較大,可以允許資產出現回撤的表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不炒房、不炒股,仍然可以透過投資私募基金、信託產品乃至QDII基金等,滿足其資產增值需求。當然,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而對於急需要實現資產快速增值的激進型投資者,在享受高收益預期的同時,其本身也具有足夠的風險應對能力。
其次,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在現階段內並不建議參與一些較高投資風險的投資產品,例如房地產、股票、P2P等渠道,還是建議階段性迴避或調倉為主,不適宜把過多的資產投向這類未知領域之中。但,在實際情況下,比較建議投資者把錢投向資產穩健增值的渠道,如短期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尤其是月末或季度末部分銀行高息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國債逆回購、大額存單等。此外,仍可以透過一些定期理財產品實現更好的資產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投資雷區頻現的背景下,投資者仍需首選螞蟻金服、騰訊這類超大平臺的理財渠道,而其餘較為普通的理財渠道並不建議參與,綜合下來,實現年化6%左右的收益率也是比較好的投資效果了。
最後,則是對於保守型投資者,則建議靈活配置銀行定存產品。實際上,對於當前存款利率市場化逐漸趨強的背景下,不少銀行的存款利率都作出了上浮的處理,而對於三年期、五年期,部分中小銀行乃至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更是達到4%或5%的水平,投資效果也是比較強的。但,關鍵所在,還是在於投資者需要充分靈活配置好自身的資產,並充分考慮到自身的流動性、安全性以及收益率需求,再進行靈活的定存搭配。一般而言,在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下,還是比較建議把資產投向存款利率更高的渠道之中,而透過靈活搭配,保守型投資者實現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還是可以期待的。
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手持100萬資產的人,更需要考慮資產增值保值,同時更需要回避更多的投資風險,否則當金融風險來襲之際,錢不僅被動貶值,而且還會因投資不正確而導致資產快速縮水。
-
8 # 寒士
做指數更傾向於宏觀,個股更注重微觀。但對於哪個容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個人角度,我會更傾向指數一些。
從獲利角度,在不考慮槓桿的情況下,指數的漲跌幅一般會小於個股。因此,指數可視為防禦型投資,個股則是進取型投資。
對於我來講,如果100萬選擇在資本市場做投資,可以將資金分成兩部分,在行情淡的時候,將較多的倉位配置於指數,在行情活躍的時候,則將較多的倉位配置於個股,以獲取更高的收益。
-
9 # 查理基金理財
我覺得做指數容易,尤其是投資寬基指數,我自己的指數組合年化收益率能達到20%。
證券市場有一句俗語“不要將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意思就是不要把本錢都投資在一隻股票中。因為指數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所以指數有天然的分散風險的作用。
投資個股就得花費大量的精力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研究個股,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可能一次失誤就會全盤皆輸,無法挽回。
投資指數只需要關注指數的行業背景,然後根據指數的PE,指數值風指標投資即可,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
既然要投資指數,那當然是選擇投資指數基金了,將100萬分成4份,分別投資4只指數基金,大盤寬基指數基金、醫藥指數基金、科技指數基金、消費指數基金各選一隻,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將止盈目標設定為20%即可。
-
10 # 在基金投資長跑中勝出
一、先說A股市場,我個人認為A股目前還是莊股和妖股比較多,買個股風險比較大,非常容易虧損,所以,我建議散戶除非炒股能力特別強,還是最好投資指數基金。那麼該投資什麼樣的指數基金呢?指數基金分為寬基指數基金(比如創業板指數基金)和行業指數基金(比如中證醫藥指數基金)。其實,A股每年都會有一些熱點行業,比如今年是醫藥、消費等,那麼我的建議是選擇一些業績比較好的熱點行業指數基金,當然如果遇到牛市,也可以寬基指數基金和行業指數基金一起投資。比如今年創業板比較強勢,可以同時投資創業板指數基金和醫藥行業指數基金。
二、如果您炒美股,那麼我覺得,美股是可以同時做指數基金和個股的。因為美股監管比國內嚴格,制度比較成熟。
美股由於是牛市長,熊市短,指數基金,特別是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由於集中了全球最好的科技股公司,所以,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更值得投資。同時,美股也有很多個股值得投資,比如我就持有科技龍頭個股蘋果股票,目前收益不錯。
-
11 # 懷灝
買股票,好像是挺高大上的事兒。
買指數,再加上定投,好像就顯得很小兒科。
其實,股票個股有其好處,股票指數也有其特點,投資策略得當的話,都可以產生不錯的收益。
股票指數,不過是一籃子股票,是籃子裡所有股票的整體表現。
按道理,這種個體與整體的比較是沒有邏輯的,但無論是普通的指數型基金,還是場內的ETF型指數,都是可以直接交易的,特別是ETF型指數基金,跟買賣股票沒什麼兩樣。
所以,投資者就面臨著股票個股和股票指數的選擇,有必要比較下兩者的差異。
股票投資,本質上是利用股價的上漲,低買高賣(做空的除外);指數投資,就是依靠所包含股票的平均上漲,低買高賣。
股價的增長,可以分解成每股利潤的增加(EPS)與市場估值(PE)的提高。以這兩個影響因素為基礎,來對比下個股與指數投資在收益性、波動性、預測性、操作性等方面的不同。
一、收益,哪個掙得多?
對於股票個股來說,買到了大牛股,收益是相當驚人的。
過去的10年,貴州茅臺的股價漲了20多倍; 過去的5年,格力電器的股價也漲了近7倍。
當然了,看準了大牛股,並且一直能拿的住的話,也並非普通人,否則就不會有“七虧二平一贏”的說法了。
對於股票指數來說,有了時間做朋友,普通人也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
以在“如何構建一個合適的指數基金定投組合?”中的回測統計為例,就算是最簡單的基金定投,不管什麼樣的市場走勢,都是買買買的話,截止到2017年底,過去5年的年化收益率,很多達到了18-20%; 過去10年的年化收益率,也達到了11%。
這只是最機械、最傻的定投,隨便加上點簡單的市場高點退出、低點再投資策略(微笑曲線原理),或者定期不定額等策略,長期的15%收益率,應該是妥妥的。
當然了,這還只是定投策略,適合長期投資。股票指數,也可以像個股一樣,根據市場熱點資金偏好,或者板塊輪動等策略,採用低買高賣的波段操作,獲取中短期更高的收益。
以最簡單的定期間隔收益(期初買,期末賣)來看,截止到2018年5月24日,在過去的四年:
上證紅利ETF指數(510880), 上漲了1.3倍;
中證消費ETF指數(159928), 同樣上漲了約1.3倍;
上證50ETF指數(510050), 上漲了1倍;
滬深300ETF指數(510300), 上漲了90%多。
二、風險,哪個波動大?
不能只看高收益,也要看看風險和波動性。
同樣是過去的10年,買了中國石油,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從入場的46塊多,飛流直下三千里,並且盤整了八九年,真心傷不起呀;
股票個股的踩雷事件,也是頻頻發生,明星股爾康製藥的財務造假,科技股中興通訊在中美貿易戰中的炮灰等,都會讓投資者感受到不可預知的風險。
股票個股,既可能十年賺十倍,也可能十年深套牢。而且,隨著股票投資的不停買賣,自己賬戶上的資金越來越大之後,都可能面臨最後一棒的突然死亡法。
即使是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高手,發掘到了未來優勢型企業的機會,並且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力度介入,也都做好了可能的20%以上的波動,市場有時候任性起來攔都攔不住,隨便一哆嗦,百分之二三十就沒有了。
股票指數,裝了一籃子股票,則可以有效降低整體的波動性。
從市場資金偏好來說,熱點板塊往往是輪動的,現在是大盤股,以後可能是小盤股;現在是金融、消費行業,以後可能是醫藥、環保行業,一籃子股票的表現就可以此消彼長,互相均衡,減少了波動;
從公司的利潤增長來說,市場一直是在變化的,過去紅火的行業,現在可能變成了夕陽產業,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新的業務模式,這些都可以透過指數的一籃子股票,保證整體利潤的增長。
Tips1: 所謂的風險,其實是波動性,是股票價格或基金淨值的標準差。標準差,在統計上,用於衡量樣本偏離平均值的程度。標準差越大,說明波動越大,風險越高。
Tips2: 對於基金,往往用波動浮動的指標,衡量產品的風險評價;而用夏普比率指標,來衡量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會有多少超額的收益。
三、預測,哪個看的準?
看來,無論是股票還是基金,都有高收益的機會,但你有一雙慧眼嗎?
對於股票個股來說,股價的上漲,可以分解為每股利潤(EPS)與市場估值(PE)的變化,分別對應著3類投資者:
I類:中長期的投資者,只關注公司每股利潤。因為市場估值長期來看會均值迴歸,而如果能判斷企業每股利潤未來持續增加的話,股價勢必會上漲。
II類:中短期投資者,只關注市場的估值。雖然公司的業績每季度才公佈一次,但股價每時每刻都在波動,這就是來自於市場熱點、資金偏好、變化趨勢的延續性等因素,把握了這些規律,就能夠賺取差價。
III類:中長期投資者,每股利潤和市場估值都關注,希望尋找有發展潛力的、低估值的股票,獲取中長期戴維斯雙擊的收益。
道理很簡單,但這兩個指標,有那麼好預測嗎?
每股收益(EPS),取決於未來的經營業績,跟市場前景、競爭格局、經營管理、財務特性、企業素質等方方面面都有關係;
市場估值(PE),更是規律難尋,追漲殺跌,有時市場的任性超出你的想象。宏觀外圍因素的影響、市場上的整體的資金流入流出、板塊主題概念偏好等,讓短期股價的走勢貌似隨機遊走,PE/PB等指標的高低更無法做為簡單的標準;
停牌,隨便來個半年的停牌,就可能造成流動性危機,防不住;
踩雷的黑天鵝事件,更是突然死亡法,樂視網的債務危機、爾康製藥的財務醜聞、中興通訊的貿易戰危機等,都是無法預測的,防不勝防。
無論是短期、中期、長期投資,無論是技術派、價值派、套利派等風格,都離不開對未來的前瞻判斷,但是預測何其難。
那股票指數呢?
包括了一籃子股票,經營業績可以互補均衡,長期的業績增長是比較確定性的;
市場估值(綜合平均PE/PB),則長期會在一定的區間波動,相比於個股的估值區間,更為穩定。
所以,對於長期的股票指數投資來說,上漲的趨勢更可控、可預測。
四、操作,哪個策略選擇多?
股市,經過了百年的發展,誕生了多種多樣的投資策略和大師,例如專注圖表的技術派,專注基本面的價值派,專注趨勢走向等各種變化的派別。。。
各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投資時間要求,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都可以實現盈利。
股票指數,除了人人講的基金定投之外,還有什麼策略呢?
指數基金出現在1975年的美國,前20年發展緩慢,但最近的20年,美國的指數基金髮展迅猛,已經佔到了市場的1/3。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有效,有很多跟蹤各種一籃子股票的指數基金供投資者選擇。
中國的指數基金,仍然處在起步階段,不到市場的5%。但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成熟、金融的對外開放、投資者的結構的變化等等,指數基金市場面臨著很大的發展機會,可選擇的跟蹤各種細分市場的指數也越來越多。
在操作策略上,除了最基本的定期定額之外,還有根據估值的定期不定額、指數基金組合的輪動再平衡、根據估值的主動交易等各種投資方法,以及完善的賣出機制,讓投資收益不只是坐享市場的平均水平,而是更有機會獲取市場的超額收益。
例如,根據PE/PB等判斷,在指數低估時買入或分次建倉,持有至指數高估時賣出的“中長期策略”;
再例如,根據圖形走勢、資金流向、市場偏好等買入合適的指數,等到熱點退卻之前賣出的“中短期策略”等。這種ETF指數的波段操作也是越來越流行。
相比於個股操作,這些指數策略的可預測性更強,贏率更高,而且在賣出的時候,也可以採用更為穩妥、可控的退出方式。(個股可能一哆嗦20%的跌幅,防不勝防)
Tips: 在資訊公開影響的敏感性方面,“小盤股 > 大盤股 > 指數型基金”。網上抄作業,小盤股的價格更容易隨之波動;而指數型基金則是穩如泰山,即使都看好的趨勢,也會如約的到來。
五、總結與啟示
1. 股票個股與股票指數,各有千秋,股票指數的投資價值不容忽視。
2. 指數的收益,雖然比不過最牛的個股,但收益也不錯,再加上時間的複利增長,長期可以實現優異的結果。
3. 指數基金,在風險的可控性、預測的確定性方面,有明顯的特點,未來可選擇的指數標的也會越來越多。
4. 指數基金,除了定投,還有基於估值的定期不定額買入、波段操作等適合短、中、長期投資要求的多種策略可選。
5. 可以靈活運用股票指數,做為長期投資的核心底倉,再透過股票個股投資,尋找超額收益的機會。
--------The End---------
-
12 # 天高高
你所說的以上兩種方式我都不是很瞭解,又是如果,如果又來了,如果給我100萬,我就開一家建材批發公司,我覺得這個很掙錢
回覆列表
做指數省點心,但是得有耐心。因為做指數以看趨勢為主,抓住趨勢就有成功的機會。而趨勢是慢慢形成的,需要等待,需要耐心。而做股票選股就是個大難題。需要精讀研財報,看市場,看板塊等比較麻煩。但要是選對股,漲幅很觀。如給我一百萬,三分之一指數,三分之一價值投資的長線票,三分之一備用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