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學島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解讀詩句,要從它的內涵和外延來入手,尤其是許多詩句包含了豐富的意蘊。理解內涵要聯絡上下文,而外延則更多是結合了讀者本身的感悟。

    內涵:寫人們的意興滿懷更彰顯當時風光的一派和樂

    對於某句詩的理解,需要透過上下文把握作者的感情才能有合宜的理解。我覺得從詩句本身來看,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它所在的上下文,此句出自唐人崔液的《上元夜六首》中的第五首: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裡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臺上寶燈燃。金勒銀鞍控紫騮,玉輪珠幰駕青牛。驂驔始散東城曲,倏忽還來南陌頭。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最憐長袖風前弱,更賞新弦暗裡調。

    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猶惜路傍歌舞處,躊躕相顧不能歸。

    顯然,這是描寫上元夜時節人們賞夜觀燈的熱鬧景象,第一首總寫月出人動的情景。第二至第四首主要寫月,寫出此夜風光歷年來最是可憐可愛。後面三首主要寫賞月觀燈之人,在這樣的月色下,人們的遊興也是極為高昂的。

    具體到公子王孫句,便可理解,並非是真的公子王孫,而是在這樣的風光與興致下,人們個個都如公子王孫般意氣滿懷,逸興遄飛,相識不相識的,都相邀同遊,欣賞歌姬風舞長袖,新弦暗調。而這樣的意興,也包含了,即便是對方不答應也不會覺得尷尬窘迫,更可見人們興致之高。這是一層意思,是從相邀者的意義上來看的。

    外延:人與人相交的一種高妙境界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這句話本身也可以有它更為豐富的生命。上文所講詩中的公子王孫並非實指,但也有真正的公子王孫,彼此之間有這樣的相交。據《世說新語·任誕》篇所載: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文中的兩位主人公都是當時的大名士。王子猷是王羲之之公子,也是著名的書法家、鑑賞家、清談家,是那個雪夜訪戴,造門前而返,乘興而來,興盡而去的率性之人;桓子野,是東晉著名軍事家、音樂家,是中國音樂史上的“笛聖”,在“淝水之戰”等大戰中,戰績輝煌,拜將封侯。可以說他們都是有才氣,有豪氣,有傲氣的人。

    兩人本不相識,王子猷聽說桓子野善於吹笛,乘船碰巧遇到桓子野,旁人指出之後,便立即派人上岸傳話,令其演奏一曲,桓子野此時也是身居要位的顯貴,聽說王子猷邀請,二話不說,下車坐在交椅上,為子猷一連吹奏了三支曲子,演奏完畢便上車離去。整個過程中,二人未曾說過一句話。

    這樣的相交,在世俗禮節上未免過於任性,但這樣的任性背後,有著同樣的自信與自洽。王子猷相信桓子野不會拒絕自己而敢於相邀,桓子野也相信王子猷是知音,懂得欣賞自己的笛聲。前者盡了興,後者盡了心,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盡興,而他們又共同為世人留下了一段難得的佳話,實乃人與人相交中一種高妙的境界。

    以上。

  • 2 # 莊稼漢自留地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唐·崔液《上元夜》

    這是唐代詩人崔液描寫元宵節的一組詩《上元夜六首》中的兩句。崔液(?~713?),唐代詩人。字潤甫,崔湜之弟。擢進士第一人。崔湜常呼其小字曰:“海子,我家龜龍也。”崔液歷官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員外郎,封安平縣男。先天二年(713年),崔湜獲罪流放嶺南,中途又被賜死,崔液怕受牽連,改名換姓藏於郢州(今湖北鍾祥)人胡履虛家中。逃亡期間曾寫《幽徵賦》,表明心境,詞甚典麗。後遇大赦,在返京途中病亡。其友人裴耀卿編《崔液集》十卷,今已佚。工五言,現存詩十二首。

    古代很多詩句都寫公子王孫的“驕”,說他們意氣風發的,十分驕傲,說他們酒肉朋友,十分奢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乍一聽,覺得十分憤慨。好像公子王孫就是完全沒有志氣的人,其實不是這樣的。公子王孫的生長背景,本來就給了他們驕傲的資本,也讓他們驕傲得理所當然,毫不避諱。一個十分驕傲的人,不懂得掩飾自己,也不會掩飾細節,他們不自卑,敢去想,肆意狂放,倒也顯得十分真。

    上元夜,指舊曆正月十五夜,又稱元宵節。中國素有元宵賞燈的風俗。崔液組詩《上元夜》七絕,共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唐中宗年號,705—707年)之際,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車馬喧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競誇。文士皆賦詩一章,以記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蘇、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為絕唱。”

  • 3 # 楠楠的歷史閒聊

    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

    詩句出處乃《上元夜六首》是唐代詩人崔液的組詩作品。這是一組賞燈詩,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被譽為絕唱。

    原文如下:

    上元夜六首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形七寶裝。影裡如聞金口說,空中似散玉毫光。

    今年春色勝常年,此夜風光最可憐。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臺上寶燈燃。

    金勒銀鞍控紫騮,玉輪珠幰駕青牛。驂驔始散東城曲,倏忽還來南陌頭。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最憐長袖風前弱,更賞新弦暗裡調。

    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猶惜路傍歌舞處,躊躕相顧不能歸。

    註釋: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玉漏銀壺”,計時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計時,具體方法是用銅壺盛水,壺底打通一小孔,壺中立刻度箭,壺中的水逐漸減少,箭上的度數就依次顯露,就可按度計時,擊鼓報更。元宵夜儘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說:滴漏箭壺,你不要這樣一聲比一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麼快,今夜的城門要一直開到天亮呢!上句寫出了人們“歡娛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說在此太平盛世,應該通宵盡興。吃過晚飯,打扮一新的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絢麗多彩的燈火,評論著、嬉戲著、讚歎著。越看越高興,越玩越興奮,“莫相催”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而持續的勃勃興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前幾天有過同房,現在吵架他趕我走可以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