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苕國土魚
-
2 # 學妹聊科技
看了其他答主的答案,裡面5G高畫質直播、5G紅外測溫、5G網路遠端會診、5G網路線上診療、5G雲端護理機器人,很遺憾其實所有這些,跟5G都沒多大關係。或者說能用4G和固定光纖解決的需求,都不是5G的剛需場景。目前除了遠端駕駛(不是無人駕駛)勉強算一個,5G幾乎還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場景。當然並不是說5G沒用,而是還沒人想清楚怎麼用。
從1G到5G,雖然我們從跟跑變成了領跑,但其實一直在一個別人設定的路徑上狂奔。更大的頻寬、更低的時延、更多的連線數,似乎成了不需要討論的指標,儘管不惜代價同步提升就好。根據夏農定律,頻率越高,能使用的頻率資源越豐富,能實現的傳輸速率就越高。但實際上,越來越高的頻段,越來越小的蜂窩,帶來的除了頻寬和連線數的紅利,也帶來了複雜度、成本和能耗的代價。當前的5G標準,試圖用一個網路以所謂“切片”的方式滿足假想的各種的需求,結果反而成就了一個似乎沒有合適的應用場景的尷尬局面。
雖然5G號稱包含了eMBB(增強移動寬頻)、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訊)、mMTC(大連線物聯網)三大場景,但目前仍然主要聚焦在增強移動寬頻(eMBB),以及部分低時延的場景,並不支援大規模機器連線(mMTC)。整個行業基本的思路也是“走著瞧”,技術有了,應用自然會出現,如同修了路就會有車。
之前的NB-IoT/eMTC僅實現平均每個基站接入了數百個終端,距離其數萬個終端的容量還有天壤之別,5G mMTC的目標是每平方公里實現100萬終端容量,如果沒有對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運營模式的重新定義,這些目標就成了純粹的空想。
如同普遍缺少真正的頂層設計的智慧城市領域一樣,無線通訊同樣需要一個跳出技術之外的頂層設計,這需要真正去從ICT技術和城市發展兩個視角去推演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選擇真正合適的技術體系去滿足各層次的需求。
-
3 # 一生舒心
帶動的行業有很多,只要是涉及到網路的都可以帶動。比如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家居甚至直播業等。
其實國內雖然很重視5G發展,但是也沒有提升到戰略高度。是美國的打壓讓中國意識到了5G重要性,你以為只是建幾個基站的問題嗎?
美國可不這麼想,5G裝置和網路都是中國提供的,如果被世界廣泛採用,可以竊聽很多小秘密,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因為美國認為這種竊聽只有我能幹,怎容別人涉足,所以才如此嚴厲打壓華為。
5G能帶來什麼好處?最直接的說法就是不用輸密碼的WIFI,網速快,並且基站建起來後,處處有網,不用被WIFI覆蓋範圍限制,你只要給通訊商交錢就可以了。
不論你在何地,可以實時操控家裡的智慧電器,不用擔心網路慢有延遲。
無人駕駛更可靠,如果你在外地,你的車停的位置擋住了通道需要你挪車,你就可以遠端操控挪車,這可不能有延遲,不然會變成碰碰車。
下載電影更流暢,不用等待很長時間了,方便了大眾。
5G基站建設是“新基建”的重中之重,如果說2019年是開啟5G商用元年,那2020年才是5G商用建設元年,工信部提出力爭2020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路。
5G基站作為承載5G技術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究竟是如何來進行建設的?其上下游產業鏈豐富,將直接帶動哪些行業趁勢快速發展?對普通人來說又可以如何分享這塊發展紅利?
回覆列表
5G建設要放緩,這個建設麻煩了,密度比4g提高10倍,差不多一公里一基站,但裝置等普通人做不了,可以搞土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