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文文情感故事

    項羽那邊肯定是不會去了,也不甘心回家種地,劉項之外好像就是田榮最強了。

    韓信(?-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大軍事家、淮陰侯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1]

    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征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韓信

    韓信投靠匈奴的時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頹當城,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叫頹當。韓太子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嬰。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韓頹當和韓嬰率領部下投歸漢朝。漢朝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弓高侯的軍功超過其它將領。爵位兒子傳到孫子,他的孫子沒有兒子,侯爵被取消。韓嬰的孫子因犯有不敬之罪,侯爵被取消。

    韓信

    韓頹當孽孫韓嫣,少年是皇帝的玩伴,太子時得寵,後因出入永巷不忌,以奸聞於太后,被王太后賜死。他的弟弟韓說,韓頹當庶孫因作戰有功封侯,並多次受命為將軍,最後封為案道侯。兒子繼承侯爵,一年多之後因犯法被處死。又過一年多,韓說的孫子韓曾被封為龍額侯,繼承了韓說的爵位。

  • 2 # 師者新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韓信離開劉邦像去哪?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韓信為什麼要離開劉邦,離開劉邦後可以去哪?

    一、韓信為什麼要離開劉邦。

    韓信離開劉邦是在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領兵到達南鄭的時候離開的,這時候離開劉邦的不只是韓信,還有很多人。

    《史記 漢高祖本紀》記載:“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

    這時候,逃跑的還有很多將領和士兵,逃跑的原因是想家了。劉邦出生在沛縣,在沛縣起兵,手下嫡系多是這裡的人。現在被封到關中,跟著劉邦在關中幹,多長時間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很多將領和士兵看不到希望,逃亡回家。

    不過,韓信逃亡可不是因為想家,韓信也沒有家庭可想。

    韓信逃亡是因為韓信以為得不到劉邦的重用。韓信先投靠項羽,得不到重用。又投靠劉邦。這時的官職是“治粟都尉”,管理糧食的小官。韓信多次與蕭何聊天,蕭何看出了韓信是個人才。可是韓信等了一段時間,還不見劉邦提拔自己,以為劉邦不能重用自己,就逃跑了。可見,韓信逃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是因為自己受不到重用。

    當時劉邦已經被整日逃亡的將領和士卒搞得不勝其煩,當手下人報告蕭何也逃跑了的時候,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高興又生氣。質問蕭何“那麼多人逃跑你不追,為何要追一個韓信?”

    之後就是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立下戰功。

    二、如果韓信當時逃跑了,韓信可以去哪裡?

    1、可以確定的是,韓信不會自主創業。

    當時,天下大亂,自主創業,拉起一杆人馬的人很多,但是,韓信不會。

    為什麼呢?

    韓信是兵家奇才,但是他缺少領導人的魄力。韓信之前窮困潦倒,四處混飯吃,還向漂母要飯吃,除了一顆雄心壯志,什麼都沒有,一個人四處流浪。

    可是,我們發現,劉邦在起兵前的狀況比韓信強不了多少,可是劉邦就能籠絡一大批人。

    在楚漢戰爭的時期,韓信已經平定了趙、齊,並且是齊王,這是韓信自立的最好時機,韓信放棄了,或者說就沒有這種想法,而是幫助劉邦平定了項羽,項羽失敗之後,韓信也就徹底失去了自立的機會。

    另外還有,韓信是大將軍,為漢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漢朝朝廷中,並沒有韓信的嫡系,這也就看出了韓信不善於拉攏人才。

    這幾點原因就決定了韓信既是逃跑成功也不會去自主創業,另外拉起自己的勢力。

    2、項羽那裡,韓信也不會再去了。

    韓信就是因為不被項羽重用,才從項羽那裡跑出來的,現在,應該不會再回去了。

    3、韓信能去的地方,是其餘的諸侯王。

    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韓信此時如果從劉邦這裡逃跑出來,很大可能會找一個勢力較大的諸侯王投靠。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劉邦,也成就了韓信。

  • 3 # 峰峰說史

    韓信,一個永不過時的人物!我回答過關於韓信的好多問題,這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用他的才能抒寫了很多傳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傳奇人物自然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我們都知道韓信最後是為劉邦效力的,但是,起初他效力過項羽,由於在項羽帳下不得重用,從而轉投劉邦,去了劉邦帳下,劉邦也沒有重用他,一氣之下的韓信要離開劉邦,這時劉邦麾下的蕭何把韓信追了回來,這也就是一代佳話“蕭何月下追韓信”。至此,韓信開始全力效力劉邦,並最終幫助劉邦一統天下。那麼,如果當初蕭何不去追韓信,韓信離開劉邦,他的下一站會是哪裡呢?

    那我們先來看看當時除了項羽和劉邦,還有哪些大的勢力值得韓信去投奔呢。都知道項羽當時是諸侯聯軍的首領,當然有很多諸侯了,比較出名的有以雍王章邯為首的前秦朝的一些降將,還有項羽冊封的韓王成、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這些王當中肯定有一個會是韓信前去投奔的物件。那麼我們分析一下他會去向哪裡?首先,韓信肯定不會去投奔屬於秦朝降將系列的章邯那一波人,因為他們已被項羽徹底打服,早已沒有了那份雄心壯志。其次,韓信也不會去投奔項羽冊封的那些諸侯王,因為對於項羽來說,韓信屬於背叛者,他不可能也不敢再去項羽的地盤某差事。

    但是,在這些諸侯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就是後面的膠東王田市。並不是田市有多牛逼,只是田市後面有田家,田市父親田是齊國貴族後裔,頗有能力,反秦戰鬥中敗於章邯,自己也死了。其堂弟田榮跟田橫便立田市為齊王,但是朝中大權在田榮跟田橫手裡,所以說投奔田市也就是投奔田榮田橫兄弟。那麼,如果韓信不效力項羽跟劉邦的話,田式集團是他最好的去處。原因如下:

    1,田家兄弟在齊國有一定的威望,有一定的實力基礎,而且田家兄弟禮賢下士,做人方面沒問題。

    2,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田家兄弟是第一個敢反項羽的人。田榮死後,弟弟田橫舉起大旗繼續戰鬥。這種膽量,氣魄是最吸引韓信的。因為韓信明白,當時的天下,想要有所作為,必須打倒項羽,田家兄弟這種不屈不撓的前仆後繼的精神,正是韓信所需要的。憑藉自己的才能幫助主子扭轉乾坤,一統天下才是韓信想幹的事。劉邦最後一統天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 4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韓信離開劉邦?那麼,這個假設成立的前提,就是韓信已經離開項羽的楚軍,投靠了劉邦的漢軍。已經投靠了劉邦的韓信,有多少可能性,會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劉邦?

    我們先來分析,已經投靠了劉邦的韓信,還會有多少可能性,以及因為什麼原因離開劉邦?

    老爹認為,韓信應該不會輕易地離開劉邦。即便真要離開劉邦的漢軍,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得不到劉邦的重用。

    當初,韓信還在楚軍的時候,就是因為得不到項羽的重用,才選擇離開。如果韓信在劉邦這裡,也得不到重用,那麼,韓信選擇離開,也是可以預料的。

    事實上,歷史上的韓信,也真的因為劉邦的輕視,而選擇離開過。只不過,最後被蕭何,連夜追趕,勸回來了。這個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典故。

    再次回到漢軍的韓信,在蕭何的大力保薦之下,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統領劉邦手下所有的漢軍。那麼,已經是大將軍的韓信,自然就沒有可能性離開劉邦了。

    假設蕭何沒有追趕回韓信,他就此離開了漢軍,他會去哪?

    老爹的推測,韓信估計心灰意冷,就此歸於鄉野,不再加入任何一方勢力。這麼說的理由,主要是有兩點。

    第一,在秦末的十八路諸侯之中,除了項羽和劉邦,其餘的各路諸侯,不是以前六國的王公貴族,就是項羽的下屬功臣。這些人,大多數是昏庸無能之輩,根本入不了韓信的眼。

    只有加入劉邦的陣營,才是韓信除了項羽陣營以外的唯一選擇。因為韓信的夢想,是指揮千軍萬馬,征戰四方。他渴望建功立業,結束這種亂世的局面。加入其它諸侯的陣營,都無法幫助韓信,實現這個夢想。

    第二,既然在項羽和劉邦等兩處地方,都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韓信就只剩下歸隱鄉野,埋沒自己才能的選擇了。

    其實這個選擇,未必不好。雖然夢想無法實現,但是,也不可奈何,最多感嘆一句自己生不逢時。

    對於韓信來說,這是一個繼續追逐自己夢想,還是就此放棄夢想的選擇問題。離開楚軍的時候,他的選擇,是繼續追逐自己夢想,所以,他加入了劉邦的漢軍陣營。如果劉邦的漢軍陣營,也沒辦法幫助韓信,實現自己的夢想,那麼,韓信就只能是歸隱鄉野了。因為其餘的諸侯們,都沒有條件和機會,幫助韓信實現他的夢想。

    其實,我們也一樣,很多時候,會面臨這種選擇:究竟是該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還是就此屈服於現實?

    從個人角度來說,老爹很敬佩韓信這個人,至少他一直在追逐自己的夢想,沒有放棄過。

    參考文獻:《史記》

  • 5 # 歷史說說看看

    韓信離開劉邦,想去哪?關於這些史書沒有記載,結合韓信的經歷及人物性格,筆者認為他不會另起爐灶或投奔他人,而是重返家鄉,重新過著無拘無束的平民生活。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一公元前196年),早年投靠項羽,在項羽處得不到重用後,即投奔劉邦。在劉邦處,深得丞相蕭何的賞識並多次舉薦,但仍得不到劉邦的重用,韓信深感懷才不遇,心灰意冷,於是見到有人逃離就跟著也逃走。可是逃去哪呢?其實當年的韓信也沒想好。重新投奔項羽不可能,投奔其他諸侯未必能得賞識,韓信不禁懷念起從軍前在家鄉自由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家雖貧,常常依靠別人度日,但母親死後,無牽無掛。一人想去哪就去哪,餓了就蹭飯吃,閒時釣釣魚玩玩牌,那處遊山玩水,不用看誰的臉色,沒有勾心鬥角,多好。想到這韓信快馬加鞭,朝老家的方向趕去。

    沒料到,後來被蕭何追回,得到劉邦的重用,官拜大將軍。為劉邦平定四國、擊敗項羽立下赫赫戰功。在功成名就時,卻因劉邦懼畏他的才能而不得意,終日悶悶不樂。後來,劉邦、呂后令蕭何誘騙韓信入宮以串通反叛為名,殺了韓信。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相信韓信在九泉之下一定會後悔,當年聽了蕭何之勸,不然不會落此下場。如果歷史可以重來不要什麼功成名就,只要平平安安。

  • 6 # 早識浮夢

    韓信如果離開劉邦,想去哪呢?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是劉邦開創漢朝百年基業的大功臣之一,沒有韓信的百戰百勝,也許就沒有漢朝帝國的建立。如果韓信離開劉邦,浮夢認為,也許韓信並不會在歷史大舞臺上留下痕跡。

    韓信一開始是在項羽帳下做事的,那時候的他不受項羽重視,因為項羽是天下一等一的大英雄,靠自己的英勇就能帶兵屢克強敵,這樣擅長兵法謀略的韓信就沒有了用武之地,韓信深知這點就出走,投奔劉邦去了。韓信真是聰明,為自己選擇了一條光明大道,劉邦不如項羽勇猛,論兵法韜略也不如他手下那些將軍,在加上他曾願意用韓國故都跟韓王換張良這個人,說明劉邦很珍惜人才。

    韓信剛開始只是蕭何帳下的治粟都尉,但表現出來的才能卻讓蕭何頗為震驚,得以讓蕭何願意向劉邦舉薦擔任大將軍一職。劉邦做出的選擇足以證明韓信選擇的正確,劉邦肯力排眾議,對韓信的才能抱有極大的信任,所以劉邦和韓信是互相成就的。

    如果韓信離開劉邦,他還能去哪呢?那時的天下除了劉邦這個平平無奇又志存高遠的人可以輔佐,其他的人要麼是效忠於項羽,要麼是心胸狹隘,沒有平臺給韓信發揮。所以,韓信離了劉邦,也不會有那個百戰百勝的大將軍。

    注:圖片摘自網路,侵刪。

  • 7 # 水一白聊歷史

    韓信離開劉邦,也就是假設蕭何月下沒追上韓信,讓韓信繼續仗劍闖天涯,那麼他會去哪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當時都有哪些諸侯可供韓信選擇,很簡單,把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列一下就很清楚了。

    韓信想要得到他所期待的位置,也只能在這些人當中選擇。

    韓信的訴求是什麼?

    在項羽的手下,韓信只不過是一個執戟郎,在劉邦的手下則先後升為連敖、治粟都尉,如果說是我們普通人,這種跳槽、這種提升,已經足夠讓我們滿意了,但是韓信不同,他志向遠大,他要當大將軍。

    他在項羽的身邊呆了一年多將近兩年,已經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瞭解,他知道他能做什麼,所以,雖然劉邦給他的官職遠高於執戟郎,但是,這種後勤工作還是韓信不希望接受的。

    那麼,誰有可能滿足韓信的訴求呢?

    首先,在貴族階層裡面是講究論資排輩的,所以貴族出身的諸侯王,韓信的機會是非常渺茫的,這一點在項羽手下已經證明了。

    所以,像齊國三王(田巿、田都、田安)、趙王歇、魏王豹、韓王成這樣的基本上可以排除了,三秦(章邯、董翳、司馬欣)和吳芮、英布、共敖等人,跟項羽走得又太近了,韓信也是會首先排除的。

    而韓廣很快就被臧荼拿下了,所以,韓信的備選項也就只剩下了四個將領出身的諸侯,即臧荼、張耳、司馬卬和申陽。

    在這四個人當中

    韓信的首選很可能是臧荼和張耳,這兩個人一個坐擁與漢相類似的地緣環境,另一個頗有養士之名,相對而言,韓信選擇張耳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至於司馬卬和申陽,一來實力比較弱,二來地緣環境也比較差,機會相對要小一些。

    不過,歷史的發展我們也知道,張耳在不久之後,就被陳餘打跑了,隨後又在韓信的幫助下,反攻陳餘,最後榮升為趙王。

    假如當初韓信真的去投奔張耳,並得到重用,真的很有可能一舉戰勝陳餘,最終幫助張耳開創一個不一樣的局面。

  • 8 # 風動藤動銅鈴動

    韓信是一代傳奇名將,但他還不是名將時,幾乎沒有人認為他會成為名將。所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此,伯樂尋找千里馬難,作為千里馬,怎樣才能進入伯樂的慧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韓信不僅要做千里馬,更要做自薦的毛遂脫穎而出。

    韓信的跳槽史:吃飯是為幹大事

    韓信從年輕時就素有大志,卻不能從事謀生之道,沒辦法養活自己,只能到處混飯吃。秦末大澤鄉起義後天下大亂,項梁起兵渡淮過淮陰,韓信仗劍投奔項梁軍隊,吃飯從此不成問題了,但無所知名。

    項梁在定陶戰死後,韓信理所當然歸屬於項羽了,在楚營中擔任大帳前執戟郎中。由於多次向項羽提軍事建議不被採納,韓信覺得在楚營中無法發揮才能,於是投奔了漢營。

    韓信在漢軍中官至治粟都尉,並先後搭上關係,已得到夏侯嬰、蕭何的賞識,只是還未被最高領導漢王劉邦認可和重用,然後他的心又開始活動了。

    是離開還是留下?韓信畢竟不凡,創造出第三項選擇。

    韓信深知用兵之道,定會知己知彼,揚長避短。他的長處就是對自己的信心所在:軍事統帥才能,而他的短處就是不能從事平常百姓的謀生之道,不想庸碌一生。所以他絕不會徹底離開軍營,因為只有戰場才是他的前途希望所在,才有他可以交心的朋友和達成他建功立業的宿願。

    首先要認識到,韓信是軍事謀略這麼厲害的人,如果他真想跑掉,就一定跑得了;如果他自己不想被蕭何或者其他緝拿逃兵的追兵抓到,他就一定能躲避得開。

    所以,憑藉他與蕭何的接觸和了解,他判斷認定蕭何一定會追,所以一定要讓他能追上,並且追的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最好是雙方騎馬追逐近一晝夜的行程,才能若即若離,不會追丟也不會輕易就能追上。

    事實就是蕭何騎馬狂奔最終追上了韓信,併為了勸返他而做出了更加鄭重的承諾:回漢營後馬上向劉邦推薦韓信當大將軍。

    並且韓信逃離的事實也加重了蕭何說服劉邦的籌碼:韓信不是一個滿足現狀混日子的人,再不重用韓信,他還會再次逃離。

    結果也很圓滿,和蕭何一同返回去後,韓信終於如願被漢王拜封為大將軍。從此流傳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

    史料記載中的疑點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史記·淮陰侯列傳》

    從史記的記載看,有幾個疑點,支援上述的分析:1、蕭何聽誰說的韓信逃亡了,這個人與韓信和蕭何的關係都不簡單;2、告訴蕭何的人怎麼知道韓信是逃亡而不是請假或出差;3、韓信真的要逃亡應該要偷偷地幹,怎麼讓人這麼快就知道了?4、為什麼蕭何動作如此急迫,連找人去報告劉邦的時間都沒有,以至使劉邦誤認為蕭何跑了?

    透過之前的分析判斷,能解釋上面的4個疑點。因此,我更傾向於認為韓信這是假裝逃亡為了引起蕭何和劉邦儘快重用他,而使出的“欲擒故縱”之計,故意叫人放風給蕭何。

    結論:韓信離開劉邦漢軍營,想得是被追回去當大將軍,而不是打算去別的地方。

  • 9 # 呢空空

    因為項羽陣營多是六國舊貴族,平民韓信投奔劉邦發展空間大;因為劉邦軍中缺乏優秀指戰員,將才韓信投奔劉邦升職機會多;因為韓信本人老想跳槽贏人生,此時劉邦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不然怎麼有後來當逃兵被蕭何月下追的經歷?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10 # 風落客前花

    君可曾聞欲擒故縱?

    韓信當初到項羽處不受重用,當個執戟郎。到劉邦處,再怎麼升職也只是一個小將,如何施展心中抱負。韓信唯有放手一搏,離開劉邦,如果有人來追回,那必定更加受到重用,如果沒有那將無處可去。不過,韓信很清楚,只有自己可與項羽一戰,而劉邦麾下的人才無論誰帶兵都不可能帶領他們打贏項羽,所以蕭何追回韓信後,肯定會力薦韓信。反觀劉邦,雖然韓信是個胯下之徒,但是看蕭何如此推薦韓信,劉邦又是個賭徒,有大機率直接委任韓信為大將軍。於是,韓信可以來個欲擒故縱來幫助自己更快地升職。

    韓信如果真的離開劉邦,那有處可去嗎?我看將會是個流浪者。

    其一,韓信名聲不好,當年就是個不肯做事養活著的人,吃軟飯的,還曾受過胯下之辱,這對於當時很注重名節的古人是很不好的。試想一下,打仗的時候,對面來個說個,胯下之徒領胯下之兵,這讓全軍蒙羞,所以說也只有劉邦會讓韓信當三軍統帥。

    其二,韓信背主,韓信原本是項羽麾下的人,後來投到劉邦處,如果再次仕主,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君主會重用這樣的一個人。

    其三,韓信無處可去,雖然不可能了卻此生,但至於會做什麼?恐怕沒有人知道結果。

  • 11 # 二手旱菸

    估計韓信自己也沒想清楚,韓信離開劉邦是因為,劉邦被封為:“漢王”,要到四川。而自己只是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根本就沒有入了劉邦的眼裡,在劉邦的隊伍裡這樣級別的官員一大堆,是最基層的小官,韓信覺得自己沒機會,又要到當時蠻荒的蜀地,那乾脆就和其它逃跑的人一起跑了。

    韓信之前曾在項羽處,只是一個站崗的門衛,項羽也沒把韓信當回事兒,韓信離開了項羽投靠了劉邦。劉邦也沒把韓信當回事兒,如果到了四川,在當時非常偏僻的地方,自己也就沒什麼發展了,就先離開劉邦再做打算吧。

    從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跟著回來也能看出來,韓信是沒有明確的一定要去的地方的,否則也不能在蕭何的勸說下,就跟著回來了。說明他也是迷茫的,不知道去哪裡,只是不想跟著去四川。

    按照當時的天下,除了項羽和劉邦,天下還有一大群六國的後裔自立為王,但是實力都很一般,韓信應該不會去投靠其它人。因為,當時天下群雄割據互相攻伐,投靠不好,一不留神就沒命了。

    既然項羽和劉邦都不能重用韓信,韓信可能暫時不會去找下家。靜待合適的時機,合適的伯樂。韓信對自己還是相當自信的,窮的啥也沒有的韓信一直對自己是相當的自信。說兩件事情。

    一、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二、有一次,一位大娘在河邊,看到幾天沒吃飯的韓信將自己的飯給了韓信,韓信說以後要重重回報老人家。老大娘都怒了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韓信總覺得自己是是耀眼的鑽石,有朝一日一定要閃耀天下的,既然當下不隨人願。那就靜待花開,伯樂上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禾木旅遊現在有遊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