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芮生活錄

    我的家在湖南長沙,長沙是美食天堂,小吃很多,有臭豆腐、口味蝦、醬板鴨、嗦螺、糖油粑粑、米粉,香腸等等,其中排第一的就是長沙的臭豆腐了。

    長沙臭豆腐,長沙人又稱臭乾子。外焦裡嫩,鮮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

    臭豆腐是用優質瀏陽豆豉加冬筍、香菇、麴酒等煮制的滷水點成的,炸好的臭豆腐外脆裡嫩,再澆上辣椒油、香油、醬油等調料,非常好吃。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炸的臭豆腐。

  • 2 # 溫柔小炒

    送灶粑粑,槐花煎餅,泥鰍篤掛麵,銀魚鑽豆腐,雪裡紅燒大腸,楂肉,跳鍋雞,紅燒胖頭魚,馬蘭頭拌香乾,蘿蔔餅,,,,太多,說不完!

  • 3 # 蘭馨生活美食

    安徽的饊子,它是一種經過油麵過程而製作出來的小美食,從小到大最愛的美食之一。

    不過製作的過程還是,很繁瑣的,要經過合面,揉麵,在醒面。在搓成細條,才能上鍋炸好,才能形成。

    不過每道美食都是需要繁瑣的程式才能成為,最好吃的東西。

    就是石頭不經過千錘百煉,怎能成為精品一樣。

    所以饊子是安徽,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要做的一種,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

  • 4 # 平凡的世界京沈粵

    我的家鄉在北京市平谷區,說起特色那真的有很多,烙盒子,扎排叉,豆角粘卷子,豆角燜米飯配蒜汁,炸嘎吱角,炸香椿芽,花椒芽,各種野菜餡餑餑,香椿攤雞蛋,攘扁豆角,你們都吃過哪幾個?

  • 5 # 詩豪天

    我家鄉的美食小吃太多,如有河南水餃,河南板面,南陽糊辣湯,以及炸油饃等。過去年代窮困,幾乎都吃不上這地方美食。可現在黨的政策好了,給農民補貼等傾斜三農,我老家這些美味小吃現在幾乎天天吃。感恩國家政府給力三農,今天的三農才漸漸好起來了!

  • 6 # 林龑

    老家河南汝州,汝瓷故鄉,家長美食汝州八大碗,灌腸,非遺文化素胡辣湯,雞湯混沌,金剛餄烙面,綠豆粉絲,漿麵條…

  • 7 # 任重而道遠黃

    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豆皮,德華的小籠包,福慶和的米粉,蔡林記的熱乾麵,小桃園的雞湯[可愛][可愛][可愛]

  • 8 # 影視閒餘

    大家好,很高興為大家介紹家鄉的美食,我的家鄉是美麗的桂林,在我們桂林最地道的美食就是桂林米粉了,幾乎大街小巷都有米粉店,桂林的市民也特別愛吃,家家戶戶早餐都以吃米粉為主,除了米粉,我們桂林還有很多美食,我出生在桂林平樂縣,我們縣的各種釀菜,口味獨特鮮美,品種很多,號稱“平樂十八釀”。比如: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老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等等,幾乎所有的食材到了我們平樂人的手裡都可以“釀”出來。在我們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釀菜”,葷素搭配、是人們日常餐桌上的最愛。來到桂林,一定要嘗一下我們地道的桂林米粉和平樂縣各種別具風味的釀菜,才能品味出桂林人的飲食文化精髓。

  • 9 # 寒冬一梅

    我的老家在山東單縣,我們那裡有名的小吃有:羊肉湯(紅油的最好喝);吊爐燒餅;水煎包;油茶(只有早上有),這些都是小時候的最愛,現在也是。去我們單縣一定都有嚐嚐啊!

  • 10 # 創作清心

    說吃的呀,這個可有的說了。 我是四川的樂山人。我們這兒有一句話就是,吃在四川,四川的吃在樂山。樂山美食數不勝數的,就以我自己吃過的吧,就有很多很多。那我想想有幾個可以給大家推薦呢,我們樂山有最好吃 的首先有兩大名食,第一個就是,白宰雞。做法很簡單,用白水主雞,然後拿出來進行後期的涼拌。這個拌的作料特別的樂山,如果你沒有吃過的話,建議你嘗一嘗樂山的白宰雞。誒,不過呢,吃這個白宰雞的人一定要會吃辣椒。味道才會鮮美。第二個就是樂山的滷鴨子。 可能沒有到過樂山的朋友,是沒有嚐到樂山的滷鴨子之前,以為北京的烤鴨就是上乘的美食了。但是如果你嘗過樂山的滷鴨子,那北京烤鴨就不算是個事兒。 我們樂山人離開樂山之後,走到全國各地或者是全世界去了都。不會忘記,樂山的滷鴨子和白宰雞。還有就是樂山的豆腐腦非常獨特。還有四方豆腐乾兒。味道也不錯。還有我們樂山現在最有名的就是串串雞。也簡稱缽缽雞。 用一些辣椒,香油,雞湯等作料勾兌好的 湯汁之,乘放在瓦缽裡,放在桌上,把許多葷素菜都做成竹籤串串。浸泡在這個湯汁裡。也是一種白宰雞的新型吃法。單純的吃白宰雞就是吃雞。可是缽缽雞它就引用了許多的。像吃火鍋一樣的葷素菜。這也是我們樂山人的一種創新吃法。當然還有很多好吃的,這兒就不一一例舉了。總之, 我慶幸我出生和生長在這個美食之地。我常常說我們樂山人 天生個個都是廚子。家家戶戶做出來的家常菜都是美味佳餚。朋友,如果你們來樂山旅遊的話,一定會大飽口福。不虛此行。

  • 11 # 四川寶媽當紅娘

    我的家鄉四川營山,美食特產很多,但我今天要來給大家鄭重介紹一種營山的特色美食,那就是營山涼麵了!

    提起營山涼麵,那可是說來話長,必須是津津樂道了!營山涼麵具有千年文化歷史,曾經獲得了第十九屆中國西部交易會“知名暢銷產品(小吃)”殊榮。營山涼麵,在營山的街頭巷尾,在農村城市的家庭飯桌或是高檔飯店,那可是全天侯的,無死角的。尤其是每年的正月初一,營山人民更是要來一碗黃澄澄的紅油涼麵了,吃涼麵就意味著“吃金條”呀,預示新的一年發大財、行好運呢!營山人在新年吃涼麵,那可是上了央視新聞的!

  • 12 # 愛生活的華姐

    我的家長是美麗富饒的丘陵地區,是個魚米之鄉,是陶鑄同志的家鄉,是全國油茶之鄉、國家油茶產業發展示範基地和國家級林業科技示範縣,其中最主要的特產是曲米魚

  • 13 # 土家么妹妹兒

    “磨芋鴨”:是利川的特色菜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逢年過節,款待貴客的主菜之一。

    “柏楊豆乾”:主要以優質地產大豆、龍洞灣泉水和若干種天然香料為原料,經過水洗、浸泡、碾磨、過濾、滾漿、燒煮、包紮、壓榨、烘烤、滷製、密封等十幾道獨特工序加工而成。內含豐富蛋白質、多種維他命及鈣、鋅、鈉、硒等多種微量元素,保質期可達8個月以上,有“固體豆漿”之美稱。

    建始

    “粑粑肉”:是一道正宗的土家特色菜,淳樸的建始人常用這道菜招待貴客。

    三里鎮餈粑: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裡用石錘或者蘆竹搗成泥狀製作而成。現在可以進行真空包裝,延長了保質期,也成為了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之選。

    來鳳

    “血灌腸”:是一道來鳳苗族名菜,不僅可以製作成菜餚,還可以當做禮品饋贈親友。

    “鳳頭姜”: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其品質優良、品味獨特,已成為來鳳第一特產。

    巴東

    “神農溪刁子魚”:以神農溪乾淨水質滋潤成長的刁子魚肉質細嫩、味美少刺,是一道去巴東必吃的佳餚美味。

    “包穀酒”:以優質玉米、清澈的甘泉為原材料釀製的佳釀。去了巴東你真的不帶一點包穀酒回家嗎?

    宣恩

    “張關合渣”:又稱“懶豆腐”,得名於宣恩的一個小集鎮“張關”,常被製作成“合渣火鍋”。配以各種食材,營養豐富,被戲稱“全價食料”。

    “包穀粑粑”:恩施第一綠色粗糧食品,用甜包穀、優質糯米、小米、白砂糖和山泉水製作而成。現在可以在宣恩縣椒園鎮及高羅鄉境內的209國道沿線,包穀粑專賣店達到數十家,而且越賣越有名氣,享譽州內外。

    咸豐

    “土家坨坨肉”:以五花肉為主要原材料。經歷煮五花肉、去油、配料三步就可以完成。製作簡單,油而不膩。

    鶴峰

    “乾鍋薇菜”:被譽為“中國薇菜之鄉”的鶴峰,招待客人的佳餚肯定少不了薇菜。這道乾鍋薇菜就是用山泉清洗幹薇菜,再將其與豬口條、豬坐墩、姜蒜還有洋蔥一起翻炒而成的美味。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等,內含15種氨基酸,還有藻類澱粉和其它糖類。蛋白質高於黃豆,含鈣量為蔬菜中少見,碳水化合物高於許多蔬菜,提供熱量適中,實為極好的天然保健食品。

  • 14 # 月小荷

    我家鄉的黃米湯圓,香甜軟糯。非常好吃。

    通常有鹹甜兩種,甜的有豆沙,芝麻花生,鹹的有豬肉,馬碲,木耳。

  • 15 # 米湖北

    有沒有字數限制啊?我怕滿屏都不夠寫[偷笑][偷笑][偷笑]比如熱乾麵……[武漢加油][武漢加油][武漢加油]

  • 16 # 魚刺兒先生

    還是那句話 我爸說了男人不能嘴太饞!不然沒出息 所以我沒怎麼吃過!但是我覺得肉龍,各路包子 鍋巴菜,煎餅果子,回民麵茶 蛤蟆吐密 蜜三刀 蜜麻花 白皮 油茶麵 茶湯耳朵 眼炸糕 楊村糕亙 武清伴豆腐絲 小李燒雞 炸麻團 饊子天津春捲 燙麵炸糕 老豆腐 ……這些是我聽說的 反正我自己不吃!因為我怕沒出息

  • 17 # 土豆媽咪在廣州

    寧遠血鴨,釀豆腐。

    血鴨是老家的一道傳統的家常菜,以色澤紅潤、焦脆爽口、香辣鹹兼備聞名。

    血鴨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會做,只要家裡來人客人或者孩子求學或工作歸家,都會做這道菜。

    在老家甚至還保留著自己養鴨的傳統,家裡來了客人,捉一隻鴨殺掉取血,摘一些青辣椒,子姜,鵝扁豆一起炒簡直太美味了。很多人喜歡直接搭配子姜,也有人喜歡搭配苦瓜,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搭配鵝扁豆,也最喜歡第二餐熱了吃。

    釀豆腐也是老家的一道傳統家常菜,但一般都是在過年過節或者擺酒的時候才會上這道菜。

    做法簡單但費時間。先根據自己口味挑選瘦用刀將肉剁碎,再將豆泡割掉一個口,將肉餡塞進去壓實,壓的越緊越好吃。後面再上鍋蒸,蒸熟後根據自己口味選擇不同的吃法。

  • 18 # 食客追捧

    想尤溪人沒有不喜歡吃大條面的,拌的、煮的、炒的,總有一樣是我們的心頭愛。

    我小時候吃煮大條面,不懂飽。一次,連吃三碗,下桌不久,跑去跟奶奶說難受。她一把將我摟在懷裡喃喃說道:這孩子愛吃麵,剛才怎麼沒看住,撐壞了可怎麼辦哦。

    這段糗事,一直不敢提起,後來發現能連吃三碗大條面的尤溪人不在少數。

    ▲煮大條面

    大條面就是切面(將揉壓好的麵餅,用刀切成條),因為很大條(直徑4-6毫米,如筷子粗),我們就親切地叫它“大條面”。

    大條面的起源具體不詳,但可以追溯到唐代。這個時期,我們的先祖大批從北方和中原地區輾轉遷徙到尤溪,他們帶來了小麥種植技術,和做面、吃麵的飲食習慣。

    尤溪多山,縣內水路直通福州,先祖們到此,開始伐木、放排,賺取家用。他們隨身攜帶緊實頂餓、撈熟打包好的麵條,餓時涮閩江水吃。而這種麵條,就是大條面的前身。

    ▲拌大條面

    後來,因為尤溪地處南方,不適宜種小麥,面越來越稀罕,先祖們也漸漸習慣了以米飯為主食。但吃大條面的習俗保留了下來。

    至今,在尤溪,家裡來客人,煮碗大條面是待客之道;辦酒席,大條面是必須有的;大集體時,改善生活就是吃大條面;我們下館子,也喜歡吃碗大條面;逢年過節,更是必吃大條面。

    ▲節日時,家裡煮的大條面

    大條面的製作工藝和烹飪方法也流傳了下來。

    做大條面的原材料有四種:麵粉、水、鹽、食用鹼。

    麵粉採用中筋粉,或高低筋混合,這樣麵條才能柔軟又富有韌性。

    水用的是山泉水,清冽甘甜,而且佔比低(30%左右),這樣做出的大條面天然回甜、勁道彈牙。

    鹽是用來增加面的韌性和調味的,而加鹼則是為了中和麵粉的酸味。加了鹽和鹼的大條面有些黃,但是更香。它們佔比都在1%左右。

    大條面的製作流程為:和麵、醒面、揉麵、切面。其中揉麵是最累的環節。

    因為大條面含有鹽分,水份又偏少,剛和好的麵糰,又乾又硬,很難揉得開。如果純手工揉,一次得花兩小時以上。

    ▲尤溪大條面研究所收藏的古代壓面工具

    過去,鄉親們是先長時間醒面,讓麵糰的筋性得到充分的舒展而變軟。然後將它放在桌子上,上面放一根兩米長的竹竿。

    竹竿一頭卡在固定的架子上,另一頭坐人,藉助槓桿的力量,把麵糰壓成麵餅,期間再反覆摺疊麵餅,來回壓。直到把麵糰壓得光滑柔軟。

    壓好的麵糰,擀成4-5毫米厚的大面皮,然後用刀切成寬4-5毫米的大條面。

    ▲尤溪大條面研究專家傅樹華祖傳的切面刀

    現在,都是用機器打面,一遍遍碾壓、摺疊麵皮,然後再打成條。省力,麵條口感也很好。

    ▲大條面

    打好的大條面,撈熟,衝冷水,捲成一團團,晾在竹匾上。吃的時候,拌、煮、炒都可以。

    — 02 —

    拌大條面,就是將撈熟的麵條拌著油、醋、醬油等調料吃。它是大條面最原始的吃法。源自我們閩江放排的先祖。做法簡單,但要做得地道,也很有講究。

    面要現撈,煮熟就行(浮出水面),不能煮爛。油用剛熬好的豬油,更香。

    醋要用米醋(最好是自家紅酒釀成的),因為米醋的味道純粹,酸中帶點自然的甜,清爽。喜歡吃蒜的,可以加蒜頭醋(米醋和蒜泥調在一起)。

    ▲自家紅酒釀的米醋

    蔥要用農家小棵的那種,香味更加濃郁,切時就陣陣撲鼻。

    這樣拌好的大條面,看起來樸實無華。吃起來“吸溜”一口,爽滑、勁道、彈牙,這也是大條面天然的口感,已足以征服我們的味蕾。

    ▲拌大條面

    拌大條面,操作簡單,麵館最常見。而且店裡除了面,還配有豬頭肉。

    豬頭去皮,將頭骨放入鍋中熬湯,待骨頭上的肉熟了,剝下,就是豬頭肉。

    ▲豬頭肉

    豬頭肉裝在盤中,其貌不揚,但肉味清香,蘸點蒜頭醋,配大條面,酸爽可口。

    ▲蒜頭醋

    煮大條面是我們的家常做法。逢年過節,家裡有不少雞湯鴨湯,用來煮大條面,很鮮美。

    煮時,如果再往裡加青菜、肉片、香菇等配菜。這一鍋大雜燴,就是大餐了。

    ▲煮大條面

    炒大條面是老家酒席的開席菜。味道很夠標準。

    面的水分控得很乾,用豬油炒成,加紅酒調味,噴香。與它一起上的還有一碗紅燒豬蹄,用它配面吃,更香。

    ▲酒席上的炒大條面

    酒席上的炒麵是大鍋面,配菜少,賣相一般。我們自家做,會往面里加點香菇、蒜葉、肉片、青菜一起炒,好看,但做不出大廚的味道。

    ▲我炒的大條面

    我喜歡吃大條面,拌、煮、炒的都愛,我身邊的尤溪人莫不如此。可惜,大條面就老家有,一出尤溪幾近銷聲匿跡。想吃也難找。

    不過,超市裡倒是有不少烏冬麵,不管外形、配料、工藝、口感都和大條面一樣。且可以隨時買到。但畢竟不是家鄉的味道,每每看看就作罷。

    據說,日本烏冬麵極有可能源自尤溪大條面。唐時,日本空海法師在福州開元寺駐留,期間從尤溪的放排漢那裡學得大條面的做法。

    只是,這個說法還有待考證。可不管如何,相同的一碗麵,烏冬麵已享譽世界,遍佈全球,但願大條面也能早日走出深閨,讓更多人領略到它的非凡魅力。

  • 19 # 山色永春秋

    座標山西晉南,我們這裡有種小吃,叫餑糕,很薄的皮,包著韭菜雞蛋粉條餡,有時也可以要肉餡,有蓮菜絲粉條等,在鏊子上再攤個雞蛋,把包好的餑糕裹上去,盛在盤子裡就ok了,來吃![愛慕][愛慕][愛慕](可惜的是,沒有照片和影片[害羞])

  • 20 # 勇者不敗

    濟寧,是古運河的水陸碼頭,隋唐開通京杭運河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最繁華忙碌的河段,尤其是到了清朝,運河水都衙門就設定在濟寧。南來北往的人云集在濟寧,誕生了很多美食小吃。比較有名氣有金鄉的紅三刀蜜汁炸糕,汶上的八寶粥,兗州的小燒餅,任城的馬驛橋夾餅,梁山的炸蛤蟆,鄒城的川味面,曲阜的鹹煎餅等等,數不勝數。如果你有機會來濟寧,我帶著你逐個地方去品嚐一下,一定會讓你口齒生香,回味無窮。

    我先說說任城區的馬驛橋夾餅吧!馬驛橋是城區古運河上的一個木橋,因此橋而取名馬驛橋,附近的居民區就習慣稱自己是馬驛橋的人。這裡靠近浣筆泉批發市場,又有小學和中學,人員密集,地處商務中心。有李姓姐妹倆,開了一個夾餅鋪子,大姐擅長麵食,自己和麵烙餅,外焦裡嫩,金黃酥軟,咬一口熱騰騰的餅,透出濃濃的麥香味。二妹喜歡調製油炸雞肉,薄薄的雞肉用花生油高溫炸過,更是發出雞肉的肉香味。一個小餅用刀在中間劃開,加上兩個炸好的雞肉串,再配上蘑菇絲,西葫蘆片,撒上芝麻鹽,就做成了天下無敵的美味馬驛橋夾餅。每天早上起來,鋪子面前都要排很長的隊,姐妹兩忙得連軸轉,就連說話的空都沒有。有的附近的學生頭一天晚上睡前,就交代家長要早點吃夾餅喝豆漿。這樣家長早上六點就電話預約夾餅,姐妹倆最好後,家長來了即可拿走。附近的居民幾乎沒有沒吃過姐妹倆的夾餅,鋪子名氣越來越大,姐妹倆又熱情周到,見了顧客嘴又甜,所以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城區都瞅準機會,來馬驛橋鋪子,親口嘗一嘗夾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開車上路,恐路症多久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