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6
回覆列表
  • 1 # 螞蟻傳統文化

    01陸遜無疑是東吳的一匹黑馬。

      這四大都督裡,我覺得陸遜是最出色的一個。其實早在奪取荊州的時候,陸遜就已經嶄露頭角。他察覺到了呂蒙的意圖,所以果斷出手幫助呂蒙頂替大都督的職務。

      從而一場奪取荊州的陰謀,才由此展開。陸遜的演技簡直爆表,他一天到晚寫信給關羽,表達了自己的卑微,以及對關羽的崇拜之情,最終讓關羽放鬆了警惕。

      可以說奪取荊州的功勞上,陸遜本人要佔一半之多。呂蒙去世以後,孫權本打算收回軍權,自己來做這個大都督。

      可是孫十萬的名頭不是白叫的,他沒有這方面才能,空有志向也沒什麼用處。所以他只能再挑新人。

      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三國志》

      這個時候恰逢劉備前來挑釁,孫權只好將重任給了陸遜。陸遜不負眾望,一路敗退的基礎上,藉助天然地理位置的優勢,一把火將劉備大軍擊敗,從而保住了荊州,也保住了東吳。

      解決了劉備,曹丕這邊又來了,陸遜又緊急回防,帶領眾將,擊退了曹丕三路大軍的圍剿,保住了江東基業。

      由此可見,陸遜對東吳是有再造之恩的。打完仗以後,東吳穩定了地盤,所以孫權稱帝。而陸遜則被孫權任命為丞相之職。文治武功的陸遜,對東吳來說,跟救星沒什麼區別。

    02呂蒙為東吳帶來了安全感。

      呂蒙本身是孫策手下的將領,本身並不起眼。後來孫權掌權以後,開始培植自己的力量,呂蒙跟孫權關係不錯,於是就成了孫權的心腹。

      孫權極力栽培呂蒙,呂蒙也沒有辜負孫權的期望,努力學習兵法知識,逐漸成長為東吳的頂樑柱。

      當時魯肅已經死了,東吳大都督的重擔,魯肅指定讓呂蒙來接替。那是因為魯肅相信,只有呂蒙才能完成他沒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打下荊州。

      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三國志》

      荊州一直以來都在劉備手裡,由關羽鎮守。江東集團和荊州共用一條長江天塹,這就給了東吳無限的壓力。

      只要劉備佔據荊州,那他隨時都可以出兵進攻東吳。失去長江天塹的保護,東吳壓根就沒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所以說呂蒙雖然出場的次數不多,卻把荊州給打下來了,為東吳解決了後顧之憂,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勞。所以東吳的安全感,是呂蒙帶來的,從此孫權可以高枕無憂地在江東做個土皇帝了。

     03周瑜是東吳集團的創始人之一。

      周瑜的重要性,並不體現在他多能打仗。事實上,除了一場有爭議的赤壁之戰,周瑜出色的戰績還真的不多。

      那是因為周瑜並不是關羽張飛之類的猛將,他屬於軍事策劃者,相當於諸葛亮、龐統之類的人,可他也能夠帶兵打仗,這就是周瑜的特別之處。

      他既能夠制定戰略規劃,又能夠身先士卒帶兵進攻,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儒將。周瑜和孫策關係很好,當孫策帶著三千人馬來江東的時候,周瑜毫不猶豫地帶著自己的人馬和錢糧跟孫策合兵一處。

      會瑜已徙肅母到吳,肅具以狀語瑜。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Quest,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瑜因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三國志》

      從此兩個人開始攜手打天下,所以江東的天下,有不少是周瑜打下來的。久而久之,周瑜就成了江東的頂樑柱。當孫策去世以後,周瑜更是成了託孤大臣,掌握了江東所有兵權。

      這個時候的周瑜,完全有自立門戶的機會。但是周瑜是有節操的人,他沒有忘記他跟孫策之間的感情,所以他選擇盡心盡力地輔佐孫權。

      由此可見,周瑜是東吳的創始人之一,對東吳集團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關鍵作用。他是四位都督裡最獨特的一個,用才能已經不能夠簡單形容他了,因為創始人,更需要的是智慧和眼光。

    04魯肅是孫權的指路明燈。

      孫權上位的時候,其實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從張昭扶他上馬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出,孫權要想坐穩位置,必須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其實遇到了很多可怕的事情。比如說曹操帶兵南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嚇到了孫權。

      曹操手裡有八十三萬大軍,還沒到荊州,荊州的劉琮就帶著二十萬人馬投降了曹操。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孫權該何去何從?

      其實孫權一點方向感都沒有,因為他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改變東吳每個人的未來。到底該不該跟曹操大戰一場,孫權心裡沒有底。

      東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三國志》

      這個時候滿朝文武都選擇投降曹操,尤其是當年那個扶他上馬的張昭,作為託孤大臣之一,他居然也選擇投降曹操,這讓孫權很傷心。

      這個時候魯肅站出來指明瞭一點,其他人投降都是為了榮華富貴,可是你孫權投降是為了什麼?你覺得你還能享受像現在這樣的待遇嗎?可能你的待遇還比不上張子布吧!

      孫權恍然大悟,為了自己的待遇,孫權也必須要跟曹操大戰一場,這才奠定了東吳對抗曹操的決心。

      其實如果孫權選擇投降的話,我覺得周瑜也會帶著軍隊反抗曹操,這就會造成東吳內部的紛爭,魯肅的勸說成功化解了這一點,也避免了孫權成為下一個劉琮。

     

  • 2 # 老實人侃歷史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先後被拜為吳國大都督,因此也產生了將“四英傑”稱呼為“四大都督”的說法。

    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辯亡論》。《容齋隨筆》中把他們概括為“東吳四英傑”。

  • 3 # 歷史影像庫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周瑜

    周瑜是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當初孫策用玉璽跟袁術換取兵馬獨立後,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率先領兵過來支援孫策的事業,孫策意外身亡之後,周瑜更是全心全意的輔助孫權,在那個最艱難的時期裡,孫權外事靠周瑜,內事問張昭,互相扶持,最終逐步穩定了局勢。可以說沒有周瑜,吳國絕對發展不起來,周瑜是吳國的重要奠基人,在促成東吳成立這一點上,其他三位都督都比不上週瑜

    魯肅

    魯肅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維護和蜀的同盟,魯肅用南郡之地結好劉備,將蜀漢推到防禦曹魏的前線,減少東吳的防禦壓力,同時又使曹操不能全力進攻任何一家,一旦北方有變,兩家可以互為策應,併力北向,曹魏首尾難顧,大事可期,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也是魯肅最高明的地方

    呂蒙

    呂蒙最耀眼的功績無疑是“白衣渡江”配合魏國,一舉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這也是他人生最巔峰的時刻了。但是整個計劃裡,陸遜的功績可以說不遜於呂蒙,呂蒙算武將自學成才的極限,有氣魄,又是孫權一手培養的心腹,與其他三位都督大不相同,他之所以能夠當上大都督,更多是在於他足夠聽話忠誠,呂蒙可以說是孫權的忠實鷹犬,能力方面比其他三位差了些。

    陸遜

    陸遜可以說是出道就巔峰的人。吳國的兩把大火分別燒燬了曹操和劉備的夢想,燒燬曹操的大火是周瑜放的,而燒燬劉備夢想的大火則是陸遜放的。夷陵之戰的大火將劉備多年的精兵全部剿滅,自此蜀國再無統一天下的希望。他擅長的戰爭型別較全面(東吳極度缺乏這種人才)、沉穩老練但不失大膽(參考不救孫桓、進攻南鄉)、多智略(參考哄騙關羽、夷陵之戰等等),陸遜透過江陵之戰和夷陵之戰穩定動盪十餘年的荊州局勢後,又在石亭嚇得魏軍此後二十多年不敢進犯揚州,甚至可以說吳國北部防線由陸遜一人承擔十餘年,可謂吳國的擎天之柱。

    總結

    周瑜國士無雙,魯肅王佐之才,呂蒙英彭之壯,陸遜厚重少文。如果說周瑜是胸懷天下,那麼魯肅是胸懷國家、陸遜則是胸懷家族、呂蒙在意個人的建功立業。

  • 4 # 號條頭史歷hhh

    東吳四大都督,我們一般是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

    周瑜: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記載: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周瑜和孫策一起平定了江東,為孫氏一族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赤壁之戰中,他憑藉自己的智謀,與劉備聯手大敗曹操;用反間計使得曹操殺死蔡冒、張允,讓曹軍實力得到削弱;又與黃蓋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無一不體現出其出色的軍事才能。

    而孫策與孫權對周瑜的實力也是極為認可的。孫策死前還叮囑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可見周瑜的才能。

    蘇軾更是對其有著"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評價。

    魯肅: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

    魯肅更像是一個儒將。

    在建安二年,魯肅率部下投靠孫權。

    他的戰略眼光十分長遠。曾為孫權提出割據江東的戰略。

    又在曹操率軍南下時,力主對抗,最終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大敗曹操,為東吳在三國之中的鼎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魯肅能力同樣十分出眾。

    《三國志》中記載: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呂蒙:

    呂蒙。是魯肅在臨死前向孫權推薦的。

    呂蒙雖然出身不高,但是卻有著"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評價。

    可見其的能力也是不俗的。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奇襲荊州,白衣渡江。

    陸遜:

    陸遜,軍事能力很強。他在軍中也有著很高威信與影響力。

    陸遜曾為夷陵之戰的勝利作了重要戰略謀劃。之後更是火燒八百里連營,一舉打敗劉備統率的蜀軍主力。

    可以說,他最後拯救江東,挽江東於水火之中。

    只可惜,在晚年時卻被捲入孫權的立嗣之爭,被孫權猜疑,最後鬱悶而終。

    但是上,東吳這四大都督有三個都“名不副實。”

    拿周瑜作為例子,周瑜並不是大都督!

    雖然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之中,周瑜一直被稱“大都督”。

    比如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中就記載:“孫權拜周瑜為大都督,總統江東水陸軍馬。”

    而事實上,周瑜並不是大都督!

    《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魯肅、呂蒙二人也是一樣,事實上並沒有擔任過大都督。

    我們稱呼的這四大都督中,只有陸遜一人擔任過大都督。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記載: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

  • 5 # 峴批三國

    東吳四大都督,按時間與資歷排位,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關於四大都督的關係

    1.東吳集團自居長江天塹,以水軍稱霸,但也大大限制了發展,古代什麼兵種最厲害,當然是騎兵,最後天下三分,領土幾乎全部在曹魏手裡,只剩下騎兵跑不過去的川蜀和長江了,也就是蜀國和吳國的領土,東吳除了水軍,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陸戰軍隊,向來是防守為主,當然,這也滋生了集團內部兩個勢力,主戰派和保守派。

    2.主戰派代表人物周瑜,呂蒙,當然他們的目標向來只有荊州,周瑜屬於早期的一批領導人物,自小霸王孫策脫離袁術就跟隨征戰,奪得江東之地,孫策之託孤大臣,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所以,周瑜奪取荊州,是當時上上下下都支援的,當然,後來的事情,我們也知道,劉備橫插一槓,把荊州空手套白狼了,這就引出第二代都督,保守派魯肅,魯肅其實是很早就追隨孫權的,為孫權定下了很多計策,在周瑜死後接任,當時荊州已借給劉備,魯肅的都督生涯大部分就是一個老好人,被諸葛亮哄的團團轉,最後一次討要荊州,竟被關二爺單刀赴會,硬生生又搪塞回去,最後,含恨而終,關於魯肅有很多有趣的事蹟,以後我也會發一些文章供大家品讀。前兩代都督,為東吳基業打下了很多基礎,但是在劉備這邊,吃了不知道多少啞巴虧,所謂風水輪流轉,到了呂陸的都督時代,來了一個驚天大逆轉。

    3.呂蒙,跟隨周瑜有一些年頭了,自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之後,也成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將才,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完成了周魯,當然還有孫氏家族的夙願,不過也惹出了不少麻煩,在此之前,我需要對呂蒙之死發表一些談論,演義中,呂蒙死於關二爺殘魂復仇,不過正史中呂蒙記載是病死,我覺得可能有蹊蹺,孫權此人,歷史學家多有指責,孫策死後,孫權對兄嫂有有刻薄,為人多半有點問題,關二爺死後,劉備必然興兵,呂蒙正值大展宏圖,怎會這麼巧病死了,應該是孫權怕劉備追責,暗自搞死了呂蒙。

    4.前三代的都督大都命不長,周瑜36,魯肅49,呂蒙42,到了陸遜這一波,可算是安安穩穩當了一陣子都督,陸遜所活60有3,算是最長命的了,不過並不是善終,孫權晚年,逐漸昏庸,引發了一系列儲位之爭,陸遜也不幸捲入,含恨而死。陸遜最大的成就,就是夷陵之戰火燒七百里連營,大破劉備,之後則是一直負責荊州事務,算是不高不低吧,要說還有一個成就,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陸抗,三國爭霸的末年,人才凋零,陸抗也是為數不多的名將,暫時守住了孫吳基業。

    東吳四大都督,皆有大才,只是,時也命也,日夜操勞,不免,難盡人事。

  • 6 # 文博山東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才俊之士,他們分別代表著東吳四個不同戰略的時期。一、周瑜

    周瑜做都督是東吳的開拓時代。周瑜是在孫策率舊部擺脫袁術的控制,放眼江東,開拓事業的時期投入到孫策麾下的。

    周瑜是天下奇才,沒有周瑜的孫策猶如燃燒的野火,熊熊烈烈,所過之處,一片灰燼。而有了周瑜,東吳就有了方向,孫策巨大的熱量就聚集為一處,化為了熔爐,能夠鍛造出宏偉的事業。這就是輔弼之臣的重要性,正如沒有諸葛亮的劉關張一樣,無論怎樣的壯麗,始終無法壯大和恆久。

    有孫策的折衝攻略,所向披靡,又有周瑜的巧妙計劃,算無遺策,東吳發展得很快,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來,雄立於一方。

    孫策之死,對東吳集團是一記重創。對周瑜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挫折。和孫策一樣,周瑜的眼光決不侷限於江東一隅,他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北拒曹魏,西制劉備,周瑜始終沒有放棄繼續開拓的理想,但內外時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實際上,孫權並沒有真正地支援過周瑜。

    周瑜的英年早逝是東吳的巨大損失,從此後,東吳對魏蜀就失去了咄咄逼人的壓迫之勢。

    二、魯肅

    魯肅做都督是東吳的平衡時代。周瑜臨終前向孫權推薦了魯肅繼承自己的事業,也是為東吳保留最後一苗燃燒著進取心的火焰。

    魯肅在主持東吳防務期間,與關羽糾紛不斷,寸土不讓。但魯肅首先考慮的是大局的平衡,他很清楚,過分地削弱劉備集團,其實對東吳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魯肅逝去,東吳就再沒有戰略型的帥才了,東吳徹底失去了進取天下的雄心。

    三、呂蒙

    呂蒙做都督是東吳的穩固時代。不要看呂蒙奇襲關羽,獲得了荊州半地,但從戰略出發點上講,仍然是為了加強江東的防禦,而並非是出自於拓展的雄心。

    呂蒙趁著關羽北征襄樊,後方防禦空虛的機會,“白衣渡江”,奇襲其後,奪取了荊州半部。從一方面看,確實是收穫了地盤,消除了劉備集團的威脅。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實際上以後吳蜀兩國就再也沒有真心實意地合作對敵過。在斷絕了蜀漢統一夢想的同時,東吳也徹底放棄了征服天下的雄心。

    四、陸遜

    陸遜做都督是東吳的整合時代。彝陵之戰擊敗劉備,蜀漢實力大損;夾石之戰,曹魏損兵折將,十幾年不敢窺視江東。幾次戰役,展現出陸遜優秀的軍事才華。從兩個方面的戰場都獲得了大勝,東吳的防禦戰略形勢達到了極致,外在威脅的減弱,使孫權能夠騰出手來,對內部各方勢力進行重新洗牌和整合,外戰勝利的結果居然是不斷的內鬥。

    東吳內部的幾次政鬥,導致東吳實際上的損失甚至超過歷次外戰。如果說陸遜是個軍事天才的話,他在政治上的表現完全不夠格,比起前輩們來有著巨大的差距。

  • 7 # 穿越時空的歲月

    三國鼎立時期,東吳能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除了有長江天險外,孫權手下文臣武將起到了擎天柱的作用。今天筆者重點介紹東吳不同時期的四位軍事統帥。

    1.周瑜,東吳第一任都督。他統帥三國時期最強的水師,戰略目標是鞏固江東,攻佔荊州,北伐中原。指揮過著名戰役赤壁之戰。

    2.魯肅,東吳第二任都督。他的戰略思想是立足江東,聯劉抗曹。他一生致力於孫劉聯合,抗拒曹操,具有戰略眼光。

    3.呂蒙,東吳第三任都督。他是一位戰術家,呂蒙攻佔荊州,打敗關羽,雖然贏得了一場勝利,卻破壞了孫劉軍事聯盟關係。

    4.陸遜,東吳第四任都督。他不僅是一位軍事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的戰略思想先消滅劉備,再北伐中原。陸遜指揮了著名戰役夷陵之戰,大敗劉備。

    東吳人傑地靈,四位都督是東吳將領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戰略思想不同,但都忠於東吳,為東吳安全作出了貢獻。

  • 8 # 家是最小國

    吳國四大都督是這四個人

    周瑜,父親周異是洛陽令,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官至太尉,至少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魯肅,家中鉅富。

    呂蒙,貧賤之家。

    陸遜,江東陸氏是江東著名的豪族。

    出身雖然不同,可他們四人,卻都在英雄輩出的亂世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不是亂世。

    周公瑾,可能會在京城做個大官;魯子敬,可能會在臨淮做個富翁;呂子明,可能會在汝南做個豪傑;陸伯言,可能會在江東做個太守。

    一抬頭,就能看到自己的上限,是對雄才大略的人最大的殘忍。

    大江東去,他們都會被遺忘。

    然而,丈夫正逢亂世,便留名青史。

    公元190年,周瑜15歲,董卓作亂,群雄並起。孫堅響應,該年,周瑜與自己同年的孫策交好。

    公元195年,周瑜20歲,周瑜率軍追隨孫策。與孫策一起打下江東。

    公元208年,周瑜33歲,赤壁的火花同周郎的英姿被後世的文人墨客歌頌。

    那一年,魯肅目睹了周郎的巔峰。赤壁之前,人人畏懼曹操。赤壁之後,人人景仰周瑜。

    曹操舉兵南下,以張昭為首的群臣,叫囂著投降,他們,或畏懼,或無能。何必呢,曹操來了,我們投降,氏族還是氏族,群臣還是群臣,不過從向姓孫的磕頭變成了向姓曹的俯首。

    可週瑜不會投降,江東是他親手打下的基業;可魯肅不會投降,他要為自己為魯家打下一片基業。

    雖然魯肅是鉅富,可魯肅家中世代為民,未有仕宦。魯肅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周瑜死後,魯肅成了東吳的大都督。

    魯肅仗義,處事不驚,玩世不恭,善於結交。孫權和劉備的聯盟,基本上有賴他的維繫。提出東吳版本的三分天下,周旋荊州,可以說是孫權最器重的人。魯肅是一名壯士,從小喜歡騎馬、射箭、擊劍,講武習兵,召集徒眾,在當地很有名氣,族人都說他是狂妄之徒,將來要惹禍。可魯肅知道,他將要讓魯家登上歷史的舞臺。

    魯肅死後,嚴峻接替了魯肅的職位,可他並不能勝任。這時,呂蒙成了決定歷史的一群人之一。

    呂蒙早年窮困,偷偷跟隨姐夫鄧先打仗,被發現後,呂母很生氣,呂蒙丟下一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呂蒙膽氣過人,有勇有謀,計取三郡,白衣渡江,殺了威震天下的關羽。起於布衣,終於侯爵。

    陸遜本和孫家有血仇,可在政治上,沒有人情,只有主義,沒有感情,只有利益。

    夷陵破蜀,石亭御魏。陸家綿延數百年,在魏晉南朝是江東當之無愧的第一家。他們四人入為腹心,出作股肱。突破了自己所在的環境,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至於本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這幾個人本領各有千秋。非要排名,我認為周瑜第一,陸遜第二,魯肅第三,呂蒙最次。周瑜是開國大將,開國元老,當之無愧,赤壁之戰抵禦了曹操,保住了吳國。二陸遜也是這樣,劉備的夷陵之戰打的吳國節節敗退,要不是陸遜,吳國也會亡國,縱然不會亡國,絕對元氣大傷。魯肅的外交政策做的很好,連蜀抗魏。呂蒙為什麼最次,縱然有能力,可是他白衣渡江,多少有點乘火打劫的意思,奪了荊州。而殺了關羽直接使吳國成為蜀國的對手,使連蜀抗魏的破裂。。

  • 9 # 莽原獅子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東吳四大都督以擔任職位先後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 ,陸遜

    周瑜

    周瑜21歲便追隨江東霸主孫策,他和孫策還是“連襟”關係,東吳著名美女,大喬,小喬,分別是二人妻子。

    周瑜精通軍事謀略和音律。孫策被仇家刺殺。彌留之際,把他託付給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當時孫權年才19歲。資歷尚淺,還不足以主事東吳。他也急須仰仗周瑜。

    赤壁之戰,力主抗曹,取得重大勝利,日後為東吳建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後周瑜病死,年僅36歲。

    魯肅

    東吳地方豪紳名士。由周瑜把他推薦給孫權。他主張聯劉抗曹,赤壁之戰初期,多次出使西蜀,積極聯絡。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深得孫權器重。

    魯肅為人忠厚老實,非常敬佩諸葛亮才華謀略。不忍周瑜加害諸葛亮,屢次幫助其脫險。

    後來他擔保,把荊州借給劉備。多次討要無果,他也是兩難,打不能打,要還要不回來。周瑜死後,他接任東吳大都督,幾年以後病故。

    呂蒙

    呂蒙早年跟隨孫權,最初只重軍事,不懂多少文化。孫權囑託他務必引起重視。幡然醒悟,刻苦學習,不負所托,有所成就。有“吳下阿蒙”之典故。

    後來破江夏黃祖的水軍。征討東吳本地山越族叛亂等等,戰功顯著,為東吳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一生最為稱道的是,設計襲取荊州,擊敗關羽,導致關羽被殺。

    陸遜

    陸遜早年征討山賊有功,深得孫權器重,總找他商量許多軍國大事。他非常低調,常以白面書生形象示人,並沒有引起政敵重視。

    一生中最大功績是,夷陵之戰,火燒蜀軍七百里聯營,大敗劉備於白帝城,不久劉備悲憤病故於此。西蜀從此一蹶不振。

    他跟隨孫權40多年,忠心耿耿,深謀遠慮,一生出將入相,被稱為“社稷之臣”

    東吳是三國時期政權最長國家,孫權是壽命最長的君主,終年八十有餘。四人皆在各個不同時期,為東吳百年基業的奠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 10 # 浮光掠影史海波瀾

    東吳的四大都督是指三國前期孫吳政權的四大股肱之臣,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按任職時間的先後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下面我對他們的生平和主要功績分別做一下具體介紹。

    1.周瑜:字公瑾,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從小與孫策關係非常好,21歲起兵跟隨孫策平定江東,並與孫策同時娶了江東大小二喬。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連夜將兵奔喪,力挺孫權,與張昭共掌軍政大事。赤壁之戰時,周瑜主戰,被拜為大都督,率軍與劉備聯合,用火攻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後又攻下南郡,在準備征伐益州為東吳蕩平天下時病卒,英年早逝。

    2.魯肅:字子敬,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喜讀書,好騎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周瑜為居巢長時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相贈。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被周瑜推薦給孫權。赤壁之戰時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並從天下大局出發,向孫權提出聯劉抗曹的戰略規劃,周旋維繫孫劉聯盟。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魯肅治軍有方,與關羽在荊州隔江相持,後因病去世。

    3.呂蒙:字子明,少年時依附姐夫鄧當,隨孫策為將。孫權時欲合併軍中領兵的年輕將領,但看到呂蒙所屬部隊陣容嚴整,操練嫻熟,士氣旺盛,就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員,並漸受重用,破黃祖,在南郡破曹仁,累立戰功。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呂蒙初到陸口,對關羽加倍殷勤,麻痺關羽。關羽出兵攻打曹魏時先前還留下很多守兵,防備東吳,呂蒙施計聲言病重,孫權則公開下達文書,召他回建業,關羽中計逐漸把兵力調往樊城。後呂蒙率兵化裝成商人白衣渡江攻下荊州,擒殺關羽

    4.陸遜:字伯言,吳縣人。最初在孫權幕府,因受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參與襲取荊州。在蜀漢伐吳時被拜為大都督,示之以弱,全線後撤,誘敵深入,繼而瞅準戰機火燒連營擊敗劉備。陸遜始終以一介書生形象示人,對外示弱驕敵,對內示弱寬容,用兵之道深得弱戰計精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被贊為社稷之臣。

    總結:東吳這四大都督,可以說都具有豐功偉績,如一定要做個比較,個人認為周瑜可以說是天生的將才,極具謀略,是一代豪傑,更勝一籌。

  • 11 # 搭理的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他們都為東吳建立過不朽功勳,讓東吳孫權政權能與曹操,劉備政權能長久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首先是周瑜,很有文濤武略的一位大帥才,孫策英年早逝後,孫權繼位,周瑜全力輔佐。勢力強大的曹操舉兵來犯時,諸葛亮來訪,在魯肅的積極斡旋和建議下,孫權和周瑜商量決定聯蜀抗曹。指揮了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其在東吳地位非常高,有過人的膽識與才略,從孫策臨終時留下“外事不決問周瑜”的囑咐,便可知他的能力與地位。

    魯肅,很有全域性觀和治國謀略的一位外交帥才,胸懷國家,軍事上的指揮能力稍遜。有著名的塌上策,類似於諸葛亮的隆中對,皆是治國理政良策。他主張聯蜀抗曹,勸說孫權放棄與曹議和的想法,促成聯蜀抗曹,後大敗曹軍於赤壁之戰。不過就借荊州給劉備一事,被外人後世所詬病,引起眾說紛紜,然歷史已經無可更改,奈何?

    呂蒙,他的主要功績應該是策劃領導了白衣渡江計劃,併成功擊敗捕殺了馳名天下的大將關羽,奪回荊州,讓蜀漢劉備實力大有削弱,使劉備和孫權的聯盟關係宣告破裂,並結仇勢成水火不容。為之後的夷陵大戰(也稱彝陵大戰)埋下伏筆。呂蒙戰功突出但也因此得罪蜀漢,缺乏點大局高度觀,比較注重個人功績名譽。

    陸遜:非常有軍事才能和謀略的一位大統領,劉備和曹操都吃過他的大敗仗,由他領導部署防禦反擊的,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大戰成功的戰例:夷陵之戰,亦是號稱三國時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規模龐大,耗時長久,最終讓劉備七百里大軍遭受火燒連營,劉備敗走白帝城,幾萬人馬僅帶回20個人,蜀漢實力再受大損,歷史就此進入“後三國”時代。

    有人評價四大都督按功績排位應是:周瑜,陸遜,魯肅,呂蒙。我個人也比較認同,覺得這樣應該還算比較客觀吧!

    在三國那個戰亂時期,英雄輩出與爭霸的年代,這四位大都督能力與功績,在東吳無人可比,東吳正是有了他們才能與蜀漢,魏國所抗衡!

  • 12 # 有華慧影

    ①.周瑜

    首先說周瑜,周瑜是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當初孫策用玉璽跟袁術換取兵馬獨立後,與孫策稱兄道弟的周瑜率先領兵過來支援孫策的事業,孫策意外身亡之後,周瑜更是全心全意的輔助孫權,在那個最艱難的時期裡,孫權外事靠周瑜,內事問張昭,互相扶持,最終逐步穩定了局勢。可以說沒有周瑜,吳國絕對發展不起來,周瑜是吳國的重要奠基人,在促成東吳成立這一點上,其他三位都督都比不上週瑜。

    不過周瑜能夠擔任都督之位,並不是靠自己與孫策的關係,他也是非常有謀略的人,他不僅長相英俊,有“美周郎”之稱,而且善於籌策,思慮精密。同時更是三國水軍將領的一把手。其戰略思想是“兩分天下”,即鞏固江東、攻佔荊州、北伐中原。以長江為界,孫權和曹操南北對峙。

      赤壁之戰,周瑜一把大火燒不僅出了自己的名氣,更是把曹操的統一大夢燒滅了。之後的周瑜更打敗了曹仁,一時之間可謂雄姿英發,之後意圖西上取蜀,可惜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時,突然病卒。

     總得來說周瑜是吳國最鐵桿的鷹派人物,他治軍嚴明,敢於擔當,一心進取,可惜英年早逝,如果上天多給周瑜一些時間,或者三國的局勢會發送巨大改變,周瑜之後的吳國再也沒有那種雄姿英發的進取銳氣了。

    ②.魯肅

    魯肅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他的家裡非常有錢,但是他並不像其他富二代那樣貪財小氣,反而慷慨大方,當初他看到動亂給百姓帶來了災難,於是大發憐憫之情,施捨並幫助窮困的人,贏得很好鄉譽,後來由周瑜舉薦給孫權。

      在不少人的眼中,魯肅似乎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老好人,但其實歷史上的魯肅眼光深遠,在赤壁之戰時,他和周瑜一樣力主孫權抗衡曹操,拒絕投降。魯肅也曾提出三分天下,不過當初的設想是孫權、劉表、曹操,後來形式改變,劉表變為了劉備。

      魯肅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維護和蜀的同盟,魯肅用南郡之地結好劉備,將蜀漢推到防禦曹魏的前線,減少東吳的防禦壓力,同時又使曹操不能全力進攻任何一家,一旦北方有變,兩家可以互為策應,併力北向,曹魏首尾難顧,大事可期,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高明的策略,也是魯肅最高明的地方

      孫權對於魯肅也是極為的看重,當初周瑜病逝時,孫權的表現是“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 等待魯肅亡,“權為舉哀,又臨其葬。”甚至蜀國的諸葛亮亦為發哀。

    呂蒙最耀眼的功績無疑是“白衣渡江”配合魏國,一舉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這也是他人生最巔峰的時刻了。但是整個計劃裡,陸遜的功績可以說不遜於呂蒙,呂蒙算武將自學成才的極限,有氣魄,又是孫權一手培養的心腹,與其他三位都督大不相同,他之所以能夠當上大都督,更多是在於他足夠聽話忠誠,呂蒙可以說是孫權的忠實鷹犬,能力方面比其他三位差了些。

    ④.陸遜

    當呂蒙病逝時,他向孫權推薦了年輕的陸遜擔任大都督,陸遜可以說是出道就巔峰的人。吳國的兩把大火分別燒燬了曹操和劉備的夢想,燒燬曹操的大火是周瑜放的,而燒燬劉備夢想的大火則是陸遜放的。夷陵之戰的大火將劉備多年的精兵全部剿滅,自此蜀國再無統一天下的希望。

      縱觀陸遜的軍旅生涯,他擅長的戰爭型別較全面(東吳極度缺乏這種人才)、沉穩老練但不失大膽(參考不救孫桓、進攻南鄉)、多智略(參考哄騙關羽、夷陵之戰等等),陸遜透過江陵之戰和夷陵之戰穩定動盪十餘年的荊州局勢後,又在石亭嚇得魏軍此後二十多年不敢進犯揚州,甚至可以說吳國北部防線由陸遜一人承擔十餘年,可謂吳國的擎天之柱。他的軍事能力或許是這四位裡最強的,但是整個格局比周瑜、魯肅等人小了一點,成有餘,進取不足,缺少了進取的銳氣。

    總的來說,周瑜國士無雙,魯肅王佐之才,呂蒙英彭之壯,陸遜厚重少文。如果說周瑜是胸懷天下,那麼魯肅是胸懷國家、陸遜則是胸懷家族、呂蒙在意個人的建功立業,個人認為這四位都督綜合實力周瑜>魯肅>陸遜>呂蒙

  • 13 # 周

    東吳四大都督

    孫權評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官至漢昌太守、橫江將軍。

    諸葛亮的隆中對一直影響這蜀漢策略方針,而魯肅的榻上策同樣對東吳影響巨大。

    孫權評曰: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呂家崗)人,官至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白衣渡江擊敗蜀漢名將關羽,為孫吳奪得了荊州,後來病逝,享年42歲。

    孫權評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江蘇蘇州)人。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江陵侯。諡曰昭侯。

    早年即入孫權幕府。與山越作戰十餘年。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陸遜在夷陵擊敗了劉備,一舉成名,負責主持吳蜀外交相關事宜。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後又取得對魏石亭之戰的勝利,孫吳建國後被拜為上大將軍。陸遜主持吳國軍政十餘年,赤烏七年(244年)為丞相,次年去世。終年63歲

  • 14 # 食傷生財

    東吳四大都督逐個介紹如下:

    周瑜:代表作《赤壁之戰》,字公瑾,東吳第一任大都督,自幼和孫策交好,21歲就隨孫策平定東吳,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述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意思是遙想當年的周公瑾,小喬剛剛嫁給了他作為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執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周瑜就是人生的完美代言人, 身體修長健壯、相貌俊美。三國志記載“瑜長壯有姿貌”,自古才子配佳人,24歲娶得美貌傾國傾城的喬公小女。話說208年曹操80萬大軍,沿江而下,進取東吳,由此周郎迎來,人生巔峰之戰,統籌戰局,以少勝多,以弱至強,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娶得三國曆史上的關鍵性勝利,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但是對於周瑜來說美好的日子太過短暫,210年36歲的周瑜,病逝於巴丘,一代英才就此隕落。

    魯肅:代表作是奠定了東吳版的三分天下戰略,他是三國時吳國的戰略家、外交家,體貌甚偉,性格豪爽,為了吳國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大略!周公瑾死時推薦魯肅為大都督,在赤壁之戰前,力排眾議,堅持抗戰,提出了聯劉抗曹的政治主張,並親赴當陽,遇見劉備,促成聯盟大略,赤壁之戰後,意識到不易強取荊州,與劉備集團仍要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同仇敵愾的政治主張,促成了劉備集團借荊州的事實,挽救了瀕危的孫劉聯盟!

    呂蒙:代表作《收復荊州》,魯肅死後推薦呂蒙為大都督,呂蒙本來是一介武夫,後來在孫權的鼓勵下,勤奮讀書,視野眼界大增,有一次魯肅路過潯陽,拜訪呂蒙,透過交談,說道““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意思是說你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回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麼晚呢?”,我們從這個典故可知,呂蒙身為軍漢,熱愛讀書,成就非凡。呂蒙的主要功績為,智取荊州,趁關羽攻打樊城期間,呂蒙帶領精兵,埋伏在大船上,扮作商人,把關羽在江邊上所有的哨所清理乾淨,順利到達南郡,士仁、糜芳投降,呂蒙軍隊紀律嚴明,不得驚擾百姓,善待城中百姓,發糧發藥,從心裡層面上瓦解蜀漢軍隊,從而擊敗蜀軍大將關羽,收復荊州,成就了周瑜,魯肅兩代人的心願。

    陸遜:代表作《猇亭之戰》《石亭之戰》,字伯言,蘇州人! 世代為江東大戶。222年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從此解除了東面的威脅,陸遜的威望也到達極致,孫權特別信任他,每每給蜀國信件,總是發給陸遜,讓其檢視或者修改然後再發給蜀國。228年陸遜率領大軍在石亭擊敗曹休十萬大軍,從此解決了東吳北方的威脅。 陸遜解決了東吳來自西部和北部的威脅後,助孫權229年稱帝,最後深陷政治鬥爭憂憤而死。

    總結:

    三國中吳國曆史最久,存在86年,周瑜,呂蒙,陸遜,朱然,陸抗在這五位主帥級名將,和魯肅一個戰略家的保衛下,成就了三國之東吳。東吳武將憑藉著優秀的品德,高明的謀略,堅韌的毅力下忠實的保衛著自己的國家。

  • 15 # 淺蘭疏

    東吳四大都督指的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是東漢末期自己三國早期東吳的重要大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東吳四大都督”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因為他們先後做過大都督,按照歷史的說法,他們被稱為“東吳四英傑”。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是官宦世家。他“雄姿英發”、精通音律,很有才華。

    周瑜是孫策兒時的玩伴,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率軍與蜀軍聯合,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陸遜,字伯言,早年入孫權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吳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公元245年,陸遜被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被孫權問責,憂憤去世,終年63歲,追諡“昭”。

    魯肅,字子敬,出生於一士族家庭。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魯肅仗義疏財,周瑜曾因缺糧向他借糧,二人因此結為好友。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孫權非常重視魯肅,還專門為他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病逝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

    呂蒙,字子明,少年時隨孫策為將,有膽識。孫權統事後,呂蒙逐漸受到重用。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後來,關羽被呂蒙部將所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末,呂蒙因病去世,享年42歲。

  • 16 # 花開水不流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先後被拜為吳國大都督,因此也產生了將“四英傑”稱呼為“四大都督”的說法。

    四大都督,各有神通才能保住東吳數十年的基業。東吳集團雖然存在時間比較短,可是對南方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自古以來黃河流域都是華夏民族重點發展的物件,而南方地區,是很少有人重視的。

  • 17 # 史客不輕鬆

    東吳四大都督分別是:

    1 周瑜周公瑾

    公元198年被孫策委任建威中郎將,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繼承軍國大業,周瑜擔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時被孫權拜為大都督,率孫劉聯軍大敗曹軍。公元209南郡之戰時不慎中了毒箭,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

    2 魯肅魯子敬

    公元210年,周瑜死後,魯肅被孫權拜為大都督,一直與關羽因荊州問題爭持不下,以至於到了刀兵相爭的地步,最後還是魯肅親赴荊州單刀會關羽,促使關羽達成“湘水劃界”,歸還了荊州三郡。這裡魯肅為最大功臣。公元217年,魯肅病逝,享年46歲,大約當了7年大都督。

    3 呂蒙呂子明

    公元217年,魯肅病逝,孫權隨拜呂蒙為大都督,接管大軍。呂蒙師從周瑜,魯肅兩位前任,感情很深,所以一接任大都督就暗地裡籌劃收復荊州。首先就是行事低調,對關羽主動攀交,處處禮讓,廣施恩義,最後乾脆裝病讓陸遜來代替自己,以此迷惑關羽。最後關羽孤傲害了自己,輕看了呂蒙,而派主力攻打樊城造成荊州空虛。呂蒙終於等到機會了,“白衣渡江”如天兵天將般殺至荊州,不費勁便取了荊州。關羽大敗後,呂蒙隨後又一路追殺關羽,在麥城將其追上,最後殺了關羽父子取其首級送給孫權。不久便病重而卒,享年42歲,呂蒙只當了3年大都督。

    4 陸遜陸伯言

    公元221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親率大軍70萬攻打東吳,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進行抵抗。222年,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一戰成名,那一年陸遜三十九歲,從此陸遜揚名天下。此外,公元228,陸遜還在石亭之戰大破曹魏,曹休大敗而歸,不久病死。這兩戰是陸遜一生輝煌的代表作。孫權稱帝后,陸遜出將入相,一時無出右者。到了孫權後期因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憤忿而卒,享年63歲,當東吳大都督約25年。

  • 18 # 愛做夢的建設人

    東吳四大都督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現就這四大都督就職的先後順序一一簡介如下:

    1.周瑜

    沒錯,這個演員扮演的角色就是周瑜。歷史中的周瑜確實是個大帥哥。周瑜,又稱周公瑾,名氣很大,不僅是因為儀表堂堂,更重要的他的忠誠、他的軍事才華、他的卓越軍功。宋代大文豪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就有兩句提到周瑜:“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朗赤壁”和“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可見蘇軾對周瑜評價特別高。

    周瑜憑其文韜武略和忠誠,是孫策、孫權的極其重要的輔佐之臣,他對東吳甚至是當時天下格局來說最大的貢獻就是領導了赤壁之戰。他讓後人領略到他的胸懷與智慧,也給後人留下了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經典範例。有些史書把他寫成被孔明、曹仁等人活活氣死的心胸狹窄之人,難於理解。

    2.魯肅

    魯肅是上任大都督周瑜臨終前向孫權推薦才獲任的。魯肅在任期間沒有多少軍功,但他卻為孫權指明瞭東吳的生存發展之道:聯劉抗曹。就這一點,可堪稱戰略大師!

    3.呂蒙

    跟其他三位大都督不同的是,呂蒙是真正從草根階層成長起來的統軍將領。他出生貧寒,卻又勤學上進。“吳下阿蒙”,說的就是他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也是他。現在很多網路遊戲中,呂蒙的武力值和智謀都是相當高的。

    有很多人對呂蒙的認可度不高,很大程度上跟他殺關羽、偷襲荊州有關。但站在呂蒙和他為之奮鬥的東吳這個角度而言,是無可厚非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偷襲,只是一種手段罷了。據載,在魯肅死後,孫權一開始並不是很看好呂蒙,但也就是當他偷襲荊州之後,孫權卻對呂蒙非常偏愛。

    4.陸遜

    先看看《新三國演義》中的陸遜

    很佩服該劇的導演,簡直就是古時的陸遜本人穿越而來的:眼神專注、特有神,一看就是有大智慧之人。

    陸遜,出身於江東著名的陸氏家族,很可惜,當時的孫權同陸氏家族關係特別差,所以陸遜在早期根本無法獲得孫權的重用,儘管孫權早就知道陸遜之才。但後來的形勢發展太快,而且對東吳來說是極其危急,呂蒙又已暴亡,不得已,孫權放下架子,陸遜也深知大義,受大都督。

    眾所周知,陸遜對東吳的功勞是非常大的,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後來又多次擊退曹魏,使得東吳不僅化險為夷,而且還牢牢鞏固了東吳的立足根本。

    有很多學者愛對這四大都督進行排名,其實,這四個人都勤於職守,都在不同的形勢之下做出了最大貢獻。

  • 19 # 三秦鵬少

    東吳四大都督,指的是周瑜、魯肅、陸遜、呂蒙這四人。在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四大都督文武兼備,絲毫不遜色於蜀漢五虎上將和曹魏五子良將。他們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

    周瑜,字公瑾,先隨孫策開闢江東基業,然後幫孫權於赤壁大敗曹操,後奪取荊州數郡,210年死於西征巴蜀途中。

    魯肅,字子敬,魯肅更偏向於戰略謀劃,力主孫劉聯盟,從一開始就為孫權指明戰略方向,力主聯盟抗曹。

    呂蒙,字子明,呂蒙少年果敢有膽量,長大後博學多識有奇計,威震華夏的關羽就是呂蒙設計將其擒獲。

    陸遜,字伯言,陸遜的功勞也非常大,夷陵之戰火燒蜀國連營八百里,大敗劉備,多次阻擋曹魏的進攻,後來又擔任丞相,《三國志》為其單獨列傳,歷史評價非常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說我早死早好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