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men達蒙
-
2 # 小林童學L
我也是如此,90年的今年三十歲了,平時特愛電子產品,耳機,手機,電腦,等等都是自己平時喜歡折騰的,可惜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了還是一事無成,收入平平,自己喜歡的,看中的東西,哪怕只需要一兩千塊錢都是要摸摸自己的口袋,自己心裡跌量跌量要不要下手買,有時候哪怕真的下定決心買來,還要糾結一番,有時候喜歡的東西正品太貴就想著去買二手的,買高仿的,可是心裡又有點牴觸,還是想買新的。就拿我最近買的二代的蘋果無線藍芽耳機,高仿的用的洛達的晶片,二百多塊錢入手的,用了一段時間說實話體驗一點的不好,還不如其他有品牌的耳機,只能說買了個外觀,買了個響聲。
一句話概括自己的心態,正品又嫌貴,不捨得買,高仿便宜可買了又後悔!怪自己實力不夠,能給自己隨意支配的金錢太少太少了[流淚][流淚][流淚]
-
3 # 人微言未輕
我覺得很正常,這是一個消費觀和價值觀的問題,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有極大的關係。
我的建議是如果這個消費對你的生活產生不了影響或者很微小的影響,那就去買吧,有時候幸福來的很簡單。(我猜測你是一個不太有幸福感的人)
如果生活很拮据,或者有很多更需要花錢的地方,那就剋制下,好的電子產品太多,而且日新月異,你追的過來嗎?明天出個更牛的你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去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我猜測你的業餘時間很多,而且沒有專注的業餘愛好)
呵呵
-
4 # 甜不辣
我去買個菜也會糾結,別人走個路也會糾結。這都是人的理性行為,看了就買是沒有理性思維。你是在選擇自己喜歡的,但是經濟又不允許。你應該剋制消費,而是多去爭這個錢。簡單說:沒錢怎麼滿足自己的慾望
-
5 # 阿黑文
這個東西不是說奮鬥到30歲就不能糾結。
第一:你要看你想購買的東西價格,產品對你的需求是不是剛需。如果不買它,有沒有更有價效比的選擇產品。還有30的你,要根據你的收入,家庭的支出,你的消費觀。所以糾結要不要購買一個東西時,正常沒啥事
回覆列表
說到底,世界很多元,幸福與否,全看自己的心態。
有時候,每次回到老家,我們總有些想不明白。
買給外婆的外套,已經兩年了,還像新的一樣,壓在櫃子裡,平平整整的。
父親的皮鞋,穿了三年還捨不得換。
母親的手機,點了很久都沒反應,依然玩得有滋有味。
但是,臨走時,他們總能將你的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
趁你不注意,又往你的包裡塞了兩千塊錢。
最後,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才會明白。
哪怕是個微不足道的禮物,看到他們上揚的嘴角,遠比換上最新款的手機更讓人高興。
有些東西不在貴重,更要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