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心孤負
-
2 # 道阻情長
筆者以為非徐志摩莫屬。白話詩是在胡適筆下開創的,比如他著名的《兩隻蝴蝶》,雖文學成就不高,但也擺脫了格律詩的束縛。
徐志摩是個寫詩的天才,很有靈性。他的《沙揚娜拉》、《再別康橋》、《雪花的快樂》、《偶然》等詩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同時代的詩人們寫詩,感覺像把散文拆開來寫,比如周作人的《小河》;郭沫若寫詩,情感的爆發力很強,不過以當代的眼光看,他的詩缺乏永恆價值,而志摩詩的魅力,經過世紀的淘洗,依然在讀者心間蕩起漣漪,這就是詩的魅力,詩人魅力,語言的魅力!
徐志摩其後,馮至、穆旦(金庸的堂哥)、卞之琳,他們的詩也自成一家。當代詩人如耳熟能詳的海子、顧城、北島、舒婷等,他們的詩歌成就有目共睹,可也趕不上他們的前輩徐志摩。此外,比較小眾的作家——木心,他的詩歌短小耐人尋味,有天才的氣息。
白話詩在二十一世紀遭遇瓶頸,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像徐志摩這樣的天才詩人呢?
-
3 # 漢子詩人
《生》
走了一夜
哭著
喊著
臉上流淌著淚水
渾身沾滿鮮血
從天堂
來到了
人間……
《媽.爸.親愛的……》
叫一聲
媽
天地轟然倒塌……
叫一聲
爸
日月瞬間褪色……
叫一聲
親愛的
江海猶如脫韁的Mustang……
《*清.明*二首》
其一,
寒枝風
中瑟,墳頂生
飛花。
疏煙沾
帶淚,影落誰
人家。
其二,
黃泉噴湧思
念淚,
陰陽相隔夢
斷魂。
滿天泣聲喚
親人,
再有來生永
不分。
-
4 # 江山js
我覺得白話詩徐志摩寫得很好。其代表作是《再別康橋》和《偶然》,《再別康橋》人們己經說得很多了,下面著重介紹、分析一下《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能把“偶然”這樣一個極為抽象的時間副詞,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徵性的結構,充滿情趣哲理,不但珠潤玉圓,朗朗上口而且餘味無窮,意溢於言外。詩史上,一部洋洋灑灑上千行長詩可以隨似水流年埋沒於無情的歷史沉積中,而某些玲瓏之短詩,卻能夠經歷史年代之久而獨放異彩。這首兩段十行的小詩,在現代詩歌長廊中,應堪稱別備一格之作。 這首《偶然》小詩,在徐志摩詩美追求的歷程中,還具有一些獨特的“轉折”性意義。按徐志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之琳的說法:“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新月詩人陳夢家也認為:“《偶然》以及《丁當-清新》等幾首詩,劃開了徐志摩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的確,此詩在格律上是頗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與匠意的。全詩兩節,上下節格律對稱。每一節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個音步組成。如:“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每節的第三、第四句則都是兩音步構成,如:“你不必訝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處理上顯然嚴謹中不乏灑脫,較長的音步與較短的音步相間,讀起來紆徐從容、委婉頓挫而朗朗上口。
這首詩歌內部充滿著的,又使人不易察覺的諸種“張力”結構,這種“張力”結構在“肌質”與“構架”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意向”與“意向”之間諸方面都存在著。獨特的“張力”結構應當說是此詩富於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所主張和實踐的一個批評術語。通俗點說,可看作是在整體詩歌的有機體中卻包含著共存著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馳的辨證關係。一首詩歌,總體上必須是有機的,具各整體性的,但內部卻允許並且應該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張力。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蘊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因為只有這樣的詩歌才不是靜止的,而是“寓動於靜”的。打個比方,滿張的弓雖是靜止不動的,但卻蘊滿飽含著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詩說,首先,詩題與文字之間就蘊蓄著一定的張力。“偶然”是一個完全抽象化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麼內容,應當說是自由隨意的,而作者在這抽象的標題下,寫的是兩件比較實在的事情,一是天空裡的雲偶爾投影在水裡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徵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們用“我和你”,“相遇”之類的作標題,雖然未嘗不可,但詩味當是相去甚遠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類誰都能從詩歌中概括出來的相當實際的詞作標題,這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張力,自然就蕩然無存了。 再次,詩歌文字內部的張力結構則更多。“你/我”就是一對“二項對立”,或是“偶爾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過的匆匆過客;“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對立”式的情感態度,及語義上的“矛盾修辭法”而呈現出充足的“張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詩,把它推崇為“新批評”所稱許的最適合於“張力”分析的經典詩句也不為過。“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會著放出光芒,但卻擦肩而過,各奔自己的方向。兩個完全相異、背道而馳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一、包孕在同一個句子裡,歸結在同樣的字眼——“方向”上。
作為給讀者以強烈的“浪漫主義詩人”印象的徐志摩,這首詩歌的象徵性——既有總體象徵,又有區域性性意象象徵——也許格外值得注意。這首詩歌的總體象徵是與前面我們所分析的“詩題”與“文字”間的張力結構相一致的。在“偶然”這樣一個可以化生眾多具象的標題下,“雲——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係構成,都可以因為讀者個人情感閱歷的差異及體驗強度的深淺而進行不同的理解或組構。這正是“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易·繫辭》)的“象徵”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個別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際挫折,或情感陰差陽錯,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無奈苦笑,悵然若失……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伴人生。
-
5 # 六個三百六十五天語文
大家好,我今天回答的問題是,白話詩,誰寫的最好?
我的答案是:木心。
木心文章猶以詩歌最絕。《從前慢》《我紛紛的情慾》《論物》《夏風中》《它們在下雪》《五月街》------上一百年,白話詩無有出其右,下一百年,已再難有學貫中西如木心者了。
木心文章之美,美在詞句。博爾赫斯說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天堂太規矩!天堂應是文字構築的秘密花園,花也好,月也圓,夜空明淨,群星閃爍,文藝女神也要燦然一笑。執著的藝術追求,獨特的詩人氣質,敏銳的審美直覺,東方西方的交融,個人的洞見和超脫,讓這秘密花園處處新奇驚奇。
“青青河畔草足矣”
“傍晚,走廊裡的木屐聲,過去了”
“春秋佳日, 遊客如蝗”
“大理石,靜止的倜儻風流”
“至今還聽到古老的慾火的爆裂”
“雪的浩浩蕩蕩的快樂”
“美貌是一種表情”
“大動亂的年代,頹壁斷垣間桃花盛開”
------
讀木心先生的詩句,常常愉悅而驚喜,陶冶性情。
所以我認為,白話詩最好的,是木心先生的詩。
以上是我的回答。
-
6 # 襟亞
我們都知道,即便是經歷了兩千年的舊體詩(其實還要分古體詩和近體詩,我們在這裡為了和白話詩相對照,籠統的稱為舊體詩。)誰寫的最好至今也沒有標準答案,更何況歷史僅僅百餘年的白話詩呢?從《詩經》、《楚辭》到《古詩十九首》到律詩,詩壇璀璨的明珠皓若繁星,連李白都不敢穩坐第一把交椅,我們又能把“白話詩最好”的王冠給誰戴到頭上呢?
西方有句諺語說的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他都能從閃耀的星光中追尋到自己鍾情的那一顆,也許不是因為它最亮,而是因為它最觸動你的——心靈!白話詩壇最觸動我的是顧城的詩。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現代白話詩的主要派別:
1.新月派受泰戈爾《新月集》的影響產生的早期白話文詩歌團體。代表人物是聞一多、徐志摩、胡適、卞之琳等等。其中由聞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張,我們今天在高中課本中透過聞一多的《死水》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向學生們分別講解“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課是要這麼講,但是我個人並不很喜愛“三美”詩歌的這種過於雕鑿的形式感。我更喜歡自然而然、渾然天成的白話詩,它就像沒有畫過妝的美人,得天然一段風流。
2.九葉派九葉派在白話文詩歌藝術上追求所謂“新詩戲劇化”。代表人物是穆旦、陳敬容、杜運燮、金克木、徐遲等等。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曾有抗戰時受教於西南聯大的教育背景,都有接觸西方現代派文藝理論的學習經歷。我個人很喜歡的是穆旦,坦白說有一個時期崇拜之至。我極喜歡他在《冥想》中的那一句——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3.朦朧詩派朦朧詩派出現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朦朧詩是那個時代的思想解放之聲,代表人物是顧城、北島、舒婷、食指、海子、江河等等。我對朦朧詩派的瞭解是從語文課本開始的!但是瞭解顧城則是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年。那時候,我在上中學。我是從聽一個同學眉飛色舞的講顧城殺妻和自殺的故事開始瞭解他的,感謝我的那個同學有個學中文的哥哥,他講的很客觀也較專業,沒有影響我對顧城的第一感受。
今天我們課本中依然選有朦朧詩的一些詩作,比如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江河的《星星變奏曲》。高中現代詩歌選修有食指的《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等。
顧城的《一代人》似乎出現在課後的拓展閱讀中,正式的在課文中亮相還沒有。當然,這不能影響我對他的喜愛。
我奉顧城為我心目中的現代詩第一(至少現在)原因如下:
首先:我喜歡的文字質地的“乾淨”,他有。這個特質,他的每首詩幾乎都具備。我所謂的“乾淨”就是準確、簡練、不拖沓,不賣弄修辭。比如《遠和近》: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用最簡單的語言就能說明白的道理,決不炫技使用那些五花八門的形容詞。最高階的是把餘韻留給讀者,那點意思在讀詩人的心頭繚繞起來才好。
其次:我喜歡他文字下的那層“寄託”。這個我們就以《一代人》為例: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無論舊體詩還是現代詩,言之有物是必須的。讀者因為自身條件的不同領悟的能力存在差別,但是不能除了文字什麼也領悟不到,那就失去了讀詩的意義了。顧城的這首詩,哪怕不屬於特別的那一代人,我們也能讀到我們自己的體悟,何況在這個體悟背後還有詩人積極和寬懷的指引(尋找光明)呢?一個詩人在文字下面寄託些人生和人性的哲學考量,是詩的魅力也詩讀者的福祉!
最後,我喜歡顧城作為詩人的“純粹”。在我很年輕的時候,也曾經以顧城的在激流島上的殺妻和自殺行為為汙點,甚至也曾影響我對他詩歌的喜愛。後來,對人對世界的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拓寬了,漸漸覺得以常人的思維去衡量一個天才詩人是不公允的。有句話說“其人可廢,其文不可因人而廢”,更何況顧城“可不可廢”還沒有定論。當這個想通了之後,我開始比較認真的重新審視顧城的詩。我發現,詩人顧城有一顆無比純粹的詩心,如同天然的一顆寶石。簡單幹淨的文字和字裡行間的意義,似於無意間流淌而出,甚是動人,不愧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這方面的例子不勝列舉:
“人們拒絕了這種悲哀/向天空舉起了彩色的盾牌”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它們相信,石頭也會發芽,也會粗糙地微笑。在Sunny與樹影間,露出善良的牙齒。”
“自己已經模糊/因為思念的緣故”……
顧城詩中的氣息純摯而明淨,就像長在原野上的一片草地,天空下的一棵綠樹,碧波里的一葉小舟……
顧城的年齡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我自己不知為什麼特別崇拜那個年代出生的人。
我想我的認識可能會受主觀上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這個選擇也許還會發生變動。
對於詩,無論舊體詩還是白話詩我都不能說很瞭解,對於顧城的認識也不專業。今天在這裡表明這個不成熟的態度,只是希望和題主以及喜歡詩歌的朋友們做一下交流而已!
-
7 # 曉岸漫步2018
在這些名家、高手中我最喜歡著名詩人賀敬之。賀敬之先生是上世紀作家,享譽中、外的歌劇《白毛女》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一生出版了十幾本詩集,全部都用“白話詩”寫成,他的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意境深遠,回味無窮,很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上世紀從延安時代起至建國初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七十年代,只要是舉行文藝晚會,一般都有朗頌賀敬之的詩歌節目。
我特別愛讀賀敬之先生寫的長詩《雷鋒之歌》,這首詩充滿激情,讀後令人熱血沸騰,現特錄該詩開頭的一小部分與各位網友分享一一
“…哪裡的土地
青山不老
紅旗不倒
大樹長青
哪裡的母親
能給我
強壯的身軀
純淨的血液
明亮的眼睛……”
-
8 # 二師兄逛娛樂圈
我認為白話詩最好的是“詩魔”海子。
以前我對海子是有意避開,唯一討厭就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命。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現在,我接觸了一下這位有爭議的詩人,果然非同凡響。 單從詩歌藝術上來說,他的詩是比較精緻的。沒有哪個詩人比地過。 詩歌的強烈的抒情上來看。徐志摩熾熱的感情是外露的。海子的熾熱感情是藏在詩歌中。海子接受了雪萊濟慈詩歌的情感抒發樣子,又冷靜得多。席慕蓉,舒婷,餘秀華的抒情也是可以感覺得到。 語言上看。海子的詩歌有點十四行詩的特點。要表達好自己的情感就必須精煉。偶爾情感迸發長點也沒關係。總之是精短的。 海子的語言乾淨利索,省略了許多成分,意象。有破空而來之感。還有一點民歌特色,特別喜歡迴環,反覆,呼應之類的手法。讓詩歌很有一種韻律美。 徐志摩的語言也很精美,有時太拖沓,鋪排,婆婆媽媽。 選取詩歌意象方面,海子是最好的。三兩個意象就構成一個畫面,還是非常奇特異樣的。讓人愛不釋手。 海子詩歌的暗示性也強,但一定會給人切入的門。朦朧一開,豁然開朗了。 每個詩人都有硬傷,徐志摩感情有好長他就寫多長,簡直不知道收斂。北島在詩歌中像魯迅,不給人笑臉,讀他的詩,就像一個小學生聽校長的訓斥。朱湘李金髮戴望舒等等,偶爾有一兩首好詩,其他都了了。席慕蓉溫暖可人,但是詩歌量少,不解人飢渴。 海子詩歌的硬傷就是不容易察覺的憂傷,黑暗,死亡。
回覆列表
首先,說一下白話詩指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後打破舊詩格律,不拘字句長短、用白話寫的詩。
其次,我覺得詩人們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而在我看來,寫得好的詩人有很多,我就說兩位並給出我最喜歡的他們的作品。
一是卞之琳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你在橋上看風景,相對的,你成了樓上的人眼裡的風景,明月裝飾你的窗戶,而相對的,對於那些夢見你的人,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般裝飾著他人的夢。該詩的意思重在相對上。
二是席慕蓉的《最後的摺疊》,這首詩是席慕蓉寫給已逝的丈夫的,這是一首摺疊詩,我放其中一段給大家欣賞:
不可思議 這人生的佈局
如曾經極為熟悉卻再也無法想起的旋律
如居住了半生卻從此消失的城郭
而歲月忽忽已晚 有人猶在覓路關山
卻彷彿還見你唇角那年輕狡黠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