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柔情似水—政委
-
2 # 懷舊經典影像
林徽因先生的女兒梁再冰說:“世人提起林徽因,不是美女就是才女,其實她是一個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我母親雖然是一位女性,可是卻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當時她得病非常的嚴重,都病重的快死了,可是她想到依舊不是自己,想的是中國以後的建設,甚至想到了廉租房這些東西。”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徽因無疑是不可多得的才女,詩歌、翻譯、戲劇、繪畫等都有涉獵。但她最大的成就,莫不過於建築界的貢獻。
1928年8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從賓夕法尼亞大學一起回國,並且受聘於東北大學的建築系。很多建築系歸國的學生都選擇運用所學專業發家致富,但他們沒有,選擇了寂寞清冷的學術之路。
1930年到1945年間,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走遍中國15個省市,200多個古鎮鄉村,調查測繪古建築200多座,辛苦收集了許多珍貴的中國傳統建築資料。兩人的朋友說:"梁公身先士卒,但最令人佩服的還是林先生。那麼瘦弱的女子,凡是男人能上去的地方,她就準會上去。"
1942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開始編寫《中國建築史》和《影象中國建築史》這兩部偉大著作。林徽因時常咳血,但她依然承擔了全書的校閱工作,並親筆寫下了書中五代、遼、金的部分。
歷史學家、漢學家費正清曾勸過樑思成,希望他去美國講學,這樣不僅能賺取更多經費為林徽因治療,他自己的生活條件也會大為改善。梁思成拒絕了,他拒絕的理由是:“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不能夠去。如果我必須死,也要死在我們國家的國土上。”林徽因也說,一個愛國者在這個時候是絕對不會離開足夠的,夫妻倆的民族氣節高度一致。
1944年11月,日軍北上進入貴州,有直撲四川之勢。抗戰勝利後,梁從誡問媽媽:“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打到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林徽因告訴兒子:“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兒子急了,又問:“我一個人在重慶上學,那你們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林徽因握住兒子的手,彷彿道歉似地小聲說:“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顧不上你了。”文人氣節可見一斑,讀到這裡,我的內心不僅有感動,更有敬仰。
1946年7月,林徽因一家就隨清華大學的教授,一起乘飛機回到了北京,住在了清華園裡。北京解放前夕,她是很興奮的。有的教授離開北京去了國外,林徽因在和一些老師學生談話時曾說:“我深信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知識分子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祖國的。"
1952年新中國成立,梁思成等人開始主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抱病參加設計工作,與助手一起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逝世前她拒絕吃藥。深夜彌留之際,梁思成過來為妻子送行,放聲痛哭,喃喃自語:“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很多時候我都認為林徽因的早逝也是一種幸運。文革十年浩劫,丈夫梁思成受盡苦楚,清高如她怎可受此凌辱?
說起林徽因,應當是懷著敬的。她是偉大的先鋒女性,是中國現代女性的驕傲。
-
3 # 淡水年哥
在民國的歷史上有一位十分有名的女性,她和秋瑾是至交好友,孫中山也曾經稱讚過她,她就是被說是民國第一才女的張默君。她的父親是清朝的一位舉人,十分的有文化,母親也十分的擅長詩詞,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出來的張默君,很小就會作詩,文化造詣非常的深厚。而且她還參加過革命,加入了同盟會。但就是這樣一位十分傳奇的女性,她的感情卻非常的坎坷。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她的故事。她是民國第一才女,32歲嫁給19歲小夥,以為嫁給愛情卻晚年孤寂。
張默君在年輕的時候一直默默喜歡著自己的好友蔣作賓,本來她想把對方帶回家介紹給家人,可是沒有想到的是,蔣作賓到了自己家以後卻和自己的三妹一見鍾情。因為張默君並沒有和別人說過自己喜歡蔣作賓,所以她的父母十分贊成她媽媽和蔣作賓在一起,兩人很快就結了婚。這件事對於張默君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她決定以後再也不要嫁人。但是張默君不知道的是,在她對愛情失望的時候,她的一個下屬——19歲的邵元沖喜歡上了她,並且對當時已經有32歲的張默君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可是張默君並沒有把這個小了自己那麼多的下屬的示愛當做一回事,而且為了拒絕對方,她還按照蔣作賓的條件,對男方提出了好幾個嚴苛的條件。第一,要是留學生;第二,是一個將軍;第三,是一個有著不少作品的文人。
張默君本意是想讓嚇退邵元衝,讓他自己放棄,但是讓她驚訝的是,這個竟然激起了邵元衝的鬥志。之後,邵元衝就去參了軍,在這13年的時間裡面一步一步往上爬。邵元衝從一個很小的官員做起,最後成功成為了一名將領,而且也發表了不少的作品。之後他又去歐洲各國留學,回來以後成為了一個國民黨方面的重要人物。而他的堅持和努力也成功的打動了張默君,兩人終於在一起,並且在上海幸福的結了婚。
但是不幸的是,在1936年的時候,西安事變,邵元衝想要跳窗逃遁的時候被一個小兵打了一槍,兩天以後死在了醫院裡,當時的他只有46歲。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張默君非常的難過,但也十分的憤怒。她是民國第一才女,32歲嫁給19歲小夥,以為嫁給愛情卻晚年孤寂,老公這早就去世了,在這以後,她在也沒有嫁過人,而是選擇獨自撫養兩個孩子,並且到處奔波要為邵元衝討回公道。一直到晚年都是一個人,非常的孤寂,在1965的時候去世,當時她81歲。
-
4 # 老林愛影視
民國十大才女之一: 史良(1900—1985),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大律師、著名法學家,中國第一個女部長。是民國十大才女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
民國十大才女之二:盛愛頤
盛愛頤(1900年——1983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實業家,是中國第一個涉足娛樂業的女企業家,上海百樂門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交通大學(原南洋公學)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資本家——常州人盛宣懷的七女兒。
民國十大才女之三:吳健雄
吳健雄(1912年——1997年),江蘇蘇州府太倉縣人,核物理學家,素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曾獲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其丈夫是華裔美國物理學家袁家騮(袁世凱孫子)。吳健雄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學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四:陳衡哲
陳衡哲(1893年——1976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史學家,中國第一位女教授。
民國十大才女之五:蘇雪林
蘇雪林(1897年——1999年),浙江溫州府瑞安縣人,作家、文藝批判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六:陸小曼
陸小曼(1903年-1965年),翻譯家、文學家、畫家,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民國十大才女之七:凌叔華
凌叔華(1900年-1990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文學家,畫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八:謝婉瑩
謝婉瑩(1900年─1999年),福建福州長樂縣人,兒童文學作家、詩人、翻譯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九: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福建省福州閩侯縣人,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學家。
民國十大才女第十位:張愛玲
張愛玲(1920年—1995年),上海人,作家。
張愛玲出生在上海租界,家世顯赫,祖其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型別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與大漢奸胡蘭成交往並姘居,成為一生之歷史汙點。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病逝在美國。享年75歲。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才女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與其爭論誰第一,不去安靜的欣賞她們的絕代風華
-
5 # 德克士漢堡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
6 # 花開水不流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所謂的活出自我,就是內心足夠強大
她終身未嫁,卻真正活成了女神。
1883年,呂碧城出生于山西太原。
其父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科進士,家學淵源。
如今人們提起呂碧城,常會給她冠上民國時期最美“黃金剩女”的頭銜。
她容貌清麗,氣質脫俗高雅。
被喻為“文壇的常青樹”的蘇雪林將呂碧城的肖像掛在自己的屋內,視為偶像,且撰文讚美她:
“著黑色薄紗之舞衫,胸前及腰下繡孔雀翎,頭上插翠羽數枝,美豔有如仙子。”
老師嚴復曾親自為其撮合婚事,男方是駐日公使胡惟德,但胡惟德不入其眼,嚴復在致書侄女的心中曾言:“呂碧城心高氣傲,眼中所見,沒有一箇中意者。”
而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和李鴻章的孫女婿楊雲,則紛紛加入了呂碧城的男閨蜜團。
她加入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皈依佛門,並在日內瓦斷葷。專心從事用英文譯釋佛經,弘揚佛教,提倡人道主義,宣講動物保護的理念。
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法名曼智。
她曾在詩中寫道“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命運的無奈和世事的無常令人唏噓。
至此,一生傳奇的呂碧城的生命在這種平淡和寧靜的軌跡中走到了最後。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寫下了自己的絕筆:
“護花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至此回。”
碧城一生傳奇,堪稱美人風骨絕色。
都說美人如玉,但誰知,美人也可如詩、如花、如光、如劍。
林薇因也好,阮玲玉也罷,美人之所以為美人,只因各有風姿。
-
7 # 肥肥大狗熊
史良(1900—1985),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大律師、著名法學家,中國第一個女部長。是民國十大才女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
-
8 # 雜談小部落
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中國著名建築師和詩人。
1916年於培華女子中學讀書。1918年認識梁啟超之子梁思成。1920年和父親林長民一起赴倫敦生活,開始對建築感興趣,並鼓勵未婚夫梁思成學習建築。同年10月,與徐志摩初次相遇。1924年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由於當時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只得到美術學士學位;但畢業時獲得優異成績。
1925年與聞一多、梁實秋、梁思成等籌建“中華戲劇改進社”,參加演出,交流戲劇藝術。
1928年與梁思成結婚。夫婦一起考察多處古代建築,和詩人徐志摩、作家沈從文、學者金嶽霖都保持了很好的友誼,創作詩歌、小說、散文、話劇劇本等著作多篇,時人稱為“才女”。
-
9 # 老張論歷史
史良(1900—1985),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大律師、著名法學家,中國第一個女部長。是民國十大才女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
-
10 # 木頭娛樂
呂碧城,民國第一才女。她寫詩,不拘泥於情愛,心懷祖國山河。發文,喚醒當時尚未覺醒的女性同胞。她的氣質和才華都讓人折服。
-
11 # 暖哥人生
給我第一印象就是徐靜蕾一直非常喜歡她,性格直爽,可愛迷人,多才多藝,自拍自導許多影視作品,
徐靜蕾,1974年4月16日出生於北京市朝陽區,中國籍影視女演員、導演、教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94年主演電視劇《同桌的你》進入影視圈,1998年參演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1]2003年憑藉電影《我愛你》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女演員獎,憑藉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和《我的美麗鄉愁》分別獲得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和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同年憑藉首導電影《我和爸爸》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處女作獎。2004年憑藉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獲得第52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
2006年1月出任中國獅子聯會“愛心形象大使”。2007年因其書法清冽而又優雅被開發出“方正靜蕾簡體”。[3]2008年創立《開啦》電子雜誌。[4]2010年7月20日執導個人第四部影片《杜拉拉昇職記》,並獲得中國大陸一億的票房,成為大陸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5]2012年11月擔任第四季《中國達人秀》觀察員。[6]2015年徐靜蕾執導的愛情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於2月9日上映。[7]2017年擔任校園科幻題材網劇《同學兩億歲》的監製[8]。,,,,,,,
-
12 # 曉成FF
民國雖然短暫,但在這一時期卻出現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名人,而其中也不乏女性,其中又以四人最為知名,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民國四大才女分別是誰吧。
呂碧城 呂碧城出生官宦世家,父親是進士,曾經做過山西的學政等工作,家裡的條件非常不錯,所以呂碧城從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她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創了好幾個第一,她是第一個女子撰稿人,也是新聞史上的第一個女性編輯,她還是第一個動物保護者……開創性的事蹟很難用一言半語簡單概括。呂碧城一輩子未婚,一九四三年,在香港孤單的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一歲。
蕭紅 蕭紅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裡,因為從小受到的教育,因此她的思想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非常反對舊社會的包辦婚姻,而在她的一生中,一共有過三段感情經歷,但都不是非常順利。感情上的不順並沒有消減她的才華,她寫的《呼蘭河傳》,是公認的在二十世紀非常出彩的一本小說,她還曾經師從魯迅,受到了他的指導。一九四三年,蕭紅被一個庸醫認為是患了喉瘤,因此接受了喉管的手術,結果這次的治療卻使得蕭紅很難進食,身體很快就衰敗下去,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石評梅 石評梅,出生在山西,她家裡有親戚是舉人,受此影響,她從小就讀了很多的書,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字功底,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遊記、小說,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石評梅的作品大多以追求愛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為主題,小說創作以《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為代表。 但一九二八年的時候,石評梅突然發病,她的頭開始劇烈地疼痛,病情一天天加重,很快她就開始昏迷,醫生認為她得了腦炎,沒過多久就去世了,她死的時候剛剛二十六歲。
張愛玲 張愛玲,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一九二九年遷回上海。一九三零年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香港淪陷後,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 一九四二年,張愛玲應《西風》雜誌《我的生活》徵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一九九五年於美國去世。
-
13 # 月夜luck
史良(1900—1985),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大律師、著名法學家,中國第一個女部長。是民國十大才女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民國十大才女之二:盛愛頤盛愛頤(1900年——1983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實業家,是中國第一個涉足娛樂業的女企業家,上海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73065百樂門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交通大學(原南洋公學)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資本家——常州人盛宣懷的七女兒。民國十大才女之三:吳健雄吳健雄(1912年——1997年),江蘇蘇州府太倉縣人,核物理學家,素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曾獲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其丈夫是華裔美國物理學家袁家騮(袁世凱孫子)。吳健雄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學家。民國十大才女之四:陳衡哲陳衡哲(1893年——1976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史學家,中國第一位女教授。民國十大才女之五:蘇雪林蘇雪林(1897年——1999年),浙江溫州府瑞安縣人,作家、文藝批判家。民國十大才女之六:陸小曼陸小曼(1903年-1965年),翻譯家、文學家、畫家,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民國十大才女之七:凌叔華凌叔華(1900年-1990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文學家,畫家。民國十大才女之八:謝婉瑩謝婉瑩(1900年─1999年),福建福州長樂縣人,兒童文學作家、詩人、翻譯家。民國十大才女之九:林徽因林徽因(1904年—1955年),福建省福州閩侯縣人,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學家。民國十大才女第十位:張愛玲張愛玲(1920年—1995年),上海人,作家。張愛玲出生在上海租界,家世顯赫,祖其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型別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與大漢奸胡蘭成交往並姘居,成為一生之歷史汙點。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病逝在美國。享年75歲。
-
14 # 情商第一課
民國期間,除了人們熟知的民國四大美女(陸小曼、林徽因、周璇、阮玲玉)之外,後人還評選出了民國四大才女,其中有人們熟知的蕭紅、張愛玲,但排名第一的是鮮為人知的呂碧城。
她有多厲害呢?
創下了多個“中國第一”: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李清照後第一人;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
23歲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校長,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
第一位系統進行佛經翻譯的中國女性;
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
她曾是《大公報》主筆,與秋瑾並稱為“女子雙俠”,任袁世凱秘書,後下海經商,成為上海灘鉅富。
她有顏值、有膽量、有頭腦、有才華,還有眾多追求者。在文壇、政壇、商界、教育界、媒體圈、宗教圈自在穿梭、聲名顯赫,一時間出現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
然而,因為她的作品多為詩詞、文言文,不如白話文易於流傳,故不被後人熟知。
今天老王與各位分享她開了掛一樣的人生,願大家能從她的故事中,得到些許啟發。
呂碧城出生於1883年,風雨飄零的晚清。
她的父親時任山西學政使,是一個省的最高教育長官,傳說中家裡有藏書三萬卷。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呂碧城自然長成了一個小才女。
5歲那年,其父面對花園中的垂柳,隨口來了句“春風吹楊柳”。小小的碧城聽了,不假思索地接道“秋雨打梧桐”。
12歲時,她填的詞令著名才子樊增祥拍案叫絕:“聰明天賦與聘婷,記取前生琯朗星。”
若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呂碧城想必和同時代大多數女子一般,嫁給一個父母指定的男人,過安穩的一生。
可是,她卻過早地面臨了生活的重創。
1895年,呂碧城的父親溘然離世。
族人一看這個家裡沒有男人,好欺負,於是開始一場爭奪遺產大戰。先是將呂碧城姐妹四人及其母親幽禁起來,後甚至勾結匪人,將呂碧城的母親擄走。
在那個時代,被劫持是一件特別損害名譽的事情。呂碧城想著孤獨的母親時時刻刻都處於煎熬中,內心焦灼難安。她立刻寫信給父親的朋友、學生,苦苦央求救助,才將母親帶離險境。
只是,母親得救了,她自己的婚姻大事卻泡湯了。
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一看這小姑娘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將來一定不服管教。於是提出了退婚。
誰也沒想到,這次退婚以後,呂碧城對婚姻的態度異常謹慎,她不再輕易將自己許諾給任何一個男人。最終一生未嫁。
我想,後來的呂碧城成為女權運動的首倡者與那場綁架案有著極大的關係。
她切身地感受到女子在社會中受到的歧視和傷害,誓與不公正和舊勢力做抗爭。為此,她更加奮發向上,努力讓自己強大到可以改變女子的弱勢地位。
同時,她也積極爭取女子受教育的權利,提出了辦女學的宗旨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還強調要重視母教教育。
她說,中國之所以不強大,就是因為不重視女子教育。有賢女才有賢母,有賢母才有賢子,古往今來,厲害的人都受賜於母教。
其實,呂碧城也是母教的受益者。她的母親有良好的文化修養,能詩會文,親自課女。此外,她還頗有遠見,希望女兒們跟上時代的步伐,接受現代化教育,修煉自己。
因此,呂家四姐妹個個才華橫溢,堪稱女中翹楚,且都將自己的人生獻給了教育事業。
大姐是南京國立女子師範學校的校長;二姐先後任教於北洋、奉天、閩、滬、江蘇、安徽等女子學校,是民國傑出的教育家;四妹任廈門師範學校教師。
可以說,呂碧城大力提倡開辦女學,對中國的進步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民國誕生了這麼多的才女,與此也脫不了關係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種種情形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4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此次走的時間更長,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呂碧城兩度周遊世界,寫了大量描述西方風土人情的詩詞,膾炙人口,傳誦一時。她的詩詞造詣深厚,尤擅填詞,字字珠璣,吟詠自如。傳世著作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於南中國海。其詩曰:“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然也!
與她交往的社會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棄的陰影一直困擾不散,再加上自恃清高,變得孤傲,始終覺得身邊無可匹配之人,所以寧願獨身終老。當友人問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於是,呂碧城雖姿容優雅清麗,但終身未婚。
-
15 # 記憶中的歷史
要問誰是民國第一才女?這個問題不太好準確回答,但是這位奇女子絕對名列前茅。
她是“被時光之河湮沒的一朵奇葩,亦是一個不老的傳奇”。她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說法很多,其中一種說法是呂碧城、石評梅、蕭紅、張愛玲;此外還有林徽因、廬隱、陸小曼、白薇、蘇雪林等人,倒不妨搞個“民國十大才女”的名單來)之一,也有人說她就是“民國第一才女”,還是女詞人中“三百年來第一”、“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第一人”、“北洋女學界的哥倫布”;她又是“呂氏四姐妹”(呂惠如、呂美蓀、呂碧城、呂坤秀)之一和之首,且有人稱她是“風華絕代民國剩女”,獨身終老;她還與秋瑾齊名,號稱“民國南北二女俠”。
她是作家、報人、旅行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既美麗又聰慧,琴棋書畫、詩詞文賦樣樣精通,古典文學造詣冠絕天下,乃近代第一女詞人、女報人;還工書畫、擅琴藝,會說6國語言,包括一口流利的英語。她一直堅持只用文言創作,反對“五四”時期開始的白話文運動。有論者說,以她的藝術感覺和描寫功力,如果能用白話文創作,成就可能超過新文學史上其他任何女性作家。曾是天津《大公報》第一位女編輯、主筆;參與創辦北洋女子公學,出任總教習、監督;擔任袁世凱總統府機要秘書、參政;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參加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倡導動物保護與戒殺,自己晚年也徹底吃素。
呂碧城(1883-1943),原名呂賢錫,號碧城,原籍安徽旌德,生於山西太原,父親呂鳳歧為光緒進士、山西學政,呂碧城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到呂碧城12歲時,其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她的詩詞,不禁拍案叫絕。當有人告訴他這只是一位小姑娘的作品時,他驚訝得簡直不敢相信。
1895年四姐妹的父親呂鳳歧父親去世。由於呂家一門無男,族人便以其無後為由,巧取豪奪,霸佔了財產。與呂碧城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見呂家罹遭變故,亦連忙退婚。家庭破落,她不得不隨同母親、姐妹遠走孃家,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還有一個說法是,當時呂碧城的母親從京城趕回安徽老家處理祖產,族人因覬覦其家產,竟唆使匪徒將呂母劫持。呂碧城在京城聽到訊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於獲得圓滿解決。但此事讓小小年紀的呂碧城顯示出非凡膽識,卻也讓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女子碧城竟能呼風喚雨,非同一般,於是提出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願爭執,答應下來,雙方協議解除婚約。然而在當時女子被退婚是奇恥大辱,呂碧城雖身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對其今後人生產生了一定影響。
1903年春,呂碧城想去天津城內探訪女子學校,被舅父苛責,年輕氣盛的她,一怒之下,毅然“逃登火車”,隻身奔赴天津,一文不名、舉目無親。一個富家女子獨自出門,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舉。好在認識了天津佛照樓旅館的老闆娘,暫得安置。後在友人介紹下,年僅20歲的呂碧城結識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1904年到1908年,呂碧城藉助《大公報》這一陣地,積極為她的興女權、倡導婦女解放而發表大量文章和詩詞,並結識了大批當時的婦女運動領袖人物,與女革命家秋瑾尤其交好。
1904年5月秋瑾從北京來到天津,慕名拜訪呂碧城。兩人此番相會雖不足4天,卻一見如故,情同姊妹,當即訂為文字之交,可以稱得上是兩位新女性間的一段因緣佳話。1907年春,秋瑾主編的《中國女報》在上海創刊,其發刊詞即出於呂碧城之手。7月15日秋瑾在紹興遇難,呂碧城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引起頗大反響。
呂碧城連續發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觀點大膽、言辭犀利,而其詩詞又格律謹嚴、文采斐然,震動京、津兩地,一時間出現“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推崇備至,一時間,京津文壇形成眾星捧月的局面。她以女兒之身,卻性情剛直率真、氣概橫刀立馬,大方地與男人們交遊,唱和詩詞,賞玩琴棋,自由出入男性的社交場所,談笑風生,成為清末社會一道奇談。
她提倡興辦女學,將其提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衝擊積澱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1904年9月,於文壇大展鋒芒、聲譽鵲起的呂碧城,在英斂之的幫助下,得到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天津道尹唐紹儀的支援,認識嚴復、嚴範孫、傅增湘等津門名流,參與創辦並出任中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公立女子學校——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而這一年她還不過21歲。兩年後,該校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學堂,呂碧城任監督(即校長)。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等人都曾在這裡親聆呂碧城授課。
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亡故,一大批人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國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辦才好。這時卻有人填了一闋《百字令》:“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眉。遮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並題慈禧的畫像登在報上,痛斥慈禧,說她在主朝的近半個世紀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塗,把中國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帝國主義國家,她到陰曹地府,一定怕和漢高祖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見面。這使清政府十分惱火,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這首引起轟動的詞作者就是當時年輕的呂碧城。
1912年,袁世凱在京登上民國總統寶座。呂碧城憑藉與袁的舊交,出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政治抱負,但是黑暗的官場讓她覺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凱蓄謀稱帝野心昭昭時,呂碧城毅然辭官離京南下,移居上海。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財富。可見她不只是才學過人,同時也有非凡的經濟頭腦。同時加入由柳亞子創辦的著名詩歌社團——南社,與汪精衛等人都有往來。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種種情形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4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此次走的時間更長,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呂碧城兩度周遊世界,寫了大量描述西方風土人情的詩詞,膾炙人口,傳誦一時。她的詩詞造詣深厚,尤擅填詞,字字珠璣,吟詠自如。傳世著作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
1928年,她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決計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在日內瓦斷葷。1929年5月,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邀請,赴維也納參加大會,並盛裝登臺作了精彩絕倫的演講,與會代表驚歎不已。在遊歷的過程中,她不管走到哪裡,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認為自己在代表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要讓世人領略中國女性的風采。此後又她周遊列國,宣講動物保護的理念,成為這一組織中最出色的宣傳員。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寶蓮。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於南中國海。其詩曰:“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然也!
與她交往的社會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棄的陰影一直困擾不散,再加上自恃清高,變得孤傲,始終覺得身邊無可匹配之人,所以寧願獨身終老。當友人問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於是,呂碧城雖姿容優雅清麗,但終身未婚。
-
16 #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民國時期湧現出了不少的才女,林徽因,張愛玲,冰心,陸小曼,史良,蕭紅等等,我認為第一位當屬林徽因。
林徽音(1904年一1955年)是我國著名建築家,詩人,散文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的侄女。
大家普遍熟知的《你是人間月天》,“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這首詩究竟是寫給誰的,一直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寫給林徽因與梁啟超的兒子梁叢誡的,有人說是懷念徐志摩的,清明節正好在四月份,也有人說是寫給自己的丈夫梁思成的,因為梁思成的生日在四月份裡,1901年的4月。這首詩每當讀起來,就呈現出美妙的畫卷,伴隨著音樂徐徐開啟。
林徽因是中國國徽設計者,同丈夫梁思成一起完成了《中國建築史》,同時也是東北大學黑山白水的校徽設計者和八寶山公墓主體格局的設計者,為我國古建築的保護和傳承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人們也一直津津樂道,林徽因隨父親林長民出國讀書時,已與梁啟超先生約定,把女兒許配給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但在留學期間,認識了徐志摩,於是,徐志摩對她進行了瘋狂的追求,當時,徐志摩與林長覺是一對忘年交,也是“好基友”,兩人經常扮做已婚男女寫信,玩婚外情遊戲。為追求林徽因,俆志摩與張幼儀離了婚。但林徽因最終還是嫁給了梁思成。與俆志摩一樣遺憾的還有金嶽霖,梁思成一度想成了林徽因與金嶽霖,最終金嶽霖退出,終生未娶,三人成了非好的朋友。為什麼他們三人都愛林徽因,因為林徽因有才華,知書達理,品德高尚,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的時候,有不少文人成為漢奸,而林徽因選擇了與梁思成一起過流亡的生活。
-
17 # 綠野之狼CC
林徽因的一生,作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有引以為傲的建築事業,作為胡適口中讚譽的中國第一才女,有羨煞旁人的文藝才情,作為兒女眼中溫婉的母親,有圓滿的家庭生活。有初戀徐志摩的追逐,有藍顏金嶽霖的守候,有丈夫梁思成的包容!也許,再過一百年,林徽因仍然是女人圈裡最大的人生贏家。
-
18 # 一枚歡樂馬
在民國眾多才女中,有四位最著名,即呂碧城、石評梅、蕭紅、張愛玲,她們向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四位之中,呂碧城排名第一,有民國第一才女之稱。顯然,她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如張愛玲和蕭紅,為何排名第一?至少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她出生得最早,即便年齡排第二的石評梅比她還小19歲。也就是說,當呂碧城38歲已經名動天下,仍不滿足,慨然赴美留學之時,石評梅才是19歲的青年,蕭紅才是10歲的少年,而張愛玲還是1歲的娃娃。
但是,呂碧城的“第一”並非僅是年齡成就的(這只是一個因素),而是因為她確實是最有才的。所謂才華,誰說非得是在文學上呢?她做為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並非浪得虛名,綜其一生,她共創下了5個第一,並且成為鉅富,自己還建了豪宅,但就是這樣一位才貌俱佳的驚世奇女,卻終身不嫁,而且最終還皈依了佛門。那麼呂碧城究竟創下了哪5項第一?為何終身不嫁且皈依佛門?本期分解。
(一)出身名門卻少年坎坷的才女
呂碧城,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生於安徽旌德的一個書香門第。
呂碧城的父親呂鳳岐是進士出身,後因鄙視官場的黑暗和腐敗而退出仕途。在父親的精心培養下,聰慧的她自小就文采出眾,她5歲能詩,而且個性張揚,美貌如花,很早就知名鄉里。
但同那個時代所有的女孩一樣,呂碧城也有自己的無奈。她在10歲時,便由父母做主同一個門當戶對的汪姓少年訂婚。然不幸的是,在她12歲那年,父親在一次登山時,不慎跌成重傷,不久去世。自此,呂家陷入困境。呂家只有四個女孩,沒有男丁,受人欺負,族人便欲霸佔她家的財產。其母嚴氏不從,族人竟唆使土匪綁架了她的母親。
面對如此重創,呂碧城沒有退卻,小小年紀的她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經波折,終於救出了母親。此舉讓族人對她另眼相看。
但此事卻也給她帶來了“恥辱”,就是遭到了與之訂婚的汪家的退婚。理由竟是,呂碧城小小年紀竟如此霸道,誰敢娶這樣的“悍婦”為妻?當時的女孩沒有過門就被對方退婚的都被視為異類。無奈之下,母親答應同對方解除婚約。
自此,呂碧城不得不隨同母親離鄉投親。當時母親帶著四個尚未成年的女兒投奔到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家。
但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呂家又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1902年的一天,在呂碧城和大姐、二姐都不在家時,她的母親和小妹呂坤秀兩人再度被綁架。原因竟是,有親戚對她們長期住在孃家感到不滿,便勾結匪徒將她們母女劫持了。呂碧城和大姐呂惠如再次救母,她們找到父親生前好友,時任江寧布政使的樊增祥。在姐妹倆的懇求下,樊增祥星夜傳信鄰省,隔江派兵營救。幸虧救兵及時趕到,才將剛剛吞下毒藥準備自盡的母親和妹妹救活。
這件事在呂碧城的心中又留下一道深刻的傷痕和驚醒:軟弱,必定受人欺負!要想在這個世界上安全地活下去,有尊嚴地活著,必須讓自己強大,尤其是女人,必須要自立自強!
(二)中國第一位女撰稿人和第一位女編輯
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招天津教育家傅增湘興辦天津女子學堂。訊息傳來,呂碧城心中一陣激動,她要去求學。當時,已經在塘沽的舅舅家呆了6年,20歲的呂碧城早已出落成一朵花一樣美麗的大姑娘了。在那封建意識濃厚的時代,她的舅舅當然不允許她出去,還罵她不守婦道。
但是不想苟且度日的她一旦下定決心,誰也阻擋不了!於是在一個夜晚,她慨然逃出了舅舅的家門,踏上了通往天津的火車。
當時她由於走得太急,不但沒有拿旅費,連行裝都沒有收拾,純粹是一條光棍出行,可謂決絕。就如著名的“娜拉出走”一樣,在當時也是驚世駭俗。
然而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一個現實的問題也照樣出現在呂碧城身上。幾乎身無分文的她蜷縮在火車上,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憂懼之中。此時她遇到了一個好心的老太太,她是天津著名的佛照樓旅館的老闆娘。在老闆娘的幫助下,呂碧城順利到達天津,並在老太太家住了下來。
此後,屬於呂碧城的傳奇開始了。當她得知舅父單位的方秘書的夫人住在《大公報》社時,她便給方太太寫了封求助的長信。此信正巧被《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看到,他不僅為呂碧城的遭遇所同情,尤為她的文采所打動:真乃奇女也!於是他親自到呂碧城的住處,拜訪這位奇女子。他見到相貌美麗才華橫溢的呂碧城之後,問明瞭情由,對她的膽識極為欣賞,於是就邀她到報館內居住,並聘其為《大公報》編輯。
就這樣,呂碧城成了《大公報》的第一位女編輯,也無意間創了一個記錄,也成為中國新聞史上的第一位女編輯。
呂碧城到《大公報》任職後,在報端屢屢發表詩詞作品,其超凡的文采,頗受詩詞界前輩的讚許。她又連續在報上撰寫了多篇宣傳女子解放與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在這些文章中,她精闢地提出“民者,國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等觀點,並指出,“君之於民、男之於女,有如輔車唇齒之相依。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國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
同時呂碧城還呼籲:提倡女子教育,使舊禮教桎梏下的女子成為“對於國不失為完全之國民”、“對於家不失為完全之個人”的新女性,最終“使四百兆人合為一大群,合力以爭於列強”。
這些觀點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在當時簡直振聾發聵,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她在詩文中流露出的遠見、膽識和氣魄,被人們大為讚賞。一時間,出現了“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從此,呂碧城在文壇上聲名鵲起,步入輝煌的人生之路。
呂碧城在《大公報》任編輯,又親自撰稿,這樣她又創下了第二個記錄,成為中國新聞界第一個女子撰稿人。
為此呂碧城也成為中國最早的提倡女權的婦女領袖之一,以至於當時已經遠近聞名的“鑑湖女俠”秋瑾也慕名前來拜訪她。
1904年5月,秋瑾從北京來到天津,兩人相見恨晚,相互欣賞,成為至交。本來秋瑾當時也以“碧城”為號,她見到呂碧城後,直接把此號放棄,讓對方獨享“碧城”這個名號。一時間,二人並稱“雙俠”,被傳位佳話。
此後,秋瑾去日本從事革命活動,而呂碧城“持世界之人,同情於政體改革”,繼續留在國內辦報,以“文字之役”,與秋瑾遙相呼應。1907年春,秋瑾主編的《中國女報》在上海創刊,其發刊詞即出於呂碧城之手。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遇難,無人敢為其收屍,中國報館“皆失聲”,呂碧城設法找人將其遺體找回掩埋,又在靈前祭奠。之後,她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等地的報紙上,引起很大反響。
(三)中國第一位女校長
呂碧城的可貴之處在於,她不僅是說說而已,還要付諸行動。她除了在《大公報》上積極宣揚女權,還為籌辦女子學校積極奔走。
她活躍於天津的文化界,在大公報社長英斂之的幫助下,結識了嚴修、傅增湘、唐紹儀等社會名流,以求他們支援辦學。
1904年9月,終於在天津道尹唐紹儀等的大力贊助下,“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呂碧城擔任總教習,負責全校事務,兼任國文教習。1906年春天,北洋女子公學改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呂碧城在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上,提出了讓學生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
呂碧城執掌女子學校總教習一事,在社會上曾轟動一時。後來任總統府秘書的沈祖憲,曾稱呂碧城為“北洋女學界的哥倫布”,讚賞其“功績名譽,百口皆碑”。
1908年,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又招完全科,學制四年。同年夏,由傅增湘提名,呂碧城出任該校監督(即校長),為歷史上中國女性任此高階職務的第一人。也就是說,呂碧城又創了第三個記錄,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校長。
呂碧城在這所當時女子的最高學府,從教習到校長,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傑出的女革命家、教育家、藝術家等,如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鄧穎超等。
(四)中國第一位總統女機要秘書
1912年之後,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總統,呂碧城憑藉與袁世凱的舊交,出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這時,呂碧城又創下了第四個記錄,成為中國史上第一位總統女機要秘書,也是民國女子任此高職的第一人。
呂碧城從文化界,躍入政界,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負,為國家和民族建功立業之時,卻發現當時的政界、官場的黑暗和腐敗,令她心灰意冷。到1915年,袁世凱更是野心勃勃要稱帝,開歷史倒車,於是呂碧城毅然辭職離京,脫離仕途。
此時她居住在上海的母親病逝,她便立即回到上海。這次回來後,她再次展現了一個女強人的無窮魅力。她居然下海從商,購買了數萬元“署券”。幾年後,這些署券使她獲得了大筆資金,於是她又開闢了茶葉生意,將家鄉徽州的茶葉賣給俄國人。不久,她就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富婆。然後她在上海靜安寺路自建了一棟豪華別墅,令上海灘所有人驚羨不已。
那年北方發生洪澇災害,無數生命被大水吞噬著,呂碧城聽說後,立即成立了“京直水災女子義賑會”,奔走各界籌集善款,自己也捐出了10萬大洋。
(五)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
傳奇仍在繼續。成為鉅富的呂碧城才三十多歲,她還有更多的路要走。
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呂碧城已經不滿足於在國內的發展,她要出去看世界。1918年,35歲的呂碧城終於踏上美國的土地,到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專業,同時她還兼任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之景象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大開眼界。
呂碧城在美國四年,大學畢業後回國。不久她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洲,此次她走了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呂碧城兩度周遊世界,寫了大量描述西方風土人情的文章和詩詞,被傳誦一時。
有次呂碧城在《泰晤士報》上,看到了一則關於“皇家禁止虐待牲畜會”的文章,對她觸動很大。自此她有了“眾生平等”的理念。
後來她在瑞士山間的一次旅行時,曾經救活一隻螞蟻。
1928年,她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還決計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她在瑞士日內瓦宣佈戒掉肉食,從此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1929年5月,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赴維也納參加大會,並盛裝登臺作了演講。此後,她周遊列國,宣講動物保護的理念,成為一名出色的宣傳員。她從而被稱為中國史上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這是她創下的第5個第一。
(六)三百年來最後一個女詞人
做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呂碧城,她的文才也是頗為驚豔的,她之所以在文學上不被大家所熟知,是因為她當時不提倡白話文,在以奉白話文為圭臬的新文化運動中,她當然不被人重視。
前面說過,呂碧城自小文采就十分出眾,尤善詩詞。5歲那年,她與父親在花園散步,父親看到池塘邊的柳樹在風中搖曳,隨口說道:“春風吹楊柳。”話音剛落,呂碧城便接了一句“秋雨打梧桐”。那個年代,5歲的娃娃,大多數還連話都說不真,她就能對出如此詩意的句子,令父親大為驚喜。
呂碧城不僅寫出了不少震驚文壇的關於女權的文章,在詩詞創作上,成就也極高。她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一定水準,而且“能治印,並嫻音律”,可謂一位全才。當時以文才著稱的樊增祥(曾救過呂碧城的母親和妹妹)讀了12歲的呂碧城的詩詞,當他見到“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時,不僅拍案叫絕。
詩人柳亞子稱她“足以擔當女詩人而無愧”;著名詩詞學家龍榆生稱譽她是“鳳毛麟角之才女”,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八)拒絕愛情皈依佛門
那麼如此優秀的才女、美女、奇女,還是富婆的呂碧城為何終身不嫁呢?為何還皈依佛門呢?
其實像呂碧城這樣才貌俱佳的女子向來是不乏追求者的。第一位傾慕她的人就是她的“伯樂”,即《大公報》的社長英斂之。他與呂碧城相識後,就為其美麗和才華所傾倒。但因她的妻子暗自傷心悲痛,幾欲離家出走。最後,英斂之“發乎情,止乎禮”,以君子之風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呂碧城也不忍心破壞對方的家庭,所以也表現得很理智,雙方成了君子之交。
後來,呂碧城還和英斂之發生了嚴重分歧。一是,英斂之屬於滿族人,不贊成推翻清政府,提倡溫和的改良變法;而呂碧城則堅決主張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國家;二是在對於袁世凱的態度上。英斂之受康梁變法影響很大,對破壞戊戌變法的袁世凱極為痛恨;而呂碧城卻對袁世凱興辦女學等舉動,頗有好感,很欣賞袁的膽識和才幹,她也因此與袁越走越近,直至出任他的總統府機要秘書。
由於對袁世凱的接近,為袁世凱效力,她也招來了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的愛慕。
當時秋瑾被俘,官府抄檢她的住處時,發現了她與呂碧城來往的書信,又因呂碧城曾經在秋瑾所辦的女報上發表文章,於是欲派人抓捕她。
但是,官府抓捕呂碧城的公文,恰巧落在了當時任清廷法務部員外郎的袁克文手上。袁克文讀過呂碧城的文章,也早已仰慕其才貌,所以慨然出手相救。他立即將此事告訴了父親袁世凱。在袁世凱的干預下,呂碧城沒有獲罪。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袁克文又向父親建議,聘請呂碧城出任女官,可以自由出入新華宮。袁克文由此與呂碧城過從漸密。袁與友人在北海舉行詩會,呂碧城也經常參加,與之詩詞唱和,結伴出遊。但袁克文也知呂碧城不是凡俗女子,而且比他大8歲,所以雖對她心生愛戀,但也不敢過分表示,只是對她敬愛有加。當然,呂碧城更加理智,她認為,袁克文不屬於她,他只是一個紈絝子弟,“只許在歡場中偎紅依翠耳”,從而把袁克文“淘汰出局”。
呂碧城在與她交往的社會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除袁克文外,還有著名詩人易實甫、李鴻章之子李經羲等,但她在婚姻一事上,卻十分謹慎。她自恃清高,始終沒有真正愛上一個人。
在當時,她看中的男人僅三個。第一個是梁啟超,可他已經成家;第二個是汪精衛,可惜太年輕,她想找年齡大一點的;第三個是國會議員汪榮寶,但他也已經結婚。
寧缺毋濫。呂碧城的老師嚴復也曾說她:“過於孤高,不放一人在眼裡。”那只有獨身了。所以她說自己“只有以文學自娛耳”。
後來她遊歷歐洲,又成了動物保護主義者,素食主人者,不殺生,不近男女之事,不談情,也就離佛門不遠了。
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法號“曼智”。在以後的歲月,她吃齋唸佛,翻譯佛經,在《大悲咒》的旋律裡走向人生的終點。
1943年1月24日,佛門弟子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升入極樂世界,享年61歲。她遺囑不留屍骨,將骨灰撒向南海。
一代才女呂碧城,活著,不虛此生;死後,也有歸宿。高人也!
-
19 # 厚積齋書法
林微因,畢竟她是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的開拓者,也有一些代表作。還有一些詩作流傳。與梁思成在中國的建築學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
20 # 中老年講壇
呂碧城(1883-1943)
原名呂賢錫,號碧城,原籍安徽旌德,生於山西太原,父親呂鳳歧為光緒進士、山西學政,呂碧城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到呂碧城12歲時,其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她的詩詞,不禁拍案叫絕。當有人告訴他這只是一位小姑娘的作品時,他驚訝得簡直不敢相信。
1895年四姐妹的父親呂鳳歧父親去世。由於呂家一門無男,族人便以其無後為由,巧取豪奪,霸佔了財產。與呂碧城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見呂家罹遭變故,亦連忙退婚。家庭破落,她不得不隨同母親、姐妹遠走孃家,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還有一個說法是,當時呂碧城的母親從京城趕回安徽老家處理祖產,族人因覬覦其家產,竟唆使匪徒將呂母劫持。呂碧城在京城聽到訊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於獲得圓滿解決。但此事讓小小年紀的呂碧城顯示出非凡膽識,卻也讓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女子碧城竟能呼風喚雨,非同一般,於是提出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願爭執,答應下來,雙方協議解除婚約。然而在當時女子被退婚是奇恥大辱,呂碧城雖身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對其今後人生產生了一定影響。
1903年春,呂碧城想去天津城內探訪女子學校,被舅父苛責,年輕氣盛的她,一怒之下,毅然“逃登火車”,隻身奔赴天津,一文不名、舉目無親。一個富家女子獨自出門,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舉。好在認識了天津佛照樓旅館的老闆娘,暫得安置。後在友人介紹下,年僅20歲的呂碧城結識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1904年到1908年,呂碧城藉助《大公報》這一陣地,積極為她的興女權、倡導婦女解放而發表大量文章和詩詞,並結識了大批當時的婦女運動領袖人物,與女革命家秋瑾尤其交好。
1904年5月秋瑾從北京來到天津,慕名拜訪呂碧城。兩人此番相會雖不足4天,卻一見如故,情同姊妹,當即訂為文字之交,可以稱得上是兩位新女性間的一段因緣佳話。1907年春,秋瑾主編的《中國女報》在上海創刊,其發刊詞即出於呂碧城之手。7月15日秋瑾在紹興遇難,呂碧城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引起頗大反響。
呂碧城連續發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觀點大膽、言辭犀利,而其詩詞又格律謹嚴、文采斐然,震動京、津兩地,一時間出現“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推崇備至,一時間,京津文壇形成眾星捧月的局面。她以女兒之身,卻性情剛直率真、氣概橫刀立馬,大方地與男人們交遊,唱和詩詞,賞玩琴棋,自由出入男性的社交場所,談笑風生,成為清末社會一道奇談。
她提倡興辦女學,將其提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衝擊積澱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1904年9月,於文壇大展鋒芒、聲譽鵲起的呂碧城,在英斂之的幫助下,得到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天津道尹唐紹儀的支援,認識嚴復、嚴範孫、傅增湘等津門名流,參與創辦並出任中國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公立女子學校——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而這一年她還不過21歲。兩年後,該校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學堂,呂碧城任監督(即校長)。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等人都曾在這裡親聆呂碧城授課。
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亡故,一大批人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國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辦才好。這時卻有人填了一闋《百字令》:“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眉。遮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並題慈禧的畫像登在報上,痛斥慈禧,說她在主朝的近半個世紀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塗,把中國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帝國主義國家,她到陰曹地府,一定怕和漢高祖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見面。這使清政府十分惱火,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這首引起轟動的詞作者就是當時年輕的呂碧城。
1912年,袁世凱在京登上民國總統寶座。呂碧城憑藉與袁的舊交,出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政治抱負,但是黑暗的官場讓她覺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凱蓄謀稱帝野心昭昭時,呂碧城毅然辭官離京南下,移居上海。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財富。可見她不只是才學過人,同時也有非凡的經濟頭腦。同時加入由柳亞子創辦的著名詩歌社團——南社,與汪精衛等人都有往來。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種種情形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4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此次走的時間更長,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呂碧城兩度周遊世界,寫了大量描述西方風土人情的詩詞,膾炙人口,傳誦一時。她的詩詞造詣深厚,尤擅填詞,字字珠璣,吟詠自如。傳世著作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
1928年,她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決計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在日內瓦斷葷。1929年5月,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邀請,赴維也納參加大會,並盛裝登臺作了精彩絕倫的演講,與會代表驚歎不已。在遊歷的過程中,她不管走到哪裡,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認為自己在代表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要讓世人領略中國女性的風采。此後又她周遊列國,宣講動物保護的理念,成為這一組織中最出色的宣傳員。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寶蓮。
1943年1月24日,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於南中國海。其詩曰:“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只此回。”然也!
與她交往的社會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棄的陰影一直困擾不散,再加上自恃清高,變得孤傲,始終覺得身邊無可匹配之人,所以寧願獨身終老。當友人問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於是,呂碧城雖姿容優雅清麗,但終身未婚。
回覆列表
史良(1900—1985),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大律師、著名法學家,中國第一個女部長。是民國十大才女中領導職務最高的女性。
民國十大才女之二:盛愛頤
盛愛頤(1900年——1983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實業家,是中國第一個涉足娛樂業的女企業家,上海百樂門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交通大學(原南洋公學)校董,是上海最大的資本家——常州人盛宣懷的七女兒。
民國十大才女之三:吳健雄
吳健雄(1912年——1997年),江蘇蘇州府太倉縣人,核物理學家,素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曾獲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其丈夫是華裔美國物理學家袁家騮(袁世凱孫子)。吳健雄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學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四:陳衡哲
陳衡哲(1893年——1976年),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史學家,中國第一位女教授。
民國十大才女之五:蘇雪林
蘇雪林(1897年——1999年),浙江溫州府瑞安縣人,作家、文藝批判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六:陸小曼
陸小曼(1903年-1965年),翻譯家、文學家、畫家,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民國十大才女之七:凌叔華
凌叔華(1900年-1990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文學家,畫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八:謝婉瑩
謝婉瑩(1900年─1999年),福建福州長樂縣人,兒童文學作家、詩人、翻譯家。
民國十大才女之九: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福建省福州閩侯縣人,是中國第一個女建築學家。
民國十大才女第十位:張愛玲
張愛玲(1920年—1995年),上海人,作家。
張愛玲出生在上海租界,家世顯赫,祖其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型別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張愛玲與大漢奸胡蘭成交往並姘居,成為一生之歷史汙點。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病逝在美國。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