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人自悅
-
2 # 漁徒
臺釣時怎樣判斷鉤上剩餘餌料的多少?能透過漂目變化嗎?
很高來為你回答這個問題,臺釣是透過餌料的霧化來誘魚的,拋餌入水後怎麼樣判斷鉤上剩餘。可以透過以下兩種方法來推斷和估算。
一、釣半水、釣靈
釣半水,釣靈敏。可以透過餌料入水霧化後逐漸變輕,漂目也隨之上漲,直到漲到所設定的調目,餌料化完。
二、釣頓,雙鉤躺底
這樣可以將你釣餌掛鉤放在水中,也可在開餌盤裡放點水,將餌料放入盤中。這樣就可以直觀的看到餌料的霧化時。方便我們估算水下餌料剩餘。
-
3 # 坐觀山水靜享魚樂
臺釣,又叫懸墜釣,指的是餌料和鉛墜在垂釣中是懸浮(離底)或者是觸底。而當餌料在垂釣過程中霧化完了,浮漂的釣目會變回到原來的調目嗎?這不一定。根據垂釣時的調漂而定。餌料霧化完後,能不能回到開始的調目,我們從以下幾點去判斷。
首先要看怎麼調的漂,雙鉤在水裡的狀態。比如釣浮和釣下鉤觸底,上鉤懸浮時。帶鉤半水調5目(5目漂尾出水面),這時候鉛墜,8字環,雙鉤,線組的重量與浮漂的浮力平衡。而雙鉤是離底的。這時候上餌料垂釣,如果一顆餌料重量壓兩目,兩餌一共就壓沉4目,調的5目。那麼這時候水面只剩1目。在垂釣的時候餌料的霧化。重量慢慢的減少,這時候浮漂開始慢慢的上升,根據餌料的霧化多少,決定漂浮上升的目數,如果餌料在垂釣中霧化一半,而全部壓沉的是4目,這時候已經霧化了一半,那麼就是剩下了兩目的重量,這時候浮漂在原來的1目上加2目,也就是水面上是3目。當垂釣中餌料霧化完了。鉤上無餌,餌料4目重量沒有了,這時候浮漂回到原來的調目5目。5目漂尾出水面,說明餌料霧化完,可以起竿換餌料了。
在垂釣中,我們不一定是釣浮。很多時候命底,在釣底的時候,餌料霧化完又是什麼狀況呢?以半水調5目釣一目,空鉤半水調5目(5目漂尾出水面),再上鉤掛鉛皮找底。把浮漂向上推,直到出水面一目。這時候已經調好,(注意上鉤掛鉛皮找底,上鉤與浮漂尾一目為釣位水深)。如果餌料一顆重量可以壓沉兩目。上餌垂釣。由於調的5目,單餌壓兩目,雙餌為4目,這時候水面出現一目。當垂釣中上鉤餌料霧化完,浮漂上升一顆餌料重量2目,加上釣1目,這時候水面3目。由於下鉤躺底,餌料霧化完不會出現升目。
注意的是上鉤掛鉛皮找底,這就是釣位水深。
在垂釣時,有時候雙鉤躺底,鉛觸底。這時候垂釣是怎麼變化的。比如在調平水,調一二目,或者是調三目釣三目。這時候雙鉤在水裡躺底。像這麼調漂,垂釣的餌料重量與浮漂的浮力關係不大,就是餌料霧化完了,浮漂也不會上升。餌料霧化完,還是釣目的狀態。因為調低釣高,雙鉤已經躺底,鉤上的餌料重量與浮漂的浮為沒有關係。
總之,在垂中,調高釣底(餌料觸底或者是懸浮時),餌料的重量才牽扯到浮漂的浮力。當餌料的霧化後,浮漂才會回到調目。回升的目數與餌料的重量有關,餌料壓幾目,霧化完後就上升幾目。
如果是釣頓,調低釣高,這時候雙鉤躺底,餌料的重量牽扯不到浮漂。餌料霧化完,浮漂也不會有升高的變化。
-
4 # 草哥釣魚
基本可以的!
在初期調漂時,我們先空鉤調出自己想要的目數,然後掛上自己做的餌料。調漂時,儘量調高目,假設調10目。先掛上一顆餌料,看看魚漂下沉幾目,假如是3目,再掛一顆,假設下成了6目,那麼基本上你餌料壓漂為6——7目。這裡注意,搓出來的餌團一定要大小均勻,才能跟上你垂釣時,對餌料剩餘量的判斷。
-
5 # 愛釣魚的鋼結構小夥
你好!臺釣判斷餌料餌料剩餘量,無非透過下面幾個方面。
1.透過釣高目釣低目來判斷。比如帶鉤調漂調10目掛餌釣兩目時,餌料化開釣目逐漸升高,直至升到10目餌料剩餘量為零。
2.透過餌料化開的時間來判斷。用正常掛鉤大小餌料放入水中計時,多長時間完全化完,以此判斷餌料剩餘量。不過比方法需要根據魚情水情的綜合判斷,需要釣魚經驗較高。比如小魚鬧鉤時,餌料能堅持多久,流水時餌料能堅持久。這些經驗不是能透過文章寫出的,要實際去操作才能知道。
3.用不霧化的餌料或者固體餌料。這類餌料只要魚不吃或者不提竿餌料就不會少。這種餌料主要釣體型大的魚或者小魚鬧鉤厲害的水域。
4.補充點“釣魚是個系統工程,咱們不要只關注一點,餌料殘留的大小,餌料狀態,是不是要打頻率都是要靠自己的經驗。別人的經驗只能借鑑,不能作為自己的經驗。”
-
6 # 眼鏡哥說魚
餌團剩餘量的判斷對於很多臺釣初學者來說都是很頭疼的問題,但是對於有經驗的釣魚人來說完全就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是因為二者垂釣習慣和垂釣方式截然不同。
想要透過浮漂的釣目升高來判斷鉤上是否還有剩餘的餌料,前提是餌團完全霧化之後浮漂的釣目必須升高,但是調釣方法不同以及魚鉤的重量不同,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當鉤無餌之後,浮漂的釣目不一定會升高,因此不能完全依據釣目是否升高來判斷鉤上是否還有剩餘的餌料。
調釣方法不同產生的差異以帶雙鉤不掛餌調漂為例,當調目大於釣目時,鉤上無餌後釣目會升高,例如調3釣2、調4釣2等等,此時可以根據浮漂釣目是否升高來判斷餌團的剩餘量。
當調目等於或小於釣目時,鉤上無餌後釣目不會升高,例如調平水釣2目、調2釣3等等,此時就不能依靠浮漂釣目升高來判斷餌團的剩餘量。
判斷餌團剩餘量的常用方法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當我們調高釣低時,可以透過釣目升高來判斷出鉤上是否還有剩餘的餌料,但是調高釣低並不是一種萬能的調釣方法,在很多特定的魚情之下必須採用減小調目或增大釣目,此時就只能根據餌團的霧化速度來進行估算。
把餌料開制好之後,可以搓出一兩個餌團扔在裝滿水的餌盆中,然後透過肉眼觀察來計算餌團完全霧化完所需要的時間,在垂釣的過程中就能夠根據計算所得的時間來進行換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垂釣時餌團的霧化速度會比計算速度更快,因為餌團到底之後很可能會有小雜魚鬧窩,小雜魚的數量越多,餌團霧化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必須在估算時間達到之前換餌。
垂釣小魚需要高頻率換餌關注如何判斷餌團剩餘量問題的多半是釣魚初學者,因為他們會普遍採用換餌頻率極慢的垂釣方式,也就是不見魚咬鉤堅決不抬竿換餌,不等餌團霧化完堅決不抬竿換餌,其實這種垂釣方式只適合垂釣大魚,在垂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種時,有經驗的釣魚人都會採用高頻率換餌的垂釣方式,這樣一來就完全不用理會餌團霧化速度快慢。
高頻率換餌誘魚效果更好垂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種對做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千萬不要認為一次性把大量的窩料投入到水中,然後等著鯽魚咬鉤就行。少量多次補窩誘魚效果會更好,因為餌料和窩料源源不斷的從水面掉落下來能夠更好的吸引鯽魚的注意力。
高頻率換餌能刺激魚吞餌有大量實驗都證明具有動態效果的食物更容易激發出魚的進食慾望,在垂釣鯽魚時,如果加快換餌頻率,甚至能夠吸引鯽魚離底接餌,這就足以證明高頻率換餌的優勢。當鯽魚聚集在窩點裡之後,高頻率換餌能夠呈現出不斷有餌團掉落到窩點中的狀態,不需要太長時間,鯽魚就會發現這一規律,逐漸開始追逐掉落下來的餌團。這樣一來垂釣效率就能夠大幅提高,幾乎每一次拋竿換餌之後都不用等餌團落到水底便會有鯽魚離底接餌。
高頻率換餌留魚效果更好釣魚初學者在垂釣鯽魚時總是釣得不多,即便遇到了魚口較快的情況也無法持續長時間連竿上魚,這就是因為換餌頻率太慢。由於換餌頻率太慢,所以窩點中沉積的餌料和窩料較少,即便只有少量的鯽魚進窩也會很快把餌料吃光,窩點裡沒有了食物鯽魚自然就會離開。只有高頻率換餌,避免鯽魚把餌料全部吃光,才能把魚留在窩點裡。
垂釣大魚可使用不霧化的餌料高頻率換餌的釣法適合垂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種,在垂釣大體型魚種時就必須將換餌頻率減慢,此時除了可以事先計算餌團的霧化時間之外,還可以採用更簡便的方法,那就是使用完全不霧化的餌料或者是霧化極慢的餌料。
在垂釣大體型的青魚時經常使用螺螄作為釣餌,這樣的餌料在沒有魚吞食的情況下會一直存在,所以完全不用理會餌料霧化時間的問題。在垂釣鯉魚和草魚時也經常使用不霧化的餌料,例如麥粒、玉米粒等等,這些餌料在水中也能夠長時間存在。
-
7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當滿足一定條件時,釣魚人是可以透過浮漂釣目的變化來判斷魚鉤上還有沒有餌,甚至具體到餌料的量。理論上,這是完全可行的,但這個操作的實用意義有待商榷,我個人覺得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這麼說?下面就談談我的理解。
透過釣目判斷餌料殘留的條件釣目的變化,也就表示線組的狀態發生變化,最多的是魚口的產生,魚拉動鉤餌,打破線組的平衡所致。如果沒有魚咬鉤,單單魚鉤上餌料的掉落就能使釣目發生變化,那肯定需要一個條件,就是餌料的重量參與到線組在水中的平衡。這樣,餌團的重量減輕,平衡就被打破,釣目就會發生改變,假如釣的是跑鉛或者子線已經嚴重彎曲,那餌料在與不在是沒有區別的。
當然,餌料的參與有部分與全部兩種。全部參與,就相當於釣浮,兩個餌料的重量全部由線組承擔,這樣透過浮力的計算,在靜水中基本能做到對鉤上的餌料殘留了如指掌。如果是部分參與,那也就只能部分了解餌料的變化,而且判斷起來較為複雜。很好理解,比如餌料比重很大,就算餌料一半的重量也能將鉤壓在底(將調目壓成釣目),那餌團大小脫落至原來一半以前,浮漂的釣目是不變的,這一部分餌團的改變就不能透過釣目的變化來判斷。
透過釣目判斷餌料殘留的實用意義我認為這個操作過程,絕大多數時候是沒有實用意義或者說意義不大,原因有二。
除了釣浮,很難辦到,野釣當中,專門釣浮的情況不是很多,估計五分之一都不足,多數釣魚人都是釣底,主攻鯽鯉這類底層魚。而既然是釣底,那餌料的重量肯定就是部分或大部分由底托住,按上面條件中所述,是不能精細地去掌握的。
除了特殊情形(釣鰱),臺釣的每一竿不應該等到餌料脫落掉才提竿,隨隨便便的一款鯽魚餌,即使不進行任何揉打,持鉤時間都能達到四五分鐘,如果有拉絲成份,或捻打過,遠遠超過這個時間。如果每一竿都等到這麼長時間才揚竿,那臺釣的一個重要引數——頻率,基本沒有了,除非是守巨物,有重窩存在,否則肯定是釣不好魚的。可是守巨物的餌料,釣魚人都懂,持鉤時候都會很長。
少數時候,這種透過釣目判斷餌料殘留量,是有用的,主要是釣浮,最典型的就是浮釣鰱鱅。一般鰱鱅餌料的持鉤時間都短,就算後期需要稍稍守釣一下,兩分鐘的時間也已經足夠。浮釣鰱鱅時與其說是透過釣目判斷餌料殘留量還不如說是為了掌握餌料的霧化程度,也就是持鉤時間。早期做窩誘魚的時候,餌團的霧化時間一般掌握在30秒內為宜,後期則可適當延長,餌料能保持多長時間,就是透過浮漂的回升來判斷的。
寫在最後釣技上的細節,就好比一個大廚做飯,自己居家過日子,絕不會把每一道菜都做得色香俱全,端上桌都要有個儀式感,只有當他那一身廚藝需要派上用場時,才會“認真”起來。釣魚人也是一樣,對於每一個細節的掌握就是釣技的提升,但具體到運用,是要依魚情水情而定,不能任何時候都去追求無謂的精細。
-
8 # 樂園之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商品餌是臺釣最常使用的餌料,搓餌拉餌是最基本的作釣方式。常規情況下餌料在水下慢慢的溶散會使浮漂的釣目發生變化,但也要根據不同的調釣與作釣手法來區別。本著答題盡善盡美的原則,結合題主的問題以及實際作釣經驗,咱們來聊聊餌料與浮漂的多種關係。
剩餘餌料與釣目的變化浮漂與餌料是臺釣兩個主要運用環節,在作釣前可以根據水情去選擇浮漂的調釣,餌料是以目標魚為基礎開制,在作釣時搓餌、拉餌以及餌料的比重均可以影響浮漂的調釣,而浮漂的調釣又可以承載餌料的大與小,兩者之間有著直接的關係。
臺釣主要是依靠浮漂的重量與浮力的平衡來捕捉魚汛訊號,比如魚類索餌上浮後浮漂會失去重量而上頂,或將餌料吸入魚嘴時浮漂會產生下頓的漂相,或乾脆拉走變為黑漂等,可見浮漂平衡力的重要性。
搓餌與釣目的關係除了正常的吃口外,在使用搓餌時,餌料的溶散、脫落也會導致浮漂平衡力產生變化,釣魚人會根據浮漂的動態而判斷鉤上殘餘餌料分量。
舉例:通常,我們在調漂後會對餌料進行稱重,看其狀態能夠壓下浮漂幾目。如調目定在四目,搓餌後重量可以壓下兩目,那麼我們在搓餌找底時浮漂露出水面二目即算是成功底釣,此時雙鉤子線在水底多為一鉤觸底一鉤離底,在非魚口的影響下,浮漂慢慢上浮一目可以判定上鉤餌料脫落,如果釣目上升至所調四目,可以判定餌料脫落雙鉤離底。
以上只是理論上的判斷,作釣時的未知因素很多,如河底不平、拋竿不準、搓餌大小不一等都可以影響釣目的改變。所以在搓餌作釣更適合調更高的目數來作釣,比如調五釣三、調七釣二三等,這種調釣更適合檢驗餌料是否殘留。(下圖為搓餌狀態)
拉餌與釣目的關係拉餌上餌速度快,拉出來的餌團飽滿蓬鬆比重輕有著非常好的適口性。但正因如此,使用拉餌時也需要選擇合理的浮漂調釣,如果採用調高目釣低目的方式如調四釣二,此時二粒餌團是不足以壓下浮漂的目數的,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調目和釣目始終一致的情況,很難判斷鉤上剩餘餌料的殘餘量。
舉例:我在初學臺釣的時候就遇到過這種尷尬的情況,第一次使用拉餌採用的是調五釣三的方式單開藍鯽,結果無論怎麼上拉和下拉浮漂,釣目都穩穩的處在五目甚至因地形原因而更高,不用說餌料了恐怕練水底都沒有找到,跟浮漂戰鬥了一天可以用痛苦來形容。
使用拉餌時宜採用調低目釣低目或調低目釣高目的方式來進行作釣,這樣可以忽略拉餌的重量僅以鉛皮的自重來平衡浮漂的浮力,如調平水釣一目視為釣頓,或調三目釣三目為不靈不頓等。市場在售可搓可拉的單品餌料均含有拉絲粉,拉絲粉可以提高餌料的附鉤性,即使餌料溶散後鉤尖上仍會有殘存,所以不必糾結殘存餌料的剩餘量。(下圖為拉餌狀態)
延伸閱讀:拉餌、搓餌在作釣中的不同運用理論上搓餌適合調高釣低、拉餌適合調低釣高,但也有不同的運用,逐一分析。
一、搓餌的不同運用
前文所述雖然使用搓餌時可判斷餌料的殘餘量,但在一些特殊的環境如遇到走水或小雜魚鬧鉤時採用的跑鉛調釣,此時鉛墜、雙鉤子線躺底就不可能去判斷殘留量,而餌料過於軟粘或死餌不霧化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拉餌的不同運用
拉餌雖然不能主觀的判斷餌料殘餘量,但可以根據魚口的快慢來選擇作釣頻率,常規情況是魚口快適當的放慢節奏抓穩口,魚口慢則適合打頻率誘魚。
三、水深與搓拉的應用
野釣中,我們會採用淺水多拉餌,深水多搓餌的方式進行作釣,搓餌可以透過大比重的餌料與吃鉛大的浮漂加快釣底,拉餌的比重輕在深水區則會下底緩慢容易招致白條、翹嘴的搶食。
最後的全文總結本文透過搓餌、拉餌的不同作釣方式來簡述了剩餘餌料與釣目的關係,實際作釣中還有諸如散炮、蟲餌、玉米等多種不同的運用,個人建議還應該瞭解餌料以及熟練的使用才能夠有更好作釣體驗。
回覆列表
看這個問題,說明你一定是個新手了。臺釣在調高調底時是必須秤出餌重的。所以,可以透過浮漂目數的變化來確定餌料是否還在。
你可以透過我的的影片找到準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