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隨著社會的發展,年齡的更迭。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老一輩留下來的文化傳承,風俗習慣在慢慢的遺忘。老鐵們能說說你的家鄉都有哪些軼聞趣事,風俗習慣嗎?
132
回覆列表
  • 1 # 華夏炎黃0文武雙全

    社會進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發展了,但有些文化卻即將消失,小時候跟我爺爺奶奶一起去看的一些木頭戲,還有真人戴上面具穿上戲服的那種戲曲,忘記什麼名稱了,現在電視上好像有一種布袋戲,不知道是不是跟我小時候看的木頭戲一樣的,可能只是名稱不同,還有皮影戲,已經很少見到了吧,四川的變臉也是,很少看到了,一些電視節目偶而看到,但現實生活中很少看到這些傳統文化了,尤其是過年過節的時候,舞龍舞獅表演,現在,別說在城市,在鄉鎮在農村,都已經很少看到了,早幾年還有的,在老家,每個祠堂都有一隻舞龍舞獅隊,往年,都會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或者什麼喜事,或者在練舞龍舞獅,還有在一些特定的節日活動,菩薩遊啊,吹吹打打,一個村的人跟著隊伍遊玩踏青,以此祈福,等等等等這些習俗,太多太多了,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很多地方也把一些風俗習慣申請了文化遺產,這樣才能保護才能傳承,希望世界和平了,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更加輝煌燦爛。

  • 2 # 字言字語吧

    剪紙:這項古老的傳統藝術已經越來越少的人知道了,更別說操作了。

    戲曲:隨著更多樣性的娛樂方式的出現,年輕人很少去聽戲也很少能有耐心坐下來聽一曲了。

    皮影戲:已經被列入非遺,只要列入非遺,基本上就或多或少出現了傳承的問題。

    武術:武術應該是傳承的比較好的了,因為還有強身健體的功能。

    窯坑:冬暖夏涼的窯坑,歷史已經有4000年。打窯坑的手藝,估計也已經失傳了。

    倒鋁鍋:80後的人應該知道這個,走街串巷的用易拉罐做原料。因為這存在環保問題,所以基本看不到了。

    爆米花:這個更是童年回憶,現在基本看不到了。據說是因為不安全還有不太衛生。

    香油作坊:小時候的巷子裡每天放學回家路上都能聞到香油的味道,這些年已經看不到了。因為這種傳統工藝非常的複雜,費時費力。

  • 3 # 山中論道

    1.木匠

    2.裁縫

    3.剪紙

    4.皮影

    5.刺繡

    6.年畫

    7.木偶

    8.民間戲

    9.民間舞

    ……

  • 4 # 觀心在心

    正在消失的中國文化。

    南韓人搶走了中國的端午節和中醫,日本搶走了中國的龍。

    那些別人爭相收藏的財富卻被我們隨手拋棄了。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但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已經開始慢慢被我們遺忘了。

    比如說剪紙,這是一項中國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以前有喜事或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剪紙,那時有很多人都會這個手藝。如今基本上很難看到這種手工做的剪紙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在更快、更方便的同時,我們也在慢慢失去這項手藝。

    還有皮影戲,90年代以前,當時很多村頭都有這種表演藝術,用來講述一些古來今往的歷史故事,在供人們娛樂消遣的同時,也將整個文化傳承了下來。現在皮影戲雖然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關注的人很少,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關注的人變少了,願意從事皮影戲表演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很快,皮影戲也將面臨著失傳的境地。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的縮影,是我不可多得的財富。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更多的傳承和關注,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 5 # 老人鹽

    即將消失的文化傳統有哪些,題主的問題太大了,首先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思想、文字、語言、民俗,文化,醫療,建築……包羅永珍不一一列舉,我從我知道的部分來回答一下即將消失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

    1. 傳統六藝:

    禮:周禮,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樂:六樂。六樂:指《雲門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

    射:軍事射箭技術。

    御:駕馭馬車戰車的技術。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數:數術又稱術數,是計算、數學的技術。

    以上六藝曾經是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但是因為社會進步,這些技能我們基本上用不上,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但是我們今天的教育又是一些符合社會需求的新六藝,禮就是今天的德育教育;樂,更加系統的音樂教育;射,體育教育;書,更加多元的書法教育;數,今天的數學教育更為精深。

    2. 曲藝

    中華曲藝種類豐富多彩: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但是受外來文化衝擊,這些傳統曲藝逐漸沒落,沒有新的創作沒有廣大的受眾群體,消逝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我記得小時候每年春節村裡都有組織“馬燈”表演,每次演出村裡的大人小孩都有參與,表演的賣力觀眾看得開心,但是有十幾年了再也沒見過哪裡在玩“馬燈”了。我們村裡消失的春節玩馬燈傳統也只是許許多多地方曲藝黯然消逝的傳統民間曲藝之一。

    3. 民間手工技藝

    剪紙,風箏,刺繡,竹編,泥人面塑等等。這些充滿魅力的民間技藝以前普及程度都是很高的,就我所見的,我母親那一輩人都還是正經接受過師傅傳授的繡花技藝,但到了我這一輩,女子會拿縫衣針縫件衣服的都少見,別說用各種針法繡制精美花樣了。

    還有一個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竹編技藝的沒落,小時候有親戚會編竹籃、竹椅、竹凳,編了除了自己家用,多餘的拿到集市上賣,很緊俏的商品。但是現在,再也沒見有誰家用這些竹製品了,前些天看到年歲大的老伯拖著一車竹製品走家串巷的吆喝,也沒人再喊停買上一個。沒有購買市場的這些民間手藝製品,最好的前景大概也只是被收進博物館吧。

    4. 中華武術

    華人會武術一度是外華人給華人貼的一個專屬印象標籤,中華武術種類派別也是相當豐富: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崑崙、點蒼、華山、青城、嵩山。作為一個從小浸淫在金庸武俠世界幻想中的武俠嚮往者,對武術的沒落相當遺憾,只能從電視裡想象一下以前的武術大家究竟有何種實力,但是在也不知道去哪找精通諸多武藝的大俠了。唯一有點知名度和國民普及度的只剩下太極拳,可是太極拳狀況也不咋地,基本是大爺大媽們在公園裡耍耍。

    5. 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僅漢民族傳統節日就有近50個。例如: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但是除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等有節假日的節日,其他節日很少有人瞭解其他節日的存在和文化內涵了。更別說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節日。

    6. 傳統服飾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傳統特色服飾,可是如今放眼望去,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人寥寥。

  • 6 # 明月海上生

    看到這一問題,倚在床上閉上眼睛思考了一會。從兒時起一直想過來,好多事已經是滄海桑田,忽然有些傷感......

    記憶裡過去的路燈是昏黃的,遠沒有現在明亮,燈下地攤熱氣繚繞,賣的是滷煮。現在擺攤的都進室內了,氣氛沒了,好像味道也不行了。

    過去衚衕口就是理髮店、燒餅鋪、餃子館、副食店、裁縫鋪,買東西的賣東西的都是熟人,現在建成了高樓大廈,前後左右見到的都是陌生人。

    那時候春節的鞭炮能響一夜,空氣裡瀰漫著硝煙味道,很好聞,也沒覺得有霧霾。

    大年初一,衚衕裡到處是拜年的聲音。現在動動手指,再遠也能拜到了,不過還是覺得少了點東西。

    正月十五,孩子們提著紙糊的燈籠,裡面點著一個小蠟燭,成群結隊,走街串巷,口裡喊著:“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

    我們小時候玩的是摔四角、推鐵環、打陀螺,現在沒孩子玩了。

    小時候喜歡看書,看見新書好書就想買,今天突然意識到好久沒去書店了,甚至報紙也是幾年沒有訂了,現在讀書看報用手機就夠了。

    時代在進步,一些傳統文化肯定會退出歷史舞臺,新的文化也在形成,一切如白雲蒼狗。

  • 7 # 設計界的混子

    首先要說的就是剪紙,這項藝術是中國民間就有點一種藝術,在90年代左右基本上各家有喜事,或者是過年都會去找一些手比較巧的人來剪紙,基本上很多的女性都會剪紙,並且用那種大紅色的紙來剪出來各種個樣的圖案,像是動物累的,或者是一些人物形象等等,各種各樣的剪紙充斥在大家的眼前,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這種類似的剪紙。

    但是到現如今的社會,這樣的東西沒有了,過年的時候都是去買對聯,或者是福字,很少有去貼剪紙的了,就算是有也都是機器剪出來的,再用塑膠紙封上,免得損壞,但是這樣的剪紙雖然好看,大小圖案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沒有了動手去做的那種感覺,可見被大家慢慢遺忘了。

    還有戲曲,中國的戲曲文化傳承比較久了,是屬於比較古老的一種,很多朋友看古裝電視的時候,就會發現很久的年代都會有戲院,很多人沒事就領著鳥或者是帶壺茶,就去戲園子聽戲去了,而且還津津有味的,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改革前都還有,還比較常見。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東西也都很少見到了,基本上就很少見到戲園子了,別說裡面的表演怎麼樣了,並且很多東西都變了味道,再也不是當初的那種感覺了,而且隨著發展還分出了很多的支,比如京劇,越劇,還有黃梅戲等等很多的種類,但是現在社會太多的先進的東西供人們娛樂,很多的年輕人根本就不知道戲曲是什麼,根本就沒有看過,本身就快斷了的傳承,如果在沒有新一代的人去欣賞,又還有多少人會去學表演戲曲呢?

    還有就是皮影戲,這個是用動物的皮或者是一些能夠立住且輕巧的東西做成的,當時也是為了表演民間戲曲的時候,不用這麼多的戲曲演員,一般都是講述當地的一些流傳下來的故事之類的,在幾十年代的時候,很多村頭都會有許多的這種文化在傳播,主要的作用還是供人們娛樂,讓大家不至於忘記古往今來發生的各種事情。

    皮影的歷史比較長一些了,很多的年輕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吧,他在11年的時候,列入國家非遺,但是雖然被列入了,還是有太多的人根本不關注,沒有人去在乎這些遺產,這些文化,希望大家可以重視這些,哪怕你只是關心一下。

    還有就是我們的中國武術,其實中國武術那就相對來說就更久遠了,在古代經常有戰事,他們很多人會習武來維護治安,懲惡揚善,但是遠遠沒有武俠小說中說的這樣的離譜,但是可以說的確一個人打十來個問題不大,總的來說是我們中傳承下來的文化裡算是比較久遠的了。

    現在武術還沒有徹底的消失,以前用來保家衛國的武術,現在已經有了槍炮扥熱武器替換了下來,當時的武術現在社會上就是強身健體,養生,雖然練不到那種地步,但是遇到幾個小混混還是沒有什麼問題,所以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學習學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甘羅是個什麼樣的人?該如何評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