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媽生活魔方

    賈母所說,最疼的只有賈敏,當然是真情流露,但卻有所誇張。

    1.賈敏最小。賈母有親生子女三人:賈赦賈政賈敏,賈敏老小,又是唯一的嫡女,千嬌百貴,連王夫人都羨慕賈敏當年的千金小姐做派。這樣一個女兒,賈母怎麼會不寶貝?

    2.賈敏遠嫁。賈府以武開府,到了第三代才走詩書之家路線,但比起林家,還不夠清貴。也是為了這個,賈敏一個國公府小姐,遠嫁姑蘇林如海,看中的就是林家五代詩書之風。

    古時交通不便,從姑蘇到北京,即文中的都城,用時良久,況且賈敏作為掌家夫人,也沒空天天走孃家,賈母許多年不見女兒,得到的卻是她去世的訊息,傷心之下,說心痛之語。

    3.賈府規矩。賈府一貫規矩,女兒要嬌養,三春或者四春都跟祖母長大,男兒卻可以暴打,甚至朝死裡打。

    看探春就知道,只要爭氣,即使庶女在賈府待遇也不錯,女兒可以聯姻,王夫人也要給探春幾分顏面。

    不過繼承家業的是男子,閨女再好也比不過兒子,賈母的依靠是賈赦賈政,賈敏只是聯姻工具而已,但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才說“所疼唯有你母”,也是對黛玉的安慰。

  • 2 # 愛新覺羅小怪獸888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為什麼這麼說?

    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的女兒,也是她的掌上明珠。後嫁給了林如海,林如海既是前科探花,又是巡鹽御史,賈敏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賈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做母親的自然非常痛心,同時也表達對黛玉的疼惜、憐愛。

  • 3 # 春城草木生

    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者唯有你母”,為什麼?

    林黛玉進賈府,這是在《紅樓夢》裡是一個十分隆重、十分精彩,十分重要的一個場面。

    從這一刻起,書中的主要人物逐次登場,故事的情節也由此逐一展開,故事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一回,有很多重要有趣的內容暫且不提,只來關注一個“小”的細節。

    林黛玉棄舟登岸,一路風塵僕僕,進屋拜過賈母之後,賈母先是向黛玉逐一介紹了屋內的長輩——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紈,然後又一一介紹了家裡的姐妹——賈迎春、賈探春和賈惜春。

    這些,都屬於禮節性的動作,沒什麼可說的,也沒什麼值得回味的地方。但接下來正式交談的第一句話,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它往往是積蓄多年的感情在一瞬間的流露。

    文中寫道:

    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唯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麼不傷心!”說著攜了黛玉的手又哭起來。

    於是,一個關鍵問題產生了——賈母說“所疼者唯有你母”,為什麼呢?

    因為在賈母育有的兩男四女中,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是最小的。所以,在子女眾多的大家庭中,疼愛最小的孩子也在情裡之中。

    過去,在計劃生育之前,家裡的孩子都比較多,父母對家裡最小的孩子就會疼愛有加,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古人亦是如此,賈赦曾在中秋團圓宴上,說了一句笑話來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天下做父母的,偏心的多著呢。

    從這句話裡分析,賈母疼愛賈敏是有可能的,但還不能充分說明“所疼者唯有你母”的原因。

    下面這個細節,可以反映出賈母確實是真心疼愛賈敏的。

    這個細節,就是將賈敏許配給林如海。

    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古人的婚姻,講究兩點,一是“門當戶對”,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護官符”上,記載了本省最有權有勢,極富極貴的大鄉紳名姓,上面清楚地寫著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及其簡譜。門子曾說:“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

    顯然,賈敏的婚姻並沒有在四大家族之中,而是嫁給了林如海。

    從封建禮教來說,賈家與林家顯然是“門不當、戶不對”,但最終賈敏還是嫁給了林如海。說明賈母是同意這門婚事的。否則,依賈母在賈家的地位,她要是不同意,也就沒有這門親事了。

    把賈敏嫁給林如海,賈母也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儘管林如海不屬於四大家族中的任何一個,但他的門第是很高的,五世襲侯。雖然到林如海這一代沒有延襲下去,但是好就好在林如海自己憑本事考上了探花。像他這種有家世自己又是考上來的,在古代的上層社會反而很吃香,人家不但不鄙視你,還要高看一眼,可以說是前程似景。

    第二、林家形單影隻,人情來往相對少些。賈敏嫁過去只要夫妻相親相愛,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生活上還是比較幸福的。

    第三、既便是林如海仕途不順,靠著他家五世累積攢下來的財產,也夠賈敏和她的子女們受用一輩子的。

    可以說對賈敏的婚姻考量上,除了政治因素外,更多的是考慮了女兒今後的幸福。畢竟女兒不像兒子,取妻納妾又屬那個時代的正常之事,且妻妾的地位又相差十萬八千里。女兒嫁人,幾乎終身只能嫁這一個。一旦夫妻不和睦,這輩子幾乎就毀了。

    所以說,從賈敏嫁給林如海這個細節上,完全可以看出賈母對女兒是何等的疼愛,她以痛失愛女的切膚之痛,親身感受,發自肺腑地說出“所疼者唯有你母”這句是肺腑之言、真情之語。

    這就是賈母疼愛黛玉母親的原因罷。

  • 4 # 煮婦愛米粒

    老太太對黛玉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唯有你母”確實是發自肺腑的。首先,紅樓雖然模糊了年代背景,但整體社會架構和風俗人情還是以清代為依託的。滿人的習俗一直都是看重“姑奶奶”,相應的清朝漢人貴族家庭也有這方面沿襲。

    但是對賈母來說 習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賈敏的的確確是她一生最愛的親愛的女兒。從後來王夫人的回憶來看,賈敏沒出嫁前在家裡就是最受寵的掌上明珠,十足十的千金小姐派頭連同是大家出身的王夫人都讚歎不已,幾十年後提起來也按不住隱隱的羨慕。另外,衡量一個古代女子在孃家的地位如何還要看她的婚嫁,父母的擇婿標準也能看出對女兒的愛重程度。賈敏的夫婿是前科探花林如海,這位林家公子可謂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夢想化身,出身列侯,身負功名,兼顧祖蔭和個人才學,不要說紅樓整部書中,就是放眼中國歷史能得到這份幸運的人都很少很少。能嫁給這樣的夫婿,即使賈敏出身國公世家,恐怕是也需要經過一番競爭的,賈府對這個女兒的珍愛程度也可見一斑。

    老太太偏疼女兒,估計是整個賈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一般父母即使卻有偏心也不太會大張旗鼓的說出來。此時黛玉進府賈母為何要在眾人面前這樣講出來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剛剛失去女兒,見到黛玉後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另一方面也算是提前告知一聲眾人,對這個外孫女,老太太也是要看顧偏疼到底的

  • 5 # 悅讀紋章

    林黛玉在母親賈敏去世後,由老師賈雨村護送來到京都榮國府,第一次見到外祖母賈母。賈母忙把黛玉摟在懷裡,聲淚俱下,還傷感地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這話感人肺腑,確實真情流露。

      一、從賈敏的婚姻可見母親對她的疼愛

      元春被送進宮,而賈敏卻嫁給林家,從這背後來看賈母的用心良苦。雖然女兒賈敏與嫡孫女元春都是賈母親自養大,然而,賈母對她們婚姻的安排卻大不相同,可見,賈母對她們的感情還是有親疏之分。元春被送進宮,雖然當了貴妃,是風光。然而“伴君如伴虎”,女兒家一旦入宮門就得步步小心,因而,元春即使當了妃子,在回家省親時,會哭著對父母說“那見不得人的地方”這樣淒涼的話。且元春進宮很多年,基本上是默默無聞熬過來的,從她被封妃,賈府上下都震驚可看出來,安排元春入宮,並非為她個人幸福,而是一種政治聯姻。而賈敏嫁給林家,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元春風光,但從幸福指數來看,她的幸福比元春不知要多出多少。可想而知,賈母在女兒的婚事上是用心考察過的,而且也有賈母長遠的眼光。姑蘇林家,五代列侯世襲,出身名門的林如海正如賈母所盼,一路求取功名,從高中探花,到做蘭臺寺大夫,再到後來外放為兩淮巡鹽。賈敏嫁到這樣的人家,有這麼優秀的夫君,自然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了女兒的幸福,賈母是不會讓她像元春那樣成為家族的犧牲品的。

      二、從賈敏做女兒時可看出賈母對她的疼愛

      在《紅樓夢》中,賈敏剛出現就死了,然而,從王夫人的話中可知她在閨閣中時,就堪比王妃。王夫人道:“只說你如今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王夫人是何等人家的女兒,她也是從錦衣玉食中來的,都羨慕賈敏所受的寵愛,可見當年賈母是怎麼慣著她的。雖然賈敏已不在,但從黛玉身上可看到她與賈家親厚的關係。黛玉初進賈府,就憑母親的講述認出府中眾人,還告訴賈母母親常常提及姐妹,也是由於賈敏的講述,讓黛玉初見王夫人時合適避諱,處事謹慎又處處合禮。這些都說明賈敏在林家時常提及賈府,時常思念賈府,也說明賈敏與母親之間關係的親厚非同尋常。

      三、從賈母對黛玉的疼愛看出賈敏當年多受寵

      首先,林黛玉進賈府,是賈母多次主動請願的。黛玉來到賈母身邊,賈母待她確是非同一般,除了賈寶玉外,林黛玉是唯一被賈母稱為“心肝肉兒”的(見小說第三回),而也只有在黛玉與寶玉吵鬧時,老太太採取“裝聾作啞”或“各打五十大板”的態度,但如果其他人衝撞了寶玉,包括賈政,都是要被賈母訓斥的。林黛玉以一介孤女身份入榮國府,卻比賈家“三春”地位還高,賈母安排黛玉與寶玉同吃同坐,還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關心照顧她,發現黛玉的窗紗舊了,就直接找王夫人發難。在賈母那兒,黛玉與寶玉幾乎是平起平坐,無不源於賈母昔日對女兒賈敏的寵愛,賈敏沒了,賈母將對女兒的思念都轉化成了對黛玉的寵愛,甚至到偏愛的地步。

      

    從《紅樓夢》中,我們不難看出賈母對女兒是寵愛有加,對黛玉的寵溺更是處處流露。

      

  • 6 # 信天翁咕

    《紅樓夢》裡第三回,才六歲的小黛玉在賈雨村的護送之下,來到了外祖母家——榮國府,她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見到賈母。

    因為黛玉母親的賈敏——是賈母最小的子女,白髮人送黑髮人,女兒出嫁後再也沒見過,母女倆臨死到頭都沒見過一面,是多麼可惜、多麼可嘆呀!所以賈母一見到黛玉就像見到了死去的賈敏。自古女俏母,仔細想想,這是多麼傷感呀!於是就說了一段聲淚俱下、感人肺腑的話:“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

  • 7 # 小米有品有魚之夏

    從賈敏的婚姻就可以看出,賈母對這個女兒的憐愛和給予的希望。

    賈敏,是榮國府史老太君的嫡女,賈母共有二子一女,足見這位大小姐的貴重,就連金陵王家的王夫人,剛嫁入賈府時,對賈敏的大小姐的氣派都表示羨慕,可見賈敏的地位與品行。

    而家世顯赫的四大家族內部的聯姻非常普遍,透過各種聯姻,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關係密切的勢力聯盟體,這也是自古以來大家族的生存之道。所以四大家族之首賈家的掌上明珠賈敏,擇婚的物件必須是有真正實力的人,有功名的最好的家族子弟。按照排除法,薛家是第一個被排除在外的,薛家,說好聽一點是皇商,說難聽一點就是個商人,而古代自秦朝商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以來,商人就一直處在低下的地位,雖有錢但無權。嫁女和娶媳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低娶,就像圍城裡面說的是一個道理。但必須高嫁再不濟也是平嫁。王夫人嫁給賈政算高嫁,但不算最高,最高應該是嫁給承襲爵位賈赦。而薛姨媽作為王家次女嫁給薛家的嫡長子以後成為當家太太,算平嫁。王家也不能嫁,且不說王家當初勢力跟不上賈家。只說王家嫡長子王熙鳳父親已經成家立業,次子王子騰和賈敏身份不對等。而且王夫人嫁給了賈政,賈敏再嫁過去,豈不成了換親一樣的笑話,賈家這樣的大家族斷斷丟不起這樣的人。

    這就只剩下了史家。可史家此時應該是四大家族勢力削弱最大的一個。從後來對史湘雲的描述可以看出來,史湘雲這樣的小姐甚至要做針線到二更天,開螃蟹宴的螃蟹還是薛寶釵給她的,賈母也應該直接否定的。所以算下來,四大家族,其實一個也不適合賈家嫁女的規格。這樣就只能外選。林黛玉父親林如海應該最合適,那麼林如海實力如何呢?

    首先林家先祖曾襲列侯,到林如海已業經五世,也是累世公卿,比之四大家族並不差,甚至更好。其次林如海是科舉出身,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因為爵位規定世襲三世,朝廷開恩再加襲一世,已不可再續,四大家族都已傳到最後一代,只能透過科舉謀取新位置。而四大家族於科舉表現都很糟糕,且看賈赦,賈珍,賈璉,只知享樂,好色。如此地位危機,正需要林如海這樣的新貴,成為四大家族迫切尋找的新支撐。事實上賈府的賈政一直無功名,靠著後來元春進宮並封貴妃,才庇護住四大家族,而隨著賈妃的離奇死去,四大家族也隨之垮臺。倘若林如海還在世,或許賈府不會那麼快就垮臺。

    最後,再看人品,四大家族先輩的事情,我們尚不清楚,但從紅樓夢正文中,薛府為買一個丫頭打死了人,王家的王熙鳳為了銀子拆了婚,史家更不必說了,剋扣史湘雲的月例。可見人品都不好,相比之下,林家書香門第,從林如海對黛玉的愛護和教育可以看出,林如海的溫和與善良,這就遠比四大家族要好。

    事實也證明了主事者的眼光,林如海一路高升,就任兩淮巡鹽御史,成為有實權又有實力的人物,巡鹽御史這個職位實際品級並不算高,但肯定是深愛皇上信任和倚重之人,側面也反映了林如海能力和人品俱佳,賈敏不但不是低嫁,最次也是平嫁過去。只是可惜天不假年,賈敏在黛玉年幼時便去世了,只留孤女林黛玉流落賈府,最終也年紀輕輕,香消玉殞!

    賈母是一個何等有見識的人,如果林如海果真是一個平庸之輩,她也肯定不會把女兒嫁過去,畢竟在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回中就提及,賈母最寵愛的就是林黛玉的母親,對賈敏的珍視可見一般。

    把女兒嫁給一個有功名的人,既得到了功名帶來的權力,也讓賈敏遠離四大家族的紛爭外,真可謂一舉兩得。

    只是沒想到賈敏命短,賈母真是說不出的心痛啊!

  • 8 # 穿越時空的國風兔

    因為賈母是賈敏的媽媽,媽媽當然疼女兒。

    ……

    一,賈敏機敏聰慧,惹人疼愛

    雖然沒有在文中直接描寫賈敏,但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出來的。

    賈敏嫁給林如海,可以看出夫妻恩愛非常,雖然林如海也有小妾,但賈敏死後再未續絃了,這說明賈敏個人的人格魅力是很大的,這一點在對林黛玉的教育上也能體現。

    而且能嫁給清貴之家,前科探花,說明賈敏本身也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

    二,賈敏身為府中嫡女,嬌貴無比

    賈母總共就這麼一個女兒,還是小女兒,不說那時候怎麼想,就算放在現代的家庭,大多也是能獲得最多疼愛的。

    之前王夫人有意給園中姑娘們減開支,又不忍心,想到以前賈敏在府中時,那時候的開支是她們的多少倍,哪怕在我們眼裡,林黛玉她們活得已經比較精細了,但遠不及賈敏那個時候,賈家正是如日中天,可謂是要什麼有什麼,我覺得都能和公主比一比了。

    就這麼個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千金大小姐,養在賈母身邊十幾年,必定是百般疼愛的。

    一朝遠嫁,骨肉分離

    古代不比現代,交通多有不便,來往通行不但麻煩,而且耗時很長。

    賈敏出嫁以後,是“別人家的人”了,自然不可能經常回來看望賈母,而賈母年紀大了,不方便出行,再者出行一趟還不知道多麼勞師動眾,就更加不會隨便出遠門了,應該是一次都沒去過姑蘇的,母女倆從朝夕相處,忽然就天各一方,思念會隨著時間而累積,原先的疼愛也會在思念的加持下,更加深百倍。

    就好比,你上大學很久沒回家,剛回去的時候,你媽媽會無比熱情地給你準備好吃的,問長問短,生怕你在外面受罪吃苦一樣。

    天人永隔,睹“玉”思人

    賈敏年紀輕輕驟然離世,讓本就思念女兒的賈母倍感痛心,一想起來就覺得傷心不已,忽然見到遠道而來的林黛玉,自然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況且王熙鳳說,林黛玉像賈敏嫡親的孫女,雖然有奉承之意,但多少可以證明,林黛玉應該長得比較像賈敏的。

    賈敏看見林黛玉,彷彿看見當年承歡膝下的女兒,如何不傷心難過?

    如今女兒再也無法見到,唯有這一血親送到她身邊來,她自然是拉著林黛玉痛哭不已了。

    人前立威,護慰黛玉。

    林黛玉孤身前來,又不是賈家一脈,只不過是表小姐,賈母也怕那些媳婦婆子下人會看輕了她,所以特意在眾人面前不加掩飾地表達對賈敏的重視與疼愛,愛屋及烏,眾人懾於賈母威嚴,自然也不敢輕視年幼的林黛玉了。

    要知道,賈母執掌賈家這麼多年,也不是吃素的,自然對人心看得很明白,以她在賈家的地位,她的態度就是風向標,她拉著黛玉哭一哭,自然就能給黛玉省去許多麻煩,也是對黛玉疼愛的表現。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共勉。

  • 9 # 小康文藝

    原因如下:

    1.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一個女兒,賈母自然把她像心頭肉一樣疼愛著;

    2.賈敏自嫁給黛玉父親林如海後,就再也沒回過孃家。到死都未能和賈母見上一面。想到這些,賈母心中的痛惜之情難以言表,加上初次看到黛玉,看到她和母親賈敏相似的眉眼和神態,又勾起了賈母對女兒的思念之情。

    鑑於如上兩個原因,所以,黛玉第一次進賈府,賈母說:‘所痛著者只有你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真正成熟,必須把別人的評論和眼光當書或影視來看,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