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媽P佩佩P

    結合問題看:

    一、關於狗

    狗的嗅覺最靈敏,故李敖用狗作比喻,即提醒讀書人要有自己獨有的靈敏度,有覺知地翻書、知書、識書,在眾多書中將書的好聞出來。

    二、關於聞

    古有“書香世家”、“書香門第”之說,而“書香”一詞,雖然本意“書”與“香”是分開理解的(書:家庭三代熟讀四書五經。香:家族中有祖廟,自有香火),但古往今來,更好的人喜歡連著一起用“書香”,表面看是說印書獨特的油墨香味,開卷即聞書香氣,而更多的時候是比喻收穫到好書,感受到書中的美好的價值,閱讀書籍就如沐書香之中。

    可見,既然書有香,把書中特有的“香”聞出來,也是可能的。

    三、讀書法

    李敖晚年,在自己的書房讀書工作的時間最高一天16個小時。李敖用狗把好書聞出來作比喻,其實就是建議大家用自己敏銳的觸覺與獨特的視角,將書的好挑出來。

    而且,李敖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讀書法——拆書。李敖會將一些書中有用的資訊剪下,甚至把一本書剪拆成幾部分,分門別類,歸納到自己的知識庫中,以便提取運用。

    李敖在電視節目中提過這個方法,節目文字記錄節選如下:“我李敖看的書很少會忘掉,什麼原因呢?方法好。什麼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書給分屍掉了,就是切開了。這一頁我需要,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類別分開來。那背面有用怎麼辦呢?把它影印出來,或者一開始就買兩本書,把兩本書都切開以後整理出來,把要看的部分分類留存。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屍掉了。這就是我的看書方法。”

  • 2 # 遠離安逸

    ”像狗一樣用鼻子把好書選出來”這句話,從李敖那裡講出來一點都不奇怪,看過他在北大演講的朋友,或者曾經看過他語言類電視節目的朋友都很熟悉他。其餘不瞭解的,須先認識李敖、走近李敖。

    李敖(1935.04.25-2018.0318)著名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國學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臺灣作家,歷史學家,詩人。因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自詡”中國白話文第一人”。

    ”像狗一樣用鼻子把好書選出來”,體現了李敖典型恃才傲物、極富調侃的語言風格,秉承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聰慧高明,傳遞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溝通態度,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以玩世來警世,以罵世來救世”的文化境界和批判精神。如,他批判美國,曾用《陽痿的美國》;在北大演講曾曾經大膽用金剛瞪眼、觀音低眉、尼姑思凡三個專題作為講座提綱。這就是他敢說敢言的例證。作為曾經的臺灣省立法委員,他曾經針砭時弊,怒懟過很多當時的官員名流,甚至一度出的書全部列為禁書。

    ”像狗一樣用鼻子把好書選出來”,這句話話糙理不糙。關於用鼻子聞而不是用眼睛看文章,這在中國志怪類小說中就有其出處,看出端倪,故事講的是古代一個高明的基層訟官不用眼睛看,用鼻子就能聞出來訟文的真假優劣。是真實好的有香味兒,自然留下細看;是假的孬的有臭味腥味,馬上燒掉。而大家都知道狗的鼻子最靈,我想李敖先生並沒有貶低別人的惡意,而是更像自嘲,以極富玩笑的方式,交給大家識別好書的方法。日常裡,在我們這個地區,形容一個親近的人敏銳,還習慣用”鼻子真奸,像狗鼻子一樣”的說法。

    ”像狗一樣用鼻子把好書選出來”,個人認為有三層意思:一,選出好書來讀很重要,亂讀書不如不讀書;二,快速而不耽擱時間地把好書選出來十分關鍵,在書海里游泳而不被淹沒是一種本領;三,對待好書要有一種本能的敏銳。

  • 3 # 俗世書童

    看一本書的序言、後記、目錄,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大體內容,然後找出重點內容,稍微瀏覽一下就知道一本書的好壞了。

  • 4 # 貓蛋狗蛋看世界

    這個就有點誇張了,這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打了一個比方,讓你感覺是這個樣子,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作家就喜歡把什麼事情說的神乎其神。李敖這個人應該就是一個大嘴的人,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吧,讓我看他不是一個太有才的人。就是靠一張嘴整天的瞎說。大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哈雷,但買不起,預算2w,請問有推薦的類似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