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谷聊天
-
2 # 家事會
尊重意思是對他人表示尊敬、重視,古語是指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及其言行,現在已逐漸引伸為平等相待的心態及其言行。
如果你刻意討好某人,那意味著你肯定有求於人,說明對方至少在一個方面比你地位高,你必須重視人家,而人家可以居高臨下,連平等都沒有,哪來的尊重?
如果你不經意討好某人,雖然你不有求於他,但你仍然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尊重,那更意味著人家對你是全方位的碾壓,可以無視你的存在,哪來對你的尊重?
不管是刻意討好,還是不經意討好,其實每個人都難以避免,也沒啥可恥的。討好別人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不要老想著別人還要對你多麼尊重。
比如,從事銷售的人,你的工作就是討好顧客,目的是推銷產品或服務,而不是顧客對你是否真的尊重。顧客對你尊重與否不是問題,能否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才是對你真正的尊重!
-
3 # 純真的傑
有句話好像是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雖然不算什麼真理,但刻意討好別人,總是讓人感到不爽。所謂萬事都有因果,你為什麼要討好別人?我想無非是二種人,一種是有所求,希望討好對自己有用的人讓自己獲利,一種是卑微懦弱的人,看誰都害怕,感覺誰都高高在上,所以他的討好是出於恐懼的本能。雖然說第一種也讓人不齒,但不管怎麼說,也算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自己獲利,從人本自私的角度上說,還是可以說得過去的,第二種,則是赤裸裸的奴性下賤卑微之人的表現,這種人討好別人的時候,其實被討好的一方也是看不起他的,儘管人類社會不同於動物世界的弱肉強食,但骨子裡也有潛在的弱肉強食的成分,沒人會看得起一個卑微懦弱的慫包,這種人再怎麼想討好別人,最終也是被人看不起的垃圾貨色,世上的路千萬條,沒有一條是留給軟弱無能之輩的,做人,富有富的胸懷,窮有窮的志氣,腰一旦彎了,就會活的像條狗。
-
4 # 情感老表Austin
這樣的人我們都稱為舔狗,正所謂:舔狗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女神男神的世界裡怎麼會少了舔狗呢,要不然仗著誰抬身價呢?出於禮貌說聲謝謝你覺得是對你的迴應,貌似認為對自己是有感覺的,義無反顧的舔下去,然後變本加厲,凌晨睡前的晚安,清晨的早安,你都不用好好休息嗎?換來只有女神的好人卡,普通人費盡心機得不到的,女神一個嬌嗔就有了。
在討好中迷失自己,又一遍又一遍的求索,一次又次的好人卡湮滅在一頁一頁的聊天記錄中,心裡防線被一步一步擊潰,愛的有多卑微,最後就有多狼狽。
千萬不要刻意討好,要有個度,大家都是人,不是養的寵物。沉下心來好好發展自己吧,每個人都不會太差,當然那些一出生就在別人終點的例外,起點不同沒法比的,多看看書,然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當你到達女神的層次甚至超過,或許她就成了你曾經的女神了。
因為你若盛開,花香自來。
-
5 # 叢影崖柏
是的。所謂‘刻意討好’,僅就‘對上’而言,即是:某些‘下人’以有機會,或無機會也要製造機會接近其‘上人’,再以某種或某些‘頌詞’‘久仰’,及唯‘馬首是瞻’等‘語態’,與奉獻某種某些‘其喜’‘其嗜’‘其需’‘其賞’等事物,以使其‘上’,感其‘忠順’,‘歸心’。且有‘所貢’也可為用,而將其納入‘自已人’之範圍,以供效用。從而以達,使自已能優於‘普羅’,‘進階’有望。甚而能‘投三斂七’有期,也‘主奴其下’有眾的目的。然而,雖說如斯之‘刻意討好’之效用,大掋是有所其效的,能有達‘所目’的。但從內心而言‘討與被討’兩者都對其對方,並不‘誠信’亦非‘心服’。所謂‘自已人’不過是能互利‘小我’之人。雙方都相互明白,兩方都不是‘大我良善’之輩。因而雙方之關係,僅是‘利而近之’‘難而散之’甚而‘落井下石’之關係。遠非‘大義志合’‘良師益徒’之關係。簡而綜之‘討與被討’兩類人之間,大致是,互有為用,但又不能打心眼裡‘誠信’對方其人,甚而至始至終相互都有所‘提防’的關係。
-
6 # 老孟4689
刻意討好就是諂媚,奴性根植於靈魂深處,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基本喪失了人格,何以能夠獲得尊重?
-
7 # 辛繼生
刻意討好,換句話說就是無事獻殷勤,無事獻殷勤的人在被殷勤人看來,就是一條搖尾乞食的哈巴狗,我沒請你不需要你幫忙,本身能力可解決,你主動上門幫忙,反倒毀了自我形象,在別人看來你。非奸即盜,一定懷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肯定是衝著他的錢來的,或者是在追他的女兒做女朋友,在給親戚朋友幫忙伸出援助之手時,事先一定要充分考慮,他需不需要我幫忙,他柴盡糧絕,毫不遲疑送上一擔炭,一袋米他會衷心謝你幫他度過了難關,你的親戚朋友千萬富翁在建別墅,你不要去問缺錢嗎?我來助你把,他聽了心中不樂:還以為你是在笑他財力空虛,對此我只說句幫忙要因人而異,該出手就就出手,實實在在幫親友。
-
8 # 言者青青
這個問題中提到的“刻意討好”是個關鍵詞。但是,對誰“刻意討好”?是對他人?還是對家人?還是對自己妻子或丈夫?這是不同的面對,存在著不同的心態或目的,不能一概而論是“奴性未泯”。如果是夫妻之間的“刻意討好”怎麼能理解成“奴性未泯”呢?因此,要針對“刻意討好”物件來談這個問題。
“刻意討好”。
一、對他人沒必要“刻意討好”。這裡說的他人指的是家人即親人之外的他人。例如,領導,朋友和同事等。對待他人要以誠相待,沒必要“刻意討好”。
現在社會中的確存在著對他人“刻意討好”。這些“刻意討好”的人心懷鬼胎,去接觸他人即領導,朋友和同事等。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是想達到或實現對自己有利的什麼目的,是利用關係,不是真心相處。因此這種“刻意討好”的人心態就會變形,以拍馬屁的言行去“刻意討好”他人,以獲得他人好感,進而套近乎,以實現或達到自己獲取利益的目的。比如說,有的人想得到提拔升職,那麼,他就會表現出一幅奴相,去討好巴結領導,而這個討好巴結是有意即刻意的,其行為就是給領導贈禮,說些不著邊際誇讚的話,以博得領導開心,然後自己有好感,網開一面,為其辦事。這種“奴性未泯”行為,的確令人厭惡!周圍的人知道了,會更加瞧不起。這種“刻意討好”領導的人,誰能去尊重他呢?同樣的道理,在朋友和同事之間也不能去“刻意討好”,凡是“刻意討好” 朋友和同事的人都是心懷鬼胎的人,心術不正的人,是有目的的人。
對於“刻意討好”他人的人,是不可交往的,需要他人提高警惕。對於這種“刻意討好”的人,不但不能尊重,而且還要大膽地揭露和批評!批判!
家人的愛。
二、對家人即親人要因人而異。家人就是自己的親人,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岳父岳母大爺叔叔舅舅姑姑姨等等,有血緣和親緣關係的都屬於家人即親人。那麼,對待家人即親人是否可以“刻意討好”呢?這要因人而異。
對待長輩。我們對待長輩“刻意討好”有什麼不妥嗎?應該說沒什麼不妥。在家中長輩是有尊嚴的,晚輩“刻意討好”長輩是尊重的表達,沒什麼別有用的目的,就是尊重。使長輩高興,活大年紀。如果我們不去“刻意討好”長輩,而是,像對待晚輩一樣對待長輩,出言不遜,這算是什麼事呢?換位思維,誰能接受呢?如果用這種心態去對待長輩,說明自己不懂禮節,不懂尊重老人,其結果只能是長輩心情不好,同時對你看法不好。事實證明:對待長輩還是用“刻意討好”長輩的態度比較好,除非在你面前的長輩是惡人,是惡人就沒必要去“刻意討好”尊重他了,反之,還要善意地批評他呢!
對待同輩。我們對待同輩有必要“刻意討好”?顯然沒必要。假如“刻意討好”同輩,那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了。例如,遇到一件難事,需要同輩人出面調解。但是,平時來往走動不多,這時候,同輩人就會向同輩人“刻意討好”,以獲得同輩人好感,然後再講出自己需要同輩人幫助的事。這樣“刻意討好”也不能說是“奴性未泯”,而應該說是一種辦事策略,也沒什麼不妥。只能說家人親人之間需要經常走動,以免出現尷尬,當需要幫助時而去“刻意討好”,真是沒必要。同輩人之間不需要“刻意討好”,特殊情況例外。
夫妻的愛。
三、對夫妻孩子是否“刻意討好”?夫妻之間需要“刻意討好”。這個討好沒有惡意,就是為了討好對方,使對方開心快樂,這樣的“刻意討好”沒什麼壞處,只有好處。如果把夫妻之間“刻意討好”理解或認為是“奴性未泯”,那就大錯特錯了!
夫妻之間需要“刻意討好”,以表達夫妻之間的愛。只有這樣互相之間的恩愛,才能實現白頭偕老的願望,這樣的“刻意討好”,有什麼不好呢?顯然,只有好處。這樣做不僅僅是夫妻間的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夫妻之間的感情與愛的昇華,能達到刻苦銘心的愛。這種“刻意討好”不斷升級的愛,能使婚姻家庭更加幸福美滿。例如,夫妻間誰過生日,刻意製作了一個驚喜,以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把製作的驚喜展現在眾人面前。這個場面是何等地激動人心!令人感動啊!這一驚喜不但使夫妻眼淚盈眶,而且周圍的人也會因此而感動地流淚。這樣的“刻意討好”能說是“奴性未泯”,得不到對方的尊重嗎?這是發自內心的“刻意討好”的愛,不是故能虛懸,“刻意討好”的惡作劇。
對於孩子沒必要去“刻意討好”。但是,有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愛的驚喜,但這不屬於“奴性未泯”,而是親骨肉之間深深的情愛。
總之,“刻意討好”要看對誰?有的屬於“奴性未泯”,有的不是。這要分什麼人?什麼事?如果不是別有用心的惡意,那麼,就應該尊重“刻意討好”的人。 -
9 # 無惑不解
不能說奴性未泯滅。人的天性是自由和自我,沒有人生出來就以己為奴的,生出來就覺得是給人下跪的,低頭做人的。奴性是社會的產物。有的人迫於生存,被逼良為娼。為了物質生存,顧不了自己的自尊了。這有點無可奈何,只能把這種痛深埋心底。所以有奴性人深層的心願,不只是從奴性中解放出來,還有一種報復心理:等我有錢的時候去奴役別人,把別人逼良為娼。
奴性剛開始源於被迫無奈。後來就變成了斂財的手段。貪婪不只是對物質的享受,達到一定的物質程度,能反奴為主,去主宰別人。讓那曾經痛苦的自尊獲得最大程度的膨脹和滿足。
所以有奴性的人總有一顆覬覦利益之心,放下自尊,讓別人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哪有什麼尊重可言。許多人的人生信念就是要麼被人主宰,要麼去主宰別人。你跟這樣的人講學會尊重、相互尊重,就有點雞同鴨講了
-
10 # 若花未盡開月未圓
刻意討好和真誠讚美,哪一個更令人愉悅?一個是為了取悅別人,一個是為了表達欣賞。
刻意討好是奴性嗎?搖尾乞憐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說出違背內心的話,是奴性未泯,以策安全。
討好型人格通常對別人的情緒非常敏感,認為別人的情緒與自己息息相關。別人的不高興都是自己造成的,有義務讓別人對自己滿意。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得時刻提高警惕,為了在別人指責自己之前,及時調整自己,來取悅對方。
一種心理暗示,把自己定位為滿足別人,就像奴隸對待主人。喪失了人格與尊嚴,卻毫無覺知。
刻意討好是為了安全嗎?不管是出於某種目的還是本能的去討好,都是為了安全。即使這種安全感,只是自我認定,沒有社會價值。
在討好者心裡,自己是沒有辦法決定事情的,必須依賴別人的反饋評價和判斷來決定。本質上,這種行為模式是貶低自己,抬高別人來獲取安全感。
他們害怕表現出強大和美好會引起別人的攻擊。為了避免衝突,他們提前繳械投降。
真誠讚美得真實做一個真實的人,對別人真實,對自己真實,才能恰到好處地讚美。
真誠讚美是對他人的欣賞,令人愉悅;真誠讚美,心胸氣量格局高,令人歎服。一個陽光正能量的人誰人不歡喜。
總結刻意討好,卑躬屈膝,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請認清自己的心,為自己而活。
-
11 # 風過無痕攝有痕
我認為刻意討好,無論是從目的、方法和價值觀上看,都帶有明顯的奴性特徵,更不會贏來尊重。
從心理角度看,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喜歡被別人讚美、誇獎和奉承。在人際交往中,大多數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了人性的這一特點。
我歸納常常讚美別人的人,有這三種特性。一種是具有率真特性,讚美別人屬自然流露,沒有心機,自然有時也有過當之處,常常見於親朋好友之間;一種是深諳鬼谷子的“飛箝術”,常常見於商業、管理或者比較複雜的人際交往之間;一種是具有奴性特徵,刻意討好別人,民間稱為“馬屁精”,常常見於官場之間或相互利用之間。
刻意討好是什麼?刻意,表示故意、特意、用上全部心思。討好,是指為得到好感或討人喜歡而去迎合別人。刻意討好,就是為了博得好感,用上全部心思去迎合別人。
刻意討好與率真、與“飛箝術”是有區別的。刻意討好,是為了博得好感而胡亂吹捧別人,為了達到目的,違背事實,違背良心,人設故作,讓人感覺有一種奴性、賤骨頭的樣子。
率真性讚美,從褒義角度看,是讚美別人直接,不拐彎抹角,誠實,不忌諱什麼人或事。從貶義說看,是唱讚歌不經過大腦,不去思考場合或者物件,語言過度直接,有時傷人。
飛箝性讚美,則是鬼谷子的一種智慧與謀略,即為了合作與管理而實事求是地讚美別人,讓人感覺到一種自然流露的情懷,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讚美別人,態度、目的、方法不同,或者刻意,或者過度,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言不由衷的讚譽,被稱為捧殺。古人整治小人最有效的方法是捧殺,捧殺小人比棒殺更有效。言不由衷的讚譽,讓其飄飄然,得意之時,就會愈加驕橫,免不了幹下違法之事,一旦積怨甚多,好日子就可能到頭了,同樣可以將其置於死地。
巧言令色,被稱為三十六計中的笑裡藏刀。凡是敵人的花言巧語,都有暗藏殺機的跡象。孔子說 :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意思是說,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孔子告誡弟子,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真誠坦蕩。要在言行上服從於真善的準則,不去刻意地追求外在的裝飾。
如果讚美別人帶有欺騙性的不良動機,就會招人痛恨。孔子對這種行為非常痛恨,謂之“鄉愿,德之賊也。”
齊桓公因管仲的忠諫直言,稱霸於諸國,但晚年卻因佞臣的巧言令色而不得善終。管仲在臨死之前就曾告誡齊桓公,不要重用易牙、開方、豎刁三人。因為他們不仁、不孝,專會逢迎君主。齊桓公未聽忠言,任用了他們。結果呢,齊桓公剛死,三人便偕同公子姜無詭犯上作亂,讓齊國陷入長期的內亂。
鬼谷子的飛箝術,廣泛適用於商業與管理。就是用褒揚讚美之詞獲得人心,使對方產生好感,達到看是被動、實則主動的效果。
如果把飛箝之術用於合作,就是透過讚美,揣摩對方的智慧和才能,度量對方的實力,估計對方的氣勢,然後以此為突破口與對方周旋,以友善的態度建立邦交。
如果把“飛箝”之術用於管理,可用讚美套出對方的實情,這樣就可以實現合縱,也可以實現連橫,但要小心謹慎,不可喪失其節度。
清朝名臣曾國藩,位高權重,在他身邊不乏許許多多、形形色色趨炎附勢的人。但他深諳人情之道,若拒絕被人拍馬,則必是孤家寡人無人可用,若沉醉於拍馬中,不僅會讓自己掉進溝裡,更會讓真才實學的人流失。好在他諳熟中庸之道,因而採用了淡然處之的方法,耳中美言,胸有丘壑,因而一生能做到既不因被人奉承而喜,也不因人諂諛獻媚而惱。
為此,現實生活中,與親朋好友打交道,我們一定要做到真情流露,說真話,做真事,“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讚美要發自內心,要誠懇不要做作,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間接讚美比直接讚美更加有效,讚美的機會要選擇得當,不可亂髮議論。
至於與小人打交道,可以避之,可以淡然處之,可以“捧殺”之。
-
12 # 一柱一弦
去年八月份,小娥的女兒要在縣城讀高中,沒人陪讀,她就辭工回去了。
回去之前,我請她吃飯,結果,她搶著買了單,說我是對她最好的。
她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人。
一起同事幾年,小娥見到誰都一臉謙卑的笑,什麼事都會搶著做,但卻經常被人欺負,有些領導和同事專找她的碴。
去上個廁所,洗完手扯了兩張紙擦手,被領導罵了,說只能扯一張,我哭笑不得,一張擦手紙真擦不幹手上的水,我試過的。
本來住在宿舍的,老公來後自己租房了,一直沒住,那天她妹來了,她買了水果給舍友,把妹送到宿舍住了一晚,她不住宿舍時,只有舍友一個人住,平時關係也不錯,想不到第二天,她的舍友告到人事部去了,說她帶外人到宿舍住,還罰了100元錢,氣得她又哭了一場,其實,宿舍時常都有外人住的,在外打工,家裡來人了,有幾個捨得在酒店住?
我告訴她:不是你對別人好,別人都會對你好的,是狼是人你都不知道,別總是傻乎乎的對別人好,你要有個度,不然,總會有人欺負你。
後來,她改變了好多,眼神也不再躲閃了,也不再唯唯諾諾了,這人呀,真要硬氣點,老好人經常是被人踩在腳底下的
-
13 # 哲學科學觀察
不能一概而論,這要根據你討好的物件和目的來論
刻意,含有故意、用心意討好的意思
第一,如果是對長輩,從親情出發,不求回報的刻意討好,不僅可以被尊重而且會使長幼更加互相尊敬,家族更和睦!
第二,如果是恩愛夫妻/情侶那更要刻意討好了,我那位喜歡看書,我有一次刻意快遞了一套林微音的書給,她喜出忘外
一一我的意見是:對自己的親人就是要放下架子刻意討好
一一這裡的刻意底線是不能欺騙,不要弄虛作假,不要遛須拍馬
第四,哪種刻意討好才顯奴性呢?
那就是別人指東,你不說西,別人打了你右臉你伸出左臉討打,別人刀架你脖子你說舒服,這才是奴性!!奴性不但刻意討好,而且喪失人格
-
14 # 瑤瑤愛生活呀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裡面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家庭主婦結婚多年都是在刻意討好他的丈夫和他丈夫(他丈夫是二婚)的孩子們!
因為他的丈夫和孩子們都特別自負,她為了照顧家庭放棄了事業,他丈夫事業有成!她每天都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家裡收拾的有條有理的!
但他的丈夫和孩子們絲毫對她的付出沒有感激之情!他的丈夫有一天突發心臟病住院,她從別人的口中得知,他的丈夫出軌了!那一刻,她的心裡真的難受到了極點!
她決定找工作,她找到工作之後,慢慢地也找回了自己,她記得當初年輕時候的夢想,她要去巴黎。她熱愛唱歌和跳舞!
她的丈夫也出院了,他來找她,讓她回到之前的生活中,只是為了滿足他自己!她沒有選擇回去,而是選擇追求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夢想!
所以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件事情: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我們之外的任何人。
我們應該且必須要保持自我,為了自己而活著,不刻意迎合他人的眼光和想法,只有這樣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
15 # 常去海邊散步的人
人要自尊,尊人。一個沒有自尊的人去刻意討好別人,就會失去人格。一個沒有了人格的人還能做什麼?
一個人活著就要有骨氣,要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窮富不是人格標準。乞丐有乞丐的做人標準,富豪有富豪的為人之道。好的乞丐也值得尊敬,為富不仁的富豪也會造人唾罵。
國家有大小,有窮富,有強弱。但是獨立自主,奮發圖強,不亢不卑是必須的。不論是在大國、強國,還是在小國、弱國面前都要堅持在國際事務中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
僅談幾句,題目太大了。
-
16 # 慧立教育
這麼說有些太嚴重了。討好型人格的形成跟成長經歷有關,當然也有先天個性的原因。如果單從人際關係角度講,討好型的人活得累,是有些費力不討好,不僅得不到尊重還容易被人欺負。但是,與人為善不能被歸為討好,討好是內心弱小,安全不足的表現,與人為善反映的是強大內心。如果拿到國家關係層面來說,面對傲慢不講理的民族和國家,討好的結局只能是被欺凌。所以要分析對方的文化,以及文化形成的國民性格。中國文化是一種“強者不怕,弱者不欺”的文化,和善而不討好是我們的民族性格。
-
17 # 煙花四月初
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首先說正確的層面,刻意討好,如果到了一定程度, 失去自尊,沒有自我思考,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底部,自然是這裡說的奴性未泯,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是比較難的。
其次,不正確這說刻意討好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在親密關係中偶爾的刻意討好只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
在與朋友的交際中做錯事情之後的刻意討好是緩解關係的一種方式
在父母生氣的情況下去刻意討好甚至可以說是順的一種形式
所以,用奴性未泯去定義刻意討好是不正確的,起碼是不完全正確的。
-
18 # 實話誠言
經過共和國幾十年的教育和親身歷驗,若說現在還有人具有如封建社會時期的“奴性”,恐怕不合時宜。尤其是“當代人”,個個幾乎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奴性,要有也只能見諸於宮廷劇中。現實裡,人們身上的奴性應該早就已經泯滅了。
因此,生活中的“刻意討好”,與奴性無涉,那絕對是“無利不起早”,欲足一己之私利而刻意為之罷了!
顯然,那些人是以犧牲人格的“尊嚴”為代價的。既然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又豈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
19 # 材料科學分析
不同意。現實是刻意討好更有飯吃。我們的社會就是有利於刻意討好生長的環境。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華,有一定的道理。有骨氣的人都被消滅了。剩下的奴性十足的人苟活了下來,代代相傳,奴性不改。
我們的社會為什麼容不下方方日記,就是因為奴性佔絕對多數,都是為了討口飯吃,搖尾乞憐。除非違法亂紀的事情逼上門來,才反抗一下,如強拆,亂收費等等,還怪周圍沒有人同情,但是事情過後,我們又麻木了。
-
20 # 紅塵一老蔥
如果是針對某人說的某些話,最好是實事求是的去了解當事人說話的全部內容以及環境,道聽途說,空穴來風不是處理問題應有的態度。。保持嚴謹,保持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
回覆列表
在刻意討好別人的時候,自己已經把尊嚴和人格丟掉了,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對別人的能力和成績表示由衷地讚賞和欽佩,這是高尚的品格,懂得讚美別人是一種美德,擁有這種美德的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欽佩。但這跟刻意討好別人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由衷地讚美別人,是發自內心的,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對方,並希望自己能向他學習。
而刻意地討好別人是不顧事實、不講原則的,其實跟自己內心的認知是不一致的,所謂刻意討好,就是不論對方是否做的正確,一律歌功頌德,喪失了自己的是非標準和做人底線,骨子裡是奴性未泯,表現出來就是奴顏卑膝。
刻意討好別人的人往往是有極強的功利心的,他刻意討好別人是有明確的個人目的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黑白顛倒、指鹿為馬,甚至不惜丟掉人格和尊嚴。這樣的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