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筱斌哥
-
2 # 瑾知育兒隨筆
你好!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同理,改變她的壞習慣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耐心,打罵只會適得其反,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的慢慢改變!
首先,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最好的榜樣。孩子大多時候並不能很好的分辨是非對錯,成人的行為舉止都是他們學習的模板。舉個例項,我的孩子兩歲多,每次走開都會跟人說謝謝,再見,諸如此類的禮貌用語。我沒有強制要求他,而是每次自己做什麼會對他用禮貌用語,比如,謝謝寶寶幫忙遞東西,媽媽要走開一會回來,再見拜拜。久而久之,他自己就會在同樣的情況下做出同樣的反應。
其次,以鼓勵表揚為主,耐心為輔。孩子也有自尊心,一味嚴厲的管教只會讓他們更加逆反,尤其是她明顯越打罵越不聽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停止改變方式。否則,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變得變本加厲。
孩子不可能只有缺點,沒有優點,我們耐心觀察。比如,今天洗了一次手,我們應該誇獎她,孩子,你做的真好,你的手洗的很乾淨,你看,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對不對,我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以後我們經常洗手!有些事情在我們成人看來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父母的肯定,讚美,表揚會讓他們更加願意去聽父母的話。
最後,改變從小事做起。五歲雖然比兩三歲晚了點,還不完全晚,我們還有時間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不好的習慣。拿講衛生的來舉例,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垃圾需要丟進垃圾桶,勤洗手少生病,孩子一次兩次沒有做沒關係,以自己為榜樣,不厭其煩的引導他們去改變。
我們大人要做到不焦慮才能更加客觀的看待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未經雕琢的美玉。父母作為那個最重要的雕刻師,我們應該根據每塊美玉的特點去細細“雕琢”,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耐心和一雙發現美玉特點的眼睛!
-
3 # 草木一卒
小孩子越打越罵越叛逆,逆反心理就更重。我們都知道對孩子要有耐心,多講道理,從一些小事情去引導她。可是每個小孩不一定都能聽懂其中的道理,並且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時候我們就要找一些方法來,讓他自我約束了。
作為媽媽我在我的家庭裡就像唐僧一樣,每天唸經唸經說道理,可是總是事與違願。某一天,我兒子又犯了同樣的錯誤,
我問他:“你知不知道錯”
他:“嗯,知道”
“那改不改正”
“改正”
“應不應該懲罰”
“應該懲罰”
“下次還犯不犯”
“不犯啦”
“好,我不懲罰你,但是你要保證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於是我拿出手機開啟錄影,讓他錄一段話,我某某某以後不再犯 哪些錯誤,哪些壞習慣,如果再犯,我甘願接受懲罰。
就這樣,每次他做什麼事我都提醒哪些壞習慣要改正,哪些錯誤不要再犯了,我一提到手機,他就會刻意停下來想想。如果他真的犯了錯我一提示他,然後他就知道錯了,然後就問我要怎麼懲罰他?透過這個錄手機的影片,他也慢慢的改變了很多壞習慣,現在偶爾還會跟妹妹講道理。
養育孩子真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以上就是我的經驗,請笑納。
-
4 # 靜待花開1314
五歲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好奇,有不好的習慣,家長說了不聽,可以採取別的方式,試試買幾本兒童關於好習慣繪本,和孩子一起讀讀,當孩子表現好了,多給予鼓勵,孩子慢慢就會改掉壞習慣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打罵孩子,會適得其反。
-
5 # 東北大韭菜
孩子的壞習慣其實很多都是大人給養成的,養孩子養孩子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大人本人不知道學習的話,孩子自然而然會養成很多壞習慣,這時候我們又來埋怨孩子,您經常打罵孩子,這就本身就是您不文明的表現,孩子自然然從你身上學會了打罵,學會了發脾氣,這時候你再想教育孩子,你想一想,好交易嗎?您孩子現在才五歲,現在還來得及,但建議您本人要多學習,只有你本人學習這方面知識,學習好了,你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個人給您幾點建議?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您一定要做到四不不生氣,不打罵,不教育,不離開讓孩子把氣發出來,你就看著他鬧但要保證她安全當她鬧完之後,你給他擦把臉,表現一下您的關愛,同時問答還鬧不鬧了?整個過程你一定要心平氣和,讓孩子知道鬧,不能解決問題,然後你要和他溝通,問他為什麼呢?因為這要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您一定要在整個過程中,不要生氣,你打媽就代表您的不文明,千萬記住。以上建議供您參考,如果有幫助,可以關注,可關注喲,同時可以看看我的影片
-
6 # 蘇州大鬍子
這個和我女兒很像,我女兒也是這樣,說罵都不行,即便是打了也就很快忘了,最快時間1分鐘就忘了,屬於沒心沒肺的小孩,
但是自家孩子,還是瞭解他的性格的,所以孩子不能打的,我家孩子誇才行,只要誇讚孩子無論什麼事情都做的很好,養成良好的習慣,有時候我們大人的不經意的壞習慣,孩子學的很快!一但養成壞習慣很難改,所以家長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5歲孩子還小不懂事,先慢慢改正,多聽故事,讀一些會本,教一些兒歌,增加孩子的知識薰陶,不再是孩子聽到看到家長不好壞習慣,調皮搗蛋那點習慣,要養成好的習慣家長不能急,多陪伴多呵護,孩子的心智不能拿大人的思維邏輯評判,即便不好的習慣也是家長身邊朋友帶來的記憶,所以家長以後多注意,孩子多誇讚不要打,
-
7 # CR美媽萌娃大聯盟
孩子的好習慣要從小培養,長輩們總是說"三歲定八十",壞習慣年齡越小越好糾正。打罵無效?分享我的經驗,試試這樣做:
第一、用講故事的方式說教比較有效。不要和6歲以下的孩子吼枯燥的大道理,孩子聽不懂;也不要命令式的發號各種司令,叛逆的孩子聽不進去。最好是講個故事,透過故事傳遞想法。沒有孩子不愛聽故事的,你一說講故事,孩子剛剛還捂著耳朵,轉眼立即瞪大好奇的眼睛看著你。
有些家長說我不會講故事,那你可以搜尋一些相關繪本讓孩子看。例如我家娃小時候不愛吃各種蔬菜,軟硬兼施無果後,我買了《吃飯的秘密》一套三本繪本,裡面把食物分成紅黃藍三類,每天要吃齊三種類型食物才能營養均衡,非常有趣,孩子看後立即愛上吃蔬菜。
第二、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可以搭積木,可以捉迷藏。例如搭積木時告訴孩子有關規則的道理,捉迷藏時告訴孩子物品玩具要整齊擺放的道理。
第三、不講大道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遇到每一個小問題時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最好在孩子閒下來或者心情好的時候去講。孩子在忙的時候,先耐心的等待他忙完,不要打斷他,否則他會很煩躁。你只需要眼睛一直看著他,他會停下來問你有什麼事,這個時候你再說話,這樣會比較有效果。
-
8 # 久明教你管孩子
如果想讓一個孩子做好某件事兒,那就一定要讓這個孩子在這件事上有信心。比如說你的老闆交給你一份工作,教給你的時候說你指定完不成,你就是笨蛋,那麼你可能怕丟掉工作去完成這件事,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既然你說我完不成了,那我就完不成,我就做不好,大不了不幹了。
但是如果老闆說:小張,這件事我只信任你,別人我不放心,加把勁兒把他拿下!
你是帶著動力信心滿滿的去完成工作。
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的指責、打罵,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
久明老師曾說過:
如果你有一個孩子,他的某些習慣讓你很生氣,我相信你也有那些習慣。孩子透過模仿周圍的大人來學習 。把這些習慣從你身上清除掉,你會發現他們也自動地改變了。
改變我們自己——這是改變他人的惟一方法。
-
9 # 覺醒育兒
這問題,談談我的感受
拋開年齡不講,說說我早些年娃上1年級的日子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看孩子哪哪不順眼,估計如題主所說,孩子的太多壞習慣
比如:校卡套新買的三天就完蛋,洗澡不拿好換洗的衣服、吃完的水果皮隨手亂放~~等等太多,說多就是熱氣球——一肚子氣
面對這些問題,當時作為一名剛從老人家手裡接棒的父親,哪裡忍受的了,各種態度此起彼伏。總想已父親的威嚴,讓孩子屈服。殊不知,拿著棍子追狗,越追越遠。
效果可以想象,我氣喘如牛,人家閒庭信步~~
自從發生了兩件事後,我改變了育兒風格
第一件,關於校卡的故事
那是一個校卡套又壞了的日子,我懷著鬱悶的心情送孩子上學,到了校門口,很多孩子。這時一個小姑娘從身邊飄過,她的校卡不經意跳入我的眼簾,不應該啊,小姑娘看著很文靜,校卡套怎麼跟我兒子一樣,搖搖欲墜,而且還是用創可貼貼著,接著我又去看其他學生,發現還有幾個孩子的校卡一樣殘缺不全。我意識到,校卡是一個普遍性問題,不一定是孩子的錯。放學後,我仔細詢問了校卡為什麼總會環的原因(之前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原來,由於校卡的掛帶比較長,每次起身時校卡都會不經意的卡到課桌邊,反覆幾次校卡就會被扯斷。於是,我跟孩子深入研究後將校卡的帶子適當剪短,讓校卡上半部分漏出課桌邊,起身校卡也會卡到桌邊。經過這樣的改動,大大降低了校卡損壞率。
透過這事,讓我認識到
1、事情不管弄沒弄清楚前,一切大呼小叫都是徒勞,甚至對孩子是傷害,因為他們也不想一二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誤。
2、出現問題,一定要與孩子共同想辦法,儘可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解決。因為他們希望改變,但更希望被認可。
第二件、有樣學樣的負面警示
對孩子大呼小叫,這是我早些時候管用的伎倆,總以為用高八度的音調可以讓孩子規矩。實際情況也正如我願,孩子的確在強音之下規矩很多,但問題來了,一次大寶與小寶不知因為什麼事,大寶狂吼小寶,我用責備的口氣質問大寶,為什麼要吼弟弟。他說,我和他說他又不聽,就只能吼他了。這是多麼熟悉的心聲,我不就是這樣嗎?孩子們不聽,就一聲吼,如今孩子也學會了。立馬我的心態變平和許多,跟大寶說;爸爸有時也會吼你們,但是這種方式非常不好,這並沒有讓你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讓你們看到爸爸的憤怒而忽視了憤怒背後的原因。所以,不管是我還是你,我們都需要冷靜的處理問題,讓問題首先排在前面而不是態度。
透過這事,讓我認識到
1、榜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它都會影響到身邊的每一個人。
2、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錯在哪裡,而不是父母發火了。只有知道錯在哪裡,他們才有可能去克服去改正,否則他們只會用父母的態度,去判斷事情的對錯。
以上是我的育兒旅程中的一絲絲感悟,做父母不易,做一個有耐心,有方法的父母更加不易。對於孩子,我們需要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強化孩子的優點而非缺點。否則,我們與孩子都會非常辛苦。
-
10 # 子悅i育兒
關於這個問題,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聊一下,希望給您啟示
1. 5歲的女兒有很多壞習慣不知道媽媽說的這些壞習慣都是指哪些方面,衛生、飲食、語言、行為、學習還是其他呢?
孩子發展到不同階段,會有一些對應的典型特徵出現,就如兩三歲的孩子喜歡說不,五六歲的孩子喜歡說屎尿屁之類的髒話或者打死你之類顯示權力的話。對於不同型別的壞習慣,引導的方法也不一樣。
2. 說她罵她不聽,打她就忘跟孩子溝通,需要很多技巧,建議您看一下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我的看法是
首先需要明確,在說的時候,是否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尊重,即先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而不是自己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曾經有個媽媽看到幾歲的女兒在用掃把拖地,她以為女兒又帶弟弟玩水把地面弄溼了,衝孩子發完脾氣之後才知道,原來弟弟渴了,女兒幫弟弟倒水喝,弟弟不小心打翻了。其次,跟孩子說的話意思清楚目標明確,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聽完後知道要做什麼,怎麼做,而不是不要做什麼,或者不知道怎麼做。三,罵並不能使一個孩子變好,這點您自己在問題裡也說了。因為,罵中包含的是大人的情緒,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被罵的時候孩子也處在緊張害怕之中,根本記不住你說的。3.瞭解孩子的發展特徵,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5歲的孩子能夠做到多少事,做到什麼程度,我想您自己心裡應該是有點數的。從孩子自身出發,而不是從別的孩子出發、用別人家的同齡孩子來量自己的孩子應該做到什麼、做到多好。也許孩子的問題並非真的有問題。
4.改變看法,改變情緒你生氣罵她打她,這份情緒源於你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問題,在你眼裡,孩子是個問題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其實也有不少優點,也有很多讓人感動的行為。多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肯定,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改進。
關於如何肯定/表揚孩子,最簡單的就是描述你看到的孩子所做的事情細節,再加上讚賞的話。像我上面舉得小女孩拖地那個例子,“原來你是為了給弟弟倒水喝,真是個會照顧的好姐姐!你做得很棒!”
最後,孩子的問題跟家庭教養方式、親子關係的排序和環境等有關。例如管的太嚴或者管得不是地方、家人偏心、家人行為習慣和好在所處的社交環境(同齡孩子、動畫片)影響等。找到原因,再找對應的引導方法。
-
11 # 一五七七愛吃橙
五歲多的孩子壞習慣有了 首先我們是要反思下自己或家人,是否給她樹立了這樣的榜樣,所以她才會有類似的行為。因為孩子在這期間屬於模仿的年齡,也是爸爸媽媽的影子。所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變好,自覺,獨立,乖巧 那麼要以身作則。
另外,孩子的秩序感和規則感需要建立,因為其實在三歲就應該有這個意識,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用 即便你哭鬧不休也不能妥協。當然這也涉及到家庭教養的理念問題,我們要考慮下家庭成員是否統一意見,在媽媽或爸爸教養孩子的時候其他人不可以插手 ,如果有不同的意見那麼請私下溝通 不要讓孩子覺得會有人唱反調,會幫著她,這樣堅持一段時間,養成好習慣。她現在的一些問題自然就好消失,而且給孩子培養習慣的時候不是強制性的去做 這樣孩子內心並不願意,所以要誘導的形式去引導孩子 這樣孩子願意並且可以堅持,在此期間,家長要給到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
12 # 皮皮媽育學園
分享下我帶孩子的經驗,以及我觀察到的姥姥帶孩子的經驗。
輕易就能觀察到的現象背景:我兒子目前3歲,半年多之前發現,脾氣不太好,愛發脾氣、愛遷怒、自我意識非常強烈,身上也有很多不好的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
在我面前的表現:就算不高興,也會忍著,用更溫柔的語氣表達訴求。即使有時忍不住對握髮脾氣,也能聽進我說話;還有很多時候,會自覺將自己的情緒轉移到其他人身上。經常說的話:“我聽媽媽的話,不聽你的話。”(這個你可能是任何人。)
在姥姥面前的表現:自我意識特別強,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情上,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來,稍不如意就很生氣,發脾氣。生氣時,會做出踢人的動作,偶爾有打人的動作。姥姥喊他,他不感興趣的話,就裝沒聽見。
我分析的,孩子在我和姥姥面前表現不同的原因。最主要的在於,日常的時候,姥姥都順著皮皮。雖然在皮皮2歲的時候,我跟姥姥強調過:從現在開始,就要將我們在皮皮面前的角色,從“服務型”向“權威型”轉變了。得讓他明白,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事情,還是家長說了算,或者得經過家長的同意,樹立起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地位。
但是事實證明,姥姥很難把握好這個度。她很難在允許並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發揮之間,和聽大人的話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分事情,沒有底線的在乎孩子的感受、想法的結果就是,孩子很容易覺得:我倆之間,我說了算,你得按我的來。
偶爾,我臨時又給姥姥強調過不能啥事都聽皮皮的之後,我很容易聽到姥姥,在皮皮做錯了事情之後,直接用很嚴厲的語氣制止皮皮。
其實這會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讓孩子覺得無從適用。大人偶爾的單純的嚴厲制止,會讓孩子覺得莫名其妙的。首先,孩子很難理解,為什麼我之前可以這麼做,現在就不行了;其次,就算孩子知道,這麼做會讓大人不高興,他也很難從大人的嚴詞厲色中,無師自通的體會到正確的做法該如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首先,大人要在自己的心底設定一條明確的底線。劃分好什麼事情,是允許並鼓勵孩子自己發揮的,大人只需在一旁適當引導;什麼事情是必須有規矩的。
在我家,吃東西、自己穿衣服、看影片等涉及到生活習慣的事情,孩子必須按照大人定的規矩來。孩子玩玩具的方式、處理和小夥伴之間矛盾的方式等,我鼓勵並欣賞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發揮。
其次,要允許孩子有情緒,並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情緒。孩子在我面前,我向來重視他的情緒感受,會非常用心的陪伴他,引導他發洩。孩子感受到了我的認可,他就更容易平靜下來,更信任我。
最後,我也會向孩子反饋我真實的感受。如果孩子因為不如意,對我發脾氣,我會溫柔但明確的告訴他:“你這樣做,我覺得很難過,都不想理你了。你再想一想這件事情怪媽媽嗎?或者,你想做什麼事情,你要對媽媽說清楚的啊,否則,媽媽怎麼知道要不要滿足你呢?”
我並沒有真的不理孩子,只是讓孩子知道他對媽媽無故發脾氣,媽媽的感受,並引導他思考、表述訴求。這麼經歷幾次,孩子自然知道和媽媽的相處方式應該是怎樣的;遇到不如意的正確解決辦法應該是怎樣的。
回到題主的個人身上我覺得題主最關鍵的點是改變和孩子相處的模式。既然打罵已經行不通了,就不要再用這種方法了。我的經歷對你來說,一樣適用的。
建議:
5歲的孩子完全能辨是非了,請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放在和你平等的地位上。蹲下身來,和孩子好好聊聊。既瞭解孩子的感受、動機;也讓孩子明白你的感受、動機,允許並鼓勵孩子慢慢改變;最好是你陪著孩子,以身作則,共同努力。
最後的囑咐:
當然,這個過程,無論是取得孩子更深層次的信任,還是讓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都絕非一日之功,我們得尊重事情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放平心態,慢慢來。
-
13 # 至尚學邦
這一次疫情,打亂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自從啟動了“停課不停學”,家長就開始了煩惱的陪讀之旅。其實,這種特殊時期,是孩子最樂於接受教育,最容易激發內驅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家長能與孩子有效地溝通,讓孩子把自己好的品質和能力發揮出來,從而就能獲得意義感和成就感。而意義感和成就感,是激發孩子內驅力最重要的源泉。
可是我們也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像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父母請把孩子當成客戶
現在的父母常常把自己當成產品經理,表示要把孩子打造成最出色的產品。乍聽上去,好像沒錯,再往深處去想,彷彿又站不穩腳跟。
不妨這麼想一想:產品經理打造出一款所謂好的產品, 判斷標準是什麼?一定是這款產品經過市場或者是客戶的檢驗之後,好不好用。
而我們做父母的,學習各種育兒知識、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環境,辛辛苦苦一番折騰之後,如果在孩子那裡沒有得到好的效果,孩子也不會給好評,那從根本意義上講,父母打磨的各種方法、環境、物質等產品,都是不夠成功的。
所以,如果父母是產品經理,那孩子一定是客戶。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是如此。想象一下,我們在工作中和客戶溝通,是不是站在客戶的角度費勁心思去為客戶服務?
想要和孩子有一個好的溝透過程,就要把孩子當客戶,全方位投入地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
平等地對待孩子,多換位思考,擁有一顆同理心,尊重和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孩子才願意對父母張嘴,把自己的內心交付給父母。
對孩子好好說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以及家長教育專家海姆·吉諾特博士在她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當家裡的客人和自己的孩子忘記帶雨傘了,我們一般會怎麼做?
很顯然,當客人忘帶雨傘了,我們會溫和提醒“親愛的,你的雨傘忘記帶了”,可能後面還不忘再寒暄一句“常來玩啊”。
但如果是我們的孩子忘記帶傘,那我們的態度就立馬不一樣了。
我們可能會說“你為什麼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樣呢?你都四歲了,就不能長點記性嗎”?
說完這些覺得不夠解氣,不夠讓孩子長記性!
可能還會補充一句“我不是跟在你後面撿東西的奴僕,我敢打賭,如果你的頭不是長在肩膀上,你都會把頭弄丟的”!
大多數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都會不自覺地採取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孩子哪裡做得不對,需要改正。
現實中的我們也是一樣,總是揚言自己愛孩子,心疼孩子,可是在遇到和孩子有關的問題時,首先就敗在了不能好好說話上面。
相信每個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言語和行動要一致,甚至言語要趕在行動面前,因為作為最直接的表達,如果話不好聽,孩子就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傷害,爸爸媽媽付出再多實際行動,補償效果都可能打了折扣。
學會傾聽和提問
敲黑板注意啦!要讓孩子把話講完,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向孩子求證,然後才能進一步理解到孩子隱藏的一些感受,合理有效地溝通。
聰明的父母知道光聽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巧妙的提問。
媽媽:你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孩子:開心
媽媽:......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常見?孩子回答完之後,媽媽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要避免封閉式的自問自答,就要學會適當提問,引導孩子做良性的溝通。
比如:
“今天在學校都有哪些事兒讓你比較開心呀”
“你覺得老師都好在哪裡?”
有時候父母可以刻意地不那麼聰明,或者說是示弱,先把自己放空了,不要帶著問題的答案去提問題,讓孩子主動張口,真正做到有效溝通解決問題。
孩子的溝通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著我們的溝通方式。所以,抱怨孩子不聽話、不配合的時候,想想我們平時與孩子是怎樣溝通的。
只有雙方做到良性的互動,溝通才會更順暢。從今天開始,試著和孩子好好溝通吧!
-
14 # 姚凱文
作為一個80後的晚婚奶爸,我家裡的兩個雙生小寶下個月就三歲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孩子,會產生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一些問題,需要引導和教育孩子去改正,這裡我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可以與你分享。首先是每個父母都明白的,基本上是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行為規範和生活習慣,在建立這些規範的前提是父母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起到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而不是隻針對孩子要求孩子怎麼做,而自己有時候疏忽或放縱自己。我們兩公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有一個例項,就是我們不允許孩子坐在茶几電視櫃餐桌之上,孩子現在也明白了這個道理,他們也會偶爾做上去,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提醒他們,他們就會明白,然後有時候會耍耍賴,但最終都會下來,而有的時候,我們在照顧孩子之類的事情的時候,不自覺的坐在了茶几餐桌之上,他們也會反過來明確的告訴我們爸爸媽媽要講規矩,不要坐桌子,這樣我們就會很快的下來,並且告訴他們他們說的是對的,大家都要遵守這個規則。
其實是告訴孩子要建立一個統一的行為規則標準,而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準則。
其次是對孩子過多的責罵和體罰,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如果父母總是以這種強勢的態度來面對孩子,其實孩子在習慣了之後也就不那麼害怕了,甚至是對孩子打罵的責罰,這種東西只要他產生了習慣和抗性,在孩子看來疼一下也就過去了。
並且如果只是單純的打罵和責罰,孩子並不明白他們自己錯在了哪裡,而也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還是重複不斷的犯同樣的錯誤的根源所在,父母首先是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而且知道這種錯誤是不對的,並且他會帶來相應的後果,後果對他的懲罰比往往打罵的責罰更有效果。
比如我們家的兩個小寶曾經就有過吃飯的時候貪玩,不好好吃飯,到處跑,這個時候我們也會有情緒也會發脾氣,但是罵過之後想想沒有用處,他還是愛玩,這是小孩子的天性,那麼我們就換一種思路給他以實際的錯誤行為造成後果,讓他自己去體會,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不願意吃飯就不給他吃飯,並且在到下一頓飯之前,除了喝水零食什麼都沒有,小孩子在餓了一頓之後,明白了吃飯的重要性,因為他貪玩就沒有飯吃,沒有飯吃就捱餓,並且浪費了糧食也是要捱餓,在這個過程中不用父母過多的責罵,他們知道該吃飯的時候一定是要吃的,浪費了糧食最終難受倒黴的是自己,這也就是說要孩子明白和自己要承擔犯錯誤的後果,而不用父母苦口婆心的說會怎麼樣會怎麼樣,一旦他自己親身體會到這種錯誤的後果之後,很多時候他是會去避免這種錯誤的,因為這牽扯到他自身實際的利益。
-
15 # 開窗廢氣跑肺淨身體好
可能我家孩子的劣根 比樓主更勝一籌, 我家兒子11年出生的,已經上三年級了,從小到大 大小毛病數百個 ,沒一個毛病改過的,每天都要經歷 從說教 到吼 再到 被暴揍的三大流程,好說歹說全當空氣,天天被氣得 血壓飆升 肝氣鬱結。
我總結了一個鐵律,如果夫妻雙方 的許多習慣、觀點 是互相背道而馳的,那麼生下的孩子 的品行習慣遺傳了 另一方劣跡斑斑的基因的話,那麼你就真的別指望孩子會把劣根改過來了。
如果品行習慣良好的家長 恰巧又是 負責 孩子的日常生活與教育大任的,那麼這個家長就會無比抓狂甚至會 把身子氣出大病來。,陪護的家長會哀嘆: 這孩子 咋就像極了我的另一半 劣跡斑斑 冥頑不化 錯誤百糾不改……,天大的事對於他而言 都是 兒戲 都是浮雲。
我家每天都是我唱白臉,孩子他爹卻在護犢子,跟孩子一起和我 針鋒相對,搞得孩子 都認為 爸爸才是愛他的,但孩子平時又絲毫不尊重他爸,天天把他爸爸 當猴子耍,把他爸的話也一樣當做耳旁風?
每天我都會有產生 離開孩子的念頭,從此永不管他 永不見他的氣急敗壞感,一天當中,唯有在孩子睡著的時候 我才能做到 充滿柔情地 端詳他 、親吻他的臉頰、手在他臉上 輕柔地滑動 來傾瀉我 對他最心靈深處的愛。其他時候 都是 劍拔弩張的,
我反正已經把我的兒子 看的透透的了,看不到丁點希望。所有的劣根 都遺傳了夫家的基因,只要孩子不改變,我就不會改變 對孩子動粗的 行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重複著 同樣的 錯誤,每天都要不停地指正 卻依然每天 有意 或不經意的重複著 相同的錯誤,再好的脾氣 也會被點暴的。
沒經歷過的家長 只會說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哎!聽到這樣的話,讓我的心情 更加糟糕。說這些話的家長 難道不知道 勞改犯 也有 幾進幾齣的嗎?你敢說 沒有教不好的犯人,只有不會教的獄警嗎?
-
16 # 木木大叔談育兒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會一招,就是打罵孩子。他們以為打了孩子就能記住,結果孩子還是記不住,照樣犯錯。
不是不要對孩子嚴厲,但很多時候打罵是沒有用的不是說不要對孩子嚴厲,但是很多時候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而對孩子打罵那是不正確的。孩子不但不會記住,反而可能會變本加厲。
找出真正的原因才是關鍵孩子屢教屢犯,這時候找到真正的原因才是關鍵。如果找不到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可能孩子會繼續犯錯。
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認真觀察。另外5歲多的女兒已經能清除表達她的意思了,所以也有可能你溫柔地問她,她會告訴你犯錯的真正原因。
愛孩子、鼓勵孩子永遠都不過時,孩子比你想象得要乖的多什麼說愛孩子,鼓勵孩子,永遠都不過時呢?因為很多父母對,鼓勵孩子愛孩子這方面的教育理念非常排斥,但我要說的是孩子其實比你想象的要乖得多,有時候只是我們不明白它的意思。
舉個例子,我的小侄女從小沒有跟著媽媽住,3歲時把她接過來之後,她經常犯錯,打弟弟、跟弟弟爭東西,還很好動。
前幾天去她家我才發現,原來她是想要博取大家的注意力。結果有一天,我跟她說,你是乖孩子,你是姐姐,要照顧弟弟哦。結果那一天她表現的比之前更好。
後來每一天都跟她說一遍,結果她的行為就變得越來越好了,因為有人鼓勵她,重視她。
我是木木大叔 ,多年從事海外教育經驗,多年自學兒童教育,為您持續分享優秀的育兒理念和教育乾貨。
-
17 # 暖暖書房以身作則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那麼我們的言行勢必影響到孩子,您在提問中並沒有說什麼壞習慣,不過可以在孩子日常對話中的習慣用語中是否能找到家長的影子,其實孩子的問題也是家長的問題。
比如,有一段時間我因為工作忙身心都很疲憊,我對孩子總是大吼大叫,我發現那段時間裡她的情緒也在變化,為了能夠調整親子關係,我開始檢討自己,我放慢說話的速度,儘可能的不把工作中的情緒帶給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發現平寶的情緒也發生變化。
我認為打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也許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言傳不如身教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
瞭解孩子的敏感期我們知道孩子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敏感期,因此在孩子敏感期時肆意的責怪孩子是不科學的,這時候應該透過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幫助孩子減少壞習慣。
比如孩子在一歲左右有撕東西的問題,如果我們在個時候制止孩子,就讓孩子錯過敏感期,待到孩子長大一些後她依然會撕東西,你在責怪可能也於事無補,你可以參照我對這ta個問題的回答。
學習敏感期及其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對能夠解開孩子存在問題有關鍵的作用。所以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急於給孩子冠名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等於給孩子一個暗示,他必然會按照你對她的認為行動。
另外,孩子在與孩子溝通中也要注意語言的運用,比如你可以把“你不要做某某”改正“你做某某更好”因為五歲左右的孩子認知還沒有達到完善,她也許只聽到了某某,並沒有聽到“不”,孩子做的比較好,你要誠懇的表揚,不要過於誇大,或者過於敷衍。
接收孩子的頑皮這個階段的孩子有點小叛逆,但是畢竟她還是個孩子,也許你說的壞習慣只是她的頑皮,你要能夠接受,記得《大衛不可以》這本書中大衛返了那麼多錯誤,媽媽都給她一個擁抱,你也可以試的給孩子擁抱,畢竟溫暖的感覺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也許她更能接受你的建議。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都是新手,真的很難用區區幾百字解決,我更希望你不斷的調節你的方式方法,沒有誰比你更瞭解你的孩子,給她寬容,給她愛,什麼壞習慣都可以改變。
回覆列表
首先對這個問題來說,我認為你的方法不可取下面,我來表示一下我自己的觀點。所以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五歲的孩子。他其實分不清善惡,他所有的一切接受父母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你對孩子打罵或者讓孩子看到你們的壞習慣,例如抽菸喝酒馬街打麻將,等等一系列的不好習慣。都會讓孩子去學。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畢竟是無辜的說,這些影響到他才會讓他養成一些壞習慣。所以我覺得對於父母來說你們該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而不是打與罵。比如你們下班回家少,看看手機多陪陪孩子,做遊戲少看電視多陪孩子多讀讀書這樣在生活中,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養成一些好的習慣這樣才是讓孩子能夠改變壞習慣變得更好了一個最優的方式。這就是我個人看法,我覺得凡事不能只怪孩子,要想想自己有沒有毛病,希望這些觀點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