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應佩榮

    李老師科普,應該科普正確的知識,每講一個問題自己必須要先弄清楚出處和依據。雖然科普物件是普通聽眾,但他們接受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否則科普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有很大的害處。估計有些知識太難懂,普通人聽不懂,那就不要科普這樣的知識。

    不過,李老師知識淵博,講課易懂有趣,所講的絕大部分的知識是正確的。人非完人,個別問題講得有偏差是難以避免的,我們不能苛求他講話必須“句句真理”。

    郭博士對李老師指出的錯誤,是指李對相對論方面的知識理解錯了。相對論只是愛因斯坦的假說,所謂假說,其實就是猜測、猜想,猜得對不對,有待將來進一步證實或證偽。從相對論誕生到現在,一直以來,關於它的正確性,科學家們就存在不可調和的爭論。

    關於雙生子問題,有的學者說是雙生子佯謬,有的說是雙生子效應。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假設裡面也明確指明該理論的參照系是慣性系,而兩個雙胞胎中的一個乘坐的飛船必須經過加速、減速、轉彎、繞地心做圓周運動等過程(這些過程飛船就不是慣性系),才能回到另一個雙胞胎身邊,所以這個問題既涉及慣性系又涉及非慣性系,就比較複雜了,怎麼思考這個問,難免會引起爭論。對這個問題,李老師和媽咪說也是根據別的權威學者的觀點進行科普的。郭博士說應該按照那本梁老師寫的書為標準,我們當然可以同意郭博士的觀點,但其他比那個梁老師還牛的學者是不是同意郭的觀點,那就很難說了。

    關於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郭博士的觀點肯定比李老師的正確。這個問題不屬於相對論問題,它是天文學家觀察得到的結果。廣義相對論計算結果比牛頓萬有引力公式更正確、更符合觀察結果。李老師對這個問題的陳述是錯誤的,郭博士指出這個錯誤是無可厚非的。但他對李老師的人格不尊重,說李不懂裝懂,誤人子弟,這就讓我們感覺太差了。科學哲學已經闡明,歸納法是不正確的方法,即使從大量事例中歸納出來的結論也不一定正確,郭博士僅憑李老師這一個錯誤就能歸納出“不懂裝懂”了?李老師更有可能是“認為自己已經搞懂了,根本就沒有裝懂”。

    外星人肯定來不了地球,我們也去不了外星,大家在同一時代生活在這個孤獨的地球,在無始無終的漫長的宇宙歷史中,我們能生活在同一地球、同一時代,是真的不容易!是真的有緣分!所以大家特別是學者們,有話好好說,不要把別人氣死,讓別人也在地球上多待幾天。

  • 2 # 韶醫生

    術業有專攻。就像方舟子,各個領域都跑出來做科普,可信程度有多高?做科普最起碼對涉及的內容有足夠的瞭解,能有個人見解則更好。對一個自己毫不熟悉的領域,臨時上網搜資料備課就上來科普,總讓人覺得很搞笑。

  • 3 # 肉丸子653

    我覺得指出李永樂老師的錯誤,大家探討一下,這是沒問題的,畢竟誰都不可能不犯錯。

    但是要上升到懟的份上就過份了。

    誰敢說自己的記憶沒任何錯誤?

    我上課時有時把東西講錯,學生有指出來的,我也虛心接受,並且及時糾錯。

    我覺得也沒什麼問題。

    還是韓退之說的對,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 4 # 跳動的小火車

    李永樂老師的科普還是蠻有意義的,對於傳播知識,他以他的知識向青少年朋友們介紹自己對於許多知識的理解,即使可能有些理解有誤,但還是瑕不掩瑜的,這位復旦的博士可以指正其錯誤,怒懟就不合適了吧,畢竟李老師也不是在傳播什麼傷天害理的內容。

  • 5 # 騎著雲兒飛

    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所有領域都能精通的全才。如果說一個人對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都非常精通且可以做為全民老師的話,我覺得要麼這個是個騙子,要麼是全民的科學素養太低。多一個科學工作者給大家普及科學知識,這不是件好事嗎?

    知識越辯越明,這樣的懟,只要是在知識領域,不涉及人身攻擊和法律問題,我們到是樂見。

    人人都看出自媒體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都想在這個領域分得一杯羹。李老師是一個知名網紅,當然個人收入教之以前也有好幾個層級的提升。那麼具有更高學歷,科學素養更高的郭博士當然也可以利用換聯網平臺普及科學知識啊。

    我們不要管郭博士是出於公立還是出於私心,只要是科學,時間會驗證正誤。

  • 6 # oo木oo木oo

    科普嘛…你知道的,能堅持去做就了不起了,指出錯誤,共同探討才是君子之道。不要吹毛求疵,懟天懟地,變成蹭熱度,讓人感覺想出名想瘋了,反而是人品問題了。

  • 7 # 惠德投資

    恰巧前天晚上下樓拿快遞,在電梯口碰到李永樂老師,位元組跳動的兩個工作人員陪著他要上樓。我們公司跟位元組跳動在一棟大樓,這還是第一次碰到網紅。李永樂老師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他的很多影片我也看過。說實話,受益匪淺。雖然他每個影片都在說是給小朋友講,但是我們這些大人們也聽得津津樂道。

    對於懟人這事,太習以為常了。一個人熱度上來了,必然有人來蹭熱度,這樣可以快速進入公眾的視線,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對於李永樂老師所講的一些道理,不管是否存在錯誤(難免會有個別疏忽),但是他在嘗試將一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問題,用數學思維予以解釋。這種方式,就是我們日常所需要的。就像《超級思維》裡面所列的問題,都是嘗試告訴我們如何用數學方式給出解答。我們處在資訊量爆炸的時代,各類訊息讓我們眼花繚亂,有時候難以分辨真假。如果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去嘗試分解,那麼就可快速瞭解一件事,這也是很多大師所呼籲。

    方法正確,細節些許偏差,不足以改變事實。我認為現在難得有這樣的老師能夠將一個複雜的問題,用這麼簡短的時間解釋清楚。

    對於那些攻擊者,或只能給李永樂老師帶來正面影響,何足掛齒!真金不怕火煉!

  • 8 # 陳徵博士

    有關這個話題的觀點如下:

    薛定諤在《what is life》的序言裡提到過(記得不準了,大意如下):隨著學科的細分,專家變得越來越專,好處是越來越深入,壞處是世界被割裂成碎片,每個人都只抱著自己那一小片。然而,科學共同體有責任給人們提供一個完整的世界圖景,所以必須有人勇於冒著犯錯誤的風險,跳出自己的領域傳遞二手知識。

    今天的科學發展和知識爆炸的程度,博和精已經不可能兼顧了。對大多數人而言,大輪廓是重要的,然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極少幾個問題求精。

    回到科普,我對這件事的定位是“站在科學大院門口打把式賣藝”,給科學引流的。感興趣了,進了科學大院的,由科學教育體系負責培養。

    對於科普中的錯誤或者不夠深入的,發現了糾正,瑕不掩瑜。

    最後說一句,因為科學工作者普遍愛惜羽毛,中國沒多少人願意做科普(如前所說,做科普幾乎一定會犯錯的)。科普是個利國利民的事,一個人如果能透過科普養家餬口甚發家致富,才會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這個事(雖然也會有魚龍混雜的問題,但不應因噎廢食)。

    有關“永樂帶貨”的觀點:

    我是支援永樂帶貨的,也希望他能帶貨成功的(當然裡面也會有失誤和挫折)。科普有公益的一面,可做科普只“公益”,有多少人願意做呢?願意做的有多少能堅持下去呢?只有有人因為做科普發家致富了(說實話,永樂兄弟還遠沒有達到這一步),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來做這件事。

    很多人覺得科普應該公益,沒錯!但不應是科學家或者科普人白白付出勞動。仔細想想,政府做公益是因為錢是從老百姓身上收的稅,平臺做“公益”賺得了口碑和流量,可以從其他方面變現(比如政府不封禁,比如股票漲價等等),最後只有科學家和科普人義務勞動,這甚至可以看作一種剝削了。

    這個話題說起來話長了,總之一句話。科學家也是人,也要養家餬口交房租(功成名就的老先生已經什麼都不缺,可以不在乎)。給科學家戴頂“清高”的高帽子必須義務勞動,另一邊給流量明星大把大把地支援。我們並不踩人家流量明星或者帶貨網紅,付出勞動獲取報酬天經地義,一視同仁就好了。

    用羅永浩的說法就是憑手藝賺錢沒啥丟人的,相反,是件有尊嚴的事。

  • 9 # 一休在中國

    科研工作者和基礎教育工作者,在知識結構上的內容是不同的,這是由工作性質決定的。李老師在進行科普時,對所涉及的問題,的確需要花時間準備資料整理和收集,做好備課,這也是做為老師應該具備的特質,畢竟有廣泛的受眾面。做為郭博士而言,指偏糾錯,有理有據,從嚴謹的科學角度又做了闡述,補充,也無可厚非。其實在科學界,這種爭論也是常態,只是地位,視角不同。事情總會過去,相信雙方也會冷靜思考各自問題,給出大家一個滿意的結果。

  • 10 # 原子說生物

    科學在爭論中進步。不過,復旦博士郭威多次強調李永樂不懂裝懂…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學術交流,難道是非要“你死我亡”?

    我覺得沒有必要

    在看過郭威教授的影片後,確實他是非常專業的。他把李永樂老師講的水星進動中幾個錯誤的地方一一指出,有些地方確實不應該出錯,確實誤導了大家。

    有錯被指出,郭威這點值得肯定。不過,語言傾向於攻擊性,著實不符合學者身份。

    由於,李永樂老師是一位科普大咖,他的影響力毋庸置疑,而且有些小夥伴已經迷信了李永樂所科普得東西。

    這個要不得。科學在於質疑探索。這時有人指出李永樂老師的錯誤之處,影響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科學在進步,很多理論在未來不一定為真。人應該保持探索科學的初心,使科學在質疑中不斷進步。

    由於網民學識參差不齊,李永樂把深奧的知識淺顯易懂地講出來,引發廣大網民對科學的興趣。這就給每個人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有些會生根發芽,從而推動社會進步!

    總之,李永樂老師只要把網友小夥伴們的科學興趣勾出來,便已經成功。只是,如果以後搞科研的話,還需要從新修改被科普的知識。這裡有個問題比較嚴重:錯誤的知識可能把人給帶偏了,學習過正確的理論後,更容易聯想或推測出正確的結論。

    所以,科普時確實需要謹慎一些,同時發現別人錯誤之處時也確實要站出來。只有這樣大家的認知才會提高。貌似科學家比較一根筋,歷史上不少科學家雖然受到迫害,卻仍然堅持搞科研,反對宗教迷信。科學家的平均情商或許比較低,這是我的推測。大家都看開一點就好,事越辯越明嘛。

  • 11 # kyhoon

    這件事情,就是這個復旦“博士”郭威在蹭李永樂的熱度而已,並且智商不線上,情商更不線上。比武大郎還差。(至少武大郎有個美嬌娘,還有一個牛逼的弟弟。)

    首先說這個博士的智商不線上,科普也好專業也罷,傳授知識,沒有完全的對與錯。就你復旦的知識是正統?如果真要學習專業性的知識,誰會看科普影片?看科普能上大學嗎?另外,央視10套走近科學欄目,這個科普更離譜,咋沒見你郭博士去怒央視去啊?抓著一個高中老師有什麼意思?你一個博士面對的是什麼學生?都是碩研,李永樂面對的是什麼“學生”,初高中學生和普通上班族。你一個郭博士的專業知識,能讓這些人接受並且坐在那裡聽你“高談闊論”,你自己看看你的學生有多少聚精會神的聽課在來講。

    其次在說下情商不線上。既然都是高材生,那就以專業性上做文章,人身攻擊算什麼?還有,李永樂的粉絲,就是想聽他講故事,礙著你啥了嗎?想做當代的伽利略不成?伽利略怎麼死的,就是被自己搞死的,缺情商的主。你想做專業性,就對著你的學生負責。跟你學的學生才是這個專業上的精英,不是看科普影片的平民百姓。看影片能學懂發射衛星,要你這種博士幹什麼?讀書讀傻了嗎?

    最後,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買菜大媽,看著李永樂老師的影片,知道火箭不是用燒煤上去的就行了。但是你的學生,需要靠你來傳授衛星發射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點。

  • 12 # 文亮

    科學是嚴謹的,我的感受是和這位復旦博士一樣的,李永樂老師毫無疑問知識是淵博的。但不可能什麼都懂,具體來說就是有些東西他是外行人理解了大概然後就要講,大面上是那個理,實際被內行一扣遍地都是錯。

    這位復旦老哥說的是正確且嚴謹的,沒什麼爭議,教科書上的知識。

    還有好多人說科普什麼的,科普可以淺顯懂,科普可以不扣細節,但科普也是科學工作,一樣要嚴謹,至少要是正確的。支援博士哪怕是科普目的,也需要嚴謹的。通俗不是能是的。

    李永樂主要是天賦好,現在這麼大的攤子,什麼都想評兩句,很多我覺得都是現學的,註定要出問題。

    但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要有寬闊的胸懷,得饒人處且饒人,也希望李永樂老師能找出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

  • 13 # 孤獨的微積分677

    李永樂的影片我看了很多,開始覺得挺好,後來就逐漸反感了,也不知道是因為口氣還是啥,就是感覺明明自己不是很懂,卻裝作很博學的樣子,稍微專業一點的人看了都會反感,除非是一點物理都不懂的人,才會覺得講的特別好,很多東西都讓人感覺他原來壓根不懂,就是為了做影片去百度了一下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站和B站哪個現在相對更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