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券商大漲,傳聞中信證券和建投有可能合併,如何看券商未來的投資價值?
10
回覆列表
  • 1 # 榭茳

    按照股市週期來看,行情趨勢上升,券商大機率會成為行情啟動的點火板塊!

    接著牛市行情,最獲利的就是券商板塊!

    但是如果牛市結束時,所有板塊包括券商板塊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 2 # 御哥弟弟

    券商未來投資的全部邏輯,就是目前他們中大部分,其收益比較好,利潤高。大部分企業受到疫情的影響,收入大幅度減少,利潤也大幅度減少。但是,券商不一樣,幾乎沒有受到疫情衝擊,要說有影響,也是及其正面的:今年以來,由於證券交易活躍,交易量增加一倍以上,其佣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其自營證券業務,也較大幅度的增長, 未來預期也較好,其輔導的企業,上市數量預計也事增加的。所以,幾中因素疊加,券商股被一直都是在看好中。至於今天市場傳聞:“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二家合併一家,也是可以理解的。現在而今眼目下,越是這個時候大莊家,越是可以攫取超額利潤。不過,這裡小心點,如果傳聞是真的,個別人大概要被查,涉及資訊披露違規;如果傳聞被證實是假的,也有個別人被查處:誰在造謠?

  • 3 # 中山侃股

    先來看看事情起因,在4月14日下午,市場上流傳國家考慮將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進行整合。在這一訊息帶動下,中信建投證券盤中直線漲停,尾盤迴落亦收漲8.88%,而中信證券盤中上漲也超過了5%。

    看看這兩家券商的最新市值,中信證券(600030)3000億,中信建投(601066)2512億,可以這麼說,這兩家券商都是證券業的一等一的頭部機構,如果這兩家加起來就有5512億的市值,可以說是目前兩市巨無霸級別的存在。

    那為什麼這兩家要合併呢?其實這無非是與去年以來有關打造證券業航母級券商的行業發展趨勢遙相呼應,為了應對國內外形勢,我們需要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投行存在。

    “雖然要打造航母級券商,但合併中信和中信建投確實難以置信。兩家券商本身都是龍頭機構,都在投行領域較為強勢,且經紀業務網路也比較齊全,這種互補性可能不會特別明顯,除非是為了提升資本實力,打造一個超級機構。”北京一家非銀券商分析師表示,“這種現象發生除非是更高層面來拍板,市場化的情況下,兩家機構存在整合難度。”

    當然,如果後面真的如市場傳言整合成功,那麼其影響不亞於當年的南北車,我們拭目以待。

  • 4 # 杜坤維

    今天午後券商大漲,觸動因素就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的合併傳聞。

    媒體報道,“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以及兩家公司主要股東中信集團和中央匯金等,正就兩家證券公司合併的可能性進行研究”,中信證券是券商龍頭,中信建投是投行行業標兵,業務發展迅速,兩家公司合併,意味著進一步墊定龍頭地位,但因為中信建投估值更高規模更小受益程度更大,所以中信建投衝擊漲停,中性證券大漲,但未能衝擊漲停。最終因為訊息面得不到證實,中信建投漲停開啟,中信證券中高回落,整個券商板塊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背後都要央企成為主要股東,中信證券是中信集團,中信建投是匯金公司,從央企改革思路看,央企家數減少是大勢所趨,央企之間進行同類項合併,減少淨值不是沒有可能,但整合存在一定的難度,兩家公司海外業務均較少佈局,國內業務又頗為相似,只是規模增加缺少一種共振,另外中信建投市盈率遠高於中信證券,股東利益如何均衡也是一個難題,依靠兩家公司很難完成整合,除非是上層推動合併,如果真的整合,就會成為券商航母,

    整個券商投資機會是存在的,一個是IPO常態化再融資放寬和債券發行帶來的投行收入增加,另一個是提高股市活躍度帶來的佣金收入增加預期,三是股市金融樞紐地位確立,整個股市重要性提高,雖然未必帶來牛市,但券商發展機遇增加,券商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

    目前國內券商整體實力不大,券商家數很多,未來進行合併是一個考慮的方向,最值得期待的是海通證券海外業務較為完善,如果與國內業務為主的券商合併,就能進一步拓展國內業務。

  • 5 # 交易旅人

    隨著中國金融行業對外的全面開放,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券商會逐步進入中國券業,為保持競爭力和話語權,中國必然會打造自己的航母級券商。大券商會做大做強,小券商會被兼併重組。

    所以今天的傳聞也是大勢所趨。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也經歷過金融開放的歷程,當時有人預測本土券商抵擋不住國外的大券商,但事實上野村證券,三一證券隨著日本股市的暴漲,也成長為世界頂級券商。

    所以既然敢把金融領域放開,就不怕外部競爭。而中國如果想在金融領域與世界競爭,必然要培育幾個大的券商,可以說是大勢所趨,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佈局頭部券商,坐看雲起。

  • 6 # 安強投資日記

    首先,目前最新情況是,兩家券商已經發布了澄清公告:

    從所有的訊息上來看,我認為這個傳言最大支援的證據來自於此:

    知情人士說,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可能合併,其母公司中信集團/中央匯金最近已經開始了盡職調查以及合併交易的框架性研究。包括證監會和國資委在內的監管機構正在聽取簡報。據測算,合併後的投行總價值將高達670億刀,市值超過高盛。目前兩家總資產價值1420億刀,而高盛的資產則相當於中國131家券商機構的總和。此舉可能是4月1日全面放開金融准入的迴應。

    沒錯,除了一拍腦袋想出來說要建券商大航母這麼一個解釋,那麼最具體的證據是這個,但是既然雙方都闢謠了,那麼應該後續不會有其他的行動了,更有甚者傳出的申萬和銀河、海通和國泰君安這種合併訊息,可能更是扯遠了。

    不管是無風不起浪,還是說是為了拉昇股價散播傳言,從券商本身這個板塊來說,行情來了肯定是可以跑贏大盤的,說白了就是“賺指數的錢”。目前的券商板塊PE處在估值中樞,PB處在歷史底部區域,所以價效比是有的。此外,券商業績有望在去年的基礎上保持上行週期,所以,戴維斯雙擊也不是不可能出現。

  • 7 # 小散李大鵬

    今天A股市場在臨近尾盤的時候,突然券商發生異動,尤其是券商的龍頭中信證券,直接衝擊漲停,帶動了券商攻擊一波,從而使整個股指形成了向上的中陽攻擊,最後以全天最高點收盤,走出了近一段時間非常少見的一個光頭陽間。從盤後的訊息上來看,傳言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連這個訊息已經被證明是假訊息。

    A股市場歷來不缺訊息炒作,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已經是見怪不怪,但由於券商的特殊性,今天的訊息對於A股市場的短線趨勢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得短線走出了一個超強的預期。那麼未來券商的投資價值如何呢?券商一直是A股市場的一個特殊行業,由於非常貼近市場,券商股的表現直接代表著行情的啟動,這就是所謂的春江水暖鴨先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有行情,券商必須動,券商不動,沒行情,已經成為A股市場的一個共識。

    但隨著券商行業的發展,逐漸呈現出優勢資源向頭部券商集中的格局,也就是說優質頭部券商越做越強,佔有市場的主導話語權,而其他的小券商不是被收購就是被兼併,呈現出一個頭部資源整合的格局。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未來券商的投資,重點應該是頭部券商,就是說規模越大業務最全的券商會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這是未來券商投資的一個重要方向。

  • 8 # 董秘也瘋狂

    想要了解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這事,先得了解一些歷史。

    多年以前中信證券還不是頭部券商,也不是今天人稱“龍頭”、“大平臺”。

    但是奈何其他券商瞎搞,要知道以前頭部券商是南方證券、華夏證券、閩發證券,現在早已物是人非。剩下的萬國證券、申銀證券、君安證券也不如當年。

    老牌券商裡面像海通證券還有一絲排面。當年叱吒風雲的萬國證券管金生管老爺子都進去了。

    中信建投現在號稱朝陽門巴克萊,就是老華夏證券。王亞偉就是華夏證券東四營業部的研究老大,老大是範勇宏。所以基金圈笑稱:華夏基金源於東四。

    王亞偉那個職位之前是趙笑雲,人稱中華第一莊託,成名作青山紙業。

    後來華夏證券搞黃了,中信證券就託管了華夏證券,成了中信建投證券。

    旗下中信基金和華夏基金就合併成為了新的華夏基金,雖然證券上是中信吃掉華夏,但是基金上基本上是華夏吞了中信,華夏基金的英文可是chinaamc,出了王亞偉大神,成就了華夏基金最初的偉業。

    後來中信證券就把幾個託管的券商給合併了,比如青島萬通證券,變成中信萬通,演變成中信證券(山東)。

    中信證券河南和山東的業務都歸中信證券(山東)。

    中信金通演變成中信證券(浙江)。

    中信建投則賣給了北京國資,可中信建投證券logo還是中信集團的logo,英文卻是CHINA securities

    要是真的中信證券合併中信建投,那就有意思了,當初咋把建投賣給北京國資啊?

    再來說券商合併的事,其實很好理解,國家開放外資券商。

    合併不在乎對抗外資吧!

  • 9 # 卯未辰來

    這個傳聞最後只能是謠言。

    國家是有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想法,但是並非簡單的1+1=2的併購方式。

    券商這個行業不像銀行,可以透過併購的方式擴大自己的業務和資產規模。券商真正要放開的是槓桿,只有內資的槓桿和融資成本和外資相當,券商才能真正的壯大起來。

    未來航母級的券商是需要有強大的內功,投研能力,系統研發,投行業務等多個維度的比較。特別是自營投資的能力,將是拉開券商之間差距的唯一途徑。

    未來自營投資的收入和利潤將成為券商的第一大收入,而且佔比會越來越大。透過自營產品融資,擴大自身的資產規模,並轉為核心競爭力。

    券商核心的價值就是賺錢的能力,賺錢越多的券商未來才是真正的龍頭。

  • 10 # 宏看財經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若有可能合併,將強化券商股龍頭溢價的形成,承載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3 月上市券商業績同/環比均有所回落。個股方面,業績漲跌分化或主要源自金融資產結構的 差異;其中頭部券商及經紀業務佔比較高的券商 1-3 月累計業績穩中有升。而在中國證券行業的併購浪潮中, 中信證券的併購整合歷程最具有代表性。中信證券在行業出現低迷時抓住機遇,制定並實施併購策略,而在行業處於高潮時穩健發展並積蓄力量。

    天風證券盤後發表觀點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並或將是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可選路徑之一。

    現階段資本市場的定位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需要有“中國的高盛”。高層著力於打造航母級券商,併購重組是提升規模的最直接手段 。若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能成功合併,將進一步強化領先地位。

    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有利於催化券商板塊短期估 值修復行情、並促進中長期業務規模的擴張及業務模式的升級。

  • 11 # E計劃

    空穴不會來風,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

    4月14日,受到一名知情人士的爆料訊息,推動了,券商的集體反撲,傳言的兩位主角,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呢,也是大早,其中,中信建投封漲停板位隨收盤時漲幅8.88%,中信證券漲幅6%。

    究竟有沒有可能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進行大合併呢?

    首先,在相關部門,精神指導下,是有建造航母局券商投行的,這種需求,我們看到目前中信證券市值3000億,中信建投四支2500億,合併之後的總市值將達到5500億,那麼這樣的式子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兩家證券公司的一些業務嗯,具有更加的競爭力

    我們都知道和從4月1號開始,國外的券商可以在國內開展正常的證券業務,比如大頭摩根,富國銀行等,這些大的投行的介入,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內的投行業務產生相對的影響,那麼在這個時間段,我們打造這種航母級的投行,也是能夠有效地應對國外投行進入來形成的競爭壓力。

    從投資控股情況來看呢?中信證券屬於,國有直接控股,中信建投屬於地方國企控股,由於股東關係,不一致,這種何必難度呀,也是非常的大。但是難度大,不代表哦合併的這種意向,或者可能性就不存在,因為在目前國內的證券市場,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都代表著一種趨勢,特別是中信建投,在創業公司的輔導和創業公司上市方面有特別的優勢,那市值也是增長的,非常的快。

    覺得目前階段,如果需要整合這兩家公司的話,缺少的是一個牛市的支撐,如果真正的是能夠有良好的流失的環境的話,那我覺得整合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目前對券商的估值其實也不是特別的高,那麼針對這種傳聞呢?也可以,您可信其有,抓住回撥機會了,也可以選擇進行補位。

  • 12 # 約取理財

    券商是典型的週期類股票,在牛熊交替的時候進行佈局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遇到一輪牛市,資產翻好幾倍都沒有問題。

    如何在牛熊交替時進行佈局尼,中國資本市場每隔7-10年左右就會有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提前佈局,在股市處於底部時就開始佈局。

  • 13 # 莫笑他人夢想狂

    如果中信和建投合並,我比較看好券商的投資價值。

    第一,合併背景。從大的背景看,隨著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外資券商進入並且放開投資比例,中國也迫切需要整合券商與之競爭。目前中國券商眾多,但多而不大,很難與高盛、摩根斯坦利這樣的巨頭競爭。這從之前南北車、南北船合併的原因及背景可以看出。

    第二,合併可能性。雖然中信和建投控股股東不是一家公司,但是兩者均為國企,合併的最大阻力是控股股東利益問題,但是這種層面的合作,不是這兩家控股股東所能決定的,當年南北車、南北船合併是國務院決定的,所以,如果國務院決定中信和建投合並,兩家控股股東的阻力就不存在了。

    第三,投資價值問題。兩家龍頭合併,透過業務上的整合,短期可能存在磨合問題,但從長遠來看,肯定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強,是有投資價值的。

    第四,風險所在。如果合併為假訊息,或者即便合併後,出現大而不強、1+1<2的問題。但是股票炒的是預期,南北車合併、南北船合併,不都是合併之前熱炒,真正利好出盡是利空的時候,不管賠賺,跟著大資金走人就是了。從這個角度上說,有人也許覺得沒有投資價值,但短期投資就不是投資了嗎?沒有誰要做永久股東的吧!

  • 14 # 博文話金融

    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這兩家是否會合並,或者是否有合併的打算,我們作為外部人士,肯定無法知曉。但這裡可以談一談“假如”兩家合併,會有怎樣的意義?

    其實,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這兩家均系出“中信”家族的券商,經常讓人聯想到均系出“摩根”家族的摩根大通(J.P Morgan)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中信證券屬於全能選手,在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經濟研究、自營投資、財富管理等全領域均有佈局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中信建投屬於單科狀元,主攻投資銀行業務,在這個領域數一數二。

    類似地,摩根大通(J.P Morgan)也屬於全能選手,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投資銀行這個領域業務更突出。這兩家老早之前都是一家子,都是摩根財團。後來美國經歷了大蕭條之後覺得必須把商業銀行這種低風險業務和投資銀行這種高風險業務分開,所以把摩根財團一切為二:摩根大通,做商業銀行。摩根士丹利,做投資銀行(也叫證券公司),互不干擾,相得益彰。

    不過隨著上世紀90後金融自由化和混業經營趨勢的不斷加深,摩根大通也開始做高風險的投行業務,特別是08年金融危機中買下了全球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正式成為全能型金融機構。摩根士丹利在08年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被美聯儲允許轉型成為銀行控股公司,也可以做商業銀行業務了。

    回到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因為中國內地的金融市場,證券和銀行還是分的比較清楚的。所以這兩者的可能合併,實際上是單純的證券公司合併,談不上混業。但有沒有意義哪?我感覺還是有的。

    2020年起,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進入了新階段,外資可以在中國境內控股金融機構了,大量國外金融巨頭會更深層次地介入中國市場。其實這給中國本土的證券公司帶來了很大壓力。

    因為長期以來,中國證券公司一直生活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中,限制較多,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即便是投資銀行這種業務,也變相成為文件編輯的“乖寶寶”角色。而國外的金融巨頭,長期生活在強烈市場競爭的環境中,都是拼殺成為巨頭的,像是聰明的野蠻人。“乖寶寶”VS“野蠻人”肯定是有壓力的。

    所以說,大型證券公司的兼併重組和強強聯合,有利於塑造具有競爭力的本土投行巨頭,與外資開展競爭。而且,就目前中國經濟的體量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來說,也需要幾家特別大的超級券商。你看說到美國,除了矽谷的高科技公司,華爾街的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黑石、美銀美林等等這都是全球響噹噹的,中國也得有哇。

    最後說一句,假如未來變革走的更徹底的話,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銀行,也未嘗不可。

  • 15 # Liansuo達人蔣傑

    我認為券商未來的投資價值很大,理由如下:

    第一,首先來解釋下券商的盈利點

    從傳統業務角度看,券商的很大盈利來自於經紀業務也就是股票交易費用這一塊,也就是說券商股的投資價值和整個股市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整個市場處於上升趨勢,交易量很活躍,則券商的業績會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反之也是。

    但是目前盈利結構出現積極變化,一是,市場融資活躍,導致投行業務收入佔比提高;二是,直投,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轉融通等創新業務開始貢獻收益。

    第二,券商行業正走在市場化改革創新的道路上

    證券公司經過綜合治理,中國證券行業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風險,切實增強了規範深慎意識,鞏固了傳統業務,同時積極推出集合理財,融資融券,直接投資等一系列新產品新服務。另外,自新領導執掌證監會以來,加快改革已經成為證券業乃至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三,國家政策大力支援發展資本市場

    (1)國家領導強調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完善證券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完善上市企業稽核制度。

    (2)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擴大融資,特此是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力度,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時和很多男生聊天,沒有男朋友算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