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14
回覆列表
  • 1 # 壹都歷史

    趙禎為真宗皇帝第六子,後即位為仁宗。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共計四十一年。十三歲登基,因皇太后劉氏權重,趙禎勢弱,遂無法親政,朝綱由劉氏把控。如此,就是十年。直到劉氏去世,仁宗才初露鋒芒。

    寬厚仁慈,知人善任

    仁宗時期的名臣有我們所熟知的包拯,范仲淹,歐陽修等,全是仁宗親手提拔上來的。

    包拯總是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濺到趙禎臉上。但趙禎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未予以怪罪。有一次,包拯反對任命仁宗寵妃張氏的伯父張堯佐為三司使,趙禎便改命張堯佐為節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對,帶領七名言官與趙禎理論。趙禎生氣地說:“你們是想說張堯佐的事嗎?節度使是個粗官,為什麼還要爭?”言官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都曾經做過,恐怕不是粗官。”趙禎最終採納了言官的建議。

    作為一個皇帝,如此大度,實在值得誇讚。

    不安現狀,立志改革

    仁宗皇帝的立志改革之心,因慶曆年間農民起義和兵變在各地相繼爆發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三冗”(冗宮、冗兵、冗費)現象而起,也有志開展革新,意圖有所作為。

    於是授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又擢拔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銳意進取。在趙禎的責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項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趙禎大都予以採納,並漸次頒佈實施,頒發全國。但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慶曆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徹底失敗。

    改革雖然失敗了,但為後世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指導作用。可以說有一定積極意義。

    觸怒龍威,討伐不臣

    定難軍節度使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叛宋,於公元1038年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宋夏間維持三十年的和平政局再次破裂,宋夏之戰一觸即發。之後展開三次大戰,宋軍皆先勝後敗。到定川之戰,西夏分兵欲直搗關中,卻遭宋朝原州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全軍覆滅,西夏攻佔關中的戰略目標就此破滅。西夏雖在宋夏戰爭中接連取得勝利,但自身亦傷亡近半,國力難支。在受到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宋、夏終於謀求妥協,於慶曆四年訂立和約:夏向宋稱臣,宋每年賜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並開放邊境貿易。史稱“慶曆和議”。自此後,宋夏關係趨於緩和,維持了近半世紀的和平。

    但是乘宋、夏戰事緊張之際,遼興宗在群臣支援下,決定以宋修邊防與攻夏為藉口,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蕭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態勢。一面於次年初派蕭特末、劉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後周世宗攻佔的關南十縣。趙禎派富弼與遼國進行談判,其嚴詞強硬,博徵旁引,打破遼國索要後周時期柴榮奪取的三關之地的企圖。同時,為避免兩面作戰,趙禎最終決定以每年增加歲幣為代價,維持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史稱重熙增幣。如此遼宋維持百年和平。

    雖然無論打贏還是打輸都是賠錢,但其實問題不大。經濟實力雄厚,交子也是出現在這個時候。而且,宋朝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來,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一個文人朝廷,所以打仗不行。用錢買和平,這看上去不是還行嗎。

    關於一些書畫音律上的成就就不講了,他也沒啥突出的,不好意思顯擺。

    那可以看到,趙禎這個人其實算是一個頂好的皇帝了,政治,軍事,文化三方面都略有建樹。而乾隆,雖然寫詩百餘首,卻無一被認同。當然佩服這位全才了。而且仁宗還能在劉氏的陰影下成長起來,還能做的這麼好,怎麼不更加令人敬佩呢。

  • 2 # 遼寧有歷史

    第一,宋仁宗仁厚、開明。在宋仁宗身上,發生過很多體現他性情寬厚的小故事。一天清晨,宋仁宗起床後告訴身邊人,說自己昨晚很想吃烤羊,身邊宦官很吃驚地問,“為什麼當時不說呢?”宋仁宗回答說,半夜吃羊,雖然滿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慾,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半夜不能睡覺。由此可見,宋仁宗的寬厚。正因為如此,在宋仁宗時代,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官武將,比如范仲淹、包拯、狄青等等。

    第二,宋仁宗寬容、相容幷包。有一個事情就能證明。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相當一部分發明是在宋仁宗時期出現的,如果沒有一個寬鬆的、包容的外部環境,我想這些發明也不會紛紛湧現。

    第三,宋仁宗體恤百姓,不肯勞民傷財。大家比較熟悉的燕雲十六州是北宋和遼對峙時期,被很多人渴望收復的大大片故土。對燕雲十六州的處理,宋仁宗採取了“花錢買和平”的方式。對這樣一種方式,有人批評宋仁宗軟弱,但在另外一個方面講,宋仁宗此舉也是體恤與保護百姓的舉動。如果發動戰爭,最後遭殃的還是百姓。

  • 3 # 肖戰的思考

    宋代最出名的幾個皇帝中,宋仁宗無疑是人氣最高的一個。據史書記載,宋仁宗駕崩的訊息傳出來以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就連“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國的遼道宗耶律洪基聽到這個訊息,還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還專門為宋仁宗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百姓思念宋仁宗,其他國家的君主也對他欽佩不已,宋仁宗真的有那麼好嗎?

    不瞭解宋仁宗的人,自然不知道大家對他的那種感情到底有多深,不知道宋仁宗有多麼好,但瞭解宋仁宗的人只會說一句話:這個皇帝是真的好呀!

    宋仁宗全名趙禎,他12歲登基為帝,史稱宋仁宗,乃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一手創造了“仁宗盛治”,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宋仁宗是一個寬厚仁慈的人,史書記錄了很多他寬於待人的事蹟。

    比如,有一次仁宗帶著一大堆宮女僕從散步,每走幾步,他就回頭看一看,大家都不知道仁宗到底怎麼了。等他們一行人跟隨仁宗回宮後,仁宗屏退眾人,來到嬪妃宮裡著急的對她說:“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妃子說:“陛下為何在外面的時候不讓僕從伺候喝水,而是一路忍著口渴呢?”仁宗就說:“朕回頭看過了,沒見著他們準備水壺。恐怕是朕一時興起要走一走,他們忘了準備吧,要是朕叫了水喝,他們拿不出來,肯定要被處罰的。不就一口水嗎,朕忍一忍就過去了,回來再喝也是一樣的。”

    又比如,有一天,仁宗處理政事到深夜,又累又困還很餓,特別想吃一碗羊肉熱湯。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皇后來了,他也沒叫御膳房做羊肉湯,皇后問他為什麼,他就說:“若是朕昨晚叫了羊肉湯,御廚就會每晚都宰羊做湯,以便朕隨時索要吃食,形成定例,日後宰殺的羊多得數不過來,究其根源,這全都是因為朕要了一碗羊肉湯,殺了這麼多生,朕於心不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仁宗“仁”了一輩子,死後連外國君主也傷心不已,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 4 # 紅哥生楚國

    紅哥認為,宋仁宗趙禎值得乾隆佩服的原因

    一,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為帝的業績。

    二,趙禎不事奢華,能夠約束自己。“為人君,止於仁”,“仁”就是對他的最高評價。作為一個性情文弱溫厚的守成之君,趙禎能守祖宗法度,並知人善任,有解決社會舊弊之心,因而在其統治時期,名臣輩出,有太平治世之稱。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公元1010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故起名“受益”,五歲封慶國公,九歲立為太子,十三歲就承繼大統,更名趙禎,一登帝位。

    初初一看,幸運之神似處處關愛著他,但其實並非全然如此。一是他的老子前任皇帝宋真宗,曾對他懷有殺機,只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倖免於死;二是他雖登帝位,可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太后垂簾聽政多年後才得親政;三是愛面子講排場的真宗留給他的,是一個邊患多國庫空虛的爛攤子,要多難有多難。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卻作出了一系列的業績,讓後人不能不對他刮目相看。

    在他一朝,出了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兩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於他當政時期。這六人,可以說是個個名聲顯赫。時至今日,有誰不知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的大名呢?為什麼能這樣呢?林語堂說得好,因為這時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文化氛圍輕鬆。

    在他一朝,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援范仲淹的新政,他寬宏大量,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怒要人首級。

    仁宗有個寵妃張貴妃,故爾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張堯佐大沾其光,不只出任財政部長,而且同時還兼四大要職。為此,眾官合起力來彈劾之,並與仁宗在廷堂之上爭論不休,楞頭青的包拯,更是態度激烈,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濺得仁宗一頭一臉,直氣得仁宗拂袖返回後宮。要說皇帝口含天憲,治包拯個大不敬罪易如反掌,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對張貴妃大發脾氣:“你只知道為你伯父要官,可你知道,現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嗎?”容臣子這般與自己爭吵,還有哪個帝王能夠這樣?不是就連被稱之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也恨不得要了魏徵的腦袋一求清靜一顯帝王的威嚴嗎?

    今人知道,柳永在歷史上是個寫青樓歌詞的高手。這個人二十幾歲時赴京應考,結果榜上無名,幾年後再考,仍是名落孫山。這讓他鬱悶之至,於是寫下了大發牢騷的《鶴沖天》,其最後的句子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事讓仁宗知道了,所以,當他第三次應考時,雖然考官錄了他,但最後關頭,仁宗臨軒發榜時,御筆一揮,劃掉了他的名字,並金口玉牙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粗略以看,似是仁宗器量狹小,何必這般計較一個小文人的牢騷之言,斷人前途。但再一想,柳永的詞句,不是大有譏諷國家大考,藐視朝廷之嫌嗎,認真追究起來,這就不是小事一樁,而是罪名甚大了,仁宗不給他這樣上綱上線,又可以說是寬宏大量放他一馬處事寬仁了。

    而這件事的下文,則更有趣,因為柳永隨後就一頭扎進青樓,寫詞賺取銀子,讓煙花女奉養他,並美其名曰,他這是“奉旨填詞”,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與皇帝竟開這樣的玩笑,在別的朝代遇上別的帝王,不掉腦袋才怪!

     宋仁宗早年經歷

    趙受益(後改名趙禎)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12日) ,他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其母為李宸妃。 因趙恆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章獻明肅皇后)無子,趙恆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

    趙受益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被封為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封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加官中書令。

    天禧二年(1018年),趙受益進封升王。同年八月(《宋史·本紀》作九月),趙受益被冊封為皇太子,賜名趙禎。由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以輔導趙禎。

    結束語 

    紅哥認為,宋仁宗趙禎值得乾隆佩服的原因

    一,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為帝的業績。

    二,趙禎不事奢華,能夠約束自己。“為人君,止於仁”,“仁”就是對他的最高評價。作為一個性情文弱溫厚的守成之君,趙禎能守祖宗法度,並知人善任,有解決社會舊弊之心,因而在其統治時期,名臣輩出,有太平治世之稱。

  • 5 # 羊排

    宋仁宗趙禎在封建王朝的帝王中,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用幾近平庸的仁和忍鑄造了仁宗盛世,廟號仁宗可以說是實至名歸,詳說如下:

    一、諫官敢言,獲罪不殺。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親政三十年,在重文輕武的大宋朝,諫官可以對宋仁宗直言不諱,皇家內外所有的事情,只要朝臣不同意做的,宋仁宗都決定不了,是不是不可思議。

    例如,宋仁宗納個妃子;給嬪妃提一級;給某官員升個官;建個宮殿;弄個阿貓阿狗玩玩,只要有人據理力爭,最後都會以宋仁宗妥協來結束。

    更誇張的是獲罪的官員,貶官居多,殺頭幾乎沒有,哪怕造反,也只殺獲罪人員,不涉及家人。

    不搞文字獄,言論自由到可以放飛自我,各種觀點皆可陳述,這在乾隆年間是不可能的,清朝言官只會喊遵旨。

    二、遵行祖制,新規不破。

    宋仁宗在宮中行走,涉及到祖宗制度,堅決擁護,以不破祖制,不立新規,一切照舊,寧願自己委屈受氣,也不會把不滿憤怒發洩到身邊的人身上,這作為天下第一人的皇帝來說是不可能的,可是宋仁宗做到了。

    有個小故事就說明了問題:某日半夜,宋仁宗想吃烤羊肉了,饞的口水直流,整晚睡不好覺,黑著眼圈上早朝,大臣們發現了就追問所謂何事?宋仁宗就講了出來,大臣們哈哈大笑,這麼簡單的事情,直接叫御膳房準備殺個羊就好了,宋仁宗的給的回答是,祖制裡沒有半夜烤羊肉的說法,我要是吃了,以後子子輩輩都效仿,那每天要殺多少隻羊啊!忍忍算了!大臣們一度無言以對,這樣的皇帝當然值得追隨。

    三、勤政節儉,自勉不忿。

    宋仁宗勤政節儉是出了名的,宮中玩物喪志之物決不允許出現,被子衣服,只要能用幾乎很少更換新的,進貢的物品也只選有用實用,其餘都收入國庫中。

    習文寫字也都用普通紙墨,晚上看書久了,回寢宮都會提醒太監熄滅蠟燭避免浪費,一切都高度自律以身作則,後宮人人都以皇帝行為為準則。

    四、民貴君輕,名毀安民。

    宋仁宗繼位後,和西夏有過戰爭,因為早年的他父親宋真宗和遼國簽署的盟約,給兩國百姓獲得了幾十年的安穩生活,他以此為由,避免戰爭起寧願自己名聲受損,願意提高歲幣換取兩國平息戰火,可以說他膽小或是怕事,但是至少兩國的百姓會感謝他。

    以上種種,都是一般皇帝無法做到的,這也十全老人乾隆佩服的原因。
  • 6 # 微史春秋

    我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乾隆說一生佩服三位皇帝的說法出自何處?可能是我知識有限,但是我找到了乾隆多次鄙視宋仁宗的評價。

    乾隆時期,大臣劉統勳等人編纂一部史書更乾隆皇帝閱讀,乾隆留下了一些閱讀批註,劉統勳將皇帝的御批編纂成書,名為《御製評鑑闡要》。

    《御製評鑑闡要》第七卷,涉及對宋仁宗一些事的評價,多是負面的。

    一、關於宋仁宗廢郭皇后起因

    郭皇后與尚楊二美人忿爭後於帝前,誤批帝頸,使得宋仁宗與宰相呂夷簡決定廢后。

    乾隆在看了這段故事後,批註道:

    “仁宗之失,在於寵二美人使之與後忿爭,既爭而相鬭,又失之自起相救耳,然既已批及帝頸,則罪在後矣……仁宗不能明正大義,抵之以罪,而顧謀之宦官,謀之執政,以至議論紛然,道輔仲淹反以黜而得名,所為不益可笑哉。”

    這裡相信大家能看懂的,宋仁宗被郭皇后誤打臉,這本是後宮的一件私事,他直接去和宰相商議,讓醜事公開,以致於諫官議論紛紛,仁宗的做法很可笑。

    二、關於重熙增幣

    遼國挾夏詐宋,利用西夏逼迫北宋在澶淵之盟基礎上增加歲幣,宋仁宗遣富弼與遼和談。

    最終達成了增加歲幣,史稱“重熙增幣”,對於這事,乾隆對宋仁宗也有不滿。

    “仁宗又急圖了事,遂至名實俱虧,積弱之勢既成,益見其懨懨不振,誠可笑耳。”

    三、關於禁中為亂皇后閉閤止帝出一事

    一次夜晚,宮中發生兵變,危急時刻曹皇后指揮若定,關閉宮門,最終平定了變亂。

    對此事,乾隆批註道:“觀此所載,仁宗曾一後之不如,直是無丈夫氣。”

    乾隆對事後仁宗對曹皇后的態度,乾隆也不滿的。

    四、對於宋仁宗感風寒,文彥博擅自赦死罪以下

    一次宋仁宗在大慶殿受朝,暴感風寒,文彥博等大臣“啟醮於大慶殿因赦死罪以下”。對於這事,乾隆批註道:“文彥博等此為,直以三尺童視仁宗矣!”

    宋仁宗病癒後對文彥博擅自做這樣的事,沒有追究,更被講究君主權威的乾隆嘲笑:

    “仁宗愈後亦置之不問,可謂柔懦不飭君綱者矣!”

    乾隆皇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他對於軟弱的宋仁宗多是鄙視的,對他的統治是不以為然的,曾多次批評宋仁宗“不整乾綱有以啟之耳”。

  • 7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說乾隆佩服的三個帝王,其中之一就有宋仁宗趙禎。查詢史料卻恰恰相反,乾隆不僅沒有表達佩服之情,還認為仁宗是庸才。

    一,乾隆鄙視仁宗貪戀權力

    《乾隆朝實錄》記載乾隆曾說:“宋仁宗儲位既定,鬱鬱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泫然泣下,皆朕所嗤鄙,曾於批閱通鑑輯覽時,評斥其非。”

    意思乾隆鄙視仁宗立太子之後鬱悶還落淚了,仁宗因無子嗣,太子就是後來的宋英宗趙曙是宋太宗趙光義曾孫,濮王的兒子過繼到曹皇后名下扶養,乾隆譏諷他遲遲不肯交出權力。其實乾隆本人又何嘗不是呢?雖退位當太上皇,依然把持朝政,真不明白五十步笑百步幹嘛!

    二,乾隆說宋朝皇帝平庸無能

    乾隆寫過一篇批駁宋代程頤(理學開創者之一)觀點的文章,這樣說到:“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亂系宰相’,此只可就彼時朝政冗者而言。若以國家治亂專倚宰相,則為之君者,不幾如木偶旒綴乎?”“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誰乎?使為人君者,但深居高處,自修其德,惟以天下之治亂付之宰相,己不過問,幸而所用若韓(韓琦)、範(范仲淹),猶不免有上殿之相爭;設不幸而所用若王(王安石)、呂(呂惠卿),天下豈有不亂者?此不可也。且使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亂為己任,而目無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這篇文章意思宋朝的皇帝如提線木偶,全依靠宰相,還專門提到了仁宗皇帝平庸以此證明自己的觀點,韓琦,范仲淹,王安石,呂惠卿均為仁宗任用的人,這裡也有可能特指宋仁宗,反正乾隆是不佩服趙禎的治國理政之道。

    宋仁宗曾自我評價:“屢有人言朕少斷。非不欲處分,蓋緣國家動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憲度,便成過失。以此須經大臣論議而行。臺諫官見有未便,但言來,不憚追改也。”

    這正好佐證乾隆的部分說法,從乾隆的角度看仁宗這麼說就是承認自己執政遇事都不敢輕易決斷,須經過大家一起討論之後才行。從仁宗角度看這就是優點謹言慎行,從諫如流,廣開言路。

    結論:乾隆是不會佩服宋仁宗的,不會佩服執政方法與自己大不相同的人,一個馬背上民族誕生的皇帝要佩服也是那些驍勇善戰,雷厲風行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還有可能。流傳乾隆佩服宋仁宗的說法,有可能是杜撰出來,博得人們好奇心。

  • 8 # 文史並蒂

    借用評價雷鋒的一句話“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放到宋仁宗身上就是“一時仁厚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仁厚”,宋仁宗13歲登基,24歲親政,54歲去世,一輩子都堅持寬厚仁義,勤政愛民,以至於去世之後,百姓自發罷市痛苦,洛陽市民為其燒紙錢的煙霧遮天蔽日,就連敵對國遼國國君也是痛苦不已,為其修建為了一座衣冠冢。乾隆雖然甚是高傲,但是在宋仁宗面前還沒有驕傲的資本,佩服宋仁宗在情理之中。

  • 9 # 清山雅舍

    前言

    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真宗的第六子。要說他為何能入乾隆的法眼,個人覺得這一方面是宋仁宗確實有了不起之處,主要體現在“仁”上,另一方面也是與乾隆追求文治武功的標準有關。

    先簡要談談後者,乾隆最佩服的三個皇帝中,康熙是文治武功齊全,創下了不少偉績的皇帝,又是自己的爺爺和清王朝穩定的奠基者,自然要放在首位;李世民則是武功為主文治為輔的皇帝,亦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級帝王;再看宋仁宗,找到規律了,是以文治為輔武功為主的守成仁君。當然,宋仁宗具體有何與眾不同,就讓我們把他放大了細看。

    千古第一“仁”

    先從廟號為“仁”來看,宋仁宗就相當的與眾不同。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在宋仁宗以前,沒有一個能在死後得到“仁”字的帝王。在宋仁宗之後,雖然元明清各有一個仁宗,但我覺得這裡有跟風的嫌疑,因為不管是愛育黎拔力八達、朱高熾還是嘉慶,在仁這一方面,都要遜色於“正牌的仁宗”趙禎。

    那麼,皇帝怎樣做才叫做仁呢?《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仁,親也。《禮記》中的解釋是:“仁者,人也。”《韓非子》中的解釋是:“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結合起來看,這個“仁”說白了就體現在“愛人”上。當然這個“愛人”指的是愛護人,以人為本,而不是物件的意思。搞清楚了仁的含義,我們回頭審視一下宋仁宗,他到底是怎樣做的。

    宋仁宗在位時期,厚待臣子,與民休息,施行的是寬鬆的仁政。這一點從他去世後百姓們自發哭泣哀悼就可見一斑。其實,所謂的仁政,就是減輕百姓的徭役賦稅,讓百姓能夠少受干擾的從事自己的勞動。但就是這一點,其實也不容易做到,在歷史上有的是皇帝施政嚴苛,百姓們苦不堪言。而百姓的要求其實真的不高,仁宗只是將與民休養生息這一條做到了一個很高的境地,百姓就十分感念於他。歷史上流傳著許多宋仁宗仁和寬容的小故事,比如包拯對他的剛強直諫,他也只是唾面自乾;還有平時宮人犯錯,他不忍看到宮人受罰,都幫著遮掩,心地純良如此,事事懂得換位思考。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了宋仁宗的愛人和以人為本。

    宋仁宗在位時,雖然武功方面沒什麼建樹,在對西夏戰爭中失利頗多,比如著名的好水川之戰。但是我認為他透過外交手段促成的近五十年和平,是的確從百姓出發,以人為本的。有人可能覺得宋仁宗也是納歲幣求和,怎麼不是恥辱反成榮耀?這個思想有些狹隘了,一方面宋仁宗接的是真宗的爛攤子,宋朝積弱已久,已經出現衰敗之相,這個時候是給國家休養生息為好,還是窮兵黷武為好?換句話說,窮兵黷武你也得能打得過啊,西夏和遼在軍事上依然處於優勢地位。所以,為人民著想,為百姓著想,花點錢換來和平是值得的。一定要注意,宋朝的歲幣和清末的賠款不是一回事,宋朝經濟很發達,每年的歲幣比起戰爭的開支,簡直九牛一毛。舉例比較下,宋朝每年賜西夏絲綢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而一場宋夏戰爭就消耗了三千多萬兩的軍費,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所以,仁宗的作為名副其實,親民愛人正是他施政宗旨。

    結語

    宋仁宗的一生雖然算不上轟轟烈烈,豐功偉績,但是他確實把仁政施行到了歷史上的一個巔峰,千古帝王無人能望其項背。而他親民愛人的本心,正是一代代後人敬仰尊重他的所在,作為一個權力頂峰上的皇帝能做到受世人公認的“仁”,實在是難能可貴。

  • 10 # 流鹿晗星

    乾隆十全老人,平生最佩服三個人,除了他的祖父,康熙,還有兩個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而宋仁宗在這兩位之間顯得名聲不大。宋仁宗是歷代帝王中屈指可數的明君,他是北宋的第四個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做了42年,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文化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仁宗以仁政而著稱於史,他領導藝術也值得一說,太后垂簾聽政三年多,才得親政,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徵就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了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了他做帝王的業績,在他一朝,出了許多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兩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生在宋朝的六人均處於他當政的時期,這六人可以說個個名聲顯赫,時至今日,有誰不知道他們的大名?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時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時代,文化氛圍輕鬆。在他當政時期,不只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家,大忠臣,如范仲淹,文彥博,韓琦,包拯,杜洐等,他支援范仲淹的新政,他寬宏大量,他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陸要人首級。仁宗有個寵妃叫張貴妃,故而其才能平庸的伯父張堯佐大沾起光,不只出任財政部長,而且同時還兼四大要職,為此,眾官合起來彈劾之,並與仁宗在朝廷上爭論不休,愣頭青的包拯更是態度激烈,滔滔不絕,唾沫星子濺的人中一頭一臉。他沒有要人首級,敢於納諫,為此,得乾隆皇帝佩服也不是什麼怪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手上有10萬你會拿來投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