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犀利呱
-
2 # 大唐陌刀
其實印度經濟不是崩潰,說“現出原形”更為恰當!魔笛執政這些年,為了政績好看,人為的調高了GDP增長率,通俗的說就是GDP造假!
印度增長率好看,但是有一個指標明顯不對,就是財政收入。印度全國的財政收入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這也是印度基礎設施破破爛爛的根本原因,而印度GDP是中國的五分之一,而財政收入和GDP總量關聯性很強,最重要的是財政收入非常不容易造假,很容易審計出來,所以印度的真相是:印度的真實GDP應該也是中國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印度實際GDP1.4萬億美元!一場疫情讓人為拔高的經濟原形畢露,面對經濟大幅下降看魔笛如何自圓其說了
-
3 # 炁燈天下觀
經濟崩潰,不代表社會會有多大的動亂,一個社會的動亂取決於該國國民對於貧窮捱餓的忍受程度。印度底層人對於討飯行乞並不覺得有多失尊嚴,有些人甚至會在富人吃完飯等著那些剩餘的飯菜充飢,他們比世界更多地區的人更與世無爭,因為他們可以過著生存成本極低的生活,所以13億人整體來看,擠在那一片地方,整體上和平相處,還算是不錯的。
這就像產品一樣,容易受外來衝擊的一定是高價奢侈品,人也一樣,最受經濟衝擊的是那些普遍享受著現代都市高成本生活的人
-
4 # 平民博士
印度經濟不好,對中國極有利,印度在世界上最敵對的就是中國,因為印度不把巴基斯坦放在眼裡,化大錢購買最先進的武器,實際上就是針對中國,而且民眾也仇恨中國,如果印度經濟不好,還有錢買大量武器嗎?印度分裂成多國,也不會影響我們的安定,難道他們都從喜馬拉雅山擁入中國?農夫救蛇的故事永遠不能亡!
-
5 # 不胖的半卷
印度經濟遭遇“崩盤式清零”,印度經濟雪崩似乎早有預兆。在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速下降為4.5%的同時,2019年12月份印度物價指數上增幅度為7.35%,說明現在的印度正在面臨通貨膨脹。由此引發印度經濟雪崩不足為奇。印度當前出現大範圍的失業潮,尤其是在2020年的四月,一路飆升成功突破20%。遭遇清算的印度經濟,由前期暴增的資料為後期雪崩買單!
印度2018年GDP增長速度高達6.98%,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數字,而這個數字出現的主要原因被歸功於印度總理莫迪所施行的莫迪經濟學。在當時,這個GDP數字前所未有的壯大了印度的信心,並由此為近年來印度申請常任理事國增加了相當重量的話語權,畢竟一個崛起的印度,確實不容小覷。(ps:印度申請進五常被拒絕超過5次)
但到了今天,前期神奇的印度經濟終於拉胯了!而且拉胯的原因甚至是多重的,複雜的,非要用詞語去描繪的話——大範圍同時拉胯?部分資本不認可印度模式,對外對內矛盾重重,並且隨著印度確診病例超過5萬,莫迪下令的全國封鎖命令也有相當的原因,封鎖期間所有交通方式停運,所有人員全部在家隔離除特殊情況不準外出。終於,在這樣各種相疊加的原因下,印度經濟崩盤了。
擴充套件:而有意思的是和莫迪經濟學幾乎同時出現的安倍經濟學似乎要堅挺得多幾乎是同時提出經濟策略的安倍晉三和莫迪,但就目前的反饋,安倍經濟學明顯比莫迪堅挺!
安倍晉三是日本第96屆首相,他於2012年年底上臺,同時他也是日本目前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納倫德拉·莫迪 ,2014年5月成功上任印度總理。這兩位國家領導人,在任期間均推出了獨有特色的經濟措施,並都成功使得自己所領導的國家經濟增長率大幅度提高。
如果大家比較關注國際形勢的話,那麼應該都知道日本對南韓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該貿易限制措施直接導致南韓經濟增長率跌入低谷,曾經一度導致現任南韓總統文在寅的民眾支援率大幅度降低。(ps:因為東京奧運會,第三方調停等緣故,現在日韓貿易戰已經有所緩和)
但直到現在,日本對南韓所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依然沒有解除,這期間甚至包括了第三方國家的調停,從這裡我們完全可以看得出安倍晉三是一個手段強硬的領導人,而安倍上臺以來,治理日本經濟所採取的主要方案被稱之為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指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獨創的日本經濟方案,大體類似於短期製造通貨膨脹,促使消費者積極帶動經濟,使日元貶值,以達成在國際上對日本商業有利的形式。
從安倍晉三如此長久的任期中來看,安倍晉三所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是強有力的推動措施,日本貨幣在安倍晉三上任早期因為種種原因而導致的狹義上的日元升值均因此扭轉,日元在廣義上比之前更有價值。而印度總理莫迪所創造的莫迪經濟學,使得印度2018年GDP增長速度高達6.98%,這是一個相當厲害的數字,要知道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呀。但為什麼說莫迪不如安倍晉三呢?
在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增速下降為4.5%的同時,2019年12月份印度物價指數上增幅度為7.35%,說明現在的印度正在面臨通貨膨脹。莫迪經濟學似乎失去了神奇,印度經濟正在變得脆弱。 -
6 # 澹奕
底子好並不代表就不會崩,印度人口再多,面對這回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是無可奈何。受到疫情的影響,世界範圍之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發展停擺乃至大範圍的衰退,印度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更加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情況是,本來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情況一片大好的印度經濟,這次直接出現了清零式崩盤。
首先來了解一下印度到底發生了什麼:按照著名金融資料公司IHSMarkit的資料顯示,印度經濟支柱服務業在4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就是PMI跌到了史無前例的5.4。這是什麼概念呢,通常來說PMI如果跌到50以下,那就意味著經濟的萎縮,然而印度居然跌到了5.4,這是非常難以想象的。
要知道,在此之前一個月,印度的PMI還維持在50.6,這樣的跌幅也是創造了記錄,而由此推算印度的GDP在4月的萎縮程度,要在15%上下。另外,按照印度自己的最新資料顯示,印度目前失業的人口已超過1億人,與此同時印度還從中等大量撤回海外的印度僑工,這也將繼續推高印度的失業情況。
國際上,一般將PMI數值50作為服務業的一個榮枯線,印度的PMI斷崖式跌落的同時,中國同時期的PMI出現回升,已至47.6,歐元區的PMI為13.5,雖然比印度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但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印度的經濟表現已遠遠低於其他地方,就算是說疫情期間限制出行等影響,也無法達到印度目前的狀況。
印度的經濟出現如此狀況,唯一的解釋就是之前被捧上天的“莫迪經濟學”其實存在巨大的注水,換句話說先前印度經濟的所謂繁榮其實只是在資料上而已。莫迪從2013年開始執掌印度以來,印度的經濟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7%,這一成績令外界非常羨慕,也讓所謂的“莫迪經濟學”受到了廣泛的追捧。
但事實上,外界似乎忽視了2015年印度對於GDP核算方法的所謂“修訂”。那一次的修改之後,印度將製造業的月度指數與酮類商品強行繫結,將原先金融領域的統計方式,由原來的計算銀行與保險兩個行業,改成增加已進入股票交易與券商的資金資料。甚至在消費領域,印度按照最新的統計方法,將金銀領域的消費算作儲蓄,一邊算消費一邊算儲蓄。
如此一來,印度就出現了一片“繁榮”景象,而最著名的就是印度將牛糞等曬乾之後當做是肥料生產,然後也算進了GDP的產出當中。表面上,由於印度修改了GDP的演算法,各類經濟資料都出現了大幅增長,然而實際上,這些都是水中倒影,很多所謂的增長其實就是重複計算,實體並不存在。
如果不是這回疫情,印度的驚人經濟增速應該還會持續下去。然而突然發生的疫情,使得印度經濟之中虛高的部分出現了極大的落差,反應到現實當中也就造成了印度經濟“崩盤式的清零”,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平時靠美顏與化妝生活的美人帥哥,與徹底整容得到美貌的人還是存在本質上的差別的。
原本,中國與印度都是新興經濟體,在人口等諸多方面有很大類似之處,然而雙方的經濟走向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最初選擇的是製造業開局,印度卻選的是服務業,1950年服務業在印度GDP中的比重就超過了40%,而中國直到2000年才39.7%。印度服務業其實是非常繁榮的,但其實體制造業卻不怎麼樣,至今,印度的製造業總額還比不上南韓。
印度家底深厚,但底子再厚也未必能夠抵受如此強的衝擊,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並非沒有過。實體虛弱的印度經濟,其實比中國等更加依靠歐美,印度這回的經濟崩盤,不是因為印度封城,而是歐美等地封城。當然,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印度能夠清楚認識到這一點,這次經濟崩了也未必不是壞事,畢竟還有來日可以改正。
-
7 # 昨思今明未武
印度經濟出現崩盤,理論上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疫情之下,印度經濟一定會出現嚴重危機的。因為在疫情之前印度經濟已經出現了暴跌的趨勢,雖然印度政府制定了龐大的基建投資計劃來託底印度經濟,但是這一計劃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落實的,也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取得成效的。既然印度國內經濟沒有支撐點,或者說支撐點比較弱,那麼在疫情的衝擊下,印度經濟絕對會向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雖然在疫情衝擊下,印度經濟不太可能出現崩盤的情況,但是在這種極端衝擊下,印度經濟極有可能出現傷筋動骨的情況。
世界知名經濟資料公司IHSMarkit近期公佈了印度一系列經濟資料,印度4月份,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跌至5.4,唯印度有資料以來首次出現個位數,同時也是世界最低紀錄。而該資料的前值為49.3,下跌幅度超過88%,再一次創造了跌幅紀錄。雖然印度的服務業仍然在執行,但是在印度和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衝擊下,印度的服務業經濟已經出現傷筋動骨的情況。隨著印度國內疫情形勢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世界疫情形勢的不穩定,印度國內的服務業可能會進一步受挫。
由於印度國內的服務業對印度經濟的影響比較大,受服務業經理人指數的影響,印度4月份綜合經理人指數從3月份的50.6下降到7.2,僅從資料角度來說,印度4月份國內生產總值萎縮15%。在莫迪經濟學的指導下,印度經濟一直保持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由於莫迪政府一直沒有改變印度經濟內部的根本矛盾,一直對印度經濟修修補補,當印度經濟內部的根本矛盾沒有辦法掩蓋的時候,印度經濟的增長的泡沫就瞬間破了。
雖然說莫迪政府早期的印度經濟每年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但是這一經濟增長速度是莫迪政府在2015年修改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式後得出的。也就是說印度公佈的經濟資料可能大部分存在“資料注水”的情況。而且早前公佈的印度經濟增長速度跌至4.7%,可以說莫迪政府的幾次經濟改革,不僅沒有促進印度經濟的發展,反而讓印度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雖然印度政府公佈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能不一定挽救印度經濟,但是可以穩定印度經濟的基本盤。但是印度的“命”不好,在莫迪政府努力的維持印度經濟基本盤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對印度和世界的影響正在逐步加大,這可能是壓垮印度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不可能讓印度經濟崩盤,但一定會讓印度傷筋動骨。
因此,雖然說現在的印度經濟還沒有到崩盤的地步,但是由於早期印度經濟出現暴跌的情況,加上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印度經濟的明天並不好過。
-
8 # 穿美國望世界
印度嚴格的隔離措施已經連續許多天,最近依然沒什麼更新的訊息傳出來,我只找到一條“14個返鄉的印度農民工在火車軌道上睡覺慘遭壓死”這樣的新聞,透露出印度大城市已經減弱封城力度,放這些在城裡的農民工離開城市。
事實上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來,印度所謂的民主自由很假,因為它的新聞被嚴格管制,外界根本不知道印度國內到底是什麼樣,所有的一切都靠推測。所以很多人推測印度國內疫情已經十分嚴重並且不可控,甚至比美國疫情更可怕。
據說印度的隔離措施是封鎖了所有最容易傳染病毒的貧民窟,所有人不允許進出,不提供檢測和相關的醫療服務,可以說這是十分嚴酷的手段。可是這些住貧民窟的都是印度種姓裡的賤民,印度媒體不會為他們發聲。
印度不會崩潰,因為印度是一個對內很殘酷的國家。但是無論對內多殘酷,經濟都不會因此更好。印度經濟活動已經停滯許久,所以今年的經濟增長恐怕是要跌入谷底,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可還不至於崩潰。
我其實不認為印度疫情會控制不住,印度政府真的那麼殘忍對待貧民窟,加上嚴格的隔離手段,印度的疫情會被控制下來的。不過印度醫療條件差,人口密集,付出的生命代價一定不小。
-
9 # 蒹葭往事685
說崩潰的就是為了譁眾取寵、博眼球,上世紀6、70年代中國經濟那麼差,但崩潰了嗎?----印度人的承受能力不比華人差
-
10 # 不執著財經
目前,印度國內疫情是愈演愈烈,經濟情況也很糟糕。5月6日,權威金融資料公司IHSMarkit釋出了最新的悲觀資料:在剛剛過去的4月,印度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5.4,成為歷史上首次出現的個位數資料。同時,該資料也創下了該指數的世界最低紀錄。
正因服務業PMI的劇降,印度4月的整體PMI已由3月的50.6降至7.2,瞬間擊穿榮枯分水線,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此次,印度經濟資料的暴跌,被許多專家稱之為“清零式崩盤”。而我們卻認為,印度經濟不是崩潰,說“跌出原形”更為恰當!莫迪執政印度這些年,為了政績好看,人為的調高了GDP增長率,通俗的說就是GDP造假!
現在問題是,印度真的就此“清零式崩盤”了嗎?事實上並非如此:第一,4月是全球疫情的爆發期,幾乎所有的歐美國家都進行了”社交隔離”。所以,不僅是印度的PMI很難看,歐美國家PMI也很糟糕。IHSMarkit資料顯示,4月整個歐元區的服務業PMI為11.7、綜合PMI為13.5,跌幅均在50%左右。歐元區這樣的資料,與印度兩相對比,印度只是還要更差一點而已。受疫情影響,大家的PMI資料都不好,也就沒必要笑話印度了。
第二,印度經濟復甦,主要靠服務業的引領。而服務業繁榮要看歐美經濟的臉色。目前印度的金融、保險、軟體、勞務輸出,甚至售後服務,都是嚴重依賴於歐美市場的存在。現在整個歐美市場經濟停擺,印度的服務業PMI出現斷崖式下跌有定已成定局,甚至不需要等權威資料出爐,就能基本測算出印度目前糟糕的經濟形勢。後面只要歐美國家全面復工,印度PMI指數肯定會快速恢復。
第三,印度PMI指數呈現少有的個位數,主要是印度“鎖國政策”。只要解鎖,印度經濟也不會像現在那麼糟糕。3月25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開始實施為期21天的全國大封鎖,除最基本生活用品生產經營外,其他經濟活動全部停止,民眾甚至不能隨意出門上街。此後,這樣的封鎖令兩次延期,這樣的印度全國封鎖預計至少到5月17日才有望解除。
實際上,印度實行了全球持續時間最長、執行範圍最大的全國性封鎖,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各種經濟資料出現個位數甚至接近於零都是不奇怪的。在印度政府看來,這是必要的“抗疫成本支出”,暫時出現經濟活動基本停止,服務業PMI指數出現暴跌,也在可承受範圍內。
就目前情況看,印度經濟出現短暫的大幅下跌,這既是受歐美國家疫情的影響,又是其自身鎖國政策的結果。只要歐美經濟復工,以及印度解除封鎖,經濟很快會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印度由於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老舊、製造生產業薄弱、勞動力素質不高等因素,導致海外投資對印度的熱情不高。所以,印度經濟要想有質量的增長,還是要化大力氣改革自己的弊端,這樣才具備經濟高增長的潛能。
-
11 # 歐羅足球軍事
根據國際醫學專家預測,按照目前印度疫情防控和檢測能力,印度高峰期將在未來2-3個月到來,因為最近這幾天用於檢測的藥品沒有了!暫停了檢測。
實際上,目前印度疫情已經非常嚴重,按照印度的情況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印度有13億人口,但是,卻沒有如此大而全的醫療保障能力,衛生條件很差不說,醫療資源也十分有限,區域防控力脆弱,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目前嚴重短缺,人手也不夠,交通運輸也跟不上。
從最初印度決定封鎖一個月,但是到期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長,看出來,因為檢測跟不上,感染者增加的勢頭並沒有得到控制。
從印度新聞上看,目前印度確診病例已超過4萬例,每日新增都是幾何倍衝刺,這明顯就是大爆發的前奏,國際醫學專家稱:按照這樣的趨勢,印度疫情如不加快控制,每天增加十萬都少的。
根據印度衛生部2019年資料,印度僅有註冊醫生115.7萬,醫患比為1比1457,低於世界衛生組織1比1000的標準。隨著疫情的蔓延,醫生還感染了,防護裝置又少,疫情防控水平又低,患者不斷出現交叉感染。特別是農村地區和貧民地區,檢測能更是差,甚至很多地區的醫院並沒有檢測裝置和藥品,這直接導致無法對疑似患者進行診斷,進一步擴大了疫情。
昨天無大量新增病歷,印度醫生說其實也是沒辦法,印度官方無奈的說:目前全國的檢測率非常低,僅達到0.08%,美國的檢測最低區間也有2%,但是,印度的人口是美華人口數量的四倍多,美感染120萬,以印度現在的醫療和防控條件,它感染的人口翻上4—8倍也算正常的,死亡人口估計20-30萬之間。
雖然,目前印度已啟動全國隔離制度,但是印度國內人口密集,近期仍舊有大量宗教活動,人流量管控難度太大。
印度還有近7億低種姓群體沒有任何權利,別說看病或檢測,他們很多人連文字都不認識幾個,印度有4億人處在貧困線以下,有3億少數民族正打算謀求獨立和要求溫飽,一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方,大家誰會在意,疫情傳播不傳播的安全問題?吃飯都難,疫情對老百姓而言,那都不是事!
對於低層人和底層的人,印度政府很難直接撥款給他們做檢測或治療新冠肺炎,特別對於新德里或孟買的富人們而言,這些窮人的一年的收入,甚至一條命都沒有富人一碗湯或一盒試劑盒值錢。
目前,印度疫情還在不斷擴大,也是無奈之舉,預計未來不會輕鬆,直接感染人口至少也是150萬以上,希望印度加油,挺住。
回覆列表
這幾天,一則關於印度經濟清零式崩盤的訊息,在中國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網路狂歡,眾多呱友甚至少部分專家都在這場狂歡中自嗨。
然而,中印之間複雜的歷史恩怨,各自扮演的全球角色,特別是2000多公里漫長的邊界線,都決定了中國承受不起一個崩潰的龐大鄰國。
甚至於,當到了某些關鍵時期、關鍵節點時,中國還需要不遺餘力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維持印度的總體穩定。
中國身邊存在一個方向“可導”、局勢“可控”、未來“可估”、高度“可量”的印度,遠比東亞某些野心勃勃且從未真正放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美夢的國家,來得直接、來得真實、來得可愛。
印度“清零式崩盤”?未必!5月6日,疫情愈演愈烈之時,權威金融資料公司IHSMarkit釋出了最新的悲觀資料:
剛剛過去的4月,印度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5.4,成為歷史上首次出現的個位數資料。同時,該資料也創下了該指數的世界最低紀錄。
此次資料的暴跌,被許多專家稱之為“清零式崩盤”。
正因服務業PMI的劇降,印度4月的整體PMI已由3月的50.6降至7.2,瞬間擊穿榮枯分水線,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印度增長“清零”並非崩潰,隨時可反彈復甦第一,4月是整個歐美國家疫情全面爆發的時期,幾乎所有的歐美國家都開始進行“社交隔離”,唯一的區別只在於隔離的程度和範圍。這也就導致了歐美各國的經濟執行,實際上處於暫停狀態。
IHSMarkit資料顯示,4月整個歐元區的服務業PMI為11.7、綜合PMI為13.5,跌幅均在50%左右。
歐元區這樣的資料,與印度兩相對比,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印度服務業的“服務物件”是誰?正是歐美諸國。
金融、保險、軟體、勞務輸出、甚至售後服務,這些印度引以為傲的服務業,無一不是高度依賴歐美市場存在。
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當整個歐美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基本停止時,印度的服務業PMI斷崖式下降,甚至不需要等到權威資料出爐,即可透過簡單推導得出。
第三,印度在此次疫情中,實行了前所未有的“鎖國政策”,經濟活動基本停止,服務業PMI指數暴跌,本就是理所當然的“抗疫成本支出”。
3月25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開始實施為期21天的全國大封鎖,除最基本生活用品生產經營外,其他經濟活動全部停止,民眾甚至不能隨意出門上街。
此後,這樣的封鎖令兩次延期,截至目前的訊息是,這樣的印度全國封鎖預計至少到5月17日才有望解除。
印度實際上實行了全球持續時間最長、執行範圍最大的全國性封鎖,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經濟資料無限趨近於零甚至負數,都是最為正常的表現。
特殊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只要歐美經濟重啟復甦,印度的復甦大機率情況下甚至沒有滯後期,或許會直接起飛。最遲6月份的印度經濟資料,應該就可以佐證這一判斷。
“龍象之爭”背後有大玄機事實上,印度這個體量龐大的中國鄰居,帶給了中國民眾太多複雜的情緒和回憶。中印之間,有些恩怨情仇甚至可以追溯到整整一百多年前。
1914年,英國殖民者秘密劃出的一條“麥克馬洪線”,給中印之前本來世代友好的傳統打入了一個楔子。
1962年,因印度挑釁,中印之間爆發了一場富於傳奇色彩且影響極其深遠的邊界戰爭。此後,兩國民眾之間就產生了積累了太多太多複雜情緒。
中印關係正常化後,印度在發展之路上選擇了與中國大不同的路徑。
經過漫長的殖民史後,印度雖然宣佈獨立,但卻完整保留了三項可算是優良的殖民遺產:
一是深厚純正的英語語言體系。
二是深得精髓的英式金融體系。
三是深度融入英聯邦國家體系。
這三大純正且完整的體系,帶來的直接好處是:一、直接推動了印度以當時極低經濟體量和國民教育度,成功催生以金融為主的國際服務業。
二、間接推動了印度從一無所有的零基礎,迅速孕育出後來幾乎影響全球發展的強大軟體業。
但印度這種“國家級輕資產”發展模式,與中國全面開啟工業化程序的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也由此在國際上產生了“龍象之爭”的說法。
頗有意思的是,這位曾經的專欄作家在此書原版中,還天才般地新造了一個英語單詞——Chindia,其實就是中印兩國的英文合成詞,即China和India的組合。
進入21世紀後,“龍象之爭”的爭論越來越多,也進一步誘導兩國在各個領域開展全面競爭,幾乎成為所有國際地緣政治家必提的要素。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龍象之爭”這個提法,還是後面這一概念的推波助瀾,均由西方世界一手主導。
因為,西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兩個世界上最重量級的人口大國和最具經濟潛力的後發大國,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決戰。
越是敵人所反對的,我們越是該怎麼做?當年的一代偉人,已經用足夠的歷史時間,給予了我們最正確的回答。
印度崩潰或將直接導致中印邊界災難中國民間信奉一個極為樸素的道理,即“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眾多呱友們可能也已經潛意識地將印度視為了亞洲大陸上,最大的“第二隻老虎”。
然而,作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之一,印度這隻南亞次大陸的老虎,真的崩潰了,就對中國有利嗎?
事實上,只需攤開亞洲地圖,看看中印兩國長達2000多公里的邊界線,就知道事情遠沒那麼簡單。
僅僅只是出於一個安全問題的長遠考量,中國就不能允許出現一個崩潰的印度。
這個安全不僅僅只是領土安全,而是一旦印度呈現崩潰態勢,甚至於兩國經濟發展差距過於懸殊,那麼非法移民、甚至是難民,就必定會大規模向中國流動。
這一點,觀察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現狀,以及美國與加拿大的邊境現狀就能清楚。
先看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現狀
美墨邊界長3169公里,因兩國巨大的經濟差距,每年高達50萬人以上的墨西哥非法移民潛入美國,帶來了毒品、槍支、命案等大量社會問題。
最喜歡算賬的特朗普,若不是因為墨西哥非法移民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美國社會穩定,以他不吃虧的性格絕不會耗費海量人力物力,在美墨邊境豎起一道隔離牆。
再看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現狀
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有兩條:美國本土與加拿大邊界線,全長6416公里;美國海外州拉斯維加斯與加拿大邊界線,全長2477公里。
美加兩條邊界線,共計8893公里,是美墨邊界線的2.86倍。但如此龐大的邊界線,現狀只有三個字——不設防。
為啥不設防?除了兩國關係、歷史淵源等客觀條件外,從本源的因素是兩國發展大致同步,雙方合法民眾根本沒有相互越境偷渡的驅動力。
當然,這個不設防也是相對概念,沒有邊防軍,不代表沒有邊境安保力量。
但中印兩國都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超級人口大國,一旦印度出現崩潰態勢,哪怕只是因經濟領域導致的嚴重社會動盪,都有可能會導致成批偷渡者或難民。
屆時,中國將有可能直面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難民。而一國政府對待鄰國湧入本國的難民問題,千百年來都是無解難題。
回想中東地區不過區區幾百萬難民,就已經將整個歐洲衝擊得搖搖欲墜,幾次險些爆發武裝衝突。若是中國面對十倍、甚至百倍的難民時,該如何自處?
關愛印度,中國有責?基於此,中國不僅堅決不能允許出現一個崩潰的印度,甚至當到了某些關鍵時期、關鍵節點時,還需要不遺餘力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維持印度的總體穩定。
中國身邊存在一個方向“可導”、局勢“可控”、未來“可估”、高度“可量”的印度,遠比東亞某些野心勃勃且從未真正放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美夢的國家,來得直接、來得真實、來得可愛。
至少,冰清玉潔恆河水、宇宙銀河摩托隊、人肉拉風火車頭,還有玄幻萬能神牛尿等諸多美好,都曾給予我們眾多呱友無法抑制的喜悅和舒爽的回憶。
俗話說得好,後院不起火,前院才可安心打仗。諸位智慧的呱友,你們有什麼更深的見解,只管暢所欲言、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