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金言

    我家女兒這個月剛滿兩歲,從出了月子,直到她一歲半,都是完全由我一個人帶的,還要包括所有的家務,洗衣、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帶孩子、學習、健身。女兒一歲半以後,我媽幫忙做家務,我帶孩子。其實一個人帶小孩,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如何形容這個過程?累並幸福著!

    1、媽媽一定要保持健康

    生孩子以後,身體出的兩次狀況:

    有一次智齒髮炎,因為還處於哺乳期,不敢吃藥,硬扛著,疼的完全睡不著,不眠不休不吃兩天兩夜,白天帶孩子做家務,晚上通宵看電視來轉移注意力。我產後90斤,過了這兩天兩夜瘦成了86斤。

    算是我運氣好,正趕上我媽連休五天,我從她休息的第一天開始,就發高燒,連著燒了三天,39度以上,有一天晚上39°9,還是在哺乳期,不敢去輸液,在家吃布洛芬,吃了藥就退了,過一會兒又燒起來,到了第三天,到了第四天實在是扛不住了,去醫院輸液。好在趕上我媽在家休息,從這以後我決心開始鍛鍊。

    去健身房辦了會員卡,每天等我媽下班以後,去健身房鍛鍊1小時。這真的很有必要,開始堅持健身以後,我的精力更充沛了,食量也更大,身體素質真的更好了。現在我女兒23斤,我抱著她出去玩一天,不推嬰兒車完全沒問題,累還是有點累,但是絕對能堅持下來。

    2、合理安排時間

    按照寶寶的作息規律,來合理安排時間。除了寶寶午休和晚上睡覺的時間,我做任何事情她都在我的身邊,當時還比較小,我就把她放到嬰兒車裡,我在哪她就在哪,給她一個小玩具,而且不停的跟她說話,我會邊做事,邊給她描述我在做的事情。大一些了以後,把家裡佈置得適合寶寶探索,哪怕她不在你的視線範圍之內,也不會有任何安全隱患。

    3、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寶寶的生活習慣好了,你們的生活才更規律更健康。我女兒4個月以後,晚上就可以睡整覺了。晚上的睡眠時間特別長,晚上睡得早,早上起的晚,讓我可以睡個好覺。中午還要睡3-4個小時。她的飲食也特別規律,1歲半以後,就開始自己動手吃飯了。能吃能睡的寶寶,身體素質會更好,而且會讓媽媽少操很多心。你不用每天晚上被吵醒N次,也不用端著一碗飯追著他到處跑。

    4、留出時間一心一意陪寶寶

    不管你每天有多少事情要做,一定要留出時間來一心一意陪寶寶,她需要媽媽的陪伴,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讓她知道媽媽一直在她身邊,你慢慢就會發現,她可以漸漸地開始自己獨自相處。寶寶過多的依賴你,只是因為沒有安全感。

    5、留出時間給自己

    寶寶睡覺以後,留出一點時間給自己,看看書、追追劇、吃吃零食……一切能讓你感覺到放鬆的方式都可以。讓忙碌了一天的自己安靜下來。

    6、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無論你有多忙,寶寶有多難帶,一定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寶寶吼叫,也不能對寶寶冷暴力。負面的情緒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如果你總是處在負面情緒中,說明你做事的方式該調整了,找原因,協調好時間。

    其實我們都不是聖人,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有的時候真的感覺自己要崩潰了,但是無論什麼原因,無論什麼情況,不要影響到寶寶,等她睡覺以後,你再想辦法解決自己的事情,處理自己的情緒。

  • 2 # 精準維權

    首先,科學制定你和孩子日常作息時間表,孩子和你共同活動時間和你們分開活動時間,是有區別的。

    孩子的作息時間包括:四餐時間,讀書學習時間,遊戲時間,戶外活動時間,洗漱時間,整理時間,午睡及晚睡時間;

    你的時間安排是:照顧孩子飲食時間,讀書時間(包括親子讀書時間),帶孩子戶外活動時間,自我提升時間,整理時間,休息時間。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你和孩子不是所有的的時間都是交集在一起的,就是說,即便天天在家帶孩子,也要和孩子保持距離,當然,這個距離是根據孩子的年齡成正比的,一般來說,年齡越小,距離越近,大一些了,視力範圍內就要保持一定距離了。

    和孩子保持一定距離的很重要。

    一是讓孩子逐步擺脫對你的依賴,二是提前解決孩子入托時的分離焦慮,三是雖然是在家帶孩子,但是孩子大了迴歸社會仍是我們不二的選擇,所以不能因為孩子的牽絆就放棄自己的提升,否則就會很快落後於社會。

    那麼問題來了,那麼小的孩子,吃喝拉撒睡怎麼辦?這就是關鍵問題,這裡我要問,誰說孩子小就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刷牙洗臉整理衣物的,而是我們沒教,或者說,是我們認為他們不會,一句孩子太小,就抹殺了孩子的能夠自理和獨立的能力,在我看來,家長把必要的衣食起居的操作方法教給孩子後,拿出一些時間專門鍛鍊孩子的自我整理能力,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象的要做的更好。所以,真的不要在孩子的瑣碎事情裡浪費你的時間。

    瑣事處理完,那麼接下來,各做各的。你大聲朗讀,孩子會跟著讀,雖然他不懂你讀的是什麼,你運動,他也會跟著動,你做手工很投入,他也會認真的去做,這就是行為教育,不需要你特意去教,也許在你的英語朗讀中,他的單詞量增加了,也許在你對金融的分析中,無形中他會理財了,這就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現代人的教育理念很簡單,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就先做什麼樣的人,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也許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誰又能說不是呢!

  • 3 # 學聲樂的鐵憨憨

    1、學會傾聽孩子的語言

    小孩子說的話,很多大人是聽不懂的,每當孩子饒有興趣的想要跟爸爸媽媽說什麼的時候,父母都是隨便搪塞過去了。每次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覺得孩子好可憐,更為父母感到可悲。

    對於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學會傾聽孩子語言,就算不知道孩子說什麼,也要給孩子有所迴應,否則孩子是會失落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重要,和父母的交流也就越來越少。

    2、用孩子的語言與孩子交流

    “媽媽,這隻小貓說它喜歡我”

    “對啊,它說:這個小朋友好可愛,我好喜歡他”

    這就是用孩子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孩子聽了不僅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認同,還會感到自己在父母心裡的重要性。孩子是天真無邪的,說的話也是充滿想象的,父母也要學會用孩子的語言來與他交流,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是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3、學會平等的和孩子相處

    有些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是太過於嚴謹,是很有威嚴的存在,孩子想玩個水都不允許,當然這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有距離感,不敢和父母交流。

    父母應該是親切的,平易近人的,應該是孩子委屈或開心的時候第一個想要傾訴的人,所以學會平等的和孩子相處是很重要的,這是身為好父母的必修課。

  • 4 # 李小才eat

    沒事跟小孩多溝通溝通,天天在家帶小孩肯定會有厭煩情緒的,要壓制自己的情緒,小孩帶著帶著就大了,沒事帶小孩多出去轉轉,玩玩,增加跟小孩的感情,這樣會更好的!

  • 5 # 吾家雙胞胎成長記

    大家好,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在家帶小孩的媽媽,都是非常願意為小孩做任何犧牲的,但是在這裡,我想給寶媽們幾個建議,希望有助於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1.媽媽們對孩子提的要求要選擇性的去滿足,不要有求必應,否則這樣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你就應該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2.媽媽們在做家務時也要擅長跟孩子互動,可以讓孩子跟你共同完成一件家務,如讓孩子幫你拿個籃子,遞個碗等,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媽媽不是萬能的,也需要他們的幫忙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完美。

    3.媽媽的生活態度要積極向上,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更不要唉聲嘆氣,孩子在一個Sunny的家庭氛圍長大會更開朗、樂觀。

    4.善於傾聽。媽媽們不能總擺大人的樣子,要跟孩子建立相對平等的關係,要用真誠的心去傾聽他們的心聲,併為其出謀劃策。

    5.該表揚時不要吝嗇,該批評時也不要心軟,做個有原則的母親。

  • 6 # 兩隻蝸牛爬上樹

    保持家庭生活的穩定性,這是孩子心理穩定的重要內容,能讓家長和孩子對生活有控制感,而這份控制感能給心理增加一份踏實。家長首先要照顧好自己身心健康,儘量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如規律的一日三餐、保證睡眠時間、合理運動等。照顧好自己既能保證有平和的心態去照顧孩子,也有助於透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在困境中學會自處。

    特別煩的時候,合理的表達非常重要,可以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可以五分鐘後再談,延遲宣洩自己的憤怒,5分鐘後,我們可能不再想去指責別人了,這就是“時間阻隔法”。

    互相理解,坦誠交流。家長也要承認自己的弱點,比如發脾氣了,學會道歉,譬如說:“爸爸剛才也很煩,又不能上班,對你發脾氣了,不是針對你的”。如果有這樣的姿態,親子關係不會衝突,孩子會理解你。

    人就像刺蝟,離的遠覺得冷,離的近覺得扎。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獨處、獨立自主、自由的空間。孩子也不例外。適度給孩子一個放鬆的時間和空間有助於孩子情緒狀態的恢復,更好的增強學習效率。

    “家”是最能讓人感受溫暖和幸福的詞,也是每個人最能感受自由、彼此支援的空間。我們也難得有一個契機可以跟孩子、跟家人從容相處。希望家長們心懷感恩,傳遞希望,透過尊重感受、親子運動和遊戲來增強親子之間的聯結感,增進家人之間的親密度。心晴朗,身體也會更健康;心親近,家才是孩子的天堂。

  • 7 # 盛蛋囧爸

    陪伴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和孩子相處,要在多維度中思考,和孩子多說話,另外多聽孩子的心聲,還有

  • 8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教育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這一點,可以多多參照網上的各種親子育兒影片,從而學習瞭解孩子在成長期間各種年齡段的心理狀況和應對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透過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教給孩子正確區分是非的能力。

    1.學會放手。

    孩子要從小培養動手能力,該自己做的要他學著自己完成,不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孩子長大後會完成喪失自理能力,不能適應社會。其他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他喜歡做一些事,來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家長千萬不要阻撓。

    2.學會尊重孩子。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思維模式,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想法,不管對錯,不要一概否定,錯的想法可以加以引導。

    3.學會把孩子當朋友,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孩子眼中,父母幾乎是無所不能的存在,他有什麼事情都會找父母傾訴,家長要學會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不要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經常溝通,不要讓孩子以後什麼想法都不告訴你。

    4.學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家長不要把他要走的每條路都安排好,當然家長是為孩子好,但是你以為的好,對他來說也許並不合適。不要試圖控制孩子的人生,不要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強加到孩子身上。

    5.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孩子的提的任何要求,不要一味地滿足,不要孩子一哭鬧,就妥協,要有自己的原則,有的事情可以答應,有的事情卻不能。但是拒絕的態度要溫和,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

    6.學會鍛鍊孩子的挫折感。人生總有經歷一些挫折,才會成長。讓孩子面對一些挫折,才不至於他長成溫室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浪。

    7.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家長要給予鼓勵,幫助他分析事情的經過,一起尋求解決的方法。多給孩子勇氣,學會面對困難。

    9.學會適度批評、適度表揚。現在的教育提倡表揚教育,但是切不可一味地讚美,應該讚美事情本身,做錯的時候批評事情本身,不要批評孩子的人格。具體到哪件事,對的表揚,錯的批評。

  • 9 # 舉叔daydayup

    一、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宅家計劃,讓孩子也帶著興趣參與進來。

    天天在家帶孩子,距離產生美的鐵律不再起作用,保持心平氣和,著實不容易。制定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和孩子一起共同度過充實、快樂的在家時光。

    首先可以先明確各自的任務。任務就是逃也逃不掉的,誰都必須有義務去完成的事情,比如孩子的網課、家庭作業、家長的家務等。這個最好確定固定的時間,到時候就各自集中精力去認真完成。

    其次,可以提出各自的訴求,即每個人主動想要去做的事情。對於孩子,可能是看動畫片或出去玩的時間。對於家長來說,可能是不希望被打擾的獨立空間,比如看書、刷劇。

    最後大家也可以設計一些共同完成的事情,比如共同做一頓美味的晚餐。任務明確,訴求明確,各自留有空間,互不侵犯,大體就能做到和平共處了。

    二、要和孩子約法三章,明確每個人不能破的規矩,不能犯的戒律。

    比如,孩子必須要寫完作業才能玩,比如,發生矛盾時,家長不能衝孩子發火,要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為了使雙方嚴肅遵守約定,不妨搞的更具儀式感,把雙方商定的約法打印出來,各自簽上名字,按上手印,貼在家裡比較顯眼的地方,隨時對照檢查,互相監督。

    三、可以時不時的給孩子創造些驚喜。

    宅家生活畢竟是枯燥的,雖然制定了好的計劃,但時間久了未免也覺得疲憊無聊。家長可以時刻觀察孩子的狀態,需要加油打氣的時候,時不時送一份超越他預期的驚喜,相信會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比如一個他期待很久的東西作為禮物,帶他出去吃頓大餐,帶他去遊樂園,或者離家稍遠的地方,進行一次閤家歡式的遊玩。

    四、心態放鬆,保持寬容,外緊內松。

    和孩子一起宅家畢竟是件辛苦事,家長也要給自己找好放鬆的渠道。看孩子有時難免擦槍走火,這時我們也不妨放鬆一下標準,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日常的督促和規矩,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到真的發生衝突的時候,還是把標準放寬一點為妙。

    生活有時候是需要用點心思的,不能墨守成規,不妨多點創意,給平凡生活加點料。和孩子一起宅家的日子,也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 10 # 梨花笑陪玩

    是的,我也天天和孩子待在一起,那麼到底要怎麼跟孩子相處呢?

    除了日常起居作息外,我覺最重要的就是玩了。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玩中學,玩中成長。

    我本來呢只帶一個孩子,後來呢,又帶上了妹妹的孩子,兩個孩子一起帶,沒有出現雞飛狗跳的一大原因,就是帶著孩子們做遊戲,他們會特別的開心。

    那麼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要對玩的遊戲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比如說可以分為5大類,比如運動類的操作類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學習力這5大方面。這個呢,也能夠對大腦進行多元化的啟蒙教育,而不會讓孩子偏科。會形成我家孩子只喜歡玩積木啊,只喜歡玩過家家。就都要保證這5大類的輸入,而且呢要觀察孩子在哪方面偏弱,就要在哪些方面多引入這些遊戲。

    運動類的遊戲就是孩子要主動去運動,比如說,跑跑跳跳,攀爬等等啊,就是孩子主動在放電。可以在家裡設定放電的遊戲,比如推小車等,也可以到外面公園裡等等。

    2,操作類的,讓孩子專注於解決某一個操作,有時候像搭積木拼圖,這對孩子的專注力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3,就是想象力的開發。比如說像角色扮演呢或者假裝遊戲,比如說閱讀完一本繪本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孩子自己展開想象力編故事。

    4,創造力的學習,動手類的,像塗鴉畫畫手工啊等等,要注意這些不要強調標準。

    5,學習類的就是專注於某一些學習,就比如說像繪本閱讀啊或者數學啟蒙等等。

    保證每天都要安排2~3方面的遊戲,而且每天遊戲完之後還要總結孩子在哪裡有進步,或者哪裡需要調整的,然後再安排到後期,我會習慣性的進行復盤。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就會了如指掌。

    所以在帶兩個娃的時候,我帶他們玩各種各樣的遊戲,找了他們這種吵鬧,而且在有意識地引導當中,孩子也會特別喜歡這樣的相處方式,所以就不會出現雞飛狗跳的情況。孩子還特別喜歡跟我玩遊戲,也能夠在遊戲當中成長。

    當然了,要準備這些遊戲也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我是從一個不會玩遊戲的父母都慢慢的知道遊戲該怎麼拓展。

    如果寶媽不知道從何下手的話,也可以下載幾個早教APP,裡面有專門的課程設定,跟著孩子的月齡走,再根據娃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遊戲內容就會豐富多彩了,每天的生活就會很有趣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際排聯最新的宣傳海報中,艾格努與朱婷平起平坐,日本球員位居C位,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