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安8566
-
2 # 北京寶媽談育兒
話多的孩子喜歡錶達,一般性格比較外向,容易與別人相處。透過孩子的語言,家長可以從中發現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喜好、需求等等,這是一件好事。
其實家長可以充分運用孩子睡前愛說話的特點加強與孩子間的親子互動,引導孩子形成好的睡眠習慣。
1、平時爸爸媽媽白天工作忙,晚上才回家,這個時候還要做家務,陪孩子的時間非常有限.睡前和孩子說說話,讓孩子主動說說一天中開心或沮喪的事。家長在一邊仔細地寧聽,感同身受地為他開心或難過,同時要因勢利導的排解孩子內心的苦悶和憂愁。儘量讓孩子傷心難過的事情不過夜,讓孩孑睡個安穩覺。這樣透過孩子講述一天的所作、所為、所見,既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又能讓家長知道孩子一天的所思所想所做,全面瞭解了孩子。
2、睡前親子閱讀。如果孩子不會認字,可以讓孩子躺在床上靜靜地聽父母讀故事,睡前故事一定要挑選有溫度溫暖的故事,孩子會不知不覺地伴著故事進入夢鄉。我家小美妞三歲半剛上幼兒園,每天放心一回來,小嘴巴就沒停過,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講到哪。估計在幼兒園不能隨便講話,憋了一天,回家全釋放出來了。上幼兒園時,睡前每天都會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那時候她已認識二千多字,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了。一般晚上我值夜班的時候,她自己讀。我在家她喜歡要我讀給她聽,可能是我讀的語音語調更貼進故事裡的人物吧。為了引導她自己讀,我就跟她講規則,一人讀一段,慢慢上小學一年級了,她就完全自己閱讀了。其實好習慣需要家長慢慢培養。
3、睡前愛的擁抱。人的肢體語言‘’擁抱‘’是表達愛的最佳方式。擁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更有安全感。睡覺一個愛的擁抱,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達到心靈上的一種滿足,睡一個幸福的好覺。
-
3 # 憨明
3歲孩子喜歡說話,這是好的表現,如果不影響正常的休息,父母不用過多的干擾。
3歲以後的孩子說話基本接近正常,但還缺乏連貫性,還不能用足夠準確的語言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會表現出口吃的現象。這時要注意給孩子充裕的時間,不宜督促其講話,要讓其慢慢地講,否則會埋下口吃的種子。
孩子現在很喜歡提問題,見到什麼都喜歡問上一句為什麼,要求知道物體的名稱,當媽媽告訴孩子時,孩子會很有趣地重複。
以物體名稱及聲音特點為主的詞逐漸減少,名詞、動詞減少,而比較抽象的副詞及代詞增加,開始模仿大人說話。所以,這時大人的言行要有榜樣的作用,父母在說話時要特別注意,發音要準確,語句要清楚,並且一定要克服不良的語句習慣。這個時期,孩子的詞彙量可達到1000個左右。
媽媽應該清楚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的智力發育很快,出現了自我意識的萌芽,開始形成了表象、想象和思維,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他能夠在頭腦中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形象,不但能記住那些具體的、自己體驗過的事物,而且還能記住那些聽來的、自己說過的抽象的事物。
-
4 # 筱妹說育兒
你好,感謝誠邀。
睡覺前孩子愛交流,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1.孩子渴望與家人交流。這說明平時的生活中,溝通沒有讓他盡興。這就要求我們家長下班到家要多陪伴孩子,跟他聊聊當天開心有趣的事情,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有趣的見聞。
另外一起做些小遊戲,講讀繪本,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語言得到充分的表達和提高。
2.睡覺前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候說話,說明他在回顧一天的生活。我兒子3歲多時也有類似的表現,我一直是鼓勵的,會耐心的幫他解答每天的重點困惑。但為了不影響到孩子的睡眠,就需要讓他提前半小時上床休息。
3.這個時期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是從只會說少量的句子到大量句子的一個過程。愛說話,也是在表達自我的成長,是自我意識在成長的一種表現。家長也不用擔心,等到了五歲左右這種現象基本就會消失了。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願生活愉快。
回覆列表
O~3歲是大腦快速發育期,而O~3個月則是關鍵期,父母多對嬰兒說話,朗誦會刺激孩子大腦發育,而孩子除哭外基本是不會發聲的,如果3周半的嬰兒會發哦哦啊啊的聲音,表示孩子很聰明,當然父母應該有對孩子進行胎教,出生後亦有做各方面的細心呵護及早教。故孩子比較早會發聲。孩子一旦掌握了一個技能便會樂於表現,他會頻繁地發聲自娛自樂,這個時侯不要打斷,由得他玩就好。當孩子會說第一個字媽媽,或爸爸時,也是滿世界地見人就喊,這是孩子自我強化表現的過程,非常好。祝福這位朋友,你的孩子相當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