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期末中小學檢查教學常規或者上級教學視導的時候,要求電子教案不能算入老師的備課數量,這樣的要求合理嗎?
8
回覆列表
  • 1 # 政哥物理

    算,時代變化,電子教案可以大大減少備課的時間,也更利於管理,可以彌補傳統教案的低效率問題,ppt,動畫可以直觀演示一些抽象的問題,這是傳統板書不能完成的任務

    第二,電子教案可以重複利用,也更方便修改調整,分享學習也更加方便!

    當然,電子教案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授課效率可能不如黑板板書。總之,電子教案也應該算教案,關鍵的是老師要自己準備的,不要拿別人的,這種的,這樣才能熟練駕馭教案的內容。

  • 2 # 國泰民安2013

    1.電子教案與紙質教案相比具有優勢。電子教案(含課件)更適應當前的資訊化教學條件,課後還可以分享給學生,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

    2.電子教案可以不斷更新內容,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節約紙張,降低成本。

    3.電子教案可上傳到校園網上資源庫中實現資源共享,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主張學校檢查教師備課可將電子教案與紙質教案結合起來,只要是老師自己製作的而不是全盤下載他人的教案,都應該算備課數量。如果學校只是一味的強調紙質教案重要,就會促使一些老師為應付檢查而大量抄寫教案完成任務,實際上自己講課並不使用這樣的教案。這樣就達不到檢查教案的目的。因此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今後使用電子教案會更多,希望各地學校改變傳統觀念,讓電子教案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 3 # 教育技術老牛

    作為一線教師,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老師的電子教案不應該算備課,只能算作初備。

    不是否定電子教案,而是說單純的電子教案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工作需要,也無法滿足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

    什麼樣的電子教案算是備課

    1.將電子教案文件列印成紙質,併成冊。

    2.每一篇列印教案上,必須有手寫的復備痕跡。

    理由一 備課無法一次成型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寫教案的一般過程是這樣的。

    1.研究教材、2.研究學生、3.研究教法、4.設計教學過程、5.設計練習及反饋、6.教學反思

    即使經過教研組集體備課後形成的教案,也不是完美適用於每位教師,每個班級的。所以在教案初稿形成後,每位教師還必須對教案進行一定的修改,才能基本滿足教學的需求。

    理由二 電子教案無法及時修正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課堂教學中,可能會有動態生成的內容;可能會有超出備課預設的情況出現;可能學生會提出你沒想到的,值得深思的問題;也可能你自己會突然產生改進教學的新的靈感。

    如果是紙質教案,教師隨時可以用筆記錄下這些心得、反思,或對教案進行實時的修正。而依賴電腦、手機等終端才能使用的電子教案,在這方面是絕對沒有優勢的。

    結論

    所以,在一般的學校管理中。會要求教師將電子教案列印成紙質教案並裝訂成冊,同時要求教師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帶紙質教案進課堂。就是為了讓老師們在進行教學時,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對教案進行修正。或者有什麼新的想法去對教案進行改進和最佳化。

    這樣,既能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又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 4 # 卷我屋上三重毛

    科技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便捷,用在教育上把老師從繁重的手寫教案中解放出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利師利生的好事。

  • 5 # hwl何文龍

    肯定是教案,哪怕是下載的,他也要反覆揣摩和學習。有些人管理跟不上,就採取老一套的方式束縛人,肯定是不正確的。

  • 6 # 千古為序

    這個肯定是算的,因為現在的學校基本上都有配備電子投影裝置,只是單純的板書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們對知識吸收的需求,現在很多內容我們可以藉助媒體的力量來給同學們展現,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喜歡,因此,電子教案也算是一部分,但是紙質版的也不能少。

  • 7 # 青青子嫣

    算!時代變化,電子教案可以大大減少備課的時間,也更利於管理,可以彌補傳統教案的低效率問題,ppt,動畫可以直觀演示一些抽象的問題,這是傳統板書不能完成的任務。

  • 8 # 一抹而浴

    電子備課也是時代的產物,現在還讓老師手寫覺得不大現實。據我所知,現在大部分學校都是採用電子備課,可能對新教師有不同的要求,要求手寫。電子教案應該算備課,不過我反對電子備課單純的從別人那裡複製過來不做修改就套用,因為不同的班級實際情況不一樣,而且不同的教師教學風格也不一樣。可以在參考他人設計的基礎上,結合實際並做修改,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備課。當然,完全原創更好,但一個學期全部自己原創備課可能性不大,建議一週一個教時精備。對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完全複製電子教案,不去熟悉教材,按教案教,或者電子教案只是應付檢查而已,備課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 9 # 老韓閒聊

    老師有電子教案算不算備課?這個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言歸正傳。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備課是教師教學之前的基礎性、重要性工作,是用一定策略、方法,把教學內容和物件(學生)有機結合的預設過程,需要教師付出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

    而教案只是對備課的物化,即一種外在呈現,或者說教案是形式,備課才是內容,理想中的教師,儘量讓形式與內容完美統一。對於不同教學內容或不同教師來說,教案可能千差萬別,但認真深入地備課卻是共通的。

    對電子教案的看法

    不管是紙質教案,還是電子教案,只要是老師辛勤勞動的成果,都應該給予認可和肯定。相比於紙質教案,電子教案更方便儲存、修訂和與同行分享。

    有些地方不認可電子教案,主要是因為它更容易作假,敷衍應付——不認真備課,透過在網上覆制貼上,很快就完成了一課或數課的教案。這樣一來,認真製作電子教案的老師就受到牽連和打擊。當然,紙質教案也可能採用拿來主義。

    教學管理者也很無奈。不檢查,可能被指管理鬆懈,不作為,更擔心教學質量滑坡;要檢查,備課又難於跟蹤量化,只有檢查教案——這往往又要承受"形式主義"的指責。

    教案是輔助老師課堂教學的,而不是供他人檢查的,否則,就是劍走偏鋒。

    教學改革之所以難,由此可見一斑。有人說教師工作是良心活,或許有道理。有良心的老師更注重備課,而不是教案的定等評優。

  • 10 # ws2020

    電子教案應該算備課教案。

    首先我們應明確一個概念,教案是什麼?教案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透過一系列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工具的運用,對教學內容進行的一種設計方案。簡單的說,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至於採用電子教案還是紙質教案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紙質教案更好嗎?顯然不是。從教案的格式和內容上看,電子教案和紙質教案可以沒有任何區別,但是,紙質教案在操作上卻存在一個最讓人頭疼的缺點,那就是不便於在原件上修訂。經過修訂的紙質教案更像塗鴉。相比之下,電子教案的優點很突出,便於修訂,便於存檔,便於分享等等。

    資訊化時代來臨,我們的教學設計也應該與時俱進。紙質教案可以用,但不應該作為對教師製作教案的要求。

  • 11 # 秋思行遠

    備課是老師的一門必修課,備課是否充分直接影響你的上課質量,所以,課前認真備課是毋容置疑的。

    以前,當多媒體還沒盛行時,老師的教案都是手寫的,也一直延續至今,而上級來檢查教學工作時,教師也必須提供你的教案。

    隨著多媒體的普遍運用,越來越多的老師上課用多媒體講課,那麼,上課的備課內容就是電子文件,所有的備課內容都是在電腦裡完成,而且,網上的備課資源也十分豐富,給老師的備課帶來了很大一部分便利。

    而問題也出來了,很多老師備課只是做了電子文件,就是題主說的電子教案,沒有再把它整理出來,抄寫到教案本上,當上面來檢查時就會說老師沒有手寫的教案,甚至不承認電子教案,這樣,學校也就不承認電子教案。

    出現這種情況,源頭在於上面的管理要求。如果學校或教研室要求老師用手寫教案,還是必須手寫。僅提供電子教案或打印出的紙質教案只會讓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認為你的是抄襲,所以,我們還是要把電子教案用手寫出來比較好。

    網上備課做成電子文件或手寫的紙質教案都應該是備課的文件材料,應該算老師的備課量。只是各地要求不同。透過手寫,也更能體現一個老師對備課的重視,起碼領導是這樣想。對一份優秀教案,必然要求我們大量翻閱參考資料,結合本班情況實際,寫成教案,而且上完課後還可以修改完善,寫好課後反思,以便日後整理總結。

    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必然是重視課前備課和上課授課的質量。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備課,上課才能來去自由,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功底。

  • 12 # 教師教育資訊化

    我原來也是一位高中數學老師,一線十五年的教學經歷,目前市面上沒有一款真正意義備課軟體,大部分是電子教案,只是將紙質的備課變成了電子表格式的備課,然後還需要製作授課課件,這樣費時費力!這種電子教案就沒什麼意義,老師也可以用複製貼上的方法完成教案,所以部分學校是不認可這種電子教案的!

    我結合一線教師的備課痛點,自學程式設計歷時四年開發了一款備授課系統,2018年成果立項為國家級課題。該系統備課端實現一次備課同時完成教案和授課課件,極大的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授課端與備課無縫對接,授課更方便!目前該系統已在一線試點應用,受到一線教師的高度評價,在試點應用的基礎上,我會不斷完善,希望次系統能為一線教師切實減輕負擔做出一點貢獻。

  • 13 # 傾聽花開

    一般情況下,老師的電子教案算老師的備課的。

    當然,這裡還要考慮這樣幾個因素。

    1.這一份電子教案,是不是全部是你的原創?

    如果全部是你的原創,自然算是備課的,要計入老師的備課數量。但事實上你怎麼去證明全部是你的原創,而不是網上下載下來或者別人那裡複製來的呢?學校又怎麼能夠核實你是自己原創的電子教案呢?

    2.正常備課,請遵守學校的相應規定。

    學校管理當中要求教師實行電子備課還是手工備課,並沒有統一的政策要求。因此電子教案不算入老師的備課數量,只要事先有這樣的規定,這種規定就無所謂合理不合理。

    作為老師,重要的是要遵守學校相應的規定,適應這樣的規定。

    學校的管理要求沒有十全十美的,更無絕對的合理的。

    3.電子教案只是上課教學的輔助。

    很多學校現在已經允許電子教案,有些電子教案或電子備課,並不僅僅只是用電腦列印代替了手工書寫,而是已經包含了課件PPT、學習用的影片、聲音素材等材料,能真正起到輔助教室上課用,這樣的電子教案才算是新時代的,適合教育發展需求的。

    如果你只是用複製貼上的文件內容代替了手工書寫的教案,確實不應該作為備課的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爸爸錢包裡放著你媽媽的照片,你覺得他是不是一個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