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這個稱呼從什麼時期開始的,有什麼證據顯示商代已經稱呼“王”了嗎,甲骨文有提到王嗎
8
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者小王

    從商朝開始就有這個“王”的稱呼,下面列舉幾個甲骨文卜辭的記載。

    甲骨文的“王”

    商朝的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一種上面不加一橫,稱之為“不戴帽子的王”(1~3),見於武丁卜辭和武乙、文丁卜辭;另一種上面有一橫,稱之為“戴帽子的王”(4~6),見於其他各時期。

    原先這個被認為是“立”字,結果發現卜辭有些地方不能解釋,後來羅振玉在《殷墟書契考釋》才釋出此字為“王”。

    在殷墟甲骨文摹釋全編中可以看到不少這個字:

    其中下圖的三個字,為“王佔曰”,意思是商王占卜的結果。

    舉個例子,合13399反下圖這句,為“王佔曰:茲唯庚雨卜。 ”,這是個判斷句,解釋為“商王占卜結果:這是在庚日下雨的卜兆。”

    商朝甲骨文關於“王佔曰”的記錄不少,有反映奴隸平民的、奴隸貴族的、軍隊的、地方進貢的,畜牧、交通、氣象的等等,就不再多舉例了。

    除此外,還有其他提到“王”的:

    上圖這是合00010,記錄的是“王往以眾黍於囧”。意思是商王率領百姓去祭祀的地方。

    這類的也不少,不再多舉例。

    史記和甲骨文的差異

    可能有人會提到《史記》,說史記關於商朝的記載是“帝”,而非“王”。

    比如“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

    這一段意思是,商湯逝世之後,因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為帝,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帝,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擁立太丁之子太甲為帝。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為諫訓太甲,作了《伊訓》、《肆命》、《徂後》。

    但是在甲骨文卜辭裡,商王只稱死去的父親為帝,而叔叔伯伯裡做過商王的不稱為帝。

    上圖中,第24位商王祖庚是第27位庚丁的伯伯,是第25位祖甲的二哥,第26位廩辛是祖甲的兒子,庚丁是廩辛的弟弟。

    因為在甲骨文卜辭裡沒有“帝庚”,只有“帝甲”:

    所以,商朝的帝並不是都有,這是用於嫡庶之分,帝僅用於直系先王的尊稱。

    綜上,商朝就開始有“王”這個稱呼,甲骨文卜辭中有上萬條記錄。

  • 2 # 歷史新檔案

    1.出自子姓,比干之後

    從殷商時期開始使用的,商朝昏君無道,比干最終為紂王所殺。之後比干的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為姓,將“子”姓改為“王”姓,他們是有史可查的第一支王姓;

    2.出自姬姓,周文王後人

    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叫做畢公高,他本身就是王族,所以後來他的後人就以“王”作為姓;又說東周太子姬晉,因為直言進諫被貶為庶人,後世人稱其為“王家”,漸漸他們的家族就以“王”作為姓;

    3.出自媯(gui一聲)姓,齊國的後代

    齊國被秦國所滅之後,齊國的王族—田氏,紛紛把自己的姓氏改掉,其中不少人就以自己的王族身份作為姓,改姓為“王”;

    4.秦國統一六國之後,各國王族為了躲避禍事,紛紛改名為“王”;

    5.賜姓或者改姓,比如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的後人,被王莽賜予了“王”姓;

    6.少數民族的王姓,或者少數民族改的“王”姓。

  • 3 # 搖擺de木屋

    夏朝稱部落首領,直到商朝才有王這個稱呼,而且是有甲骨文考證的,商王武丁就多次出現在甲骨文的卜辭之中。。。。。。。

  • 4 # 青燈讀歷史

    禮記大傳中,是追尊的:

    王諱昌,姓姬,后稷之後。商紂以為西伯,以虞芮質成之年受命稱王。或雲武王克商,追尊為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人的底線就是沒有底線嗎?普通人如何看待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