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青燈讀歷史

    由劉備入蜀來看

    劉備入蜀時,帶的是智囊龐統,將軍黃忠、魏延,而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守荊州。由此來看,劉備軍的佈置有以下特性:

    1、安寧前方:信賴的上將守前方,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是劉備最信賴的班底,保證前方安寧。

    2、任用新人:事先黃忠、魏延的名聲並非出格嘹亮,在攻蜀還有漢中之戰才打出了名聲。

    3、逐層遞進:初入蜀中時,是支援劉璋的名義,形勢並不明朗,劉備帶區域性將領相機而動。厥後和劉璋翻臉,龐統不測身亡,進軍碰到艱難,此時荊州也稍安寧了,才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為救兵進軍蜀中。

    4、舊將守家,降將攻堅:防禦蜀中時,劉備率領的是龐統、黃忠、魏延等荊州派,守家的主如果隨他多年交戰的兄弟。

  • 2 # 羅賓說歷史

    劉備在荊州穩定住局勢後,就準備按照隆中對的計劃入蜀,取得益州。龐統也是極力建議劉備儘快入蜀,在龐統看來荊州屬於四戰之地,不利於防守,而益州才是蜀國安身立命之地。

    因為龐統在入蜀的前期規劃中出力甚多,加上龐統立功心切,希望可以幫助劉備拿下益州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劉備就帶著龐統入蜀了,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龐統在落鳳坡不幸戰死,讓劉備痛失一個重要智囊。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劉備入蜀帶的是諸葛亮,後面的結果會有哪些變化呢?我認為可能會有不小的變化。

    龐統擅長奇謀,通常來說取得的成果會很大,但風險也很高。如果是諸葛亮隨劉備入蜀,以諸葛亮謹慎的性格,應該會為劉備制定更為穩妥的計劃。而且諸葛亮沒有立功心切的心理,應該不會親率士兵去攻城,所以戰死的機率很低。

    當初龐統戰死後,劉備不得已把諸葛亮、張飛、趙雲從荊州召喚過來,幫助他繼續攻打西川,這也導致了荊州守備力量的大幅削弱。如果是諸葛亮先入蜀,那龐統很可能留在荊州,龐統以副軍師的身份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關羽在重大問題上肯定會聽取龐統的建議,避免發生隱患,這樣關羽不會死,荊州不會丟。

    關羽戰死,荊州丟失讓蜀國損失很大,不僅失去了關羽這員大將,還失去了荊州的大片領土,經濟,人口,軍事都受到很大削弱。也因為這樣,劉備才發動了針對東吳的夷陵之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把之前積攢的家底兒都丟光了。如果龐統在荊州,這些事情大機率不會發生,蜀國依然保有爭奪天下的機會。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是諸葛亮隨劉備入蜀,諸葛亮不需要立功再證明自己,自然不會親自去前線,諸葛亮是很難出意外的。同時龐統在荊州也會保證荊州的安全,如此則關羽不會死,荊州不會丟,夷陵之戰也就不會發生,結果會大不相同。

  • 3 # 伯虎818

    《三國演義》中最為厲害的人物水鏡先生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到一個人就可以得到天下,於是天下擁有著偉大抱負的主公們紛紛加入了尋找臥龍諸葛孔明和鳳雛龐統的佇列中,聽兩個人的外號比較起來,就可以知道諸葛亮和龐統相比較起來,還是諸葛亮更加厲害,不管是從兩個人的計謀還是從兩個人的心態比起來,諸葛亮都計更勝一籌。

    臥龍鳳雛:

    讓很多英雄都十分嫉妒地是,這兩個人的歸處都是蜀國主公劉備。龐統出現的情節並不多,他為蜀國奉獻的計謀也不多,劉備雖然收服了他,卻依然更加信任諸葛亮,這也讓鳳雛感覺到十分不平衡,於是他著急為蜀國立功,並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最終在落鳳坡處草草地死去,也算是忠心報主。

    然而他在去世前呼叫的八個字卻讓諸葛亮萌生了想回南陽的心,龐統在臨死前大喊的是:“今日之死,我之命也。”這句話傳達了好幾個意思。其一,龐統為劉備而死是死而無憾的,雖然龐統和劉備之間認識的時間並不長,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很親密,但是龐統對於劉備確實一心一意的,十分忠於自己的主公,也希望自己的主公能夠得到最後的勝利。

    其二,在聽到“落鳳坡”三個字的時候,龐統已經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不祥,但是因為要繼續前進的原因,他仍然沒有逃跑或者離開,而且他乘的馬,其實本來是劉備的,況且諸葛亮最初提醒過龐統此行可能有些不妥,但是當時龐統沉迷於建立功勞,而且諸葛亮勸告他的目的並不單純,是為了阻擋他建立功勞,於是就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而且是一意孤行,這句話也表現出了他的後悔,不僅僅是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還有自己狹窄的胸心。此時此刻,他也承認了諸葛亮比他更厲害的事實。

    ①我們應該知道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也就是說龐統與諸葛亮有著各自的特長。建安十六年,法正入荊州,向劉備獻秘計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龐統進言,益州人口興旺,土地肥沃,物資豐盈,實乃創業之根基。

    建安十七年,龐統為劉備獻上中下三計,上計直取成都;中計誘殺蜀中大將,斷其臂膀,再圍成都;下計退還白帝,緩緩圖之。

    可見此時龐統是急於建功的,三計一出,已經是將了劉備一軍,不打吧,氣氛已經哄到那了,打吧,手頭兵力又著實不足。取捨之間中計確實最為穩妥。

    龐統資歷又淺,性格又傲,關羽肯定不服啊。兩個人就要幹起來。劉皇叔入川帶著龐統,可能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吧!

    諸葛亮幾乎上是個全才,但是這並不意味他能將樣樣事情都做到最好。陳壽就曾在一書中評價過諸葛亮,認為相對於軍事方面,諸葛亮在管理國家等方面做得更加好。相比較之下,龐統則在軍事謀略方面是個可貴的人才。在劉皇叔帶他入川時,從他出的條條策略而反應出的結果來看,他的確是個不可質疑軍事奇才。

    ②孫權在赤壁一戰後雖與劉備進行了商定,劉備就得以佔領荊州一部分地盤,但是,劉備所佔之處並不是荊州最發達的地方,不足用來抵抗外界的攻擊。尤其是在劉備入川后,荊州防守的實力就更弱了,且孫權不可能長期容忍劉備佔有荊州,他可能隨時發動攻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是絕對不會讓關羽一人來守荊州,因為都知道他有點不靠譜。因此,他需要選一個人陪關羽一起鎮守。

    在選人方面,劉皇叔想了好久。最後,還是選擇了諸葛亮留下來守荊州。因為他覺得一定要讓一個他非常信任的人來擔此重任,這個人不可能是剛剛投靠不久的龐統,只能是跟隨他多年的謹慎的諸葛亮。

    雖然此安排的很好,但是不幸的是在攻打成都最後一道城的時候,龐統率兵進攻被亂箭射殺而亡。龐統死後,諸葛亮就幫助劉皇叔拿下了成都,並一直在成都幫助著劉備,荊州那邊就留給關羽等人鎮守。關羽雖有謀者相伴,但最後還是因為自己的大意失守荊州,自己也犧牲了。最後在劉皇叔稱帝后,對他們一些功臣追加了諡號!以表達對他們為國效力而犧牲的讚揚!

  • 4 # 百曉大神

    謝謝邀請。如果劉備入蜀帶的是諸葛亮的話,那麼情況堪憂,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前是沒有任何軍事經驗的,劉備給他的定位就是幫助處理民政和保證後勤供應而已,至於軍師,首先是徐庶,幫助劉備出謀劃策,在新野站穩了腳跟,當徐庶不得已離開之後,劉備又尋找到了另一位適合做軍師的人才龐統,也一直為劉備出謀劃策,定下了奪取西川的全盤計劃,龐統戰死於落鳳坡只是一個意外,與他的能力無關,劉備入川以後,又得到另一位重量級的軍師法正,他為劉備立下的最重大的功勞就是奪取了定軍山,從而為取得漢中之戰的全勝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朱國亮的能力其實很一般,它的優勢只是適合處理政務,並且搞好後勤,根本不具備任何軍事能力,從六出祁山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來看,並且還大大損傷了蜀國的國力,他根本就不是合格的軍事統帥,幸虧劉備用人還是很準的,當時如果帶去的是諸葛亮的話,沒有成功的機會,只能打道回府,繼續窩在荊州這個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以變現為什麼目的的創作不是好文章,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