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樓臺月

    所有的生命都是期限的,沒有任何生命能夠永久存活。所謂“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平凡普通的人,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沒有人能夠逃避。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出生是一件大事,親人們會為你的到來開心、慶祝;同樣,死亡也是一件大事,親朋好友們會因為你的離去而悲傷、難過。在古代,人們對待死亡有著崇高的敬畏之情,所以逐漸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

    無論是一個人的出生還是死亡,都有相應的禮儀和制度,關於死亡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停屍三天後才能入葬。

    這個規定看起來似乎具有強制性,並不被大家理解,甚至還有一些迷信的色彩。實際上,停屍三天後入葬是有一定的道理。

    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比起現在來說是非常簡陋的,特別是在確定病因的時候,現在的醫生們可以藉助一系列的醫療工具來進行確診,但是古代的醫生、大夫只能透過“望聞問切”來診斷。

    這樣的診斷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可是畢竟人的主觀判斷佔據主導地位,如果稍有差錯就會導致誤判。因為醫療條件的限制,古代甚至還出現了將人誤判“死亡”的情況。

    春秋戰國時期,虢國有一位儲君得病去世,整個國家的臣民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中。當時著名的神醫——扁鵲正好途經此地,見到這個情況非常好奇,於是詢問原因。

    有人向扁鵲說明了情況,扁鵲隨即詢問其死亡原因,那人說:“儲君得病之後,氣血不通,體內有邪氣排不出來,無人可醫。”扁鵲聽到之後,認為虢國的這位儲君並沒有死亡,應該是暫時性的休克,被大家誤認為已經死亡。

    於是乎,扁鵲進宮求見虢國君主,並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扁鵲的話讓虢國君主很吃驚,但是他還抱著一絲希望,如果扁鵲說的是真的,那麼他的兒子說不定還有救活的可能。

    虢國君主下令打開了儲君的棺木,扁鵲仔細診斷之後,拿出了自己的針灸工具,嫻熟得在儲君的三陽五會等穴位上下針,輕輕轉動了幾下。不一會兒,虢國儲君慢慢有了反應,隨即恢復了生命體徵,他最終被扁鵲救活。

    儲君被救活之後,虢國舉國歡慶,同時扁鵲的醫術也讓人們驚歎。從這件事情中,人們也得到了一些教訓,為了避免類似的誤診,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將去世之人停屍三天後才下葬。

    實際上,歷史上發生的這種誤診事件並不是特例,很多被誤診死亡的人被埋葬之後甦醒,醒來之後因為被困在棺木裡面,沒有辦法出去,最後只能被活活悶死。

    對人們來說,這是非常殘忍且不人道的,為了儘可能避免慘劇的發生,大家不僅會在人去世之後三天下葬,同時還會有親屬為去世之人守靈。

    另外,推遲三天下葬,還可以為遠方的親朋提供見死者最後一面的機會,這也是人與人之間情意傳達的一種表現。

  • 2 # 青可可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呢?

    其實留時間為下葬做準備也是一定的原因。

    在解放前如果有人死了是要停放七天的,是一種習俗,但解放以後破四舊,七天就簡化為了三天。至於為什麼自古都有這麼一個習俗呢,有一個說法你應該聽說過,就是”頭七,做七“,古人認為,人死後要有七七四十九日才能夠轉世投胎,四十九日分為七個七日,在這七個七日中,人死後的頭七天成為“頭七”,頭七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傳說中的“回魂夜”,這一天逝者會回到陽間看家人最後一眼,如果看到家裡人很好就會放心的離去了。

    第二種說法,就和我們戰國時期最著名的“神醫”扁鵲脫不了關係了,簡單的說就是當初扁鵲到”虢國“時,得知皇太子暴斃,出於醫者的習慣,瞭解觀察了一番,心中有疑,認為皇太子沒死,就去找皇上,說:“你孩子沒死,我能救活他”。之後大概也能想到,太子活過來了!難道扁鵲真的能起死回生嗎?其實不然,皇太子只是假死,但就因為這件事,全天下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也正是此事的流傳,才有了後來停屍七日才可以下葬的習俗。說是萬一能遇到扁鵲這樣的神醫也就能活過來了。久而久之,也就真的成了一個沿用千年的習俗。不過這個習俗其實也挺不錯的,讓遠處的親人可以有時間回來,也給了家屬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後事,不會讓逝者走得太匆忙。

  • 3 # 2許雲輝

    春秋時名醫扁鵲過晉國時,將病得五日間不省人事的大夫趙簡子治癒;後經虢國,聞太子“暴厥而死”,他診斷為“屍厥”症,施術將太子治癒。

    古代醫術不發達,易將腦缺氧造成的假死現象視為真亡。扁鵲治好太子後,向眾人科普了一番假死知識。之後,人們為防止親人假死,開始停屍三日,以期冀奇蹟發生。

    故,古人停屍三日,原因如下:

    一,避免假死:三日內仔細觀察,確認死者是否假死。其間,在死者面部蓋黃紙以觀察是否有微弱氣息。

    二,期待奇蹟:生者均盼死者假死還陽。即使確定死亡,為安撫生者,亦停屍三日以供生者寄託哀思。

    三,各項準備:死者下葬前,需算命者掐算吉時良辰入殮,這就需要一段時間;且死訊及善後事宜需通知死者親戚,古代交通不便,奔喪者更需要時日趕赴葬禮。

  • 4 # 喬喬說歷史

    古人“三日大殮”,為何人死後要停屍三天?

    一、我認為在古代之所以會有停放三天之後,在下葬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古代的時候醫學水平很低,不能完全認定一個人死亡,所以家人要把身體放在家裡三天期待著此人能夠復活,因為在古代有一些假死亡的人,經過幾天之後可能會復活,這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二、古代人在檢查一個人死亡的時候通常是靠觀察死者面板的呼吸,來判定一個人是否已經死亡,這是非常不科學的,所以說大家在一個人死亡之後會讓屍體在家裡放三天,在這期間會大聲呼喊死者的名字,希望死者能夠重新活過來,在這期間也代表了以哀傷送軀體離去來迎接死者的靈魂回家。

    三、這個做法主要是表現了親人對於死者死亡的悲痛之情,以及對於親人的不捨,其次也透過這種方法讓親人對於家人卻事實的感情得到一個宣洩,因為當親家人離世的時候,人們都往往接受不了,如果不讓他們放聲痛哭,很容易讓家人出現抑鬱之情。

    四、在平時三日裡面如果說死者還沒有復活,證明親人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而且在這三天時間當中,下葬的事宜也已經準備就緒,而且也讓親人對於死者的去世表示了哀悼之情,所以說古代的人都會有這種做法,在現代也有地方會停屍三日來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和不捨。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親人的理智大家都是非常不捨,所以都會停屍,三日之後再下葬。

  • 5 # 曉肥俠

    人死之後要在家中停放三天,是迷信嗎?有一定科學依據

    歷史上周朝推翻了紂王的殘暴統治建立起新的王朝,它最大的貢獻就是推翻商朝和分封制的實行。但是小編想說的是其實還有一項脫出的貢獻,那就是周禮。當時的社會正處於一個戰後恢復的特殊階段,社會風氣很亂,鑑於這樣的原因推行的“周禮”制度,用以規範人們的行為舉止。

    周禮包括婚配,起居,祭祀,飲食,喪葬等各方面。這其中在喪葬方面有一條很有意思的規定:生者去世後,必須將屍體停放三天之後,才可以下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是有什麼迷信的說法?

    小編查閱資料發現,對於停屍三天才可以下葬的說法,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神醫扁鵲學成出山以後,途徑虢國的時候,看到舉國哀悼,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國家的儲君,太子殿下年紀輕輕的就去世了。扁鵲就很好奇究竟是什麼病,找到太醫詢問病情,扁鵲聽完覺得太子應該是假死,得了一種在當時叫“屍厥”的病。

    但是死了就是死了,就扁鵲也救不了死人,他能救的是一種假死的人,而且歷史上也出現很多檢測是不是真的去世的辦法,比如將一張黃紙蓋在死者面部,如果死者只是假死,就會有微弱的呼吸,這樣黃紙就會被打溼,透過這個辦法就可以判斷是不是真的去世了。畢竟假死狀態下也是心脈全無,醫生也不容易檢查出來。

    再者就是在古代死人是很經常發生的事,不管是戰亂還是老病問題,畢竟社會形態還很落後。所以去世的訊息總是很突然,停屍三天也是給死者家屬一個緩衝接受事實的時間。此外就是人死了總要辦後事,停屍的這段時間就是給家屬互相通報準備後事的時間,畢竟送葬下葬都是需要一些準備的。

    當然了,小編覺得跟“頭七”也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希望親人的鬼魂能找到家,不要變成了孤魂野鬼,古代的時候人們還是很相信鬼神之說的。喪葬方面的禮儀對於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雖然有些迷信的成分,但是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既然喪葬禮儀存在,就是有它的道理。

  • 6 # 秋聲堂主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眾說紛紜。能夠查到的明文記載只有《禮記·王制》,其中這樣講“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並非所有人都是停屍三天,主要是因為在封建時期,天子、諸侯、庶人的階層不同,其葬禮的規格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需要嚴格加以區分。比如天子死了,需要大量臣民祭拜,還要準備聲勢浩大的葬禮,這些都需要時間作準備。封建制度結束後,國家並沒有這一方面的統一規定,據我所知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小可出生四川一個偏遠農村,從小到大參加了不少葬禮,有親人的,也有鄰居的,至今還實行土葬。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一、停屍一段時間,是防假死的必要做法。這個好理解,舉個身邊的例子。去年我媳婦他爺爺重病住院,在ICU呆了大概一週後,一天早上,醫生髮現監護儀的上那條線(不知道學名叫啥)平了,然後趕緊做急救,沒救過來,不一會醫生向家屬宣佈老人去世了。她二叔發了一條悲痛的朋友圈。岳父給我媳婦打了電話,我媳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讓我趕緊請假、訂票。我正在操作的時候,媳婦又來電話,說老爺子自己醒過來了。我看他二叔的朋友圈,果然刪除了。老爺子至今活得好好的。

    二、停屍一段時間,是為了方便生者悼念和準備葬禮。中國曆來講孝道文化,素有“死者為大”的說法。劉天王的《纏綿》,不是也深情並茂地唱到“能不能再見你這最後一面”麼。開玩笑哈。在我們那裡人死去後,會淨身剃頭(不擦手和角)、穿衣、入殮(裝進棺材),然後選墳地、開追悼會、瞻仰遺容,最後才是進山安葬。流程比較繁瑣,規矩也挺多,準備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所以需要一定的停屍時間。

    三、停屍多少天,並不固定,這裡就有些迷信色彩了。我們那裡人死後,一般會請一個地理先生(還有叫陰陽先生的),根據已逝之人的生辰八字和死亡的時辰,推算一個適合下葬的時間,短的有一天的(一天的我們那裡叫熱喪),長的有十天左右的,但都不會超過回煞的時間,以5到7天居多。具體的時間點也不同,以清晨和上午居多,也有夜間下葬的(我們那裡把夜晚下葬的稱之為偷喪)。

  • 7 # 休閒兔雜談

    死後三天在家停放並不是完全迷信。華人對死者有一種敬畏,死者很大,他們非常重視喪葬禮儀。其中一個葬禮儀式是在死後在家中停放三天。那麼為什麼古人會這樣做呢?

    事實上,古人並沒有完全迷信這樣做。他們有一定的科學基礎,包括古人的智慧。

    1、防止假死

    由於疾病或身體攻擊,人類大腦被剝奪了氧氣,呼吸極其微弱。人們很容易認為所愛的人已經死了。這就是“假死”現象。然而,古代醫學的水平非常落後,無法準確判斷一個人是否已經死亡。為了避免假死現象,古人想到了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法是在家停放三天,觀察死者是否有生命跡象,以避免假死現象。第二種方法是在死者的臉上放一張黃色的紙。如果死者沒有死亡,則會有微弱的呼吸,黃色的紙張會被弄溼。人們更容易發現死者是假死的。關於古代“假死”的記載很多。我不得不說這兩種方法確實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

    2、減少死者家屬的悲傷

    親人的死亡是任何人都不想面對的事情。當這一天到來時,沒有人能接受它。悲傷的情緒很難想象。很多人會失去情感。為了減少悲傷,避免過度悲傷,人們會把死者留在家中幾天,死者的家屬會更加穩定。死者已經乘鶴西去,但是家人還得繼續生活。

    3、處理後事

    一個人去世後,親屬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處理善後事宜。例如,為死者找一個好的墓地,並通知近親去看死者的樣子。有些遠房親戚很遠,古老的交通很不方便。參加葬禮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準備葬禮之前和之後需要三到七天才能進行葬禮。因此,在遠古時代,也有將死者留在家中七天的習俗。

  • 8 # 誰是誰的菜

    嚴格地說,在古代人去世之後,屍體是要停放七天的,後來才有了去繁就簡的人死後屍體要停放三天之說。

    生老病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從古至今對葬禮都非常重視。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死後的身後事都有一定的講究,並且保留下來一個習俗,那就是人死之後,一定要儲存屍體七天才可以下葬。其實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規矩,後來逐漸的改為現在的停屍三天。經常聽人說死者為大,早日入土為安。那麼為什麼要停屍七天呢?

    很多人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封建迷信。其實真相併非如此,這裡頭大有講究。在民間關於停屍七天的說法還是有很多的。

    佛教說

    早在南北朝時就有有關的記載,民俗學者大多認為做七習俗來源於“生緣說”,大約在自佛教傳至東漢後到南北朝這段時期內形成,又在唐朝初期突破了只有佛教信徒信仰的範疇,走向了世俗化。

    為何要規定"七"為忌日呢?佛界認為,人生有六道流轉,在一個人的生死轉換期間,有一個"中陰身"階段,如同一個小孩子的形態,在陰間尋求來生緣。以七日為一期,如果七天時間仍未找到來生緣,則可以再續七日,到第七個七日結束,必然能找到一個來生緣。所以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中,死者家屬必須逢七為其舉行超度和祭奠。不然的話,這個人就不能投胎轉世為人了,只能作為一個孤魂野鬼,遊離於陰曹地府。

    這種由佛教"生緣說"催生的做七習俗,之所以能在南北朝時形成,自然是當時佛教盛行的產物。唐朝人李翱的《去佛齋說》,就對做七習俗及其理論依據進行了駁斥,說“做七”這種行為有傷傳統禮儀,不合乎儒家對人情悲痛傷感的定義。但這也恰恰反證了“做七”原本就是佛家推崇的事情。

    道教說

    有人認為做七習俗源於道教。因為古時候也確實有人家請道士來,誦經超度亡靈的。民間關於做七由來的種種解釋,也剛好與道教宣傳的地獄結構和功能相吻合。道家煉丹,都以七七四十九天為最佳期限,自然,七七之數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用到了人之生死輪迴上面。大家都知道,宋朝自太宗趙光義以後,道教一直備受尊崇,到真宗趙恆時,就更加受到了無與倫比的偏愛。趙玄朗趙公明被封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成為趙宋皇家的祖宗,道教也一躍而居於"國教"地位。所以,宋朝葬禮上大都由道士來主持"做七”事宜。

    其它傳說有人認為,做七習俗源自先秦時期的"魂魄聚散說。人有七魂七魄,人剛一出生,以七天為一臘,一臘就有一魄生成,所以人出生七七四十九天以後,七魄就俱全了。而人死後,以七天為一忌,一忌就有一魄散去,所有人死七七四十九天以後,七魄就都散了。做七的意義就是要默默地祭送死者,使其安然離去。另外,古代先人認為,自然界以陰陽二氣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萬物。人也一樣,有陰陽二氣,有仁、義、禮、智、信五常。所以天之道在“七”之數,人之氣也在“七”之數。大家仔細琢磨一下,其實中國歷史上,好多涉及“七”數的東西,都是本著此道理而來的。這也是後世做七習俗的信仰內涵所在。不過這些觀念和舊禮是怎麼具體變成做七習俗的呢?迄今為止,仍是一個無法解釋的疑問。還有人推測,做七習俗的原型是"虞祭",就是周朝時,人們在埋葬死去的父母后,在一個特設的地方(殯宮),迎接父母亡魂的祭祀儀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就是使死者的靈魂得到安息。按禮制規定,舉行虞祭的時間和次數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士族階層有三次虞祭,大夫階層有五次虞祭,諸侯階層有七次虞祭,每次虞祭都以七日為期。到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越用諸侯的七虞之禮。再往後,秦並六國,改朝換代,只要有條件誰舉辦七虞都行,最終流變成了流行民間的做七習俗。另類迷信說

    這是四川喪俗,人死之後不能馬上殯葬,一般要在家裡停留三天、五天,最多停留七天,供親朋好友祭奠。據說這個習俗是由包公引出來的。

    包公生前為官清正,鐵面無私,他的名聲也傳到玉皇大帝那裡。所以包公一死,便立即當了頭殿閻羅王,主管地獄。包公沒有想到冥界也和人間一樣黑暗,上任頭一天就遇上了麻煩。

    一群新鬼被索命無常鬼牽過奈河橋,過了鬼門關,就來到了頭道閻羅殿進行甄別,凡有錯抓的都要放回陽間。其實這不過是做做樣子,還從來沒有一個死而復生的。

    這些新鬼聽說頭道閻羅就是包青天時,不顧牛頭馬面雨點般的皮鞭,大呼小叫,紛紛喊冤。包閻羅怒火中燒:“大膽奴才,還不住手!”牛頭馬面點頭哈腰道:“閻羅王,千萬不能聽這些刁鬼胡說八道啊!”包閻羅對眾鬼道:“你們有什麼冤屈大膽說來,老包為你們做主!”

    一個年輕的新鬼上前一步跪倒,哭訴道:“小人叫王寶寶,家中獨子,母親年輕守寡,含辛茹苦把我撫養成人,從來沒有做過一星半點傷天害理的壞事。不料,今天中午我正在地裡幹農活,突然中暑,就被無常鬼抓來了。我死了不當緊,剩下年過半百的老孃可怎麼活啊?”包閻羅十分同情:“你是個孝子,老孃又無人奉養,不該死得這麼早,還是還陽去吧!”王寶寶叩頭謝恩。

    包閻羅又將喊冤的新鬼一一審理,十之八九都被他放回陽間了。不一會兒,被放還陽的新鬼又哭哭啼啼回來了。原來他們死後家人就立即把屍體埋葬了,靈魂無體可附。包閻羅也無可奈何,唯有嘆息了。

    牛頭馬面一清點鬼魂,卻發現王寶寶沒有回來。包閻羅開啟陰陽寶鏡一看,原來是王母見獨子猝死,痛不欲生,守住兒子屍體哭了三天三夜,不讓入棺下葬。這時王寶寶的鬼魂返回肉身入竅,悠悠醒來道:“娘,別難過了,我沒死”。

    王母緊緊抱住兒子,又哭又笑。鄰居們聽說後,紛紛前來祝賀,並詢問怎麼回事。王寶寶告訴大家,他剛做了一個惡夢,被索命無常鬼抓到地獄,幸虧遇上明察秋亳的包青天,才被放了出來。

    於是,這件奇聞一下子就傳開了。誰不希望死去的親人被包閻羅放回陽間啊?所以人死之後,都不再立即下葬了,一定要在家停放屍體,只盼著能夠還魂附體,一家團聚呢。

    王寶寶還陽的事引起軒然大波,陰間的大小官員暗中議論:“聽憑包黑子這麼幹下去,我們吃風屙沫兒啊!”於是,紛紛向玉皇大帝告黑狀。玉皇大帝心想:水至清則無魚,包黑子太認真犯了眾怒不好收拾,此事又不便明講,就把包青天降為二殿閻羅王。

    包閻羅也不計較,依舊我行我素,對不該死的新鬼統統放回陽間。玉皇大帝又把他降為三殿閻羅王。

    原來鬼魂從頭道閻羅殿回陽間要三天時間,從二道閻羅股回陽間要七天時間:從三道閻羅殿回陽間要十天時間。而人的屍體只能停放七天,再長時間就腐爛了。老包還矇在鼓裡,照樣平反冤案,筆下超生,卻再也無一生還了。

    世人並不知道包青天在陰間被降職了,依舊寄希望於“借屍還魂”。於是,人死後停屍三天或者七天,慢慢地就成為民俗流傳後世了。

    科學說

    關於停屍七天還有一個典故,這和神醫扁鵲有關係。相傳在春秋戰國時,又一次,扁鵲到了虢國。他們的儲君(太子)半天前因病去世了,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天大的事情。所以整個虢國到處掛滿了白布祭典,人們也是悲傷不已。此時扁鵲正好到了這裡,他看見人人都面色悲痛,就去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有人就把儲君病逝的事情告訴了他。扁鵲聽過了儲君的病逝原因,可能是出於一個大夫的敏感,他覺得儲君可能是處在假死的狀態。如果及時施救還能救回他,便請命進了宮。幸好儲君的屍體還沒有下葬,沒想到經過扁鵲的精心診治,儲君還就真的甦醒了過來。這一下,全國都沸騰了,這也讓扁鵲一時間名聲大噪。誰提起他都說是神醫,能讓人起死回生。

    之後,民間也就有了人死後要停屍七天的說法。這就是怕再出現上面這樣的情況,免得人一死就下葬,讓那些可能因為生病而暫時陷入假死的人,就徹底沒了希望。

    當然那個時候會有這種擔憂,主要是因為科學技術不高的緣故。如今科技與醫療水平高度發達,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是非常慎重,並且專業到不太可能出現之前的情況了。但是人們還是想延續著之前的停屍傳統,只不過由七天改為了三天。

    主要是因為這三天要給家屬一個緩衝的時間,畢竟家裡親人去世,家人們在傷心的同時,還要操辦各種有關事宜。這個過程非常繁瑣,停屍就是給大家這樣一段時間為死者準備後事。同時,也讓一些當時不在場的親屬能夠及時趕來奔喪祭拜,這樣才能讓死者安心離開,也讓活著的人心裡更加好受一些。

    不論是古代的停屍七天,還是現在的停屍三天,絕不僅僅是封建迷信,裡面還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 9 # 青燈讀歷史

    在佛經看來,人死後3天裡,靈魂會離開軀體,所以屍體要停放三天後,才能入葬。5這時,靈魂已經沒有了。 許多地方習俗,人死後要停放7天,最短3天。在這些天裡,唸經超度,子女日夜守靈,按時辰在靈前舉行全家性哭祭,如有人來弔孝回,守靈答人要給來人磕頭,來人哭,守靈人也要陪哭。

  • 10 # 時間的飄渺之旅

    古代醫療條件所限,亡人可能會發生假死的情況,為了保險起見,所以才會停三日而大斂之說。現代醫學發達,也不乏有假死現象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歲找不到老婆,是不是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