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澈之目
-
2 # 龍門木魚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這個學生學習態度出了大問題。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些努力嘗試處理。第一,首先和這個高中生深入交流,糾正他不良的英語學習態度。
從學習態度而言,這個學生並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上課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老師會講解單詞、語法、閱讀和寫作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點。如果學習態度有問題,上課不認真聽講,而且還影響別的同學,不但會給個人自己英語學習帶來危害,而且會影響到其他同學,影響了整個班級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需要及時把這個學生錯誤的學習態度糾正過來。
第二,從學習能力角度來看,需要讓學生努力加強。學生英語基礎差,上課睡覺或者和其他同學說話而不聽課,主要可能是英語學習能力有問題,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聽不懂老科老師講課的內容。建議老師平時對該學生重點關注。一方面,老師可以給他一些重點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可以安排英語學習好的同學對他進行一些幫扶。
比如,平時和英語成績好的同學一起學英語,或者有問題可以及時找相關的同學幫忙解答等等。高中學習階段是人生十分重要的成長階段,即將面臨著考大學的考驗,因此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應該拉他一把。逐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讓他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把各方面不足的知識點都補起來。
第三,可以找學生家長坦誠地溝通,共同幫助學生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可以找學生的家長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目前不喜歡或者說不認真學英語的深層次原因,如果是由於家庭原因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那麼還是努力找家長指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僅僅是因為學生自己本身英語基礎差的問題,幫扶的重點還是應該在學校。包括英語老師本身,還有同學對該學生的幫助,都應該重點加強。
現在的英語學習,無論是從各種升學考試角度考慮,還是從學生個人的能力培養、素質培養角度考慮,都是十分重要的。英語學習應該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
3 # 大談
學生基礎差不聽課,很大原因是他聽不懂,跟不上老師的上課節奏,吸收不了。再就是老師很少點他回答問題,他的注意力很難回到課堂。
平時多點同學回答問題,頻繁一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算回答錯了,也有警示他認真聽課的作用,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點他回答問題。再就是老師要改良自己的課程,改良教學技巧,並且根據大多學生的能力去調整進度,課上多回顧舊知識點或者增加複習鞏固的課時,給差生重學的機會。
對高中生的批評要把話說重一點,不要指名道姓,她們自己也知道說的是誰,發脾氣要表現得生氣一些,讓他們醒悟過來,自覺學習,類似這種:有些人,自己放棄自己,自己對自己不當回事,這個沒人能管得了!讀書這麼多年好不容易走到了高中,就差最後一搏了,家裡人都期盼著你能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你這種行為別說對不起家人,也是對不起你自己!影響自己也就算了,但是不要影響別人學習,影響別人考大學,影響別人的前途!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辦法擺好學習態度,下課後來找我申請,我免去你上我的課,其他同學也一樣。
如果他真的去找你,你讓他寫免上課申請,寫明理由,讓他簽字。然後老師拍照保留圖片,讓學生回去讓家長也簽字。【留圖片孩子就會怕你發給家長,會乖一點。】(對孩子說:這樣老師就不對你個人負責,不再管你,這是你自己放棄的權利,但我必須讓你的監護人也知道並且同意。你去讓你家長簽字,我這裡有圖片,也會告知家長你的請求),避免孩子隨便找人簽字。
PS:學生基本不會走到這一步。
如果學生真的走到了這一步,說明學生的問題很大,老師和家長需要共同想辦法挽救學生,找到根源,使其擺正心態。
-
4 # 時候英語學堂
高中學生處於青春期,在英語基礎差,沒有辦法突破瓶頸的時候會出現上課睡覺,愛和別的同學講話的情況。
首先分析他的想法,一般來說,通常無非就是覺得自己英語成績差,反正英語老師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聽老師的課,我也背不會那麼多單詞、句子還有語法,聽不懂聽力,也讀不出單詞和課文,這門課就打算放棄了。
作為老師,如果是學校的老師,我想是非常忙的,也不可能為了幾個程度差的學生把課程進度放慢太多;如果是機構的老師也存在班裡學生程度不一致的問題,導致有的學生補課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時候,可以找家長談談,讓他們給孩子找個能力強的私教,把英語基礎補一補,英語程度跟上來,才能跟上班裡的進度,聽懂任教老師的課。
另外,我想老師也可以做的事就是鼓勵帶動他了,跟他聊聊青春期的煩惱,走進他的心裡,讓他信任老師,喜歡老師,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一下課外有趣的英語題材,引起學生的興趣,認同學英語很有用,就會上課注意聽講,學習上取得進步。
-
5 # 路得老師
“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透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心理學家也得到了與習得性無助類似的結果。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科學習上失敗。他就會在這個科目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從而惡性迴圈。
而事實上,此時此刻的我們並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力不好,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等。
習得無助感最常見的描述是:一個人消極地面對生活情況,經常沒有意志力去戰勝困境,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成因不單是生活情況的改變,或是特殊的生活體驗,服用藥物有時也會造成這種心理困境。
在諸多造成習得無助感的成因當中,最顯而易見、可預測的是大環境的改變,如戰爭、饑荒、旱災都會造成一個人出現習得無助感。例如心理學家曾研究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時的集中營倖存者,發現他們開始拒絕關心和鼓勵自己。現代社會中容易造成習得無助感的環境則有:精神病院、孤兒院或是安寧療養機構。當人類得到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
個人(Personal):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
普及(Pervasive):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永恆(Permanent):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上述這三點看問題的角度,通常被稱為「3 Ps」,這三個論點同時也幫助了具有習得無助感的人們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不過有的時候,當面臨巨大的危機時,人類也有可能自動走出習得無助感的枷鎖。在著名小說《歌門鬼城》(Gormenghast)中的主角泰特斯·格蘭(Titus Groan)原先是一位消極處世的貴族,但當家園有難,就馬上轉變成積極學習應戰的態度,當危機解除,則又回來原先消極處世的情境。
塞得格曼在無助感理論中對無助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說明。根據他的理論無助感產生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 1 ) 在努力進行反應卻沒有結果的“不可控狀態”中體驗各種失敗與挫折。
( 2 ) 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認知。這時人會感到自己的反應和結果沒有關係,產生“自己無法控制行為結果和外部事件”的認知。
( 3 ) 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結果不可控”的認知使人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自己的反應無效,前景無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說 :“結果不可控”認知和期待使人產生無助感。
( 4 ) 表現出動機 、認知和情緒上的損害,嚴重影響後來的學習。[1]
孩子天生就是積極的,喜歡嘗試的:他一張開眼睛,就嘗試著到處看;當他能控制自己的動作時,就開始喜歡到處爬,到處摸……當然,因為是“第一次”,就會出錯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嘗試成人都報以厲聲呵斥“不準……”或大驚小怪的驚呼“危險!不要……”時,他就好像被電擊了一樣,久而久之,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變得不自信了,因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後大人是不是又該大聲說“不”了。結果,他也許會如你所願地變成一個“乖”孩子,哪兒也不碰,什麼也不摸,但卻把“自卑”的種子深深地根植於心中。
當一個學生一次次參加考試,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會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於是上課開始不喜歡聽講,經常走神,有時還會搗亂課堂紀律,課後也不再認真複習功課了。
低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指個體希望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滿意結果的內在心理動力。成就動機高的個體在活動中能夠完全地投入並精益求精;在逆境中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習得性無助”學生成就動機低,他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學習時漫不經心。他們對於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1]
低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個體對於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特徵的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它能夠為個體提供自我認同感和連續感,幫助調節和維持自己的行為,對於個體的存在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習得性無助”學生在生理特徵等各個維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於一般學生。他們態度消極,對學習毫無興趣;與同伴相處大多自卑多疑,認為自己不受歡迎,因而與同伴的關係日漸疏遠。 [1]
消極定勢
“習得性無助”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往往是失敗的,又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消極評價,從而逐漸形成了刻板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態度。他們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他們還往往固執己見,不能吸收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並以消極的方式重複不變地對待學習問題。
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受。“習得性無助”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持懷疑和不確定的態度,因而傾向於制定較低的學習目標以避免獲得失敗的體驗。他們想的更多的是活動的失敗。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沒有自信心,不加努力便會放棄。由於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經常體驗到強烈的焦慮,身心健康也受到損害。[1]
學業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
"習得性無助"而產生的絕望、抑鬱、意志消沉心靈偏差現象,正是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產生的根源。學生在學業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導致了非智力品質的弱化,初中時,一部分學生曾經努力過,也曾經灑過汗水,但無論怎麼努力,仍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次次的失敗,促使他們對此做出了不正確的歸因。認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強,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舉起了白旗。也有另一部分學生同樣努力過,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為可以的成績,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師的表揚,長期被忽視,便逐漸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破罐子破摔起來。這便形成了"習得性無助"的學生群體。無助感與失尊感均是"習"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經過無數次的重複、無數次的打擊以後慢慢養成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在厭學群體中,此類學生佔了很大的比重。
不恰當的評價方式
絕大多數兒童入學時是積極向上和充滿熱情的,他們對新奇事物充滿興趣,對一切活動都願意去嘗試。只是有些兒童發現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嘲笑時,便產生了焦慮情緒,對於探求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了恐懼心理。如果有人監督自己便顯得焦慮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務就格外困難。經歷了一系列失敗後,他們開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願意為完成任務而付出認真的努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維持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所謂“自尊”和“身份”上。"習得性無助"是一漸變過程,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強化了這一趨勢。
不正確的歸因
"習得性無助"現象產生的主要根源在於一個人的歸因方式。當他認為造成他學業、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的時候,就容易感到內疚、沮喪和自卑,認為無論盡多大努力,都將難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從而降低學習動機,不願做嘗試性努力,得過且過的心靈偏差。
-
6 # 衡水高中教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高中英語來說,孩子底子差沒有興趣,是非常痛苦和煎熬的。這和學生的基礎甚至小學初中的積累有關係。到了高中,在學生看來,老師的講課沒有創意,強行要求背誦或者默寫,就讓英語學習索然無味。
首先,要讓孩子們喜歡英語,不是說必須期待著英語課的到來,也不應該是討厭的,心情沉重和壓抑的。這對老師們的教學有很大的挑戰。
我們主要從快樂英語入手,強調英語學習的有用性和必要性。強調英語學習的困難程度被誇發了。強調英語學習是一種習慣,一種積累的習慣。
語法教學強調直觀,幽默,比如定語從句he名詞性從句使用“方框橫槓加圓圈”的方式,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重新編排單詞,幽默記單詞,諧音記單詞,讓孩子們有獲得感。孩子們感覺課堂不乏味,有收穫,成績有進步,就會慢慢恢復信心,課堂關係也就慢慢理順了。
-
7 # 愛生活的江哥
高中生英語基礎差,聽不懂上課的內容,上課容易睡覺,這種現象,我認為對於學生而言,應該從內心上去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或者說想要學好英語,這種現象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正的,它需要長時間的去積累,你要從單詞,的積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思想上的改變,如果你思想不改變,老師叫你起來,你照樣的不想去聽課,你就會和其他同學講話,你仍然是沒有想學好英語的這種意識,如果是這樣子的話,誰也幫不了你?英語這個學科你是學不好的,為了避免這種影響自己,影響別的同學,英語基礎差的同學,你就應該從內心上去改變這種,透過自己的一步步的努力,一點一點的改正,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英語的基礎,不放棄,長時間的積累,只有這樣子,英語學習動力才會慢慢地改變
回覆列表
首先這樣的學生你要和他好好溝通一下。教育是很複雜的一個行為,人是情感動物,所以,任何溝通如果情感基礎足夠紮實,那麼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且效果良好。所以教師可以考慮在這方面下下功夫。比如讓他感覺到教師對他好,這樣從心理上他就不會牴觸教師,在心理上接納後,再往上課睡覺這件事上引導解決。
其次,可以私下和家長溝通一下,說明情況,教師和家長一起努力進行情感滲透和溝通,效果會更好。不過教師和家長要約定好了方法,切不可起反作用。
最後,想想辦法,採取一些措施,讓學習差的同學透過改善學習方法來提高英語的學習興趣和成績,不過這種方法操作起來難度會很大,效果也很難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