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哥侃歷史

    “七步成詩”的大才子曹植在《說疫氣》中寫道:“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yì],或覆族而喪。”

    他記載了東漢末年的一場疫情,那一年的瘟疫大流行中,每家每戶都有人死去,甚至有的全家、全族都死絕。

    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是魏文帝曹丕的好友,就險些被這場瘟疫一窩端了,曹丕在給吳質的信裡說,“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四人死在這場瘟疫中,曹丕感慨痛惜於親朋遇難,知音難再得。

    疫病的歷史就是人的歷史,大概是這樣的記憶太慘痛,所以每個民族最早的文字中都留下了傳染病的記錄。

    殷商時期,中國出現了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內容大多數是古人占卜的卜辭,其中就出現了關於疫的記載,卜問商王是否染病?這種病是否會蔓延?並且明確記載了許多傳染病的名稱,如瘧、疥、蠱等,這是中國關於傳染病流行的最早記載。

    有疫病自然要醫治,但傳染病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人類對傳染病真正原因的認知,要到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菌之後,古人對疫病的認知難免要怪到鬼神身上,或者說陰陽四時不調和所致。

    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到漢之間,作者假託黃帝,就說到了瘟疫的防治。

    黃帝對岐伯發問:“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就是說,疫病相互傳染很厲害,沒辦法救治患者,怎麼樣才能不傳染呢?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 ”

    岐伯說,不感染的關鍵是“正氣存內”,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理解,人的健康狀態好,免疫力強,就沒事。後面岐伯還提供了幾種防疫的方法,一種是靠氣功,想象五種不同顏色的氣在五臟中執行,五氣護身就可以百毒不侵,這就不太靠譜了。

    中國對傳染病的記錄從甲骨文算起,有3000年的記錄,見於正史中的《五行志》、地方誌、檔案實錄和其他的一些類書、醫書和筆記等。

    有人統計了從春秋到明清的2681年間,發生疫災的共有669年,平均每4年一次。

    大體而言,疫災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高峰期,第一次是魏晉南北朝,具體的原因有氣候寒冷,五胡入華導致的天下大亂,征戰不休,還有自然災害頻發,一般說來戰爭和饑荒後很容易爆發瘟疫。

    中國的人口數在西漢最高達到6000萬,三國時人口2000萬,東晉時降到800萬人口,瘟疫顯然是重要原因之一。曹操在詩裡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是慘痛的真實寫照。

    第二次瘟疫的高發期是明清時期。主要原因是隨著生產力發展,玉米、番薯這樣的高產作物傳入,人口數量上升,明朝人口數達到2億,清朝更是增長到4億人口。人口密度增大,流動性強,為疫病傳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瘟疫史,疫災的發生頻率是長期上升的。

    文明愈發達,疫災愈繁烈。

  • 2 # 一陣狂風吹過來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自然災害後為什麼會伴有瘟疫!

    在古代,我們的醫療能力是有限的!畢竟那時候並沒有正規醫院,而一些比較出名的醫院,在處理這樣的事件時,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再加上通訊系統的不發達,當自然災害來臨時,當地的只能部門可能已經癱瘓,又有誰能把這個訊息傳達出去!這樣在屍體沒有及時處理的情況下,很可能產生大量的病毒!

    其次,自然災害很可能,造成糧食緊缺。人們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很可能為了充飢而飢不擇食,這樣也可能造成病毒的感染,而傳染!

  • 3 # 碧落曉藍說歷史

    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歷史上,許多王朝的毀滅都或多或少與災疫有關。以明朝為例,明末適值17世紀危機的小冰河時期,異常寒冷的氣候導致水旱、蝗、鼠疫等災害頻發,加之稅賦嚴重,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甚至有史家認為,明朝實際上亡於災疫。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下,為什麼自然災害常伴有瘟疫產生。

    第一,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來說,古代的醫療、衛生水平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專業醫生極度缺乏,地方上的醫生多半是自學成才或是沒有多少實學的遊方郎中。第二,對於災害的認知度十分有限。第三,古代的交通及通訊能力極不便利,向上彙報災情極為費時。而後兩條的原因,都會導致國家與社會的救助與防護相對滯後,從而錯失撲滅災情、疫情的黃金時期。

    以下,我主要以水、旱、蝗災為例,列舉下明代大災之後,大疫隨之而來的情況。

    1. 水災。一般來說,水災越頻繁,持續時間越久,涉及範圍越廣,造成的破壞越大。與之相對應,死亡的人數也會越多,瘟疫也越容易爆發。如河南襄城,在崇禎五年六月十九日爆發了大水,死了很多人,到了秋天便爆發了瘟疫。

    2. 旱災。明代曾頻繁爆發旱災,許多年分糧食顆粒無收。成化十二年時候,山西高平縣就爆發了大旱,餓死了很多人,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象。因為死人過多,又造成了瘟疫,許多村莊都成了鬼村。

    3. 蝗災。蝗災與旱災基本上結伴而行的,大旱多容易產生蝗災。蝗災的影響與旱災也較為類似,也是糧食減產,人民多餓死,從而導致疫病爆發。茲不贅述。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讓你滿意。

  • 4 # 等待和希望2009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這是1958年,毛主席得知江西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後寫下的詩句。

    殷墟甲骨文已有“蟲”“蠱”“瘧疾”“疾年”等文字的記載。“癘”字可見於《尚書》《山海經》和《左傳》。

      瘟疫,在生理上讓人們虛弱甚至死亡,在心理上使得人們驚慌失措。《周禮》《禮記》中都有“以索室毆疫,大喪”“民必疾疫,又隨以喪”等記載。

      並且,人們還對“疫病”的發病規律有了樸素的認識,《周禮·天官·疾醫》載:“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臠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疾,冬時有漱上氣疾。”

      而到了秦代,“疫病”更為可怖。《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

      漢朝,公元2年,青周大疫,漢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後漢書·志第十七·五行》記載大瘟疫14次,其中記載發生確切時間的有9次:“光武建武十三年,揚徐部大疾疫,會稽江尤甚”,又有“延光四年冬,京都大疫,民多病死,死有滅戶。人人恐懼,朝廷焦心,以為至憂”,又如“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等,基本都發生在冬季。

      三國時期,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

      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唐代史料中有關瘟疫的記載始於貞觀十年(636年),終於大順二年(891年),255年中共爆發21次瘟疫。瘟疫時而與自然災害並行,如《舊唐書37·五行志》記載了永淳元年六月的一場瘟疫:“關中初雨,麥田澇損,後旱,京兆、岐、隴螟蝗食苗並盡,加以民多疫癘,死者枕籍於路。”

      兩宋時期,瘟疫發生比較頻繁,北宋的168年裡,至少有59年發生過疫災,南宋的152年裡,僅都城臨安一地就爆發了15次大瘟疫。《宋史62·五行志》有:“江南頻年多疾疫。”

      明朝從朱元璋稱帝至崇禎殉難的277年裡,共爆發大規模瘟疫75次,甚至還有一年爆發多次瘟疫的慘狀。清朝從入關至鴉片戰爭爆發的196年裡,有78年爆發了大規模瘟疫。至光緒二十一年後,爆發了京師直隸大疫、1902年黑龍江璦琿霍亂流行、1910年東北鼠疫三場大瘟疫。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的瘟疫以肺型為主,歷史上大約3-20年就會發生一次,主要集中在10-2月這四個月裡。

      最早記載人類瘟疫最恐怖暴烈、死亡人數最巨大的,則首先當數公元468年的中國,其時,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安徽等地發生疫病,死亡人數達14至15萬人。

      自此,中國歷史上各地瘟疫不斷。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並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

      現公佈部分瘟疫史料如下——

      1232年,河南,不到50 天,死亡9萬人。

      1308年,浙江,死亡超過2.6萬人。

      1331年,河北,部分地區90%以上人口死亡。

      1358年,山西、河北,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

      1401年,山東,2.8萬人死亡;

      福建,2.5萬人死亡。

      1408年,江西、四川、福建,7.8萬人死亡。

      1772年,雲南,31個縣流行鼠疫,25.3萬人死亡。

      1853年,河南,超過一萬人死亡。

      1856至1900年,雲南86縣流行鼠疫,死亡人數超過73萬人。

      1867至1889年,廣西北海等14個縣9900死於鼠疫。

      1884至1953年,福建57個縣、市71萬多人死於鼠疫。

      1887至1919年,內蒙東部52萬人死於鼠疫。

      1896至1917、1946至1948年,臺灣鼠疫死亡3萬多人、2萬多人。

      1901年,香港,數月內每週死亡百人,計共死亡1509人。

      1903年4至8月,香港鼠疫,死亡915人。

      1905至1942年,陝西鼠疫,死亡一萬多人。

      1910至1911年,東部鼠疫,黑龍江、吉林死亡2萬多人;同期,肺炎流行,死亡6萬人。

      1910至1913年,中國和印度發生鼠疫,死亡數百萬人。

      1917年,內蒙古流行肺鼠疫,波及6個省市,死亡1.46萬人。

      1920至1921年,東北第二次鼠疫流行,死亡9300多人。

      1928年,內蒙西部鼠疫流行,波及17個縣、市、旗,死亡3039人。

      1929年,8至9月,哈爾濱及中東鐵路沿線發生霍亂,死亡3000人。

      1929至1950年,浙江鼠疫流行,死亡5576人。

      1932年8月7至10日,哈爾濱暴發水災,霍亂、猩紅熱、白喉、麻疹流行,死亡人數未進入統計。

      1932至1934年,吉林鼠疫流行,死亡3243人。

      1933年,9月20日,東北兩個城市鼠疫,死亡1000多人。

      1933年10月1日,中南地區發生可疑疫病,造成5萬人死亡。

      1937年7月,香港霍亂,死亡1100人。

      1938至1949年,雲南15個縣、市,流行鼠疫,死亡4804人。

      1942年,北平、西康等12省市流行霍亂,死亡2.8萬多人。

      1942年至1948年,流行鼠疫,人數未計。

      1945至1948年,吉林再次鼠疫大流行,死亡9181人。

      1946年,11月香港,820人患天花,死亡530人。

      1947至1948年,內蒙古東北部18個縣市鼠疫流行,死亡3萬多人。

      1949年以前,中國性病氾濫,患者達1000多萬人。

      1949至1992年,中國塵肺發病人數激增,至1992年9月達47萬人,死亡達20%。

      1952至1953年,遼寧西部瘧疾暴發流行,死亡268人。

      1972年,上海市皮炎大流行,患者大概50 多萬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有什麼番可以和《青春豬頭少年系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