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冒充大師
-
2 # 鐵血金戈
歷史上真實的梁山好漢並沒有書中所說的108名,而僅僅只有36名。
歷史上真實的梁山沒有書中那樣的神通廣大,因為他們滿打滿算也就只有36個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幫看似“烏合之眾”的人居然從河南一路殺到了山東,足見這些人也非同一般,後來他們又一路打到了江蘇,這下終於引起了朝廷的重視。《宋史》一書中也有相關描述:“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誇張的是幾萬的宋軍居然拿宋江這三十六人一點辦法也沒有,正好這方臘又在浙江一帶作怪,宋徽宗便靈機一動有了招安的想法,讓兩股起義勢力打起來,朝廷坐收漁翁之利豈不美哉。後來事實也是如此。
宋江等人沒想那麼多,被招安就等於有了靠山,何樂而不為,他們便隨著童貫去徵方臘了,後來的故事就和小說中差不多了,方臘被滅以後,童貫等人都被封賞,而梁山好漢們全都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不僅沒得封賞,這才發現自己是被利用了。
後來宋江就帶著這些梁山好漢再度起義,不過此時的他們已經被分散,本來人手就少,如今還死的死傷的傷,已經不是朝廷的對手,於是僅僅1個月後宋江就死了。
-
3 # 玩逸
梁山好漢共36人。
最早有關記載宋江的材料《大宋宣和遺事》只說有36條好漢(不包含宋江,是指宋江部下),他們是:宋江、吳加亮、李進義、楊志、李海、史進、公孫勝、張順、秦明、阮小七、阮小五,
阮進、關必勝、林沖、李逵、柴進、徐寧、李應、劉唐、董平、雷橫、朱同、戴宗、王雄、孫立、花榮、張青、穆橫、燕青、魯智深、武松、呼延綽、索超、石秀、張岑、杜千、晁蓋。
到南宋末年,龔開寫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提到好漢則有所不同,其中將李進義寫成盧俊義,吳加亮寫成吳學究,李海寫成李俊,公孫勝則沒有提及,阮進寫成阮小二,關必勝寫成關勝,林沖沒有提及,朱同寫成朱仝,王雄寫成楊雄,沒羽箭張清改成張青,張岑寫成張橫,杜千沒有提及。
-
4 # 摘錄史料
從歷史書上我們能夠看出,梁山的地理位置十分的特殊,早先被稱為鉅野澤。這裡是草寇的聚居地,當年彭越幫助劉邦獲得君主地位,在輔佐劉邦之前就是鉅野澤的人,他在附近湖澤一帶打魚。
至於說宋江,歷史上的確有此人物,但是與書中的人物卻是十分不一樣的,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江起義的地點在河南北部,後來起義的地點變為魯南蘇北一帶。而且宋江手下的人十分有限僅36人,即36個首領。那麼為什麼到了《水滸傳》就變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類稿》這樣解釋:“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所以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說。施耐庵在寫小說有感於宋江起義有“替天行道”之言,對於當時那些“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自亦異於他賊也”,才將梁山36位英雄寫成108位,小說終歸是小說,我們不能當成歷史來對待。
最後宋江也的確是投降了,但是投降的原因卻跟水滸傳中描寫的不一樣。宋江投降不是迫切的想要被詔安,而是吳加亮這個重要的人物被捕了。吳加亮是誰呢正是小說中的吳軍師。所以說宋江投降並不是自願的。
投降後的宋江在途中發現被騙,於是再次起義,只是起義被發現,最後宋江被殲滅。除了宋江以外還有幾位水滸英雄與書上寫的不一樣,我們來看一下。
李逵,水滸傳中的李逵是脾氣暴躁的象徵,但是李逵並不能稱得上是好漢,因為投降後在山東諸城做了宋朝守將,但最後卻投降金。說起武松我們就想起打虎的故事,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武松並不是打的真正的老虎,而是蔡京的兒子。蔡京的兒子恃強凌弱,橫行霸道被人們稱為蔡虎,最後宋江出手教訓他,才有了武松打虎一說。
-
5 # 小逸公子
水滸傳裡的108將,大部分都是虛構人物,只有宋江、史進、楊志等少數人有明確歷史記載。
在《宋史.徽宗本紀》中記載: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說明宋江起義是當時肯定發生過的事。
梁山好漢有多少人呢?再來看一條史料。《宋史·侯蒙傳》記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所以,所謂”梁山好漢“其實只有三十六人。但是也有人說,書中提到的三十六人指的是頭領,麾下還有數百嘍囉。所以梁山大軍應該也就是這幾百人了。
-
6 # 魚羊讀史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眾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鄆城間起義,反抗官府,抗擊官軍鎮壓的作戰。
▲梁山聚義
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施耐庵、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宣佈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
7 # 副史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宋江起義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有關史書如《宋史·侯蒙傳》、《宣和遺事》等載,只有36人。據郎瑛《七修類稿》載,這36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
南宋初年,密州有個軍卒,名喚李逵,官樂將節級節級是宋軍或地方政府中的低階軍吏,相當於排長或副科級別。樂將,即衙門中的樂隊隊長。不過這個李逵卻非《水滸傳》中的仗義英豪,在歷史記載中更像是個投機亂世的地方首領。
據清代《臨安縣誌》、《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地方誌記載,武松原系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嘗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其武藝高強,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更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高權心腹。後來高權被誣諂罷官,武松也受到牽連,被逐出衙門。繼任知府蔡鋆是大奸臣蔡京之子,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松因民怨,決意殺了蔡虎為民除害,同時抒報高權和自己的冤屈。某日他身藏利刃匿於蔡府之前,待蔡鋆出行之際,刺殺了蔡鋆。武松亦被當場拿獲,後被重刑斃於獄中。
作為一次有影響的農民起義,僅此36人就“橫行齊、魏”,官兵數萬人不能抵抗,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辦到的。據此有人認為這36人可能是起義軍大小領袖的總數,也就是說與宋江一起舉事起義的,可能是三十六條好漢,後來每一個好漢統率一支部隊,但為了方便起見,仍以36人名字稱呼,這種解釋倒也合理。那麼,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到底有多少人?由於史無記載,確切數字無法統計,大致有數千人的隊伍。
-
8 # 歷史影視小迷弟
真實的梁山好漢其實只有36人。
受《水滸傳》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我們常常聽到的都是梁山108好漢,比較出名的有宋江、吳用、公孫勝、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等,然而歷史上並非都有這些人,只不過是藝術渲染的效果罷了。
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一共有如下這些人。
宋江、吳加亮、李進義、楊志、李海、史進、公孫勝、張順、秦明、阮小七、阮小五,
阮進、關必勝、林沖、李逵、柴進、徐寧、李應、劉唐、董平、雷橫、朱同、戴宗、王雄、孫立、花榮、張青、穆橫、燕青、魯智深、武松、呼延綽、索超、石秀、張岑、杜千、晁蓋。
-
9 # 又見半瓶醋
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不包括宋江在內,梁山的頭領大概是36位,包括大夥耳熟能詳的這些主要人物,晁蓋,宋江,楊志,索超,關勝,武松,魯智深等
-
10 # 冷戰風雲啟示錄
根據史料,真正的梁山只不過是一群小混混大小頭領不過三十六人!佔山為王沒過多久被張叔夜給滅了 反觀方臘則是義軍首領巔峰時期人數達百萬之眾,所以不管電視劇還是歷史上的宋江跟方臘對比真的是太差了
回覆列表
梁山好漢共36人。
最早有關記載宋江的材料《大宋宣和遺事》只說有36條好漢(不包含宋江,是指宋江部下),他們是:宋江、吳加亮、李進義、楊志、李海、史進、公孫勝、張順、秦明、阮小七、阮小五,
阮進、關必勝、林沖、李逵、柴進、徐寧、李應、劉唐、董平、雷橫、朱同、戴宗、王雄、孫立、花榮、張青、穆橫、燕青、魯智深、武松、呼延綽、索超、石秀、張岑、杜千、晁蓋。
到南宋末年,龔開寫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提到好漢則有所不同,其中將李進義寫成盧俊義,吳加亮寫成吳學究,李海寫成李俊,公孫勝則沒有提及,阮進寫成阮小二,關必勝寫成關勝,林沖沒有提及,朱同寫成朱仝,王雄寫成楊雄,沒羽箭張清改成張青,張岑寫成張橫,杜千沒有提及。
有關史書如《宋史·侯蒙傳》、郎瑛《七修類稿》記載也是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