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節網課45分鐘,孩子上完之後,什麼都忘記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該怎麼做?
4
回覆列表
  • 1 # 李老師教寫作

    一、在這個特殊時期,受影響最大的當屬孩子們,據統計,小學生中能夠獨立自主學習的孩子僅佔百分之5,百分之20的孩子在有家長、老師的情況下能夠自主學習,百分之55的孩子是需要家長、老師一直陪伴並且不時督促才能堅持學習,剩餘的一部分那就是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習慣,缺乏正確的思想意識等嚴重問題導致不學習,不怕父母和老師。

    二、針對不同情況的孩子問題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您所提到的網課效果差,孩子學完什麼都不會,原因很明顯,看似在聽課,實則思想開小差,早已經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如果是在面授課上,老師一旦發現此類情況一定會採取一些方式喚醒走神的孩子,能夠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讓孩子迴歸學習狀態,當然,一節課學45分鐘和只學15分鐘的孩子效果差很多,這也就是優等生和普通學生產生差距的原因。

    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學習習慣,經過網路課的推廣,有一部分學習普通的孩子特別適應網路教學,成績也在突飛猛進。也有一部分孩子,在網路課上表現出了不好的表現,說明這樣的授課方式不適合,所以,根據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認識。這就需要在開學後抓緊面授課的補充,把遺漏的知識點快速補充,減少損失。

    四、網路課效果不好,可以嘗試讓孩子去體驗一下不同老師的網課,看孩子在課堂的反應,同時也選擇適合的課程

    以上幾點建議請參考一下。

  • 2 # 林小資

    首先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和就餐習慣,不能或者少吃零食,垃圾食品等,其次多準備一些課外書籍給他閱讀,增強閱讀能力,避免過多看電視或者玩手機,最後讓孩子多鍛鍊,在鍛鍊中滲透愛家,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是非觀和愛國情節,培養良好的崇尚科學,崇尚英雄等。

  • 3 # 學苑學社

    怎麼才能心無旁騖地學習?

    首先,這個問題是不完整的。問題只問了一半,事情也只能做到一半。我們要看到更深層的需求,比別人多想一點,才能比別人優秀一點。

    提醒大家:學習效果=有效學習時間*學習狀態*學習方法。

    空有個好狀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更多有效學習時間和高效方法,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所以在回答專注學習的基礎上,擴充了高效學習方法,更加全面地幫大家更快提高學習效率。

    那麼這個問題,就可以拆解成兩個答題要點:

    1)怎麼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

    2)如何高效學習

    在幫你解決第一個問題時,先糾正一個觀念:

    學習時間≠有效學習時間

    什麼是有效學習時間呢?它和我們認識的學習時間有什麼不同,來舉個簡單例子,一說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去圖書館學習8小時,其實你真正學習的有效時間,只有2-3個小時,甚至更短。

    因為你更多時間,都花在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吃飯、喝水、玩手機、上廁所、發呆。

    這就是學習時間和有效學習時間的區別,它們是完全不相等的!

    有效學習時間,需要進入專注模式才能獲得。

    而專注模式需要「 自身專注力 」和 「外界干擾源」,這兩個內因和外因的強度配合,才能實現。其中一個沒做好,大腦就很容易切換到分散模式,直接將有效學習時間砍半。只是身體坐在那,精神不在狀態,學習效果當然會不盡人意啦。

    要排除【外界干擾源】,才能獲得心無旁騖的狀態;

    要提高【自身專注力】,巧用高效辦法,才能提升學習效率。

    明白了這一點,我現在來回答:怎麼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

    一、怎麼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

    (一)學習前的工作準備(準備工作做得好,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學習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到位,決定著學習收穫的多少。

    我自創了【PFHM】高度專注法,能幫你快速預熱學習狀態,大規模避免干擾源,保證你的專注力是空前絕後的狀態:

    1)學習場所 P-place

    在圖書館學習、在家學習、在宿舍學習,這三種學習效果是呈直線式遞減的。

    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在宿舍學習就是自我麻痺。宿友的遊戲聲、聊天聲、床的召喚聲,這些聲音會像病毒一樣,侵入你的大腦打亂你思考。

    所以,如果對自己專注力沒有信心的同學,還是去比較安靜的地方,從外因束縛住自己。

    2)情緒感知 F-feeling:

    如果你剛和朋友吵架、或者剛收到你愛豆的親筆簽名,這時候如果要強制自己學習的話,相信我,你看不下多少東西的。

    好好調整下情緒,深呼吸、聽下輕音樂,放空15分鐘大腦,讓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再說。

    沒有情緒問題後,進行下一道程式。

    3)慣性問題 H-habit:

    大部分人都是玩完手機再去學習,而剛玩完手機去學習,絕大可能性是學不進去的。

    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因為大腦具有的【注意力殘餘現象】,我們在迅速做下一件事情時,注意力還停留在手機消遣的快感中,沒辦法快速切換模式。

    我們需要讓大腦緩衝一下,用5-15分鐘,產生學習儀式感,極快將專注力提高到100%。

    4)瑣事細節 M-minutia:

    1. 坐下學習前,清空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包括手機!!手機就是核心干擾源,如果你最後不想變成人機大戰,就扔得遠遠的。

    (除非真需要用手機查資料,也要用番茄todo app,設定白名單應用,不彈出其他軟體資訊)。

    (我常用的工作臺,東西越少越好)

    2. 播放輕音樂,1-2首歌的時間,閉上眼睛冥想一會,深呼吸放鬆心情,睜開眼時,注意力會十分集中。

    3. 可有可無的一條,有些人喜歡學習時聽歌,可以放白噪音,幫助平緩情緒。

    執行完一整套【PFHM】高度專注法,你就排除全部干擾,真正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還記得嗎,再強調一遍,(敲黑板,大家記好啦~)

    空有好狀態是不行的:學習效果=有效學習時間*學習狀態*學習方法。

    有些人白天看書、晚上也看書,甚至壓縮睡眠時間去學習,沒有休息時間,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消遣,可是學習效果仍然不明顯, 因此會很挫敗。

    這類人已經做到了前兩樣,但差最後一樣【學習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想要取到高效的學習效果,好的學習狀態只是輔助手段,高效學習法才是加速劑。

    所以我們要解決更困難的第二個問題——如何學會高效方法。

  • 4 # 獨木橋教育

    1.注重循序漸進,一點一滴養成。

    有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複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

    由於對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長容易制定許多教育計劃,抓緊一切機會和空閒讓孩子學這學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轟轟烈烈,這是沒有必要的。孩子的學習長達九年、十幾年的時間,轟轟烈烈的氣氛破壞正常學習程序,就如我們食用的米、面、飲用水,味都是淡淡的,因為淡,才能長期食用,所以適宜於孩子的學習氣氛不應該是轟轟烈烈的。

    2.注重營造寬鬆、寧靜的環境。

    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狀態的。用腦需要寬鬆的環境。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錯了一點就厲聲訓斥,這種緊張的氣氛使孩子恐懼,大腦的思考被嚴重抑制、擾亂,嚴重妨礙孩子的學習。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

    3.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主動安排學習。

    家長要用心創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家長要多用啟發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千萬不要包辦代替。不要全權為孩子操持,要鼓勵孩子自己進行學習安排,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況,積極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經常進行討論、探討,讓孩子去感悟、領會、理解、掌握。比如,家長可以說:“你能自己安排嗎?不會的媽媽幫你。”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主動性,學著自己安排學習。

  • 5 # 家庭教育指導師伊伊

    教育是每個孩子成長都無法跨越的坎,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父母可以從以下10個方面著手:

    1、確定好父母角色。父母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承認和尊重他們的權利。

    2、確定學習動機。學習動力是學習活動中,激發和維護個體進行學習,並使個體超越一定的學習目標的內在動力。

    3、營造學習氛圍。閱讀儲備知識家長做示範,晚飯後關掉電視。家人各讀自己的書,在讀書中,不斷把新的內容資訊互相傳遞,談自己的認識見解,劃重點,記筆記,查資料,有利於增長孩子的見識,潛移默化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灌輸責任意識。讓孩子明白,現在認真學習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5、培養時間觀念。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絡起來,可幫助孩子專心做事提高效率。

    6、磨鍊孩子意志。正確引導孩子主動性,孩子遇到有些問題讓他自己先思考,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

    7、在生活中學習。在家庭中我們更要激發孩子學習的好奇心,引導孩子看到學習過程中的好玩,讓生活成為孩子學習的主戰場。

    8、寓學於樂之中。正視學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習才能變成孩子成長強有力的武器

    9、注重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與人社交、適應環境的能力,多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

    10、掌握學習技巧。循序漸進,合理安排,溫故知新。

    希望孩子可以在快樂中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在旅遊手機正好沒電,身上又沒現金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