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
2 # 森嶼嶼
我在這裡簡單的發表一下我的觀點,希望老師雅正:
首先我們確認一下問題,保障資訊對稱-數理邏輯是邏輯中可以被數字化的部分。
那麼“胡說八道”大概就應該是為了表達一種狀態而借用的誇張比喻的手法吧!如果深究的話,我們會反饋到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上,那麼我們不過深的探討這個問題,針對幾句詩進行一個分析。
北宋王安石,五言絕句,《梅花》:為什麼牆角數枝梅可以獨自開?我們不就情感來分析,今天我們只看邏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牆角就那麼幾朵梅花,那麼冒著嚴寒,它們獨自盛開,那麼這個邏輯沒有任何問題,梅花幾朵幾朵的盛開,可以稱之為獨自。如果加上情感的話,那麼就是形容梅花盡管身居簡陋,仍然不畏嚴寒不從眾,孤芳自開。
唐杜牧,七言絕句,《江南春》:千里鶯啼耳盼鳴行不?原句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江南千里大地鳥叫聲聲不息,綠草紅花相映,可以說這句話在當時的意境來講江南千里大地那麼這個千里相對符合邏輯,杜牧所講的重點是在江南大地上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老師所講,千里鶯啼耳畔鳴那麼這個重點不是生機的盎然而是一種小鳥聲音,那麼對於是後面所想要重點表達的東西,沒有辦法去突出。
唐李白,五言絕句,《秋浦歌》:白髮三千丈,飄飄墜後腰行不?原句是: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個如果就數理邏輯來講是屬於胡說八道,這首詩採用的是浪漫誇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這是李白慣用的手法也是他的特點。一個七尺身軀的人長了3000丈的頭髮,這胡說八道,但是當我們看了後面這句才明白,其實這個頭髮就是愁思,無形遇有形,更為形象突出,那麼就不存在胡說八道了。老師所講白髮三千丈,飄飄墜後腰,讀起來確實很通順,但是這時就坐實了你的3000丈頭髮,同時也就坐實了不符合數理邏輯的胡說八道,這一比較淺顯,沒有辦法表達出更深層次的思想。
所以樹立邏輯與詩人所表達的東西成相關狀態,也正是這種誇張比喻的手法,讓我們更好的去理解詩中更深層次的含義,以及所想表達出來的情感,將情感寓意於詩中,值得學習。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有需要補充矯正的歡迎評論點贊。
-
3 # 東華舊夢
單就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為例說說我的理解:這不是不講數理胡說八道。貌似“數枝”和“獨自”矛盾,實際說的是梅花和其他別的花相比較,在寒冬只有梅花獨自開放,其他的花早已枯萎凋謝了!
-
4 # 都市混口飯
無論寫詩作文,肯定是要講究數理邏輯的。以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為例,邏輯就不對。雖然這是千古名篇,但不能因為有名就認為沒問題。
這裡包含三個邏輯:
第一,物理邏輯,是一樹梅,一樹可以稱獨。
第二,事理邏輯,是唯一凌寒而開的花種,一種可以稱獨。
第三,數理邏輯,數枝獨自開,顯然不通,數不可稱獨。
有人會說我不懂,用物理、事理來替代或甚至數理,這是不愛思考人云亦云的結果。如果說別的花都不開只有這一種花開,數枝就可以稱獨了,那“梁山一百單八將獨戰童貫”對不對?因為只有梁山好漢敢和童貫拼鬥,別的人都不敢。“數十億獨自穿衣”對不對?因為只有人類穿衣,別的生物是不穿衣的。“數十個演員在臺上獨舞”對不對?因為演出場只有演員才舞,觀眾都是坐著的。道理顯而易見。
“千里鶯啼綠映紅”是名句,說的不只是眼前景,還包括想象空間。如果寫“千里鶯啼耳畔鳴”,那就和“增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一樣沒道理了。
“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是李白名句,運用誇張手法以表其長,三丈也好,三千丈也好,都是說長,這是符合邏輯的,不能說三千丈的頭髮不長。但若寫成“白髮三千丈,飄飄墜後腰”就不對了,因為沒有那麼長的腰,就會變得和“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一樣不通順。
我個人認為,無論寫詩作文,都要講邏輯,誇張可以,但邏輯不可混亂。
回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古詩中也有相類似邏輯混亂的詩句,比如宋詩寫竹說“葉垂千口劍,竿聳萬條槍”,這種十竹一葉的數理邏輯,和王安石數枝獨開可以相媲美。
-
5 # 使用者2868453853807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幾枝梅花從牆角伸出來,在清冷的空氣中,隱隱嗅到有淡淡的清香,所以既使離得很遠也知道那不是雪花。詩作寫出梅花的顏色是雪白的,在寒冷的季節中開放,飄著好聞的香味。
-
6 # 文尖領先
詩,是最嚴謹的一種文字表達形式,它是文章的總和和精華。一般的學問是寫不出詩的,要寫出一首流暢膾之人口的好詩是不容的,也可以說都折壽。好詩來源於生活和豐富的知識積累。王安石的詩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把梅花寫活了,讓人一讀頓覺梅花更加可愛,特別是梅花的精神使人更加地敬仰,在冰天雪地中綻放實屬不易。元朝大詩人王冕的一首《墨梅》吾家洗碩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染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毛主席的《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又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等還有很多讚美梅花的詩句,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寫詩,寫好詩的都是些什麼人?!有的人寫詩胡說八道確是無嗜之談。
-
7 # 使用者3667749331284
首先,藝術是應真於真實,高於生活……的。這可不是啥’胡說八道’。
至於該處,‘數枝’是相對於花朵,獨自是相對於花種。相對不同,似非而是。我們不更覺美得天然,生動嗎?
-
8 # 一團金蕊向陽開
文學創作,無論詩、詞、曲、賦、駢、散等,皆需注意結構,方不至雜論無章。結構巧妙,方成佳作。清沈德潛《說詩晬話》雲:“詩貴性情,亦須論法,雜亂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於其中矣。”初學者宜入其法以求規矩,待得會心,則必出乎其法,方不至陷於沉滯呆板之境也。所以寫詩不能不講數理邏輯,胡言亂語。寫詩要講究起承轉合,如能處理好詩的起、承、轉、合,結構上、立意上、遞進上有機呼應與自然諧構,使人領略到詩人的匠心安排,並欣賞其構思之美,才能讓人讚賞不已。
所謂起、承、轉、合之說,以律詩言,一二句是起聯,亦曰首聯;三四句是承聯,亦曰次聯或頷聯;五六句為轉聯,亦稱頸聯或三聯;七八句為結聯或稱末聯。以絕句論,則首句為起句,次句為承句,三句為轉句,四句為結句。其法各有不同,現分述如下:
(一)起。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題起,或對景興起,或比起,總之要突兀崢嶸,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或如閒雲出岫輕逸自在。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興起等等。王安石《梅花》詩內容就是寫梅花,起句“牆角數枝梅”即將題面說出,開門見山,毫無做作。這就是明起。
(二)承。
詩之承接之法,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並緊接起句之立意,或寫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證,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氣貫注之妙。《梅花》詩第二句“凌寒獨自開”承接起句,寫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開。
(三)轉。
律詩之轉折在第三聯,又稱頸聯。為何以“頸聯”名之?蓋欲俯仰上下,照顧前後也。在律絕則為第三句,轉句在一首詩中佔極重要之地位,既須轉得有精神,有變化,又須與起承相揖讓,更須如疾雷破山,使觀者驚愕,且要靈活,而又不可離題太遠,能互相照應方為傑作。王安石這首《梅花》詩採用反轉法。詩人前面寫梅花,突然說是“遙看”,遠遠地看,本來看不清楚,但知道不是雪。為什麼呢?給人設了個懸念。
(四)合。
結句又稱斷句或落句。在律絕中為第四句,於律詩則為第四聯。結句之意,即是將前面三句或三聯,作一總結以為收束也。古人云:“合處要風回氣聚,淵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須言有盡而意無窮”。王安石此詩於轉句設了個懸念,結句言“為有暗香來”,解決懸念,“因為暗香隨風而來”,才知道是梅花,不是雪。總結點題,比喻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
-
9 # 梅苑俗客
中國的詩詞作品自從誕生那天起,就沒有數理邏輯可講。包括所謂現代漢語,人為的把漢語句子分為什麼主謂賓,定壯補,其實是鴉片戰爭以來被西方揍慘了,自我否定之下連文人的自信都沒有了,強行學習西方人的牙慧弄出來的四不像而已。
數理邏輯是要求嚴謹的科學技術領域用的,而文學藝術很多時候是不需要數理邏輯的。非得說牆角開不出梅花,那其實是抬槓,天上神仙府,人間宰相家,知道宰相家花園子有多大嗎?你怎麼知道宰相家花園子牆角沒有白梅樹呢?照這樣說,非得蘆葦黃了的大霧天才能在河對岸站著女孩子嗎?除了蒼浪之水,屈子就不洗頭不洗腳了嗎?月亮剛好照在老杜老婆的胳膊上嗎?廬山瀑布和桃花潭水還有白頭髮老李拿尺子量過嗎?好搞笑好嗎?
對了,除了詩詞,小說戲曲也是啊。竇娥死那天下雪了嗎?三國打仗士兵們先等著將軍們單挑完了嗎?小孩子生出來嘴裡就含塊帶字的玉石嗎?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三十年返老還童嗎?網文小說拳打星球腳踢宇宙怎麼說?
隔行如隔山,玩兒數理化的就不要學著玩兒傳統文化的梗啦。。。
-
10 # 雲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和“千里鶯啼綠映紅”“白髮三千丈”這類誇張的詩句,採用的是自《詩經》始的“賦比興”中的“比、興”,這在唐詩中是常用的修辭方式。“賦比興”是中國詩歌常見的表現方法
賦比興始於《詩經》,見於《詩·大序》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賦比興”是古人按表現方法、表現技巧所作的分類。在《詩經》中大多采用這樣的表現手法以表達作者的情感,使詩歌的內容昇華,思想更加深刻。
“賦" "比“ “興"的含義各種說法眾多,“斌",在劉勰的《文心雕龍.詮賦》裡是這樣解釋的;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也。"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鋪陳直敘;“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設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也就是觸景生情,託物興感,啟發聯想和想象。
《詩經》中的民歌大量運用賦、比、興手法,形象鮮明生動,使鳥獸魚蟲,花卉草木的神態色採、風雨山川的萬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無不活生生地表達出來。從《詩經》起始的賦比興,特別是比興手法,已成為我國詩歌表現手法的基本準則,對後代的詩歌發展影響巨大。
唐詩之所以為唐詩的奧秘就在於“比”“興”的運用“比、興”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可以這麼說,它是詩歌之所以為詩歌的靈魂。缺乏比興的詩歌,便缺少了詩的立意與神韻而使詩歌變得了無生氣,單純的文字排列。
所以,比興這種表現手法由《詩經》創立,《楚辭》發展以來,一路直達唐詩的最高峰。詩人們以自己體悟之天地,運用比興之要義,形成百花齊放、氣象萬千的唐詩風采。唐詩之所以成就最大,成為中國詩歌的最高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唐代詩人能嫻熟而又別具個性地廣泛運用了比興手法。
清人洪亮吉嘗雲:“唐詩人去古未遠,尚多比興,如‘玉顏不及寒鴉色’、‘雲想衣裳花想容、’‘一片冰心在玉壺’及玉溪生《錦瑟》一篇,皆比體也。如‘秋花江上草’、‘黃河水直人心曲’、‘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以及李、杜、元、白諸大家,最多興體。降及宋、元,直陳其事者十居其七八,而比興體微矣。
唐詩創造性的將“比”與“興”融合唐詩中的比興不僅僅單獨的採用,而是更進一步將的“比、興”融合。內涵是將兼有寄託的“比”歸到了“興”中,而“興”又單獨存在,起到思維、意象發端的作用。而“比興”融合,賦予了唐詩新的意義和內涵,是傳統的“比、興”概念的發展和昇華。
我們來看下絢爛的唐詩世界,是如何運用這種方式的:
《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仙李白用銀河從九天墜落之態比喻廬山瀑布,興起詩人開闊的胸襟和昂揚的氣概,這就是唐詩的魅力。
如李賀的“大漠沙如雪”(《馬詩》) ,用白雪比喻沙漠。如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山行》)以紅花比喻霜葉。又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 ,用火紅的火喻火紅的花,用藍色的草喻江水的藍,如此的色彩,如此的想象,如此的讓人愜懷。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你我的友情是如此深厚,非千尺不能及。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贈別》)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太多、太多的唐詩佳句讓我們流連其中,這種種意象、種種比喻、種種色彩,編織成唐詩的世界。唐代的詩人是幸運的,唐代的詩人是痛苦的,宇宙天地的萬事萬物,山川花木鳥獸蟲魚之類無不成為他們詩歌中的比興材料,隨手拈來渾然天成。這就是唐詩,唐人。
王安石的《梅花》也是這種比興相融的佳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首句就採用了“比興”,在點出了環境氣氛和題詠物件的生動神態中,以梅花比喻自己,以獨自開為下一句起勢奠基,這就是興。
隆冬臘月、雪花紛飛 、百卉調零、只有牆角的梅花傲然挺 立。詩人以牆角、寒冬比喻自己所處的環境,以“獨自開”借用梅花冰肌玉骨的傲立姿態,為我們展現了詩人的鐵骨錚錚。這就是比興。
“白髮三千丈”和“千里鶯啼綠映紅”同樣如此,如果瞭解了“賦比興”的含義及其運用方法,你在朗讀詩歌時,就會發現原來詩的色彩詩如此燦爛,詩的天空是如此明媚,詩人是如此多嬌。
-
11 # 瀚墨尋夢
寫詩寫文不是寫科技文章,它的真實性是文學的真實.情理的真實而非物理的真實,(不是物理學的物理,是指事物的真實),美術也是如此,如阮章競的長詩"漳河水"第一句是:漳河水,九十九道彎......,是指河流多彎曲,而非實指九十九,符合文學的真實,齊白石畫蝦身是5節,真實的蝦身一定是6節,阮章競發現這一問題後,在他自己畫的畫上題跋中寫了這個發現,並寫了"不要迷信權威",阮章競是懂得寫詩的文學真實而不知繪畫的藝術真實,齊當然知道蝦身是6節,早年他自已畫蝦就是畫6節,改成5節是為了藝術美,畫五節就是比六節看著順眼且不使人感到看著不習慣,藝術真實與實物真實之間的掌握是有分寸的,若將人們熟悉看慣了的牛馬畫成三條腿就出問題了,但畫鳥的飛羽畫得多一兩根或少一兩根就沒有關係,看著習慣就行。若要文學作品完全符合客觀實際,那文學就不存在了。
但是回到這首詠梅詩,它其實不是合不合乎數理和邏輯的問題,墻角數枝梅的數枝與凌寒獨自開的獨自沒有矛盾關係,這裡的獨自開不是指一枝梅花開,而是凌寒時百花凋零獨有梅花開,是一花與百花的關係,而不是一枝與數枝的關係,這兩句詩應該很容易理解,整詩要詠贊的就是梅花不畏嚴冬迎寒獨放的精神,若寫成牆角一枝梅,迎寒獨自開,那變成詠一枝梅了,氣象格局就變得太小了,若寫牆角數枝梅,一枝獨自開,那就使人錯愕看不明白了,而寫牆角數之梅,凌寒獨自開不但表達了詩人要表達的冬天梅花獨開的意思,並且數枝與獨自相對應也顯示了詩人遣詞造句的技巧。後兩句以雪形容白梅而否認是雪,從而寫出梅散暗香,這就把梅花不畏寒和散暗香與世間的美德環環相扣一步步巧妙地表達出來。
金鴻鈞白梅
金農畫梅
-
12 # 雲卷飛山
詩歌屬於文學藝術大類,講究的是藝術真實,而不是科學真實。因此,只要有一絲可能,詩人儘可發揮個人想象,運用比喻、形容、誇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賦、比、興,產生藝術美學效果,抒發情感,悅己怡人。
藝術的靈感來自生活,是人的大腦對自然世界的主觀反映,因此不可避免的會打上個人烙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人眼裡,就有不同的樣子,得到的結論有可能完全相反,也就是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會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萊特。正因為如此,才有可能產生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讓人目不暇接,給人以美的享受。不然,千篇一律,還有何藝術價值?
文藝作品不是科學論文,如果對詩歌語言也要進行一番科學論證,那就完全沒有了藝術這個行當。詩歌也不需人去絞盡腦汁,編一個軟體程式,鍵入關鍵詞,就能得到準確答案;更不需畫家,用手機一照就得了,何必瞎耽誤工夫?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前人寫過的句子,你不賦於其新的視覺,演繹出新的含義,全盤托出,那就等於拾人牙慧,貽笑大方。
“白髮三千丈”,正常的白髮不過三尺,這裡足足誇張了一萬倍,李白第一個寫出,在那時就是一種創新,大家都覺新奇,當然就叫好。一千二百年過去了,你再拿來炒剩飯,這不倒人胃口嗎?
藝術的真實當然也需有生活真實的基礎,你不顧事實,胡說八道瞎扯乎,誰看了都會嗤之以鼻,千萬不要怪人不懂你啊!
回到開頭,王安石的《五絕•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數枝梅”、“獨自開”不符合數理邏輯,胡說八道?腦袋是用來思考想問題的,不是拿來裝象噴氣的。“數枝”是個多的模糊概念,但那個“枝”長在哪裡,不可能都插在地上,應該是長在梅花樹上吧?一株梅花樹,百枝千枝也不為過,何況只提“數枝”?而且首句還有個“牆角”這個前提,既是“牆角”,也就方寸之地,容納一株“梅樹”也夠擠了,還不夠“孤”夠“獨”?
詩人在這裡,明裡寫“梅”的孤獨,其實就是寫自己不被人理解的落寞。即使這樣,詩人胸襟還是充滿自信和正能量:“唯有暗香來”,你們不理解沒關係,歷史自會作出客觀的評價!
不要認為我們現代人學了《數學》《邏輯學》,就想當然地認為古人不懂什麼數理邏輯,王安石是誰?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一代大儒,雖然不成功,那只是時代之殤,卻不是他個人之錯。
這首小詩之所以長久為人傳誦,是因為其蘊含了極深的思想內涵,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和無窮的藝術光芒。試想,一句不合數理邏輯、胡說八道的夢中囈語也能流傳千年?
-
13 # 0西風瘦馬0
牆角數枝梅。作者在哪裡看梅花?梅花在牆裡還是在牆外?如果隔牆,看到“數枝梅”就沒什麼問題,真的是隻看到幾枝!
凌寒獨自開。深冬只有梅樹在開花兒,“獨自開”沒什麼問題!“獨自”跟“數枝”不矛盾。獨自一棵樹,獨自一種樹,孤傲!
千里冤鶯啼耳畔。我現在就是這樣!劇烈耳鳴,感覺夠50分貝的噪音!不知道鶯冤不冤,我冤是真的。這理還沒地說去!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你給改成,白髮三千丈,飄飄墜後腰。飄飄墜後腰沒詩意,不好!
白髮三千丈,散墜過峰腰。
不知明鏡裡,青天何不高。
中國文化之道,有數有理。理之根在太極圖,數之根在洛書。洛書生河圖,太極圖圖生八卦……卦中復有數,數中復有理。
對聯上下聯,亂用數就不好。
回覆列表
寫詩雖不需要象數理那樣邏輯嚴謹,依據有關資料推出原理或結論,但寫詩不是不講邏輯,更不能胡說八道。現就王安石五言詩《梅花》作一分析。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人在寒冷的冬天看到了牆角處幾枝梅花,它不畏嚴寒,在萬花紛謝時節,只有它凌寒開放,報到春天即將到來。明知白梅花不是雪,但它除了有雪一般的高潔以外,還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這梅花不僅凌寒呈豔,而且在嚴寒中播送出暗香。嚴寒既壓不倒梅花的色,也壓不倒它的香,於此更顯出它凌寒的傲骨。
以上是將詩《梅花》寫成了白話,並稍作了點評。從文中可看出,此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且意境深遠,由景抒情,情景交融。由看到梅花的色,到感知到梅花的香,再聯想到梅花的高貴品格,最後得出了結論:我欣賞梅花,更具有梅花的品格和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