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弘道
-
2 # 臺城煙雨
在我們家長的潛意識中,”尊重”這個詞是從來不屬於孩子的,長幼有序的慨念是不可動搖的。
我們曾過多的強調”家庭的身份和地位的區隔”,位尊權必重,位卑權必輕。家庭本位思想超乎尋常地濃烈。
在如此的框架下,為人父母很難有意識的主動地去關注孩子的內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其實,我們錯了!
孩子雖小,雖在父母的卵翼下長大,但他作為獨立的個體也具有恩想人格。
試想一下,長期不受重視、只能聽命、服從,亦沒有反駁的機會,孩子的人格塑造會是完美無缺的嗎?答案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做父母的,教育培養孩子的初衷將會適得其反、得不嘗失。
往往一提到給孩子”松挷”,就會聯想到這樣做會讓孩子”上天”不再聽話了。果真如此嗎?否!
”欲將取之,必姑予之。”對孩子的教和育要有適當的區分,方法不同,目的一致。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我們才能因勢利導,才能讓孩子獲得”存在感”,才會使孩子的心智發育健全。
-
3 # 長青93408428045
孩子的心聲如何,他是一項複雜化的變態。道先是家庭的教養,社會的時代,不同等的環境。有的生來制質慧,有的生來的持呆,家長很重要,不同等的環境,不同等的條件,不同等家庭,他就出現了不同等的管理,和不同等教育,和不同等的成長。父母的質能有高低,孩子的生理性質,有所不同,等等吧,都有一定的差距吧。我說的對不對。請你看看大家,朋友們,怎麼說的吧,謝謝。,,,
-
4 # 手機使用者60669424220
孩子的心聲……應該傾聽……
絕大多數孩子的心聲……都是純真的……這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存在……
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也應該科學化……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與個性化需求……科學處理……
其實,大人保持一顆童心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孩子的關係就會更和諧……
與孩子一起和諧相處……看著他一點點長大……對於大人來說,是難得的享受
-
5 # 貝媽智慧育兒
一、父母大多都做到生活中無微不至
一位媽媽為了能讓孩子多睡5分鐘,她把孩子的衣服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她把拖鞋放在孩子一起來就剛好可以把腳放進去;她總能把粥放在桌子上時,一定是冷熱恰恰好……
如今孩子進入青春期,親子關係卻劍拔弩張……媽媽哭訴說:“我做了所有我能做的,為什麼孩子還是這個樣子?他怎麼什麼都看不到呢?
二、我們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置之不理”孩子的精神世界。
甚至孩子說了,父母也未必能真正聽懂,孩子說了很多次,父母也未必真正能聽進去。往往發生嚴重的後果時,我們才當頭棒喝,孩子很早前就跟我們說過,可是那時我們沒有想到。做父母要花很多心思去照顧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樣即使生活上的匱乏也能克服。
孩子說:“媽媽,我很孤獨!”
媽媽說:“媽媽沒有上班,天天送你上學,接你下課,你怎麼會孤獨呢?除了媽媽,你還有弟弟、爸爸、爺爺奶奶……那麼多人都陪著你,你怎麼會孤獨呢?”
孩子說:“……”
多少人有類似的感受,明明有很多人陪著你、照顧著你,而你卻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孩子也是如此,明明自己身邊那麼多人圍著自己,可是依然很“孤獨”。
孩子的“孤獨”和媽媽講的“孤獨”顯然是不一樣的。孩子會覺得,這個家裡有那麼多人,但是沒有一個人懂他,也沒有一個人真正理解他。而媽媽理解的“孤獨”就是一個人獨處。
所以媽媽會覺得孩子無事找事,甚至很有可能還會生氣,孩子這麼不懂事。
三、父母要怎麼才能聽懂孩子心聲呢?
1.換位思考,其實都是說說容易,做到難。
父母總會先入為主,以為孩子的孤獨和自己理解的孤獨是一樣的。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放,先聽聽孩子怎麼想?
2.我們要去探索,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那麼多人陪著他,而孩子還是感受到“孤獨”?我們會鼓勵孩子多說一些。
父母的迴應:
媽媽感謝你把你的心情告訴我,你要不要再多說一些關於“孤獨”?
3.允許孩子有這樣的“感受”,探索孩子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想法。媽媽等孩子說完,那麼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來回應孩子。
父母的迴應:
這樣情境時,你就會感受到“孤獨”?你願意告訴媽媽,你那時在想什麼嗎?
4.與孩子一起想辦法,下一次可以怎樣解決。當父母瞭解孩子的想法時,不要立刻給出自己的建議,我們會鼓勵孩子自己先試試如何解決,那麼孩子就在學習如何克服自己人生困難的方法。
父母的迴應:
你有這樣的想法是合理的,你願意現在想想,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有什麼好主意嗎?
四、成人的心聲也多麼渴望被聽到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其實不僅是孩子,也許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也有太多類似的“孤獨”,心聲不被聽到。
我明明喜歡蘋果,你卻給我一整箱的梨,然後問我感動嗎?蘋果和梨之間的糾纏,一直都在發生。我想內心世界的“孤獨”大多來自“你不懂我”。
而很多時候,成年人的“孤獨”卻無法排解,如同朱自清:“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曾年少時,無法理解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如今,我很欣賞李白的創意和孤獨無奈中的豪爽。
期望所有父母花時間無微不至的關照孩子內心世界的富足,而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富裕
-
6 # 木木一凡
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把他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用換位的方式體會孩子的感受,這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有種心靈歸屬感和安全感,讓孩子明白不管碰到什麼困難或困擾,都會得到父母的體諒。這就需要我們為人父母的知道:
1、孩子不是風箏,是真實的、有思想的人,所以我們要尊重和允許孩子有他自己的心聲和想法,不能一味的去控制孩子的思想,不能認為我是父母,孩子就得無條件接受大人的想法;
2、聆聽孩子說話,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信任孩子,讓孩子敢於把自己的想法都表達出來,讓孩子自己願意去說,從心靈上拉近與孩子的關係,;
3、與孩子交流時應當少說多聽,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當孩子說的是正能量的心聲,父母應該及時的表揚孩子;當孩子說的是負能量的心聲,父母應積極疏導其心理壓力,使孩子逐漸形成遇忙不亂的心理品質,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4、另外在與孩子交談心聲時,父母應注意自己的態度,注意與孩子說話的腔調和語氣,不管是在心情好還是壞時,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正面的談話方式是可以的,但這樣的溝通往往有種說教,反倒會讓孩子產生距離感,我們可以透過講故事、互聊看法等,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思想。
教育孩子,就要學著去傾聽孩子心聲,因勢利導,知識教育固然重要,但也請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和思想上的教育。
-
7 # 青芒2018
我透過跟我女兒的相處,總結了幾個詞,分別是耐心傾聽,情勢分析,適當順應,鼓勵實施,有始有終。尊重孩子的想法,並且幫孩子把想法實施,最終留個結果。不論好壞,就是要教會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可貴的,但要及時的把想法實現,不然就成空想了,浪費時間精力,毫無意義。這樣,是尊重了孩子,也尊重了孩子的思想。
-
8 # 謎婷幼教小課堂
孩子的心聲是什麼?
1.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不依附於成人。但很多成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
只有當孩子獨立於成人,孩子才能更好的成為自己,並且勇敢的做自己。
2.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存在。
孩子生下來就有他獨特的精神胚胎,隱藏著他獨特的生命密碼。
這個生命密碼只能孩子來拆開,或許成人能從他的言行中覺察一二,但如何更好的去開啟生命的潛力,還需要孩子自己的努力。
3.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都值得被尊重。只有被愛滋養過的孩子,才學會了愛人。
為什麼要傾聽孩子的心聲?1.幫助孩子構建自我價值感。
要當孩子能自如的去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時,孩子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以及感受到自我的價值。
當自己的聲音被世界聽到了,孩子能感受到一份尊重。
2.滿足孩子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人類一生都在追求安全感與歸屬感,特別是孩子!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3.協助孩子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只有不斷地透過表達,才能越來越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且孩子也透過一次次不斷的表達,來鍛鍊自己與心的距離,越來越近。
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1.父母少說話。
父母少說話,說話的權利留給孩子,或許當孩子在說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用:“嗯、哦,這樣啊”來回應孩子。
這樣的方式既表達了自己,聽到了孩子的語言,又能讓孩子表達更多自己的語言。
2.重複孩子的話。
最簡單的共情是重複孩子的話,重複孩子的最後一句話。
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原來父母是理解自己的,而且父母也願意去傾聽自己的感受。因此也越來越願意表達。
3.不著急打斷孩子的分享。
有時候,也許孩子的分享會讓自己很想要去打斷,但如果打斷了,也許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沒有辦法看到了。
比如說疫情之下,孩子只能在家上網課。孩子會感覺很無聊,不想上網課。
不過如果聊天只停留在這個層面,也許就不知道原來孩子特別懷念跟好朋友一起玩的時光。這些是允許孩子持續表達才能聽得到的。
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願每個孩子都擁有五彩繽紛的童年,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愛所照亮。
-
9 # LaoHuang188
教孩子聽話,不如聽孩子說話,先知道的孩子心聲!如果有父母陪伴,孩子一定會更優秀!
讓我們聽聽孩子的心聲
媽媽、爸爸,我知道你們很愛我,但是我有很多的話型和你說。請你們靜下心聽聽,好麼?-------摘自某幼兒早教個人筆記
不要嬌慣我。---我不想成為什麼都不會的小公主和小王子。
不要怕對我嚴格。---約定好的事情一定要遵守。
不要讓我養成壞習慣。---好的習慣會讓我受用終身。
不要讓我感到自己太小。---我長大了,我自己會得,請相信我。
不要當著別人的面糾正我,若是可能的話我會更加註意,若是你悄悄的跟我說。---我也有我的小自尊,請您尊重我。
不要設法排除行為的後果,有的需要學習忍受痛苦的方式。---摔倒了,如果不嚴重請讓我自己站起來。
不要讓我感到我的錯誤是犯罪。---這樣我會覺得我真的是。
不要過分擔心,當我說我恨你。---我是個天使,在我的心裡永遠會愛你。
不要過分重視我的一些小毛病,不要嘮叨,不要輕易做出承諾,不要忘記我不能如願表達自己的思想。---記住我的我的年齡,對我耐心點。
不要過分責備我不誠實,不要不一致,不要敷衍迴避我,當我是問你問題的時候。---要告訴我事實,即使對於你來講很難。
不要說我害怕是蠢得。---這是我內向的性格,別忘了你小時候也一樣。
不要讓我覺得你是完美無瑕的。---我會變得什麼都不敢做,因為你太完美了,我不行。
不要認為向我道歉有損你的尊嚴。---和我一樣承認錯誤不丟人。
不要忘記我愛好實驗。---大自然才是我的最愛。
不要忘記我長得多麼快。---請記得我不再是哪個躺在懷抱的寶寶。
不要說不要我、扔了我、讓你失望的話。---那樣我會覺得你真的不愛我
不要在你看電視的時候告訴我,電視對眼睛不好。---以身作則,記住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影響到孩子。
當父母發現孩子委屈時,應該及時的問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並疏導孩子不良情緒,絕不可大聲斥責孩子的過錯。當孩子覺得父母傾聽了自己的訴說,並沒有責怪自己時,他們就會刁卜常願意傾聽父母的建議。因此這時候父母就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道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0 # 龍鳳胎奶爸海東
尊重孩子的體驗,感受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的心情,重視孩子的想法,支援孩子的決定,相信孩子的成長,讚揚孩子的進步!!
-
11 # 一樣的愛
孩子們更需要向人訴說自己的心聲,而他們傾吐的最好物件就是自己的父母親。問題是,做父母的,你樂意並且善於聆聽嗎?
一位母親說:你說的話不見得句句都打動孩子的心,但是你不跟孩子交談交流,就等於讓他們放任自流了。因此,父母要付出時間陪孩子,聽他分享快樂的事,聽她的憂慮和煩惱,要學會耐心地聽,避免反應過激。如果你的兒女覺得呢容易發脾氣和責備他們,就不會願意把內心的感覺告訴你,相反,如果你能平心靜氣地聆聽,不要輕易打斷他的話,他就感覺你真的在關心他,也會更樂意向你透露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對於青春期孩子的溝通,耐心聆聽他們的話,你就可以清楚瞭解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了。回答孩子時,要合理一點,如果你太嚴厲,一點都不肯讓步,孩子就會設法鑽你制定的“法律漏洞”不聽你的話了。但是也不要說的太多,不要每件事都要說的孩子完全同意為止,這樣會使孩子很反感,只要說出你的重點就夠了。因為當孩子自己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他會慢慢想想你說過的話,他“消化”之後就容易把你的話“聽”進去。
一定要給孩子這樣的空間。
-
12 # 芝麻辰小七
孩子從母體一剝離,ta就是一個獨立的人了。孩子的心聲,無論何時,父母都應該認真傾聽並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
小時候媽媽老說“我是為了你好”,可是我真正需要什麼媽媽卻並不知道。大人覺得作為孩子你只要讀書就行,其餘的都不用你管,不用你操心。
可是他們忘記了,作為孩子,作為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對人生充滿探索的孩子來說,在思想最活躍好奇心最重的孩提時代,他們需要的並不僅僅就是學習。
比如說孩子趴在地上看螞蟻,看蝸牛,家長就會覺得這有什麼好看的。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當孩子看見那些小動物的神奇感。這是屬於孩子的幸福,家長卻get不到。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當然父母對孩子永遠不會有砒霜之心,但請尊重孩子的蜜糖,尊重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在不違背基本社會原則的基礎上,家長需要調整自己,而非用一句“我是為了你好”來強制孩子。
回覆列表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理應受到尊重和平等的對待。明智的家長應該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這對於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