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022654549

    說,要順著孩子的話題切入,不能站在高位訓導,讓孩子覺得你跟他在同樣的角度看問題,他才願意聽。聽,要認真耐心誠懇的態度,不要等人家說完就為了反駁或自以為是的指點,讓孩子信任你,他才會告訴你。

  • 2 # 土豆媽媽育兒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父母說的話,明明是對的,孩子卻總是不聽。更願意與父母對著幹。要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生活中,我們是否經常用命令的語氣去告訴孩子,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標準行事?比如“走快點,你怎麼那麼慢啊?趕緊寫作業,寫完早點睡!不要跑,小心摔倒!不許哭!你怎麼那麼煩!吃快點……”太多的命令與“不”語言,往往讓孩子在迷茫中不知所措,只有透過不聽來表達自己的意味。

    換個方式,用鼓勵的話語去與孩子溝通,孩子才會用心的聽。比如當孩子走得慢時,你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告訴孩子“媽媽會傳遞給你無限的力量,現在讓我們一起向前衝。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你先用心觀察孩子,都把時間用在哪了?再找出他值得鼓勵的地方,告訴孩子今天花了時間比以往少,哪個題目寫得對,哪個字寫的很有勁,我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比如怕孩子跑的太快摔倒,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慢慢走……比如孩子傷心得哭,我們可以認同他的感受,再給孩子一個擁抱……試著用行動、鼓勵的話語去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做事所帶來的成就感,就能激發他們內在的力量。你會發現,與孩子溝通,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要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回想一下,每當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你是不是依然忙著手裡的事,或是依然看著手機,當孩子對你有要求的時候,你時不時敷衍地“嗯、啊、這樣啊、那是不對的……”用最簡短的話語去應付孩子,或者否定孩子,以至於孩子沒有了傾訴的慾望,漸漸地離我們越來越遠……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你跟朋友聊天,朋友卻總是打斷你說:“嗯,我也是這樣的。我也見過這樣的事。我跟你相反……總是被打斷,”生氣、無奈、沒有繼續下去的興趣,這是我們當時的心情寫照。不管是朋友之間、夫妻之間、還是親子之間,都是如此。只有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傾聽時,才會敞開心扉繼續說下去,才肯去聽從對方所說的話。

    傾聽別人,需要我們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的感受,瞭解對方的想法、需要和請求,並給予反饋。在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自己在傾聽時是否有敷衍、打斷、指責或說教等行為。

    2、如果有,要有意識地改變這種行為,先從“傾聽”開始。

    3、停止說話,只聽。可以問孩子這樣的問題:“能給我舉個例子嗎?還有呢”

    4、當孩子說說完後,問問他是否願意聽你說

    5、在分享了你的看法後,要關注於尋求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法。

    從現在起,先學會傾聽吧。當你用心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會說給你聽

  • 3 # 花媽聊歷史

    首先,我覺得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要不同對待,但是每個階段的對待都包含著尊重!

    “我覺得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像一棵樹一樣,他是有時間段的。你可以給他澆大量的化肥,這個樹長得很快,但到最後他實際上可能是病態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小天才長大以後後發力、爆發力差的原因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說。這已經不是俞敏洪第一次談別給孩子拔苗助長的話題。在他看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是當下很多家長應該做的事。而不少家長,也存在不少誤區。提到尊重孩子,其實各種聲音已經有很多,但是不少家長覺得,其實最想知道的是,到底應該怎樣尊重孩子,家長又應該做什麼?所以,說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是多麼的重要!

    其次,我覺得幫助孩子學會排解壓力,從小注重孩子情商的培養也很有必要!畢竟孩子的一生很長,不止是在校園這個象牙塔和家庭溫室裡長大!所以情商的高低對於適應這個社會來說尤為重要!

    最後,我覺得也是最關鍵的是家長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做不好,如何管理孩子!就拿孩子玩遊戲來說吧!這邊媽媽批評孩子玩手機玩遊戲,孩子哭天抹地!那邊爸爸玩的忘乎所以,孩子都會有比較的,為什麼你要求我,卻不要求爸爸,不公平!時間久了,是不是就會出現偷著玩,即使你再管教也不服氣!

    總之,我們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夠尊重孩子,正確引導,靜待花開!

  • 4 # 哎呦妹子育兒分享

    做過父母的都知道,孩子聽話,需要誘導,你不厭其煩的告訴他,做這件事,然後自己表現出很愉快的時候,他就會接受了。孩子聽話的同時是有需求的,這個時候,你可以引導他往你想引導的方向,記住一定要多鼓勵。

  • 5 # 卓美永珍美甲

    跟小孩子溝通無論是說還是聽都是需要技巧的,否則小孩子因為他的認知能力偏差就很容易和大人出現溝通不暢的問題。當然也就更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而此時的溝通也就基本宣告失敗。

    那具體應該怎麼溝通才會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呢?我們先來討論如何說的問題,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平常在和小孩說話的時候,我通常情況會採取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我的觀點和我想傳遞給孩子的一些道理,而孩子總是很有興趣的聽我講完故事,並且孩子在這些故事中也能獲得啟發。

    而對於讓孩子主動把心裡的話說出來,也是有一定技巧的。還是用我自己的親身經驗來闡述我常用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偶爾會遇到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這是孩子往往不會主動把內心的話說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會採用和小孩子一起做個小遊戲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話,比如和小孩子玩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誰輸了就要把心裡話說出來。這樣即讓我們及時的掌握了孩子內心的情況,同時也舒緩了孩子的情緒。

  • 6 # 沙利文書法學院

    昨天給孩子上完課回來,地鐵上看對面母親和女兒的對話太精彩,我回過神來已經坐超過三個站

  • 7 # 帆哥啟航

    和孩子相處,其實就是一種氛圍和信任感的建立。要讓孩子聽話,或者順從你的意思去執行,不能夠命令、要求、威脅甚至打罵,應該是引導、鼓勵、有正確方法的、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執行。

    第一、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個腦海空白的天使,他們從腦海裡什麼都沒有到充滿智慧的成人思想,從來沒停止過學習!初生時,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且模仿能力超強,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感知能力也很強,所以我們通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這就要求各位父母為幼小的孩子提供一個溫暖幸福正能量的家庭環境,父母和善美滿的家庭氛圍。不要吵吵鬧鬧,冷冰冰的家庭氛圍,這就是對孩子的冷暴力。

    第二、正能量的教育引導,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和孩子交流要有方法,若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可以和善的提出來,且生活中有意無意的去正面引導。比如孩子晚上拖拉不去睡覺,可以這樣說:豆豆,我們把玩具收起來後,是先洗漱還是先給你講故事呢?同時可以給他講一些拖拉是壞習慣的故事給他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就可以了!

    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技巧,很管用,有機會再交流學習。

  • 8 # 四維媽媽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無論你怎麼說,孩子都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你越嘮叨與孩子之間的火藥味越濃。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你感到越來越無能為力。一位教育專家曾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在父母和孩子的對話中。所以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那麼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一、跟孩子說話,從管好自己的嘴開始

    首先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不帶著情緒教導孩子。父母情緒不佳時,不妨轉移一下注意力,先去做別的事情,暫時離孩子遠點,等情緒平復後再教導孩子,這樣說起話來才會更加客觀。

    其次,學著做個“啞巴”。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不妨學著住一段時間的“啞巴”,如果沒有特別必要的話,最好不開口,這也是管住嘴巴的一個有效辦法。

    總之,想要讓孩子聽話,就一定要先管住自己的嘴,做一個“惜字如金”的家長。

    二、把話說到孩子的心裡是一門藝術

    要徹底解決孩子不聽話的這個難題,家長要保證自己說話的效果,把話說到孩子的心裡去,然而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是一門藝術,它不僅要求父母說話要有一定的技巧,還要求父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所謂赤子之心就是要父母跟孩子相處時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有一顆童心,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這樣的父母在說話時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進而輕鬆“套出”他們的“心裡話”。

    2.要多和孩子相處

    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見孩子一面的父母,是很難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的,更別說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了。所以想要孩子聽話,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多關心孩子,這樣才能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求。

    3.要學會傾聽

    如果孩子在說話時,父母一直心不在焉,或只知道盯著手機電視,根本不看自己,孩子就會有樣學樣,下次父母跟自己說話時也不用心聽。相反,如果孩子說話時,父母用心傾聽,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很重視自己的話,那麼父母說話時,他也同樣願意傾聽。

    4.要注意孩子的反應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時,往往會急著表達自己的看法,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卻忽略了孩子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想法和立場,與父母不同的孩子,就會覺得與父母溝通不舒服,進而變得什麼事兒,都不願意向父母透露。

    5.要注意說話的語氣

    聲音命令的語言,會給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造成障礙,聰明的父母對孩子說話,一定會用溫柔恰當的語氣讓孩子聽著溫暖育兒,而不是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或對父母有所警惕。

    6.要學會和孩子“漫不經心”的交流

    與其與孩子鄭重其事的交談,讓孩子產生警覺和牴觸感,不如和孩子做一些“漫不經心”的交流,比如晚飯時間、運動時間,甚至是看電視的時候,父母都可以找一些話題和孩子溝通。在這種“漫不經心”中,孩子會放下心理防線,輕鬆開啟話匣子,父母輕而易舉就能瞭解到孩子的想法和他在學校的一些情況,效果要比“質問”好的多。

    7.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聰明的父母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把他們看作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私有品。所以當他們期望孩子朝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時,會潛移默化的向那個方面引導,最終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而不會命令或強制。

    總之,把話說到孩子心裡是一門藝術,父母要掌握這門藝術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只有方方面面都注意到了父母的話才“入心”,孩子聽了才能“走心”。

  • 9 # 前辰似錦

    首先你要明白教育的意義,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還是正確的引導孩子,孩子的成長更像是一部小說,出現衝突解決衝突,正確的引導孩子。

    孩子大概在一歲半開始有自己的自尊心,你說他很棒他會感覺很開心,你說他表現不好,他立馬能做出不好的情緒來回應你。寶貝一次不聽話不代表他以後永遠不聽話 ,不要給給孩貼上固定的標籤,比如“你不聽話”對孩子的品質堅持成長形的看法,不要再批評中給孩子品質定性。而是要告訴他哪裡錯了,教他如何改正這個錯誤。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你要知道批評孩子的真正原因是幫助他成長,而不是發洩你的情緒。在我看來,最好的防止孩子犯錯誤的方法,是讓他們明白這件事為什麼是錯的。如果只是告訴他們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不能做,那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孩子不是不可以批評,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批評。用成長型的批評,孩子會成長。固定型的批評既不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也不告訴他該怎麼改正,反而把孩子的品質當成一個一成不變的東西來否定,孩子當然不喜歡,既得不到成長,又打擊了他的自尊和自信。

  • 10 # 小橙媽媽話育兒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有時候家長在與寶寶交流的時候,總是帶著自己的個人情緒,直接大聲高高在上謾罵孩子,而孩子呢,沒有聽進去反而孩子的情緒也影響了,那麼我們該如何說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1.當父母情緒激動的時候不適宜和寶寶交談,父母應該平復好心情在和寶寶說話

    2.尊重孩子,想要和寶寶交談就蹲下來,眼睛看著寶寶,而不是父母站的高高在上,孩子仰視著你,孩子會覺得沒有被尊重

    3.把“不可以,不能”換成“寶寶你樣做是不對的”不要直接命令孩子,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大部分的孩子在小時候就是個小話嘮一樣,總是把今天的所見所聞都要告訴家長,分享給家長。這個時候家長就是孩子的傾聽者,傾聽他們嘰嘰喳喳的話語。也有一些相對沉默的孩子,家長怎麼問孩子,孩子就是不說,那麼我們作為家長,該怎麼聽孩子才會說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有些家長為更好的瞭解孩子就一個勁的問孩子在學校的過的怎麼樣,但是孩子就是不肯說,那麼家長不宜逼迫孩子,讓孩子自己分享

    2.當孩子想要和你說的時候,可以先把自己手中的事情放下來,靜靜的傾聽孩子的童言童語。表示尊重孩子

    3.及時給寶寶回覆,孩子說了一大堆,家長卻只是光點頭,嗯,哦這樣敷衍式的迴應會讓寶寶失去和你說的興趣,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不願和你說話

    4.有些寶寶就是高冷範,不管你如何想聽,他就是不說,父母可以引導一下,並且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可以和孩子說:“寶貝,聽老師說你今天幫助小朋友了麼,還表揚你了,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你是怎麼幫助小朋友的呀!媽媽很想知道呢?”表示準備好聽他說了,寶寶就會順勢說出來

  • 11 # 正經的不良青年

    想要孩子聽你的。首先你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我給分成兩大類。下面是詳述。

    第一種,關於感受的對話。就當孩子跟我們講述她的感受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迴應,孩子告訴爸爸,我的小兔子耳朵斷了,我很難過,當孩子跟你講這些話的時候,常見的回答誤區是第一種′忽略"。比如爸爸會講:沒關係,反正就只是個小兔子。不要緊,爸爸再給你買一個,這種方法叫忽略,忽略孩子的感受會使得孩子不願意跟你講話。孩子會覺得跟你說話,反正你也不能理解我,你總覺得無所謂。所以很多事兒在我們大人看來真的不值一提,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對孩子來講可能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它會哭他會難過,他會覺得被忽略,他學會了跟爸爸媽媽溝通是沒用的,尤其男孩子摔倒了,我們會說不疼不疼,快起來吧!你怎麼知道不疼呢?第二種誤區就是給建議。孩子不需要你的建議,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邊兒,這個老師批評了他,他覺得受了委屈不高興,這時候很多家長會講,那你就跟老師說呀,等你主動跟老師談一談不行嘛對吧?主動去解決這問題,你說的是對的,但是孩子會認為他兩頭受氣,就是我在學校裡邊兒被老師欺負了,回到家裡邊兒跟你說,你還照樣說我不行,那以後我就不跟你講了。所以這種給建議的方法根本無助於讓孩子願意跟你溝通,那麼當孩子表達感受的時候,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方法就是傾聽並重復孩子的感受。比如:你能夠耐下心來聽孩子說完,然後說一些:嗯,哦,哎呦,真是的…這就是傾聽的過程,然後你可以說出孩子的感受,比如說:我知道兔子的耳朵斷了,讓你覺得很難過對嗎?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兔子哇,它的耳朵斷了真的好可惜,當你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點頭,並且願意跟你接著說很多別的事兒。兔子耳朵斷了,這件事兒就已經不太在乎了。因為媽媽已經理解了她或者爸爸已經理解了她。

    第二種關於尋求合作這件事兒,希望孩子聽話,常見的誤區是:包括指責、辱罵、威脅和命令的方法。後來有可能發展成孩子叛逆,連當下都不配合,他會故意跟你搗亂,因為他的情緒無法安置,因為他本身就就不願意聽你講這些東西,那麼有兩個方法可以讓孩子與你愉快的合作。一:說簡單一點,用一個詞表述。比如說這個孩子把香蕉皮掉在地上了,這時候你不需要說你怎麼那麼不愛護環境?你只需要很堅定的說一句:誒,香蕉皮。只需要斬釘截鐵說一句話,這個孩子反倒會覺得,嗯,我們的約定俗成就來了。另外一個方法:描述你所看到的,並說出你的希望或要求。比如:我看到在廚房裡邊兒地上扔著一個香蕉皮,沒有人管他,那我希望你把它能夠收拾了,因為這個有可能會滑倒,會讓人摔傷。

    總結一下。基本的原理是,先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出你在傾聽孩子的話,然後用溫柔的話語給出做事的邊界或者你對孩子的要求。

    教育一個孩子。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多傾聽找到燃點。你的孩子會更加優秀,你也會更加輕鬆。

  • 12 # 戴老師講歷史

    你真的很棒!你讓我們很放心!自信是你最大的財富。我們是支援你的,你遇事要沉著冷靜,你要勇氣實現自己的理想。你一定會有所作為的,你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你要勇於改正錯誤!你要對自己負責任,你要盡最大努力做事,你要勇於承擔責任,你要獨立做事,你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 13 # 菲菲萌寶樂園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好,可是不聽話的孩子也不行。怎樣能疏導教導好要靈活掌握,在適當的時間表揚一下,在關鍵時期要教育,不能過度放縱,不能嬌生慣養,讓孩子有自立,自強不息的精神,注意他的生活學習環境,及時改正缺點。要與孩子平等,蹲下來和孩子交談,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自願說出他的想法

    有時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批評孩子的不是.最後是安慰鼓勵.

    關鍵是平時.有些原則性的問題要說一不二.不能討價還價.

    還有平時要多陪陪孩子.多關愛孩子.多溝通(要先把自己變成孩子).還有平時不能當著孩子面吵架說一些不該說的話.不能給孩子太多壓力

  • 14 # 漢勤的跨境電商筆記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學》這本書在美國被譽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聖經。

    本書的兩位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已被收錄於美國名人錄。

    迴應孩子的感受和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這是作者在本書所說的第一個重點:迴應孩子的感受和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迴應孩子的感受包括四個技巧,1、全神貫注地傾聽;2、用“哦”、“嗯”“這樣啊”等簡單的詞來回應孩子的感受;3、說出孩子的感受;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孩子的願望。

    全神貫注地傾聽是指當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如果你嘴上說我在聽,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心不在焉的樣子,會讓孩子感到氣餒。如果能真正傾聽孩子訴說,孩子就能更容易說出他們面臨的困境,在和孩子溝通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全神貫注地傾聽。

    第二個技巧用“哦”“嗯”“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代替你的提問和建議。用這種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孩子自己就能在說的過程中,整理思路和感受,從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決方法,如果孩子在說的過程中,總是被提問、責怪、建議,就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想問題。

    第三個技巧說出孩子的感受。父母通常是不會說出孩子的感受,擔心這樣做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相反,孩子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舉個例子,孩子很傷心的對你說,我的小海龜今天早上死了,否定孩子的感受,你會說,不要哭,不就是一隻小海龜嘛!又或者哄孩子說,別哭,我再給你買一個,甚至會對孩子說,你這是無理取鬧。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明明自己就是很難過,父母卻像沒看見一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迴應孩子的感受,你可以說,哦,是嗎?真沒想到,你們在一起玩的還挺開心的,它就像你的一個朋友,失去朋友確實是挺難過的。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安慰。而不是提供方法和建議,這就是迴應和說出孩子的感受。

    迴應孩子感受的第四個技巧: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而不是邏輯上的解釋。當孩子想要一樣我們沒有的東西的時候,你往往會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但常常是你越解釋,孩子越不聽。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

    舉個例子,孩子週末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吃到了平時很少吃到的蛋糕,一直念念不忘,甚至偷偷問了同學的媽媽,自己最喜歡吃的那個在哪買,要多少錢。回家的路上,孩子試圖說服你,給他買個蛋糕帶回去吃。這個時候你既不想破壞孩子的好心情但是又不能給孩子買,那可以用幻想的方式來實現他們的願望。你可以問問孩子,你想買一個什麼口味的蛋糕,多大的,什麼時候吃等等,透過這種幻想的方式幫孩子滿足他對蛋糕的渴望,孩子對蛋糕的需求感受被滿足,即便此刻沒有吃到蛋糕,那麼他也是能夠接受的,甚至還會主動提出來的,今天可以不買蛋糕吃,等下次自己表現好再買。

    簡單高效的親子溝通的第二個方法是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五個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的技巧:1、描述;2、提示;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4、說出你的感受;5、寫便條。

    第一個技巧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是描述問題。這是因為當你不斷指出孩子做錯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有牴觸情緒,而不太願意去做他本該做的,如果你只描述問題,其實也就告訴了孩子該怎麼去做,他就能把精力集中到問題本身上面。比如孩子將玩具放在客廳了,不要指責孩子說對你說了多少遍了,玩具不玩了自己收拾起來,怎麼就不長記性呢,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你的玩具還放在客廳呢,孩子就知道按照你們之前的約定,玩具不玩了要自己收拾起來的,自己應該去收拾玩具了。

    第二個技巧提示:對於孩子來說,接受提示比接受譴責更容易得多。當你給孩子提示的時候,他們往往就知道該怎麼做了。比如孩子將吃完的蘋果核直接放在桌子上,你可以提示說蘋果核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第三個技巧:用簡單的詞語表達。孩子都不喜歡說教和長篇大論,對他們來說,越短越容易記住,越有效。在第一個技巧描述和第二個技巧提示上,以後遇到類似的請款,你可以用簡單的詞語“玩具”提示孩子收拾玩具,“蘋果核”提示孩子將蘋果核扔到垃圾桶。

    第四個技巧:說出你的感受。孩子們願意聽到父母的真實想法。透過表達自己的感受,你會變得更誠懇,同時也不會傷害別人,你可以用“我……”“我覺得……”這樣的開頭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只要不受到攻擊,就更容易和一個表達憤怒的人合作。

    第五個技巧:寫便條,有時候文字比口頭說更有效。孩子每天回家換的鞋總是東倒西歪的放在鞋架旁邊,儘管你每次提醒,都不管用。用寫便條的方式你可以這樣做,在便條上寫上:親愛的孩子,你的鞋希望回家後整齊地回到鞋架的位置上,用這種溫馨、幽默的寫便條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

    以上就是本書的第一個重點,簡單高效的親子溝通方法:迴應孩子的感受和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減少和孩子的衝突

    這是本書第二個重點,作者提供了兩個方法,代替懲罰和鼓勵孩子自立。

    當你掌握了簡單高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後,肯定還會出現我怎麼說孩子都不聽或者不去做的情況,這時候,你認為只有對孩子進行懲罰,才能讓孩子知道下次不能這麼做了。

    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止你一個,但實際上,懲罰並不起作用,一旦懲罰孩子,孩子的精力就分散到了如何和你進行對抗上,就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思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恰恰內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實際上,一個孩子應該承擔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具體有哪些做法呢?這就是本書作者所說的第二個重點,用代替懲罰和鼓勵孩子自立來減少和孩子的衝突。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

    1、請孩子幫忙;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選擇;

    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6、採取行動;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舉個例子,每次去超市的時候,孩子總是在過道上小跑,一不留神,你就得提高嗓門喊他回到你身邊,或者總是從貨架上拿各種東西來問你,可不可以買一個。原本是一個愉快的買買買的享受過程,因為要時時關注到孩子,享受變成了受難。你發現用親子溝通技巧也不好使了,孩子還是跑來跑去,那隻能是對孩子進行懲罰了,警告孩子,還要跑的話,就縮短晚上玩遊戲的時間,不買零食了等等一系列的懲罰措施。作者不建議你這麼做,一是懲罰只能對本次起到效果,下次孩子還是會這樣做,二是懲罰會對你們親密的親子關係產生影響。使用代替懲罰的技巧可以怎麼做呢?

    請孩子幫忙,你可以請孩子幫忙挑選要買的東西,比如幫你拿三個檸檬,讓孩子有事可做。孩子跑來跑去總需要你的提醒,你可以很明確的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喜歡他在購物的時候跑來跑去,但不攻擊他的人格,可以很直接的說我不喜歡你在我們購物的時候跑來跑去,這樣會拉長我們購物的時間。攻擊他的人格你會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怎麼這麼鬧騰、這麼調皮,用一句話去批評指責孩子,而不是指出孩子具體是哪點做的不好,這就是攻擊孩子的人格。

    表明你期望的做法是直接告訴孩子我希望在付款之前你一直跟在我的身邊。

    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是好好走,還是選擇推著手推車跟在你的身後。

    採取行動的做法可以是直接要求孩子過來推著車跟在你身後。

    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是拒絕下次孩子和你一起去超市,當下次他要跟著你一起的時候,你直接說今天不行,想想你上次在超市做了什麼?

    讓孩子知道他在超市的哪些做法是不合適的,是需要自己承擔後果的。

    你可能會遇到比這更復雜的情況,更棘手的問題,不能透過代替懲罰的方式解決問題時,你可以用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來和孩子溝通。

    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

    透過這五個步驟來確定下次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這就是減少親子衝突中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和問題解決的五個步驟。再來看減少親子衝突中的鼓勵孩子自立。

    身為家長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具體到日常生活中,該怎麼做呢?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思考,並且在承擔錯誤和責任中成長,作者給我們提供了6個鼓勵孩子自立的方法。

    第一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比如今天是穿運動鞋還是休閒鞋,親子閱讀是十分鐘之後開始還是睡覺前開始等等這些孩子自己至關重要的事情,這種選擇給孩子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練習做決定的機會,如果從小沒有這些練習,那麼將來孩子對職業、生活方式、伴侶的選擇就會變得困難。

    第二個:尊重孩子的努力。當他在很認真的繫鞋帶、做分數加法時,不要打擊孩子說繫個鞋帶要這麼久,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可以換種說法,繫鞋帶很考驗手指的靈活性,分數相加可能有點難,不太容易找公分母,這樣說讓孩子的努力得到認可,他就能集中精力去自己解決問題。

    第三個:不問太多問題。孩子聚個餐或者去同學家玩,不要在孩子剛進門的就問個不停,你怎麼現在才回來,玩的開心嗎?都有哪些人呀?你們都幹嘛了呀?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問太多的問題會讓孩子覺得私人生活被侵犯。孩子們想和你說今天過得怎麼樣的時候自然會和你說。

    第四個:彆著急告訴答案。當孩子提問時,先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為什麼是這樣,而是要多問問孩子,你覺得呢?你是怎麼想的?

    第五個: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孩子習慣了遇到問題就找父母解決,比如我想補補英語,你給我找個英語老師唄!我同學的多功能筆記本挺好用的,你也給我買一本吧。孩子遇到的問題有時候並不需要依賴我們解決,你可以告訴孩子,他可以藉助家庭以外的資源,比如問問同學、老師、專業人士的意見,這些人也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

    第六個:別毀掉孩子的希望。當孩子告訴你,協調能力不好的他想加入班級的足球隊時,不要打擊他說你班上優秀的人比你多得多了,你運動能力又不行,肯定選不上。可以鼓勵孩子說,能加入班級的足球隊是個不錯的體驗呢,可以去嘗試!不讓孩子失望,就是在保護他的夢想,為他實現夢想所付出的努力。

    以上就是本書的第二個重點,減少和孩子的衝突,可以用代替懲罰和鼓勵孩子自立這兩個方法。

    培養自尊自愛自立的兒童

    這是本書第三個重點。

    讚賞孩子做到以下三點就可以,描述你所看見的,描述你的感受,把孩子值得稱讚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比如說你告訴孩子把地板拖得很乾淨,床鋪得很整齊,這就是描述你所看的,走進得你房間,感覺很舒服,這就是描述你的感受。你的學習整理得很有條理呀,有條理這樣的描述就是把孩子值得稱讚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站在你的角度,用欣賞的視角,告訴孩子你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這就是讚賞孩子的方法。

    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就是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作者提供了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的六個技巧,一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比如霧霾天出門,孩子提醒你記得帶上口罩,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告訴孩子他是一個細心的人。

    二是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到自己。比如在花店裡你難以選擇買什麼花,你請孩子幫你選擇,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在選擇面前快速做出決定。

    三是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

    四是你以身作則。

    五是讓孩子記住那些特別的時刻。比如孩子在學校體育運動會上短跑的成績很好,你可以和他一起回想在這之前,他的短跑成績一直都很好。

    六是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其實這也就是本書的第一個重點,迴應孩子的感受和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這六個技巧都是在告訴我們,當孩子的行為值得鼓勵時,你一定要及時鼓勵。比如,大家一起出去玩,孩子照顧到其它的朋友了,這是值得鼓勵的行為,你要及時的口頭表揚一下他。不僅僅是孩子要表現好,父母的以身作則以及提醒對孩子來說也很重要。就像成天在家沉迷於看手機或打遊戲的家長,很難培養一個愛閱讀的孩子。

    培養自尊自愛自立的兒童,你要相信孩子能夠做的更好,並且能夠陪著孩子朝更好的方向一起努力,而不是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也不是一直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而是要引導他、陪伴他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一起努力。

    要讓孩子有所長進和改變,首先要做出改變的就是父母,只有你做出改變了,孩子他才知道怎麼做出改變。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學》作者從簡單高效的親子溝通技巧、減少和孩子的衝突、培養自尊自愛自立的兒童這三個角度給出了詳細的指導,好孩子不僅僅是教出來,也是說出來的。

    看完本書後,你可以在家中先做這樣的記錄,把你和孩子溝通不愉快的對話記錄或者錄音下來。然後再按照本書作者所提供的方法,看看你怎麼樣透過說話方式的改變,讓你們的溝通變得順暢和愉快。

  • 15 # 喵小羅老師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關於“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會說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家長該如何傾聽孩子說話呢?

    1、全神貫注地傾聽。

    這個全神貫注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停下自己手頭的事情,注視孩子。當孩子陳述、講述、甚至抱怨的時候,不著急表態,不著急安撫,注視他、跟著她的敘述甚至可以做出托腮、能體現出你在跟隨他節奏、你在認真聽他的任何動作和神態。

    2、用關心的態度,迴應孩子。

    建議家長使用哦……啊……是這樣啊……”來回應孩子的感受代替提問和建議。這能讓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

    3、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當我們遇到特別難過、委屈的一件事,別人跟你說,別傷心了,別難過了。其實我們並不會因此感覺好一點。但如果有人說,別說是你,換成是我,我也會特別傷心。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不愧是我朋友,我們的感受是一致的”。瞬間會覺得因為這個世界有人懂你,所以好像感覺就會好一些。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有的時候我們怕說出孩子的感受會促使他情緒更劇烈,其實並不會,正相反,他會覺得有人理解他,他不是孤零零一個人,反而會感覺好受些。

    4、讓幻想代替現實。

    還有一招,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代替邏輯上的解釋。之前很多很多家長都表示這個辦法特別管用。

    比如:孩子說他想吃餅乾,我講道理根本沒用,就跟咱們一樣嘛是不是,知道吼孩子不好,但到那個節骨眼兒上繃不住。所以,試試用幻想的辦法。

    當孩子說他想吃餅乾,家長可以說說,別說一盒餅乾,媽媽真想給你變一冰箱餅乾,你到時候想吃什麼味道就吃什麼味道。孩子會跟著媽媽的思路跑了,有什麼味道?我說巧克力、草莓……把常見的味道都說了個遍之後,我就開始瞎說了,“有消防車”味道,他聽了哈哈大笑,哪有這樣的味道,我就會說,是啊,消防車什麼味道啊?走,咱們問問消防車去。

    就這樣,這個注意力成功轉移了,他也覺得自己得到了理解,這事兒就過去了。

    當孩子向你表達自己的情緒時,比如對同學或老師不滿,這種情況是孩子應該自己處理的問題,家長可以採取“敲門磚”式的迴應,不要表達你的判斷或情緒,而是邀請孩子繼續分享他的想法。用“給我講講”“告訴我更多的情況”“我們來討論一下吧”“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你有權利表達你自己的情緒”等等這樣的語言,讓孩子繼續講下去。

    不要先鼓勵孩子表達,緊接著就發表你自己的評價、判斷和說教,這隻會讓孩子敏感地認為你只是在試圖套他的話而已。

    有些父母總是喜歡介入孩子的生活,想要掌控孩子的生活。

    比如:孩子在沙灘堆城堡。孩子犯錯令他們不舒服,“城堡不應該建在離水遠一點的地方嗎?這樣才不會被海浪衝走。”希望對孩子的成就感到驕傲,“看看別的小朋友蓋得多漂亮!”把自己的是非觀念灌輸給孩子,“你的城堡應該有護城河。”希望被需要,“讓我來幫你蓋吧。”

    在積極傾聽了孩子的想法之後,家長們肯定更在意:“怎麼才能讓孩子更聽話?怎麼才能讓他理解並體諒作為父母的想法和付出?”

    比如下班累了不想和孩子玩,比如剛擦乾淨的地板又被弄得很髒。家長應該怎麼說才能讓孩子接受呢?

    首先,家長要明確的一點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下,當孩子被告知“必須”“應該”“最好”改變他們的行為時,他們都會產生抗拒心理。每個人被批評和責備時,都會感到內疚和懊悔。有時候,孩子還會感到委屈,“我又沒做錯”,甚至還會反擊,“你自己也沒有保持整潔啊”。

    聽聽看,父母說“你怎麼不乖一點”“你要懂事”“你為什麼不能讓我休息會兒”等語言,與說“我很累了”“我剛收拾完你又弄亂了,我有點不開心”這兩種說法,哪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如果父母總是指責性地說你怎麼樣,一般情況下會得到孩子的防禦和攻擊。但是,如果父母坦誠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就會給孩子真實感,原來父母也是一個有弱點和不足之處的真實的人。許多父母擔心這會影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但是,當父母卸下偽裝,學會與孩子彼此坦誠相見時,他們就不再是“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因此,父母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給你造成了哪些影響,你對事情的感受,並且同樣重要的是,說明這種行為為什麼已經給你帶來了問題。

    孩子與成年人不同,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其他人造成什麼影響。一旦有人把這種影響告訴他們,他們通常就會願意更多地為別人考慮,孩子也將從一個自私的人變成一個體諒他人的人。

    當與孩子發生衝突時,要解決問題,而不是釋放情緒。想要“雙贏”地解決一件事情,父母應像對待朋友或者同事一樣來對待孩子,這種方式常常讓孩子感覺良好,他們喜歡這種被信任和平等對待的感覺。

    那麼家長該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呢?

    首先,家長要學會去讚賞孩子,讓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滿足,孩子才會更願意去表達心裡的想法。

    讚賞孩子有這麼幾個技巧:

    第一,描述性的讚賞。這裡有個格式:我們表述的時候用,事實+我們自己的感受,來進行表達。

    比如,我看到你把這些玩具都收拾到了玩具箱裡,我走進房間之後覺得很舒服。

    第二,把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成一個詞:

    如:你的畫畫得很漂亮,塗色均勻,色彩搭配很好,這就叫做仔細和有耐心。

    這種讚賞其實是一種鼓勵,鼓勵孩子的行為,讓他們認識到被鼓勵、被認可的是“他努力的這個過程”,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動力。

  • 16 # 焦糖冬瓜湯

    這個首先要看的是你的孩子是幾歲。

    孩子0-6的這個階段,常規的說教其實孩子是聽不進去的。他們的大腦沒辦法處理單純的說教。在這個階段,父母需要的是“做”。也就是我們說的言傳身教。

    大部分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越來越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所有孩子的問題最終都是家庭的問題。可見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在最開始的時候語言不用教。他自己就能發展,但是有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孩子語言發育的其中一個步驟就是用手指去指,這是人類的一個動作。當孩子用手指指著一樣東西是,他會在這個物品和他想交流的人之間來回看。這時他在期待一個迴應、一個動作或者是一句話語。手指也可以用來交流。如果我們能給他迴應,告知這個東西的名稱,你可以看到孩子滿意的表情。這是語言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要儘可能的開發很多的語言和孩子交流,他會全部儲存到他的大腦裡作為語言儲備。這為他後期開口說話存好了語言。這個階段可以讀書,繪本,唱歌來給孩子交流。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父母緩慢而溫柔的語言。快速的語速對孩子來說,猶如放快鏡頭,他理解不了。

    孩子開口說話後,所有儲備的語言都發揮了作用,但是這個時候只是單純說,不能理解含義。這個時候父母要開始配合物品或者動作來加強印象了。比如紅色的,可以慢慢指著紅色物品,準確告知紅色的。孩子眼睛和大腦都能同時理解這個意義。所以這個階段動作加正確的描繪可以進一步讓孩子知道語言的意義。通俗說就是語言要具體化。講道理之類的沒有很具體的事物,以孩子有限的語言儲備他是很難理解的。

    後期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敏感期到來,他會啃手指,啃指甲,亂扔亂放東西。這個是他生命發展的本能階段,他無法抗拒這些。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家人的動作指引了,比如孩子亂放東西。父母可以做到緩慢取物物品,然後輕拿輕放,並且重複多次送回原處。在這個階段,需要是的我們多次的重複,並且一定要準確的位置。這個身教就會讓寶寶知道物品取放。

    教育不是短期的效果,培養孩子需要長達數年數十年的家長和社會配合。所以不要指望一次就能給孩子警醒。反覆多次的重複才是教育中漫漫的長征。

  • 17 # 翊玲寶之二胎時代

    我是用心育兒快樂帶娃的翊玲寶,育兒我們一起在路上

    關於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會說?

    作為幼兒教師和寶媽的我,在生活中這個問題遇到次數還真不少,我是這樣做的。

    1.這樣做孩子才會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當成你的好朋友,與他一起說話時要多問問他的意見。比如我們家孩子在疫情期間特別想出去玩,而我不想讓他出去,我是這樣跟他說的,我蹲下來用商量和建議性的話跟他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想出去玩,其實我也很想出去玩,但是我們不能出去,因為外面有很多病毒,它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帶到家裡來,然後傳染給家裡人的,這樣爸爸媽媽被傳染了就會被送醫院的!目前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出去玩被病毒傳染讓自己難受,第二個是在家裡我們一起畫你最喜歡的汽車,看到寶寶做選擇有點猶豫,我說媽媽會選擇在家裡畫自己喜歡的車,寶寶你呢?他就回答說那我們一起在家畫畫吧!只要好好跟孩子解釋,孩子是有辨別是非能力的,不能用威脅和命令的語氣跟他說話,這樣孩子會鬧很厲害適得其反。

    2.怎樣聽,孩子才會說?

    寶寶有時喜歡嘀嘀咕咕說一大堆或是吞吞吐吐半天才說出一句,大人就會沒耐心聽覺得煩不搭理他,當寶寶每次跟家長說,家長都是敷衍孩子,導致孩子遇到問題不跟我們說。我們在聽孩子說話時,不能一心二用,認真對待他說的每個問題,禮貌迴應耐心傾聽,孩子才會說。我是這樣做的,一次寶寶用很慢的語氣跟我說,媽媽/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小朋友/中午/沒睡著/…我/都/看到了,我蹲下來用很感興趣的眼神看著他說,他說完後看著我,想看我是怎麼回答的,他一說完,我立馬誇獎他,哇!寶寶你觀察得真仔細呀!那後來他怎麼樣了,寶寶說我後來睡著了,不知道,我又說寶寶中午睡著了做得真好,寶寶每次與我說話,我都是很認真的聽完,並做出了我的迴應,所以寶寶每次心裡有事都會主動跟我說。

  • 18 # 胡哥聊育兒

    第一、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很多時候,無論是小孩或者大人,其實需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能被人接受,自己的話能被傾聽;而不是被說道理,更不是被全盤否定。

    第二、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孩子不願意合作,是因為他們和我們在需求上存在矛盾。孩子想多吃糖、多看電視、不想穿多一件外套……

    父母凡事不要生氣,不能有任何負面情緒;而是要正確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不要用言語來傷害孩子,例如責備和問罪、謾罵、威脅、命令、說教、警告、控訴、比較、諷刺挖苦、預言……這些都會將孩子越推越遠,不願意聽你的話。

    第三、代替懲罰的方法

    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認為懲罰是一個很好的規誡孩子的辦法;殊不知懲罰實際上剝奪了孩子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反省的過程。或許還會讓孩子覺得,我都已經受罰了,那就可以了;或者因為懲罰而下次“犯錯”得更隱蔽、更巧妙一些。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1、請孩子幫忙;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要攻擊孩子的人格);3、表達你的願望;4、提供選擇;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6、採取行動;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讓孩子覺得他是在參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製造問題。

    第四、鼓勵孩子自立

    孩子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之一,就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讓孩子自己有選擇的自由,比逼迫他們做某些事更容易接受;孩子一回來就問他們“開不開心、發生了些什麼事”也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但卻可以簡單地說“你回來啦”,說“當你願意、當你想跟媽媽說的時候,我會很樂意聽”。

    第五、學會讚賞孩子

    讚賞孩子的三個技巧:1、描述你所看見的;2、描述你的感受;3、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總是說“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不如詳細地描述孩子的做法和你的感受,如“我看到你的房間有很多變化,東西都規整到了架子上、書都放進了書櫃、地上的玩具也都撿起來了;走進這屋子感覺真舒服”。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沿著你讚賞的具體方面做得更好。

    第六、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不要給孩子打標籤,家長怎麼看待孩子,孩子就容易朝向那個方向發展。

    在此,我要反省下,我就是總覺得自家的大孩子不專注,總是說她不專心,所以她自己也這麼覺得自己,說自己沒法專心聽課和專心完成作業。但其實,這是有辦法改觀的。

    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的六個技巧:1、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2、創造機會,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3、讓孩子無意中聽到你對他們的正面評價;4、以身作則;5、記住孩子的那些特別時刻;6、當孩子又按照原來的方式行事時,表達你的感覺和期望。

  • 19 # 使用者愛彤

    首先不知道你家的小孩子是多大的。然後我自己家的小孩子,我就會以朋友的身份跟他相處。不會說我是他媽媽,然後我就拿那個身份壓她,她要她一定聽我的,我會聽她的意見。聽他說完了,然後我才會去跟他講講道理,然後慢慢跟她講,她就會接受會聽。不知道啊,這個建議對你們有沒有效果?

  • 20 # 半糖育兒

    “你說呢?”這是親子對話最佳的引導話。

    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迴應。

    1.溝通時,你說什麼不重要,對方聽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總是強調你說得正確沒有用,孩子從你的話語中接收到什麼資訊,對他來說才重要。

    2.話有很多種方法說出來,使對方能完全領會你的意圖,便是最好的方法。沒有效果的話,你越說,孩子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3.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資訊存在同樣的反應。一個孩子對你說的話的反應,不代表另一個孩子也一定會有同樣的反應。

    4.用孩子聽得明白,能夠接受的語言、語氣,說話模式對他說話,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5.說話有沒有效果由講述者控制,由聽著決定。孩子的反應,將表明你說的話有沒有效果,你可以透過改變說話的內容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這句經典教育名言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他在向天下所有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們傳達著一個資訊——“我們”應該給兒童的需求提供養料。

    那麼要透過什麼方式提供呢?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激發出他對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培養孩子自信、自尊和自立等優秀品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嶺迷窟》演員真心的不易,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