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邂逅
-
2 # 亙夢
你好,我認為好壞是沒有絕對判斷標準的。范雎一生的所作所為稱不上壞人。具體請看以下:
一、司馬遷對范雎的評價是:“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怎麼看都覺得范雎肯定是個很小心眼的人,由此被後世人判定范雎肯定是個心胸狹小的人,這樣的評價未免對范雎太不公平了,其實范雎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作為秦國的宰相,對秦國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司馬遷在《史記》裡說:“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遊說諸侯,餘事魏王,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從太史公的語言裡,我們能知道關於范雎的一些事情,范雎從小家境貧寒,早年間憑藉一張嘴遊走在各諸侯國之間,後來做了魏國的中大夫須賈的門客,在出使齊國的過程中, 被懷疑與齊國通敵,而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打死,在好朋友的幫助下才得以逃生,並最終潛入了秦國,後做了秦國的宰相。 對於這位上繼承了秦孝公、商鞅變法及惠文王、張儀連橫抵縱的強盛,又為贏政、李斯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大業奠定了基礎的秦國丞相,他的人生並不囿於“遊說”二字。
二、范雎是個貧寒之士,雖然胸懷經天緯地的韜略與智謀,但因為家境貧寒,沒有施展的空間和進入仕途的途徑而鬱郁不得志,他只好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本以為能夠有一個機會大展拳腳,卻沒想到范雎的不幸便由此開始了。
公元前283年,燕將樂毅率燕、楚、魏、趙、韓五國兵馬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並把齊國的幾十座城池都拿下了,齊湣王逃亡,被楚淖齒所殺。但是隨後齊國迅速崛起,讓魏國有些坐不住了,怕齊襄王報復魏國,魏王便趁著時機想和齊國拉攏關係,於是,便派須賈出使齊國,范雎作為隨從一同出使。范雎和須賈來到齊國,齊國國君責備魏國反覆無常,並說先王之死與魏國關係重大,對魏國一頓數落,須賈站在一邊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種尷尬的場面有一個人站出來為齊國說話,那人便是范雎。他義正詞嚴地說道“”齊湣王驕暴無饜;五國同仇,豈獨魏國,“他的話不長卻很好地概括了齊國亡國的原因,一番陳述倒讓齊襄王啞口無言,同時也很賞識眼前的范雎,並賜雎金十斤及牛:酒,但是都被范雎拒絕了。回到魏國後,須賈便向相國魏齊參了范雎一本,說范雎向齊國洩露魏國的秘密。魏齊大怒,派人將范雎抓來嚴刑拷打,最後把范雎打得遍體鱗傷,眼見范雎性命難保,便裝死倒在血泊中,見范雎已死又命僕人用蘆葦裹著他的屍體,將他扔在廁所裡,讓家中賓客輪番向席中撒溺,故意凌辱范雎,以戒後人。奄奄一息的范雎,苦苦哀求看守廁所的人放自己一條生路,最後才得以逃出。並躲在好朋友鄭安平家裡,化名張祿藏匿起來。鄭安平改變了范雎的命運,他向正在魏國出使的秦謁者王稽,推薦了范雎,王稽在三言兩語之間就斷定范雎是個人才,兩個人便攜手向秦國疾馳而去。
如此,范雎才能躲過一劫,並在秦國蟄伏了兩年終於能嶄露頭角,成為了秦國的宰相。說范雎”睚眥必報“可能不太確切,他所受的屈辱不是一丁點,不僅名譽受辱還差點終結了小命,雖然後來范雎報復了須賈的行為也很過分,但被這樣羞辱折磨,范雎只是讓他當眾跪在地上吃馬糧,相對於他自己受的苦,那真是輕得多了。迫使魏齊自盡, 粹是魏齊自作孽不可活,而這卻讓范雎無端地背上了小人的罵名。
三、關於白起之死,其實和范雎沒有太大關係。
從史實來看,秦昭襄王不僅對白起信任有加、體恤有加、倚重有加,而且還對其忍讓有加、寬容有加。秦王“惜才”,在白起面前不僅沒有君王的架子,甚至容忍到不講原則、毫無尊嚴、“令如空氣”的地步。秦軍在前線連連失利,秦王將希望寄託在自己最看重的大臣白起身上,親自下令讓他出兵,白起以打不勝為由,違抗聖諭。秦王不僅沒有問其抗旨之罪,而是耐下性子,讓范雎去請他,希望睿智、機敏、能說會道的范雎能說動白起,結果不僅沒有說動,白起還裝起病來。秦王依然沒有懲罰白起,無奈之餘,只好換他人去,結果慘敗。這時白起作為秦軍的最高統帥,對君上和將卒不僅不加以撫慰,並提出建設性意見,而是麻木不仁、幸災樂禍,作壁上觀、說風涼話。於是秦王憤怒了,這事擱到任何人身上都得惱怒。對於自己一手培養提拔起來的“戰神”,在國家危難之時,不僅不出力,而且唯恐天下不亂。儘管如此,秦王還是給了白起兩次機會: 一是強令出兵,白起說病情嚴重;二是派范雎請他,乾脆不起床。在這種情況下,換作別的君王,光一個抗旨不遵,白起早就人頭落地了。但秦王考慮到白起是個人才,戰功赫赫,仍未對他下狠手,只是將其一擼到底,免去官職,讓他離開咸陽遷到陰密,其實也是再給他一個反思自省的機會。這時,白起真病了,秦王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讓他在咸陽將養了三個月。最後派人驅逐他,契機.是前線每天都有戰敗的訊息傳來。至於是因為秦王遷怒白起,還是因為白起又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司馬遷沒有明確記載。但透過秦王的話,“白起之遷,其意尚快怏不服,有餘言。”由此可以判斷:這才是秦王賜劍命其自殺的真正原因。
-
3 # 魚羊讀史
歷史上對范雎的評價褒貶不一,即使他有很多的功勞在身,有很好的謀略,但是他的人品和性格卻不是很招人喜歡。
一代秦相范雎,他學富五車,睚眥必報,更受到秦昭王的無限的寵信。在秦國,范雎可以說是一個十分了不得的人物,他以魏國罪臣的身份投奔秦國,沒有任何身份背景的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得到了秦昭王的器重,從無任何官職,到客卿,再到秦國丞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到底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
首先,擇人不慧,識人不明。
范雎是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三五青年,無背景、無錢財、無官職,這樣的他只是魏國大夫須賈的眾多門客中的一員。春秋戰國時期,世家貴族之間興起了一股在府中豢養門客的風潮,例如戰國四公子春申君、孟嘗君、信陵君、昌平君,他們都是以門客眾多而出名的。那時候,但凡是家裡有一些錢財或者權力的人,都喜歡養一些門客。須賈府中門客算一般多吧,范雎就是其中一個。
作為一個門客,就是給別人出點子的人,說白了就是奴才唄,范雎實在是沒有判斷主子的能力。這戰國七雄中有很多賢德的人都在召門客,范雎為何沒有選擇投奔在他們的門下,反而選擇了魏國大夫須賈呢?在選擇主子的時候,范雎沒有考慮到主子是個怎樣的人,他只想著終於能夠出人頭地。
范雎看人的眼光不怎麼樣,除了選擇主子這件事,還可以體現在他的朋友和恩人王稽。鄭安平是范雎的好友,在魏國的時候,鄭安平幫助范雎逃過魏王的殺害,還將范雎舉薦給了王稽。在這一點上,鄭安平做得很夠義氣,但是范雎和鄭安平待的時間也有很多年了,他們交情深厚,他應該明白鄭安平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人,能力到底如何。當初是他向秦昭王舉薦鄭安平為秦國的大將,可是鄭安平卻打不過趙軍。打不過就算了,士可殺不可辱,寧可死在戰場上也絕不向敵人妥協,這才是男兒本色,可是鄭安平卻投降於敵軍,狠狠的打了秦昭王一個耳光。
再來說說王稽這個人,王稽也是范雎的恩人之一,當初也正是因為王稽的不嫌棄,將范雎帶回了秦國,還為范雎提供秦昭王的資訊,幫助范雎見到了秦昭王。范雎因為這些恩情,自然就會對王稽好一點,做點事情報答王稽也是可以理解的。從魏國來到秦國的幾年時間,范雎和王稽經常在一起,他就住在王稽的家裡,對王稽的為人應該也很清楚。他向秦昭王保舉了王稽做河東守,結果呢,結果王稽通敵叛國了。
其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再說一說范雎自己吧,他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秦昭王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然要有所取捨,可是范雎什麼方法不用,竟然提出了讓秦國太子質於魏的想法。既然他提出了這個方法,那就應該料想到趙國必然會破壞秦國和魏國的結盟,而趙國破壞結盟的辦法就是傷害秦國太子。他本該告訴秦王加派人手保護秦太子,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他自私的性格根本沒有讓他真心為秦昭王考慮。秦昭王痛失愛子,之後又因為范雎的收回王權之策,逼得自己母親絕食而死,秦昭王連番遭受親人離世的打擊,全都是因為范雎。
再者,善妒
范雎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善妒,這個人受不了被人忽視,受不了別人搶走他的風頭,希望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就是因為這一點,他不顧前方戰事的具體情形,蠱惑秦昭王將白起召回,給了趙國反撲的機會,還誣陷白起,逼得白起自殺。
秦昭王因為范雎失去了兒子、母親和白起,更因為范雎讓前線無數的秦國將士們喪命。范雎推薦的兩個人都背叛了秦國,秦昭王自然會懷疑范雎的居心。因為秦昭王不再相信自己,范雎辭去了丞相之位,回到封地,病死了。
范雎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合縱連橫”策略依舊發揮著作用,幾十年以後,秦國滅六國,終於一統天下。
-
4 # 豔夜讀錦書
范雎就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秦昭襄王用他其實算得上名君用大奸大惡之臣,如果秦莊襄王和胡亥一樣,那麼秦國在這一代就滅亡了,范雎兩入秦國,用了兩個名字,他就是我們現在某些職場中人的代表,拍好上級的馬屁,在同事和下級之間耀武揚威,以打小報告為手段,任意用跟隨自己的人,不顧全大秦大局,想方設法排擠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往前貪看,你看孝公後,秦國朝堂基本都是暢所欲言,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會在朝堂上相互有理爭執,因為都是為了秦國,而范雎就開始攪壞了這一些,朝堂上無理,朝堂下想法設法去設套,去誣告,去離間,矇蔽君主,真的是隻為自己的仕途,只為了自己能高人一等,只為了打壓那麼與他意見不合的人,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輔國之臣,你看他離間秦王與白起,用不會打戰的親信去當將軍,使得秦軍全軍覆滅,完全只顧自我,一點都沒有商鞅,張儀那樣捨己為國,沒有他們那樣的胸懷,就是一個典型的職場小人,不接受任何反駁!
-
5 # 梅里一了
謝邀,範睢是一個典型的政客,而政客的評價不以好壞為標準,而以成敗論英雄,從這個角度講,範睢幹得不賴。孟子說春秋無義戰,到了戰國這個義字更是拋到九霄雲外,所以不能用義字作為好壞的標準。範睢作為秦相,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把家門口的韓魏趙逼入絕境,使秦國在七雄之中,由戰略相持轉入戰略進攻,貢獻是很大的,但這貢獻不全然是為了秦國,而是為了報仇和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不是政治家而是政客。政客投機總得有點本錢,範睢的本錢在於眼光過人和能言善辨,這種能力,使他從一個魏國的逃亡者,成為秦國的座上賓,而且能夠幫助秦昭王搬倒秦太后和四大貴族,其手段甩了商鞅幾條街。到後來,雖也遭政敵圍攻,但能保全其身,在封地終老。在戰國的幾大政客,如蘇秦,張儀之流,範睢可以說混得不賴。
-
6 # 世界全史羅銳
秦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是和秦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而成就這樣一種時代的,除了秦昭襄王的雄才大略之外,還有兩個人不容忽視,那便是白起和範睢。
白起被人們稱為殺神,他最後還是被秦昭襄王賜死了。秦國戰神,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兵家四聖之一,綽號人屠。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中,他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他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
而當時秦朝的丞相是范雎,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南韓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範遂被拜為客卿,之後,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秦昭王遂於前266年廢太后,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范雎為人恩怨分明,掌權後先羞辱魏使須賈,之後又迫使魏齊自盡。又舉薦鄭安平出任秦國大將,王稽出任河東守。前262年,長平之戰爆發,兩軍對壘三年後,范雎以反間計使趙國啟用無實戰能力的趙括代廉頗為將,使得白起大破趙軍。長平戰後,范雎妒忌白起的軍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
此後秦軍遭諸侯援軍所破,鄭安平降趙。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敵之罪被誅。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寵信,不得不推舉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秦朝的范雎也是比較有才華的範睢的成功有其必然性,首先此時的秦國曆史背景是昭襄王執政已有大三十幾年,可實際軍政大權仍掌握在其母宣太后及兩位舅公穰候魏冉和華陽君羋戎手裡,秦王空有王名,卻無王權。其次,秦國在昭襄王前面三十多年的治理中已經發展成為了諸侯國中最強的國家,有了足夠的東出資本,且有名將白起掛帥扛旗。
第三,昭襄王本身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東出滅諸國而統天下。而範睢恰恰是抓住了君王一心想要集權霸天下的心理,將秦王深藏於心中一直想要說的話大大方方的在朝堂之上講了出來,成為了秦王在會議中的代言人,避免秦王陷入孤軍作戰境地的好下屬。
關於範睢,可以從“三不朽”來看,即 “立功”、 “立德”、“立言”。來闡述他的一生。
從“立功”方面來看,範睢是個十分有才能的人。當年在離宮外,等著秦昭王,並用語言激怒他,範睢故意亂嚷著說:“秦國哪裡有王?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罷了。”秦昭王不僅不生氣,還客客氣氣的對待範睢,退去左右,於是範睢便分析秦國的地理位置,說道:“大王的國家,四面都是堅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險隘,南面環繞著涇、渭二水,右邊是隴山、蜀道,左邊是函谷關、餚坂山,雄師百萬,戰車千輛,有利就進攻,不利就退守,這是據以建立王業的好地方啊。”並勇敢的指出秦昭王的失策之處。否定了秦昭王的越韓,魏而攻齊。而轉向親近趙,魏,威懾齊國,收付韓,魏。後來又出謀劃策,一步一步的幫助秦昭王中央集權,廢除太后等人,這才有了秦國稱霸的基礎。由此可見,範睢為宰相,在立功方面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立功方面卓著的範睢在立德和立信上沒有收攏人心。從“立德”方面來看,範睢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此乃為睚眥必報,由此觀之,範睢在立德方面沒有建樹。
-
7 # 暮史朝經
俗話話的好:好與壞是沒有絕對標準的,好與壞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某些人來說做一件同樣的事,有人說這是壞事,有人說這是好事,所以無論你做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要你做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一件好事!我們再來看看范雎這個人,是范雎(ju)而不是範睢(sui)。
范雎,戰國時期魏華人,著名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曾在秦國做丞相,是秦國統一六國不可缺的功臣。
范雎真如影視劇中是小人和壞人嗎?然也,其實范雎並不壞,他可是個有恩必報,有仇必報的正常人。可是為什麼有人說他是小人呢?可能在某些記載歷史人物中人們偏向了意思,在司馬遷曾這樣評范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這其實太史公說范雎是恩怨分明的人。
正是這段話大家對他的誤解就是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其實這是對他的不公平,他曾在秦國為相,做過許多令秦國有利的事情。曾經差點被打死的范雎離魏入秦,被秦國的王稽引薦進秦昭王,見了秦昭王后他就言:現在秦國的王是個任人擺佈的王、秦國的王是個做什麼事都要向太后(宣太后)、穰侯(魏冉)報告的王,是到底秦國的王是宣太后、穰侯魏冉的傀儡。也是這話激醒了秦昭王,昭王拜他為客卿,昭王向他請交如何掌握親政大權,最後範睢出謀略幫昭王奪得了親政大權,又將穰侯魏冉趕出了咸陽,於是昭王拜范雎為相。
被拜為丞相的范雎又給秦王獻上著名的策略: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這便是范雎給秦國一種對外的軍事戰略:遠交近攻!
為一己知私而害白起,受後人詬病在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中秦國取勝,而此時秦軍主帥白起向昭王說:趁著趙國的大敗,應該一舉攻下邯鄲,滅趙國。而遭到重金賄賂,又怕日後白起在他之上的范雎對昭王說,現在滅趙國不是時機,如滅我秦兵疲憊,急需休戰,加上趙國願割地,不如趁早退兵以免其他五國趁我秦國攻趙時打我們後方,昭王聽了令白起撤兵,聞得是誰讓昭王撤兵的白起大怒也與范雎結了仇怨。
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白起因有病在身沒有統帥,接連的攻趙失敗,昭王命白起掛帥出征,病癒後白起稱病不認,向昭王說滅趙時機已過去,繼續打下去秦軍會傷亡慘重!不聽白起的昭王攻趙連續失敗,傷亡慘重,白起還是稱病不出,昭王被惹怒!范雎對昭王言,武安君白起三翻五次拒絕秦王的詔令,這是抗命不遵,大逆不道,違抗君王的命令就得死!說完,昭王命人讓白起自刎!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說的是,范雎不是像影視中所描述一樣不得善終,其實他失去昭王寵信後,辭去了丞相之位後,在封地病死的。
-
8 # 青山舊時雨
范雎司馬遷對他的評價是:“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怎麼看都覺得范雎肯定是個很小心眼的人,由此被後世人判定范雎肯定 是個心胸狹小的人,這樣的評價未免對范雎太不公平了,其實范雎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作為秦國的宰相,對秦國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范雎.jpg 司馬遷在《史記》裡說:“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遊說諸侯,餘事魏王,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從太史公的語言裡 ,我們能知道關於范雎的一些事情,范雎從小家境貧寒,早年間憑藉一張嘴遊走在各諸侯國之間,後來做了魏國的中大夫須賈的門客, 在出使齊國的過程中,被懷疑與齊國通敵,而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打死,在好朋友的幫助下才得以逃生,並最終潛入了秦國,後做了秦 國的宰相。對於這位上繼承了秦孝公、商鞅變法及惠文王、張儀連橫抵縱的強盛,又為嬴政、李斯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大業奠定了基 礎的秦國丞相,他的人生並不囿於“遊說”二字。 “一飯必償,睚眥必報”,前半句太史公寫的是韓信,我們都知道韓信早些年也混得不好,生活極其潦倒,甚至餓到要靠漂母救濟,受 到漂母一飯之恩的韓信發誓以後發達了要報答漂母,結果韓信成為漢朝的名將之後真的報答了那位不知名的漂母。睚眥必報是指那些極 小的仇恨也要報復的人,這個人是太史公眼裡的范雎,在他眼中范雎就是個小心眼的人,只不過睚眥必報未必就是一個人心胸狹窄的表 現,也未必就昭示他沒有君子的氣量。 范雎1.jpg 范雎是個貧寒之士,雖然胸懷經天緯地的韜略與智謀,但因為家境貧寒,沒有施展的空間和進入仕途的途徑而鬱郁不得志,他只好在魏 國的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本以為能夠有一個機會大展拳腳,卻沒想到范雎的不幸便由此開始了。 公元前283年,燕將樂毅率燕、楚、魏、趙、韓五國兵馬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並把齊國的幾十座城池都拿下了,齊湣王逃亡,被楚淖齒 所殺。但是隨後齊國迅速崛起,讓魏國有些坐不住了,怕齊襄王報復魏國,魏王便趁著時機想和齊國拉攏關係,於是,便派須賈出使齊 國,范雎作為隨從一同出使。范雎和須賈來到齊國,齊國國君責備魏國反覆無常,並說先王之死與魏國關係重大,對魏國一頓數落,須 賈站在一邊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種尷尬的場面有一個人站出來為齊國說話,那人便是范雎。他義正詞嚴地說道“”齊湣王驕暴無饜; 五國同仇,豈獨魏國?“他的話不長卻很好地概括了齊國亡國的原因,一番陳述倒讓齊襄王啞口無言,同時也很賞識眼前的范雎,並賜 雎金十斤及牛酒,但是都被范雎拒絕了。 范雎2.jpg 回到魏國後,須賈便向相國魏齊參了范雎一本,說范雎向齊國洩露魏國的秘密。魏齊大怒,派人將范雎抓來嚴刑拷打,最後把范雎打得 遍體鱗傷,眼見范雎性命難保,便裝死倒在血泊中,見范雎已死又命僕人用蘆葦裹著他的屍體,將他扔在廁所裡,讓家中賓客輪番向席 中撒溺,故意凌辱范雎,以戒後人。奄奄一息的范雎,苦苦哀求看守廁所的人放自己一條生路,最後才得以逃出。並躲在好朋友鄭安平 家裡,化名張祿藏匿起來。鄭安平改變了范雎的命運,他向正在魏國出使的秦謁者王稽,推薦了范雎,王稽在三言兩語之間就斷定范雎 是個人才,兩個人便攜手向秦國疾馳而去。 如此,范雎才能躲過一劫,並在秦國蟄伏了兩年終於能嶄露頭角,成為了秦國的宰相。說范雎”睚眥必報“可能不太確切,他所受的屈 辱不是一丁點,不僅名譽受辱還差點終結了小命,雖然後來范雎報復了須賈的行為也很過分,但被這樣羞辱折磨,范雎只是讓他當眾跪 在地上吃馬糧,相對於他自己受的苦,那真是輕得多了。迫使魏齊自盡,純粹是魏齊自作孽不可活,而這卻讓范雎無端地背上了小人的 罵名。
-
9 # 江湖小曉生
搞政治的,只談利弊,哪有好壞之分呢?范雎本身也就是政治家,所以只能看看他對秦國、對自己、對白起有沒有利弊而已。
范雎這一生,其實只需要向三個人做一個交代。第一個當然就是他的君主秦國國君秦昭襄王,第二個則是武安君白起,最後一個便是他自己。
01他對秦昭襄王來說,功過參半。秦昭襄王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他打算一統天下,所以任用白起南征北戰,幾乎擊敗了其他所有諸侯國,使得天下人莫敢仰視。
範睢日益親,復說用數年矣,因請間說曰:“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史記》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秦昭襄王60歲的時候才想到要親政。而他本人20歲就已經登基,足足做了41年的傀儡國君,此前一直都是由他老媽宣太后執政。
那麼是誰使得秦昭襄王在60歲的時候幡然醒悟了呢?那個人就是范雎。范雎對秦昭襄王實在是太重要了,他從魏國逃到秦國以後,立刻意識到了秦昭襄王的處境。
於是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建議,並且幫助他驅趕宣太后手下的四貴,罷免了宣太后手裡的大權,最終使得秦昭襄王真正大權獨攬。所以這件事上,他對秦昭襄王是有很大功勞的。秦昭襄王此後開啟了為期15年的爭霸生涯,這裡也必須要提及范雎這個人。因為我們所熟知的遠交近攻策略,正是范雎這個人提出來的。這一策略,不僅在秦昭襄王時期得到了實施,在秦始皇時期更是得到了貫徹。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少不了這一策略的幫助。可是范雎也是一個會犯錯誤的人,為了自己個人的地位,陷害白起,使得白起不能滅亡趙國,也就阻礙了秦昭襄王提前一統天下的步伐。
等到秦昭襄王反應過來的時候,楚國和魏國已經出兵幫助趙國,擊敗了秦國。由此可見,范雎在這件事上,為了一己私利,的確是傷害到了秦昭襄王和秦國的根本利益。
02他對白起來說,是奸佞小人。範睢是秦國的相國,而白起是秦國的武安君。這兩個人的地位都比較崇高,從國家角度來考慮,范雎的地位要更加高,因為他可以統領全國的軍政大事,而白起只能負責軍務。
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史記》
可是當時白起與趙國大軍對決於長平,趙國將廉頗換成趙括以後,秦國立刻派出白起與之應對,最終白起徹底擊敗趙括,坑殺了40萬趙國降卒,震驚天下。
從此以後白起名聲大振,他的軍隊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眼看著就要打下邯鄲城了。可是這個時候范雎卻在背後捅了白起一刀。
因為有人跟范雎分析了一下,白起如果滅了趙國,那就是幫秦昭襄王立下了曠世奇功。這對秦昭襄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麼白起回國以後,勢必會取范雎而代之,成為秦國的相國。睚眥必報的范雎當然不願意讓自己丟了工作,所以他便打算想辦法收拾白起。為此他向秦昭襄王進讒言,表示秦軍勞累,需要休整,從而錯失了這次滅亡趙國的好機會。白起從此與范雎不對付了,甚至發起了小脾氣,表示撂挑子不幹了。范雎擔心白起會報復他,索性就再次進讒言,表示白起這種人功高蓋主,目無主上,早就該殺掉了。秦昭襄王再次聽信了范雎的讒言,居然將白起給賜死了。白起死後,秦昭襄王幡然醒悟,自己斷送了一位可以幫助他一統天下的名將,後悔不已,最終將范雎給撤了職,不久范雎就病死了。
03他對自己做到了人盡其才。范雎原來是魏華人,本該是給魏王打工的。可是他在魏國混得不好,還差點被人懷疑是齊國的奸細給殺掉。
無奈之下,范雎只能選擇背井離鄉,偷偷潛入了秦國。為了讓自己的才能得到發揮,范雎找到了秦昭襄王的痛點,幫助秦昭襄王奪取了政權。
既歸,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諸公子,曰魏齊。魏齊大怒,使舍人笞擊睢,折脅摺齒。睢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睢從簀中謂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謝公。”守者乃請出棄簀中死人。魏齊醉,曰:“可矣。”範睢得出。後魏齊悔,復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範睢亡。---《史記》
從此范雎成為了秦昭襄王的重要幫手,他為秦昭襄王制定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與齊國交好,將韓、魏兩國作為進攻的主要物件。
可以說到這裡,范雎是把自己的才能都發揮了出來。他能夠幫助秦昭襄王平定天下,濟世安民,實在是一位良相。
戰國時期的人才,可以背叛自己的母國,魏國本身就是人才輸出大國。商鞅、張儀、范雎這些人都是從魏國跑出來的。
他們在母國得不到重用,又不願意荒廢自己一生所學,當然要跑出去發揮自己的專長。范雎正是這樣的人,他對自己算是特別厚道了。背叛母國魏國也就算了,而且還把魏國視為頭號要滅亡的國家。
總結:範睢有恩必償,睚眥必報。范雎這個人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心眼小的小人,因為他對那些曾經招惹過他的人,一直都銘記於心。
就算是一點點小矛盾,等到他手握大權的時候,都會去找人家報仇。不過與此同時,范雎對恩情也很看重,哪怕是當初人家給了他一碗飯吃,他都要回報人家。
這種人的心思是比較重的,不過不能說他是一個心眼小的人。每個人的性格都有缺陷,如果沒有,那才是謊話連篇。
參考資料:《史記》
-
10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會經歷各種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方能成就一番事業。周文王經歷了羑里囚階,忍辱負重有了大周八百年。無獨有偶,他也一樣經歷了苦難,為大秦統一添磚加瓦,他就是大秦名相--範睢。
范雎,這個名字,可能沒有那個合縱的蘇秦、連橫的張儀響亮,也沒有變法的商鞅、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李斯那麼耀眼;但其歷史價值,也是不容小覷的。一開始范雎是為魏國中大夫須賈效命的。雖然范雎從小聰明伶俐,才智過人,但無奈家境貧寒,像他這樣的小人物是根本見不到魏王的,只空有一身本事,卻沒有施展的機會。讓范雎的命運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的導火索是齊王給范雎“送禮”。
他為秦國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方針,使得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略走上了健康正確的方向,從此秦國遂以較小的代價贏得了最大的戰略利益,得寸亦大王之寸,得尺亦大王之尺,秦軍所向披靡,蠶食鯨吞,佔盡戰略上的主動,為最終橫掃天下,混同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惜的是范雎是位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政治短視者!
-
11 # Y榮光
范雎本來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在一次出使齊國的外交活動中,范雎得到了齊王的賞識和獎賞,於是魏國相國魏齊懷疑范雎通齊賣魏,差點將范雎打死。後來在友人鄭安平的幫助下,改名張祿,逃到秦國,得到秦昭襄王的賞識,任命為相邦。范雎擔任秦國相邦以後,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也因為在工作中“小動作”不斷,最後遭到了秦昭襄王的厭棄。
首先范雎有宰相之才。范雎入秦以後主要有兩功。一、秦國的王權太弱,范雎幫助秦昭襄王於公元前266年廢太后,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恢復君王職權。他這一舉動,肅清了掣肘秦昭襄王多年的後黨,去除了秦國的血緣貴族政治,使國家回到士人治國,任人唯才的軌道上來。二、外交上。范雎主張“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遠交近攻”的道理非常簡單,誰都會,就看你能不能執行到位。范雎安撫齊國,離間趙國,恐嚇楚國和魏國,打破六國合縱,使六國一個一個暴露在強大秦軍面前,為秦國蠶食六國國土創造了非常好的“國際”環境。所以范雎既能安內,又能攘外,論才能確實是一個宰相之才,並且是具有實幹精神和作為的宰相之才。
范雎無宰相之量。范雎坐穩秦國相邦之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報仇,他利用秦國強大的國家力量,威脅魏國殺了自己的仇人魏國相國魏齊。此舉大為不妥,魏齊並不是什麼大才,他主政魏國,不是相當於幫助秦國打擊魏國嗎?范雎迫使魏國殺了魏齊,不是相當於在幫魏國整頓吏治嗎?范雎因報私仇,而誤國家大事,因小而失大,從他宰相身份來說,器量實在是有點小。范雎做的第二件蠢事,也是埋葬了他自己的事業的蠢事就是殺白起。范雎嫉妒白起之才,在秦昭襄王和白起有嫌隙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宰相不是調和君王與大將的矛盾,而是將矛盾放大,致使白起被迫自殺。正是白起之死給後來的秦國帶來了一系列的軍事失敗,范雎也因此失去了秦國相邦之位,不久以後范雎病死。
戰國時期,社會極為動盪,導致當時的國君和士人都非常急功近利,重才不重德。又因為重才不重德,導致戰國時期計程車人雖有大才。卻大多不得善終,令人深思。還有更多歷史,軍事內容,喜歡歷史,軍事的朋友請新增下方"關注"。
-
12 # 歷史摸黑人
政治人物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立場之分。你站在秦昭王的角度,他是好人,你站在羋太后的角度他又是壞人。
範睢這個人有個成語專門描述他睚眥必報。這就是說他心胸狹窄,喜歡報復,他的一生的確如此。範睢早年都是微末小吏,受到魏齊的虐待,所以他掌權後就打擊魏國報復魏齊。他的遠交近攻為秦國一步一步蠶食六國奠定了基礎,他的對話成為秦昭王驅逐太后的導火索,他的最出名的事蹟是長平之戰。
範睢在秦國為相戰略上並無問題,他的缺點就是前面說的睚眥必報,因為這一點導致長平之戰後沒有將趙國滅亡,而且也導致了白起的死亡。但是從其他方面來說,範睢確實也算居功至偉。
所以範睢是不是個好人需要從不同角度去說,不能一語定論!
-
13 # 歷史神預言
最新看法。
范雎用好壞來評價有點膚淺,他善於謀外卻不善於謀內。
受盡屈辱的范雎從一介草民到成為秦國相國,只是想用自己的才華努力的證明自己,獲得別人和自己的認可來彌補內心的自卑和平息內心的怒火。他剛開始沒有背景,後來也沒有拉幫結派,以至於在權利鬥爭中失敗也是必然。
戰國時期,秦國加快吞併六國步伐。自秦穆公起,秦國一直在一步步朝這個目標邁進,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秦國是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
范雎和白起一樣,順應了戰國時代發展,適時的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范雎只是秦昭襄王吞併六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白起是得力的攻城略地的戰神,范雎則是掌控大局,坐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相國。
范雎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在國家戰略中裹挾著個人恩怨情仇,他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戰略既可以不被六國集火,又可以鯨吞蠶食六國領土,非常實用。然而因為自己睚眥必報的個性和權利爭鬥中被邊緣化,失去利用價值後被秦王拋棄,淪為棄子。
回覆列表
關於範睢,可以從“三不朽”來看,即 “立功”、 “立德”、“立言”。來闡述他的一生。
從“立功”方面來看,範睢是個十分有才能的人。當年在離宮外,等著秦昭王,並用語言激怒他,範睢故意亂嚷著說:“秦國哪裡有王?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罷了。”秦昭王不僅不生氣,還客客氣氣的對待範睢,退去左右,於是範睢便分析秦國的地理位置,說道:“大王的國家,四面都是堅固的要塞,北面有甘泉高山、谷口險隘,南面環繞著涇、渭二水,右邊是隴山、蜀道,左邊是函谷關、餚坂山,雄師百萬,戰車千輛,有利就進攻,不利就退守,這是據以建立王業的好地方啊。”並勇敢的指出秦昭王的失策之處。否定了秦昭王的越韓,魏而攻齊。而轉向親近趙,魏,威懾齊國,收付韓,魏。後來又出謀劃策,一步一步的幫助秦昭王中央集權,廢除太后等人,這才有了秦國稱霸的基礎。由此可見,範睢為宰相,在立功方面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立功方面卓著的範睢在立德和立信上沒有收攏人心。從“立德”方面來看,範睢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此乃為睚眥必報,由此觀之,範睢在立德方面沒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