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空昊主

    韓信的軍事才能的確是優秀級的,但韓信的另外一個能力卻常常被忽略,就是“一意孤行”。也就劉邦能一容再容,一忍再忍。換做是誰,都受不了韓信的“特立獨行”。組織安排和安排組織,韓信屬於後者,他是會安排會組織軍事,但卻忽略了從大局上出發的組織人事安排。時刻左右一個集團的大方向上的決策和步署,這一點讓劉邦非常難受,又豪無辦法,如果不是身懷絕藝,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放在任何集團組織裡,這種“特立獨行”都是非常危險的。劉邦對其是愛之深也恨之切,抹殺不了他的功績,也容不下他的“矯情”。所以他被呂后和蕭何謀害之後,劉邦是又慶幸又可惜,但還是為他著書立傳,承認其“國士無雙”的軍事才能。總之,韓信這個人也屬於“偏科”人物,如果放到搞科研技術方面的話,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角色,但從事政治和組織團體卻一定難有善終。只能說生不逢時啊……。

  • 2 # 歷史邂逅

    垓下之戰,霸王一生唯一沒有取勝的戰役。  當時,項羽兵十萬人,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人困馬疲。  劉邦自帶兵二十萬以上,招集天下諸侯會而擊項。齊王韓信三十萬大軍,彭越、英布,劉賈五路大軍於垓下對項羽形成合唯。總共兵力在八十萬到一百二十萬之間。

    戰爭的全過程據高祖本紀:“ 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  幾路大軍圍困項羽。作為項羽一方,該如何出擊才有勝利的希望?先看劉邦一邊。韓信一部很顯然是大軍的骨幹力量。如果能一舉擊潰韓信大軍,其他的就可以一併給收拾了。而且只能對韓信一部發起攻擊,如果攻擊其他部人馬,一但被韓信這股可怕的力量從後面發起攻擊,局勢將難以應付。

    而劉邦一方。韓信首先與項羽交戰:  

    一,如果韓信勝,項羽敗退時四面出擊,可一舉擊敗項羽大軍。

    二,如果韓項相持不下,左右兩軍齊上,也可敗楚軍。 

    三,韓信戰敗,退卻,左右軍齊上,韓信軍再回頭,三路出擊,可敗項羽。

    四,韓信潰敗,潰不成軍,則項羽軍可橫掃劉邦各路大軍,劉邦大敗。

    所以,只要韓信能堅持不至被打得潰不成軍,就一定可勝。反過來,項羽唯有將韓信軍徹底擊潰,才能取勝。也就是能不能擊潰韓信大軍,為此戰的關鍵所在。  至此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韓信敗退是不是一種謀略?韓信軍戰敗是能夠預料的,但是有孔費的左右大軍作後盾,不用害怕。如果韓信是詐敗有沒有可能?決無可能。首先,三十萬大軍要調頭不是簡單的事,何況有強敵在後。其次,項羽何等兇猛,拼盡全力也未必可以抵抗,哪還有詐敗的餘力。 

    所以從戰局上看,韓信不必詐敗,從條件上,不允許他詐敗。 所以韓信是真敗。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當時韓信軍三十萬,但是項羽軍最多隻是幾萬軍攻及韓信。史書說十萬軍,沒錯。但是,當時項羽四面被圍,難道不用留下固守之軍嗎?如全軍出動,漢軍輕易可佔項羽陣地,那時戰也不能,退也不是,大軍將毀於頃刻之間。所以此時項羽發起攻擊的人數不過幾萬而已。所以現在應該明白兵力的懸殊有多大了吧!  綜上所述:韓信是真敗退,而霸王是真的力盡了。 

    總結:霸王十萬軍,糧草盡,援兵無,兵馬疲憊。面臨百萬漢軍,有劉邦、韓信、彭越、英布、周殷,劉賈等善戰之士;有張良,陳平等智慧謀臣,以漢擊楚猶如以大象之勢擊幼鼠之能。楚兵之形勢豈是人能夠扭轉的,豈能推責於霸王,而論之用兵有失。

  • 3 # 當代曹植

    韓信的軍事才能極為出色,善於攻城略地,但韓信經常不聽指揮,一意孤行。於是,劉邦便讓他自領一軍,去橫掃北方,擴大地盤,這樣能夠發揮韓信的長處。

    若讓韓信對陣項羽,劉邦去橫掃北方。由於關中及巴蜀是劉邦的老巢,劉邦不放心韓信來守,萬一韓信自立,劉邦連根據地都沒有了,故而行不通。

    劉邦始終對韓信即用且防,韓信手下將校多是劉邦親信,故劉邦可以直入韓信大帳奪取兵權。

    韓信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沒能培養出自己的勢力,無法自立,只能聽命於劉邦。

    綜上,不是韓信讓劉邦硬抗項羽,而是劉邦自己要硬抗項羽。

  • 4 # 仰望星空84562

    不是韓信不和項羽硬剛,而是項羽的首要目標是剛死劉邦,劉邦才是君主,項羽是追著劉邦打的,韓信分兵的時候就和劉邦定好了大戰略,劉邦率領主力(幾十萬)深溝高壘吸引項羽,依託敖倉的糧草和險要地形,堅守不出,抗住項羽,韓信帶偏師(五千)掃蕩邊角,再交好彭越,送兵給彭越,彭越和項羽有仇,彭越兵多了,就自信了,項羽又在打劉邦,彭越就去打項羽的都城彭城,韓信的謀劃成功了,對項羽形成戰略圍攻,之後項羽被牽著兩頭跑,劉邦快要滅了,彭城丟了,彭城收復了,劉邦又活蹦亂跳了,劉邦又要被打死了,彭城又丟了,再然後韓信已經平定整個北方了,再然後龍且帶著20精銳楚軍去打韓信的六萬新兵,結果千里送人頭,再然後項羽就死了,史記裡項羽本紀裡的項羽是自殺的,但同樣是史記灌嬰(韓信手下,追殺項羽的那個)的傳記裡項羽就是被斬殺的(五人共斬),這也解釋了那五個兩千戶侯得到的屍體不全(只能拼起半個項羽)能封侯且只有五人封侯的原因,如果是這樣韓信也勉強算正面剛死項羽了(項羽的兵絕大部分都是被韓信幹掉的)

  • 5 # 歷史四方會

    項羽一直是劉邦最大的敵人,項羽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必須得有人牽制住他,才能讓韓信騰出手來去攻趙,下燕,攻齊。而這個人只有劉邦最合適,韓信還沒有資格去對抗項羽。

    換一句話來說,即使兩個人都去對抗項羽,也不可能是項羽的對手,因為這時的項羽還非常強大,楚軍的戰鬥力還非常強。

    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讓韓信大膽地去發展自己的勢力,去一個一個的翦除項羽的羽翼。等到項羽的這些幫兇都被翦除乾淨的時候,其實項羽已經輸了。

    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項羽從一開始非常強大到與劉邦勢均力敵,而周圍已被韓信消滅乾淨,周圍全都變成了劉邦的地盤。

    看似可以與劉邦對抗的項羽,因為地盤狹窄,而且後方不穩定,糧道經常被彭越截斷,這樣,糧草和兵員都已成了問題,沒有了持續與劉邦對抗的資本。

    而劉邦有強大並穩定的關中作為根據地,蕭何在源源不斷的往前線運送糧草和兵員。在這個時候,即使韓信不動,強弱勝負已經非常明白了,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等到韓信帶領大軍一到,兵圍垓下,只不過是加速了項羽的敗亡而已。

  • 6 # 梨叔說史

    韓信一向喜歡出奇兵制勝,從來不打無把握的仗。他之所以讓劉邦正面硬抗,是因為他想把劉邦當作誘餌,吸引項軍全力攻打劉邦,而忽視韓信下的妙棋。

    在項羽看來,最大的敵人不是韓信,而是劉邦。項羽很清楚自己這個時候的實力,龍且死後,項羽的實力已經不如劉邦的整體實力。不過,他還想勝,他還有贏的希望。這個希望就是殺死劉邦。

    擒賊先擒王,這是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因為項羽殺死了劉邦,漢軍就會大亂,漢軍內部的勢力會重新洗牌。英布最不安分,肯定會第一個獨立出去,再次投靠項羽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而彭越還會繼續打他的遊擊,不過他的敵人可能不會是項羽,而是韓信。

    韓信是漢軍中最有實力的,但是,他打仗的能力有,控制劉邦手下的本事很勉強。劉邦死後,劉邦的那些親信肯定會力主和項羽拼死一戰,他們肯定不會輕易聽從韓信的。韓信之所以能打勝仗,在於劉邦派了很多親信將領給他。劉邦死後,這些將領能不能聽韓信的,真的不好預測。這也是韓信始終不敢反的原因。因此,他要以劉邦為誘餌,而後他為項羽佈置一個巨大的圈套,等待項羽上鉤,一舉將項羽消滅。這就是韓信的打算。

  • 7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垓下之戰,是楚漢爭霸戰爭的關鍵戰役,是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楚軍,進行的最終大決戰。垓下之戰後,項羽兵敗自刎烏江,劉邦一統天下,建立西漢政權。

    那麼,為何垓下之戰前,韓信卻一直不與項羽正面交戰,而讓劉邦正面硬扛?

    公元前205年,也就是漢二年的四月,劉邦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打得措手不及,兵敗撤回關中。項羽的楚軍,對敗退的劉邦,進行追擊。韓信帶兵增援劉邦,打退了追擊的楚軍。

    劉邦的彭城之敗,導致很多先前已經投降漢軍的諸侯,又再一次反叛,投靠了項羽的楚軍。於是,劉邦就派韓信前去征討魏王豹,平定了之後。命令韓信繼續向東,去平定趙地、代地、齊地等等地區。

    也就是說,從劉邦遭遇彭城之敗後,到垓下之戰前,韓信和項羽都沒有正面交戰過。並非韓信不想與項羽正面交戰,而是他被劉邦派往齊地、趙地等地區,去平定叛亂了。因此,韓信和項羽就錯過了正面交手的機會。一直到垓下之戰,韓信和項羽才第一次正式交手。

    韓信只是劉邦的一個下屬,他根本指揮不了劉邦。雖然韓信有制定謀略的權力,但是,劉邦才是最終決定的那個人。

    也就是說,在針對項羽的作戰規劃中,決定怎麼打,採取什麼樣的策略,都是劉邦來決定的。並非是韓信讓劉邦在正面硬扛項羽,而是劉邦自己決定派韓信東進平叛,他自己則在正面拖住項羽。

    劉邦的這個計策,也達到了效果。他讓韓信東進平定齊地、趙地,從而實現對項羽進行前後夾擊的戰略規劃。為最後楚漢兩軍,進行的大決戰,奠定了基礎。

    垓下之戰,是楚漢爭霸戰爭中的關鍵戰役。此戰之後,項羽兵敗自殺,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真可謂是:成王敗寇。

    參考文獻:《史記》

  • 8 # 布衣學士

    這個其實是漢的發展路線決定的。

    早在巴蜀之時,韓信和劉邦版的《隆中對》已經制定了北上的戰略。雙方實力對拼,是打不過項羽的。所以,韓信暗度陳倉後,由劉邦帶領主力部隊與項羽拉鋸戰,從內部瓦解項羽的智囊,離間淮南王英布,拉攏梁王彭越。而韓信騰出手來一路帶領新兵蛋子攻下趙燕齊。

    而後,劉邦圍項羽之時,韓信,英布,彭越都沒有到。韓信雖然這時不想自立當王,但還是請劉邦封自己為代理齊王。劉邦對他們各封了王之後,才一起過來圍項羽的。這也是後來,導致韓信起兵謀反,被呂后所殺的原因之一。

  • 9 # 豪哥讀史

    要說明這個問題,先要簡單說一下韓信給劉邦提出的定天下策略。韓信得到劉邦的重用之後,建議他先取關中,然後以關中為大本營向函谷關外進發,具體的策略是分為兩路出戰,其中韓信率領一路人馬從黃河以北進軍,目標是魏、趙、燕、代、齊這些北方的諸侯國,劉邦的親家張耳作為副將隨同出征。另一路由劉邦親自率領,在黃河以南和項羽較量。

    就在劉邦入定關中的時候,項羽的大後方齊國發生了一場反叛,他不得已帶著楚軍前去平叛,結果因為縱容士兵燒殺搶掠,陷在齊地很久無法抽身,劉邦就趁這個機會偷襲了項羽的大本營彭城。項羽得知訊息後帶著3萬人星夜兼程,繞過劉邦的正面防線,採用千里奔襲的方式一戰取勝,擊潰了劉邦率領的56萬聯軍。劉邦打不過項羽,只能一路敗逃到滎陽,也就有了之後長達2年多的滎陽對峙。這個時候,韓信奉命帶領士兵攻打魏國和趙國,因此沒有時間參與戰爭。

    項羽不愧是一員猛將,他在和劉邦對峙的時候兩次攻破滎陽城,逼得劉邦到處逃竄。劉邦每次剛聚集起一支隊伍,馬上就被項羽打散,他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粗暴,每次一打敗仗,他就跑到韓信的軍營裡,把兵仙剛剛組建的新軍帶走,留下一幫老弱病殘。韓信也很神奇,他每次都能依靠老弱病殘取得大勝,並且將他們訓練成一支強軍。在那段時間裡,韓信其實一直充當著劉邦的兵站,因此他的主要任務是吞併北方諸侯國,然後打造新軍,就沒有到正面戰場和項羽對決。

    這個時候,劉邦再次被打敗,以韓信為首的諸侯們又開始觀望,他們既不發兵也不說話,把劉邦急得團團轉。還是在張良的提醒之下,劉邦許諾和各位諸侯平分天下,並且把齊國以及項羽的西楚國領地全都封給韓信,兵仙這才帶著自己的30萬人南下。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項羽在垓下被60多萬漢軍團團圍住,最終突圍後放棄逃跑,一代霸王選擇自刎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說說你所知道的農業生產和生活中的諺語嗎?都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