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弦清一心2020
-
2 # 心理club
黑暗恐懼症就是我們俗稱的怕黑了,相信你身邊會有這樣一種人,晚上睡覺時必須要開著燈才能睡著。其實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當常人處於黑暗密閉的空間沒,會產生恐懼感,這是正常的。
但是當你處於黑暗的環境中,會出現緊張,心慌,口乾,心跳加速,冒汗等症狀時,可能是較為嚴重的黑暗恐懼症。建議去心理就醫!
-
3 # 陳一心談身心靈康復
你好,我是專業心理醫生一心老師。
黑暗恐懼症,有這個說法。屬於恐怖症一類,只是它恐懼的物件是黑暗而已。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所有恐怖症的核心本質都是來自於對死亡的恐懼。對黑暗恐懼,是因為黑暗中沒有安全感,這份不安全感最終指向的是對生存的威脅。人們潛意識裡認為黑暗中可能發生一些難以預料,自己又不能掌控解決的事情。事實上,每個人都對黑暗或多或少有一些恐懼,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之一,但是過度的恐懼就會影響人的心智,從而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黑暗恐懼症的表現,因人而異,並不完全相同。但是它都符合恐怖症的基本標準。其中嚴重程度必須要達到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
不論你究竟是否有這所謂的黑暗恐懼症,最好的處理方式不是無休止的一定要去確診它。你越是執著與確診,就越容易真的患病,因為你的過度關注會加強內心的渴望。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老祖宗講的心想事成真實不虛。簡單的說就是,你想的都會實現。但是吸引力法則的呈現方式是直接給予你想要的,它不接受否定詞。簡言之,你一心想要擺脫黑暗恐懼這個狀態,就不能總是關注自己害怕黑暗這一現象,不要想“我不要恐懼黑暗”,如果你這樣想了,那麼宇宙收到的你所發出的訊號就是“你要恐懼黑暗”,如此你就會越來越恐懼黑暗。
想要健康就關注健康,這才是正解。關注健康得健康,關注疾病得疾病。這就是常言說的“好的不靈,壞的靈。”之所以有這種現象的存在,是因為我們在想好事兒的時候都是一念即過,甚至還會加一句“天上不會掉餡兒餅”,然而我們想壞事兒的時候,卻是常常想,甚至可著勁兒的一門心思就想那壞事兒,能夠透過想象就把自己給嚇死。
黑暗恐懼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怕黑,不敢一個人獨處,白天與晚上精神症狀不一,情緒相差很大。黑暗恐懼主要是不相信自己,害怕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從產生消極情緒的程度看個人的黑暗恐懼症嚴重程度。
一般到了晚上,獨自一人時就會產生莫名的恐慌情緒,沒有安全感,緊張害怕,產生消極情緒;這種症狀有間接性,連續性;有的人會因為發生了某些不好的事而產生這種情緒,而有些人是一旦到了晚上,身旁又沒有人陪伴就會產生這種情緒,消極,害怕,甚至有很多莫名奇妙的想法。
很多人多多少少有些怕黑,尤其是兒童,輕度的怕黑是完全正常的。但當一個人處於黑暗環境中,產生超乎正常的恐懼感,並且這種感覺持續不斷,難以平復,往往就是“黑暗恐懼症”。
即使沒有正規治療,有些“黑暗恐懼症”也可能治癒,也許是因為部分患者自己運用了暴露法治療,比如採用在黑暗中練習唱歌等方法,漸漸的消除了對黑暗的恐懼,最終能獨自面對黑暗。
但如果“黑暗恐懼症”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還是建議接受專業治療。
常用的治療方法:
把能引起你緊張、恐懼的各種場面,按由輕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體、細節越好),分別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恐懼的場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恐懼的放在最後面,卡片按順序依次排列好。
進行鬆弛訓練。方法為坐在一個舒服的座位上,有規律地深呼吸,讓全身 放鬆。進入鬆弛狀態後,拿出寫有恐懼情景的卡片的第一張,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鮮明越好。
如果你覺得有點焦慮不安、緊張和害怕,就停下來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 自己再度鬆弛下來。完全鬆弛後,重新想像剛才失敗的情景。若不安和緊張再次發生,就再停止後放松,如此反覆,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會再使你不安和緊張為止。
按同樣方法繼續下一個更使你恐懼的場面(下一張卡片)。注意,每進入下 一張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張卡片時不再感到不安和緊張為標準,否則,不得進入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