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山濤哥
-
2 # 是班班吧
小時候是哭著哭著就笑了
長大了是笑著笑著就哭了
成年人總容易在夜裡崩潰
家庭 事業 情感 生活……
-
3 # 小宇你要加油呀
我也有相同的感覺,會經常性的失眠,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睡,也想睡懶覺,但是每當睡下的時候,總感覺會想起來好多事情,會被好多事情壓的喘不過去來,就像經常說的,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現在,笑著笑著就哭了,成年人的世界裡面,沒有融資這兩個字,所以說,加油我們一起努力
-
4 # 豆芽菜
因為長大後身體小毛病增多,亞健康日益嚴重,不容易睡熟。比如工作熬夜就會上火,上火容易喉嚨冒煙,燥熱,半夜容易熱醒。
大以後,疲勞感難以透過睡一覺消除的最大原因之一,是我們在大多數時候所感受到的不再只是小時候那樣的身體上的「疲憊」,或是偶爾一次的、短時間的精神緊張感,而更多的是一種持續的、長期的身心緊繃。
要緩解這種緊繃感,需要人們能夠真正進入一種「放鬆」的狀態,它不僅僅是一種身體上的休息。
閉眼感受一下,你是不是身體上某些部位比較僵硬、緊張?或者心情煩躁?即便手頭沒有什麼即刻要做的事情,但仍然有一種隨時待命、隨時需要提防新問題出現的狀況?
如果你也有以上這些感受,那麼,你感受到的「疲勞感」就不僅僅是短暫的身體疲憊,也很難僅僅透過睡一覺就徹底恢復,你所感受到的是一種長期積累下來的「緊繃感」。這種緊繃感既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
長大之後,我們更容易陷入「緊繃」之中不自知
人們會因為外界刺激和情緒變化而進入緊繃狀態,但不是所有的緊繃狀態都是短暫而突然的。
有時身處的環境和特定的外界因素都會成為讓我們緊繃的原因,而這樣導致的緊繃是很難意識到且長期存在的。那麼,哪些因素造成了人們長期緊繃呢?
首先,所在公司的企業文化鼓勵人們透支能量。
許多企業的公司文化鼓勵人們成為工作狂,去壓榨自己的能量,錯誤地認為持續緊張就意味著高產出,而休息就是懈怠。受到企業文化影響,許多人認為只有透過不斷地工作,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或是不在競爭中輸給同伴。
於是人們習慣於超額透支能量,唯恐自己一旦鬆懈下來,就會被淘汰。
其次,糟糕的時間管理也會讓人陷入持續緊繃。
例如,有習慣性拖延的人們在完成任務之前,會長時間陷入「沒有完成任務」焦慮中,在此期間,即使拖延者沒有在工作,Ta 也在情緒的影響下處於無法放鬆的狀態
而等工作終於完成後,由於拖延浪費了原本可以用來休息的時間,拖延者也無法得到充足的放鬆,最終形成長期緊繃感。
而那些總想著「事情做完我再休息」的人們也容易長期緊繃。
他們總想著要等事情完成,才能放心投入地放鬆。然而事情總是一件接一件的出現,他們很少有放鬆的時候。
而且,實際上,研究發現,在工作到一半時去放鬆,和工作結束後去放鬆,產生的欣悅感是相似的。工作結束才去休息,並不會比中間就去放鬆更讓人感到享受。
所以,不要拖到工作做完才去放鬆,有時間休息就應該抓緊機會休息。
最後,高敏感人士容易持續緊繃。
高敏感人士對他人的情緒和外界刺激(例如聲音氣味等等)容易過度反應。
比如聲音的突然變化會讓高敏感人士進入應激狀態、感到驚懼,而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只是稍微吸引他們的注意而已。
呆在同一種環境裡,普通人會感到很舒緩、放鬆,但對高敏感人士而言,卻像是待在一個需要隨時準備戰鬥的危險地帶。長此以往,比起普通人,高敏感人士總是消耗更多能量,也就容易持續地感到緊繃(Aron, 1996)。
為什麼睡一覺不能完全緩解這種「緊繃感」呢?
緩解這種緊繃感,需要人們能夠真正進入一種「放鬆」的狀態,它不僅僅是一種身體上的休息,而是一種身心上既不激動也沒有不安的狀態。
放鬆狀態下,人們處於低緊張水平,沒有憤怒、恐懼和焦慮造成的喚起(arousal);與此相反,人們往往有種平靜的欣悅感(Jacobson, 1976)
但,長大後我們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勞感幾乎不會是某一次的加班、某一次的通宵聚會,或是某一天的劇烈運動造成的——如今困擾我們的疲憊感,是長時間緊繃之下的結果。
而長時間緊繃後再補覺、甚至給自己放長假,也很難恢復緊繃帶來的損傷,更不用期望在一次充足睡眠後就消除這種疲憊
如果,想避免長大後高壓生活下形成的長期緊繃感所帶來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在它還未累積成難以消除的疲憊的緊繃早期時,就開始學會放鬆。
怎樣才能在緊繃的生活中見縫插針地放鬆?
1. 調整心態:把放鬆當做一件必須做的事情,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事
有些人誤以為「放鬆就是在浪費時間」,他們由於不瞭解放鬆的好處而不重視放鬆。
實際上,放鬆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有許多幫助。研究人類表現的作者 Brad Stulberg 提出了一個公式:「緊繃 + 放鬆 = 成長」。他認為,如果缺乏放鬆,人們就更難以自我提升(Stulberg&Magness, 2017)。
而對於生活中的我們而言,對放鬆的誤解還不止於此,並不是所有的娛樂行為和進行運動就等於放鬆了,我們應當改變對待放鬆的態度,而非把它當做其他活動所附帶的感受和結果。
同時,就像上面說到的,放鬆不應當是在你已經感覺筋疲力盡時才去做的事(那時也為時已晚),而是應當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 放鬆的核心是日常良好的能量管理
Jacobson(1976)教授建議人們像管理預算一樣管理自己的能量,注意「節流」,避免能量的過度使用,因為那樣會讓我們的疲憊感久久揮之不去。
我們可以規劃自己的放鬆,時間比如列一個「活動 - 能量」單,寫下對我們而言,哪些活動會消耗大量能量,而那些活動耗能較少。
選擇那些能給你帶來快樂、且耗能較少的活動,可能是看小說啊、發呆啊等等。在做日常工作規劃時,也要將這些小能量活動放到日程計劃裡。
此外,要好好利用週末來放鬆。儘量不要在週末加班。這要求人們平時要做好時間管理,避免拖延,把工作日應該完成的事情放到週末去做。
3. 工作間隙的小睡(nap)
研究建議人們可以在工作期間進行 15~30 分鐘的小睡,可以有效地提升記憶力、及時地緩解短期的疲勞,並且能清空大腦、為之後接觸新的資訊作準備。
但小睡時間不宜過長,如果超過 30 分鐘,人們負責決策的腦區活動會開始減弱,等醒來後,人們需要更多時間讓它恢復到工作時期應有的興奮水平。
4. 社交放鬆(social recovery)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社交都能讓人放鬆。你需要選擇你社交的物件
建議放鬆時,找自己最信任、熟悉的朋友們,和他們聚在一起。有時你們不必一直聊天,即使呆在一個空間裡也會有放鬆和安撫的效果。
如果你們想要聊天,注意不要談論工作等會讓你緊張的內容(所以說下班後和同事去喝酒聊工作並不是一種放鬆)。
最後,想和大家強調:要想獲得質量良好的休息和放鬆,需要在平時就認真地做好能量管理。
越是因為疲倦而懈怠,越有可能導致緊繃的持續。而當放鬆成為你的日常慣例後,你就不用費神去規劃放鬆,疲勞感也就更難累積到難以消除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