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登泰
-
2 # 華山風清揚
你有楷書功底,非常好。在這基礎上你想學行書,可以臨摹集王聖教序,這是學習行書的不二發帖,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行書。之後根據自己喜好挑選書法家作品學習,二王,唐宋元明時期大家行書手札深入學習。
-
3 # 日傍飲酒客夕陽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您的書法狀況,
第二,毛筆和硬筆是可以同時學習的。您說你想練習硬筆行書,不知道您是否練習過硬筆楷書。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書法先練楷書還是練行書,我想應該是先學會走路,再學會跑。這是蘇東坡的話。也許您會說我已經有毛筆的基礎啊。但是毛筆和硬筆還是有一點區別的。在控筆,執筆,墨色,規格上都是不一樣的。希望您能明白。
第一:我相信您是有一定的毛筆基礎的。您對歐楷的基本筆畫間架結構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並且有5個月的基礎,您完全可以練習硬筆行書。您的問題是學誰的一筆新書,這邊我建議您學習吳玉生的。吳玉生是當代硬筆行書的佼佼者,相關資料您完全可以在網上搜索。在這裡我且不和其他硬筆行書書法家做對比,因為尊重每一個書法家。
第二,您的書法功底有所欠缺,暫時學習書是不可取的。如果您沒有掌握一般的基本筆畫寫法,間架結構,就草率的進行行書的學習會是事倍功半的。這邊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如果您時間充裕的話,完全可以找一個老師進行現場學習,反之如果您時間不允許的話,可以找一些網上的影片教學進行學習。先將楷書底子打好,您的行書將會厚積薄發。因為如果您楷書功底不夠的話,行書就會寫得非常的飄,沒有根基。與此相反的是,如果您楷書底子很好,行書學起來的話將會如魚得水,自然而然的事。
最後再給你一點點小建議。書法是一個耗期很長的藝術形式,您如果學習書法,一定要把它作為一種終身的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切莫急於求成。還有您可以向您所在地區的一些協會組織進行學習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最後就是如果您想對書法有更大的追求的話,建議您去聆聽一些補貼,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下圖為小楷名帖《靈飛經》
-
4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在學習歐楷軟筆的同時,要把硬筆行書真正寫好,還是學習歐陽詢的《張翰貼》、《卜商帖》、行書《千字文》。
這幾種貼行氣淹貫,下筆鋒利如斬釘截鐵。他楷書中的瘦勁典雅,在這裡轉化為鋒銳的筆痕,似乎還殘留著北派書法中的方勁筆法。但是墨氣卻極為鮮潤,筆畫飽滿豐腴,起筆簡截而少婉約之勢,是與當時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獻之書風大不一樣的。”歐體楷書用筆以內厭著稱,而行書帖,介於內厭、外拓之間,筆法更加開張放鬆而靈動。結體在保持歐體字形修長、剛勁挺拔之勢;保持字型內部緊密,左收右放特點之基礎上,字型大小隨字而生。
這些貼不僅是學歐楷輔助之帖,也是學行書的範本,這些經典之作歐楷一脈相承,個人之建屬於學習行書的大道。
-
5 # 臨碑帖學硬筆書法
1。臨習毛筆歐楷的基礎
在有毛筆臨習的基礎上,硬筆臨習就簡單了許多。硬筆和毛筆相比較還是有不同之處,比如毛筆的側鋒可以使字的筆畫變化無窮,硬筆就難表達這一點。但是在字的裹束上差別就小了些。比如下面這副字,字型是完整的,沒有充分體現毛筆的優勢,就像極了加粗的硬筆字。
再看下面這幅字,明顯把毛筆的特點體現充分。所以有毛筆的基礎,你可以很輕鬆的識別到字的結構,筆畫的用鋒技法。
2。臨習行書
學書法臨帖是必經之路,就是學用筆,最後寫出自己風格的字。從臨楷書到行書,是個很好地選擇。楷書是法度最嚴謹的書體,可以做基礎學習筆法章法,然後再學習行書草書筆法章法,那麼就結合自己特點出帖,創作了。楷書法度嚴謹,尤其是那些大家的成熟楷書,是極度個性的書風,給學書者留下的創新空間很小很小,現在的書法大腕都不愛秀楷書,是有原因的,不能彰顯個性唄。
3。硬筆臨帖
有基礎,方向對,你已經有個好的開端了。硬筆就是攜帶方便,有空就可以立馬開練。書寫用具可以參考我的一篇關於用具的文章。那麼選什麼字帖呢?我還是建議你用毛筆字帖,因為這裡面有養分啊。可以先選些有行書筆意的楷書字帖,作為入門練習。啟功說,楷書要當行書寫,行書要當楷書寫。是說楷書行書相互借鑑優點。那麼有這樣的字帖嗎?靈飛經就是。 靈飛經雖說是小楷字帖,但是有明顯的行書筆意。是行書入門的不二之選。下來可以臨習趙孟頫的真草千字文,臨習這裡的楷書還可以看看草書的筆法結構。
這兩本臨習完,我想您也就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方向是什麼了。
4。臨帖方法
不知道您在前面的歐楷臨習成果,也不知道方法是什麼。這個是王羲之講的臨帖方法,希望對所有學書的人有幫助。
一遍正腳手
二遍少得形勢
三遍微微似本
四遍加其遒潤
五遍兼加抽拔
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
-
6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之前學的是歐楷,現在要練硬筆行書? 如果想繼續走歐的路子,只有練歐的行書。若是練別的書家行書帖,歐楷沒有用了,因為,歐楷的筆法、字法與其他帖相容性不好,筆性轉換困難,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
古代行書帖很多,比較適合初學行書的臨摹範本,例如: 李邕《雲麾將軍》、宋高宗《千字文》、趙孟頫《崇福寺》、文徵明《獨樂園記》等都很好。如圖:
▲李邕《雲麾將軍》▲宋高宗《千字文》▲趙孟頫《崇福寺》▲文徵明《獨樂園記》《聖教序》、《蘭亭序》等都非常好,可以考慮下一步練習。
最好能練練毛筆小楷,調整一下用筆手法,從書寫技法方面提高一下層次。因為,小楷書法和硬筆書法,書寫技法是一樣的,只是筆不同,而且,是小楷與行書是階梯關係,容易上手,過渡順暢。
特別提醒一下,練習硬筆書法,無論是楷書、行書,需要按照指定訓練方法與步驟練,先練好執筆法、運筆法、筆畫等基本功,然後再摹帖→臨帖→應用,正規系統的一步一步的進行,直接照著字帖寫是絕對不行的。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分步摹臨法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7 # 高山我行61845
你在臨習毛筆“”歐楷”在先的基礎上,利用在工餘時間時臨習硬筆,臨習誰的”行書”;在此僅介紹見議,王羲之的"行書“適合為宜。為什麼?
歐陽詢:(557一641)唐代書法家。擅長書法,初學王羲之,後險勁過之。真行出於王獻之,剛勁有勢法,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唐初,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對於你臨習毛筆”歐楷”5月有餘的基礎,歐陽詢的書法史來歷,應該清楚,與王羲之、王獻之(二王)筆法是有相帶關係的。
王羲之。(303一361)字逸少,東晉書潔家,楷、行、草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有"書聖"之稱,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這就是所要說的選”臨習”誰的”行書”為好?
弘福寺僧人懷仁歷時二十餘年,從當時存世的王羲之墨跡中選字,整合以上《序》《記》、兩篇答謝啟和玄奘所譯的《心經》五種內容,一併刻碑,即為《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全文內容。
墨筆字帖一一硬筆臨古碑帖一一
原碑已斷,今存於西安碑林。該帖動靜給合,揮灑自如,對當代書法有重要啟示作用。由其從基本筆法入手(硬筆行書),基本筆法和變化規律,有利於硬筆臨習者學習。
筆畫練習法一一
筆畫練習的目的,是讓你按書法法則,對點畫、結構、分佈等方法加深印象,熟練掌握,如漢字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挑、折、勾及筆順的練習。
當你在筆畫練習有了一定程度有了提升,可以從簡單字起,按帖中每字的講解要求漸進練習。因該帖有臨碑帖墨跡,有硬筆書寫體兩相容提示,有字對比,一目瞭然,快速印象。對硬筆臨習者選帖,應當重視選題策劃、內容編排、版面調研、選字篩選、排版裝幀、例字格式的上佳範本,結構清晰、講解簡意、通俗易懂,值得“讀臨結合”,效果提升很快。
但臨習中應注意,硬筆臨習王羲之書法,要掌握王羲之"行書“的結構特點:
1〉大小相兼,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筆畫相連,字字之間的連帶關係,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2〉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
3〉疏密得體,一般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越小越好,佈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補縱躍,蒼進多姿。
4〉濃淡相融。硬筆書寫要寫好字,也要求"提按、頓挫、輕重、粗細、強弱“等方法。書寫行書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線條短粗長細、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硬筆的臨習字稿一一
最後講,為什麼要推崇王羲之行書臨習,而不推薦其他更多好的書法家字帖?
王羲之書論全集一一
-
8 # 墨飛龍
既然你喜歡歐楷,希望你能繼續堅持練下去,直到能夠背臨和創作作品為止,在楷書的基礎上練習行書,方能行穩致遠,因為楷書是行書的基礎。
硬筆書法的源頭是毛筆書法及字帖,要想寫出格調高雅、超凡脫俗的硬筆行書,必須從毛筆的行書字帖入手,這樣既能提高自己的讀帖和審美能力,又能為將來自己的毛筆歐楷往行書轉換奠定基礎。
1、建議臨習《聖教序》。《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聖教序》雖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為拼接組合而成。但因懷仁功力精鑿,又是謹慎從事,終能各盡其勢,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用明人王世貞的話來說,是“備盡八法之妙”,成為王羲之書法字型的一個大寶庫。因《聖教序》為集字,所以某些字勢連貫不夠,行氣不足。在臨習時要注意上下筆勢的連貫,並參考臨習如《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王羲之法帖,從中感悟、體味王羲之書法用筆及謀篇佈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窺得王羲之書法的真諦,使自己的硬筆書法風神瀟灑,遒美健秀,典雅超群。
2、建議臨習趙孟頫的行書《洛神賦》。《洛神賦》是趙孟頫的一件重要的行書作品,為趙孟頫47歲時所書。此卷之結體行中兼楷,筆法深得二王意蘊,繼承了晉人風流灑脫的風韻,連筆輕捷,使轉連帶,飄逸中亦見內斂的筆意,端莊之處具俯仰起伏的氣勢,作品始終流露著典雅高貴的氣息,不愧為硬筆行書臨習的優秀範本。
3、建議臨習文徵明的《西苑詩》。《西苑詩》均為七律,共十首,是文徵明56歲在京任翰林院待詔時所作,此卷行書作品用筆蒼勁流暢,書體端整秀逸,非常適合學習硬筆書法臨習。
4、推薦臨習董其昌的《棲真志卷》。《棲真志卷》是董其昌的一件行書代表作,此卷用筆靈秀天然、不事雕琢,轉折清晰乾淨,縈帶流暢飄灑;結字奇宕灑落,章法疏朗淡逸,用筆嫻熟、精雅,整篇雋秀超邁,華美脫俗,是難得的硬筆行書臨習範本。
以上建議,供您參考。
回覆列表
題主你好,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從古至今,著名的書法家成百上千,他們的書法作品各具特色,風格迥異,都是我們學習的好範本。但作為個人而言,我們不可能把這些書法家的字都臨摹學習,一是時間,二是精力都不可能讓我們這樣去學。這裡就存在一個取捨的問題,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對書法作品的審美情趣,做出你自己的選擇。就你提到的行書而言,從書聖王羲之到現代的啟功先生,唐代的歐顏,宋代的蘇黃米蔡,元以來的趙孟頫,等等等等,建議你首先讀一些中國書法史,瞭解一下歷史上的書法家及作品,從中選擇出你喜歡的,適合你的特徵的書法作品,認真臨習,必然收穫彼豐。如果人云亦云,長上一頭耳朵,朝三暮四,是無法學好書法的。粗淺之見,以拋磚引玉耳。